幼兒園中班科學說課稿:樹
(二)說一說樹的作用,讓幼兒對樹的作用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這個環節我采用了討論法,討論法就是通過教師與幼兒的討論,達到教學目的一種教學方法。
多媒體展示了一個森林的畫面。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了這個畫面上。給幼兒一個森林的情景。于是我就順勢給幼兒一個問題:森林里會有什么?而不是問森林里有什么?因為“會有什么”是讓幼兒自己去想象,去回憶森林里可能出現的一些動物或植物。而不是只在這個畫面上出現的東西。這樣問拓展了幼兒的思維,發展了他們的記憶。畫面上的小鳥、小兔的出現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同時,讓幼兒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接著,我又拋給幼兒一個問題:你喜歡樹嗎?為什么?幼兒的回答各式各樣,有的甚至會說不喜歡。但老師對幼兒的所有回答都不于否定。《綱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兒的人格與權利。一個問題讓大家一起來討論,一起來回憶一些有關“樹”的問題,從幼兒的回答中找出樹的優點與不足之處。讓幼兒對樹的知識有一個粗淺的了解。為突破重難點埋下伏筆。這里的樹真多啊,我們繼續一起去旅游,看看還會看見什么?這樣,既對這一環節一個小結,又順勢轉入下一個環節。
(三)了解樹的防風作用
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還是采用情景演示教學法、討論法,幼兒是通過多種感官感受參與法來學習的。景教學法就是老師設置一個情景,讓幼兒在情景中學習一種教學法。這個方法是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來學習,掌握知識。多種感官感受參與法就是手、眼、耳、神經多種感官參與并感受的一種學法。
在這個環節中,我分五小環節來完成。
1、 對一棵樹的猜想
多媒體畫面上出現了一棵沒有葉子的大樹及光禿禿的山坡。與第一組的畫面形成強有力的視覺對比。借此刺激了幼兒的神經,記憶留下了軌跡。我問幼兒,來,猜猜看這棵樹怎么了?為什么會這樣?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去想關于這棵樹為什么長的這么大卻沒有樹葉,這一大片的山坡為什么只有一棵樹,而沒有其他植物?留給幼兒一個遐想的空間,幼兒可以天馬行空,海闊天空,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不同意見。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拋給幼兒一個問題,讓幼兒充分的想象,《綱要》中指出,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我們一起來問問樹媽媽,這里怎么了?引入了下一個環節。
2、觀看大風襲擊樹林、房屋的情景
我讓樹媽媽來告訴小朋友,這里發生的事情:一場被大風襲擊的情景。通過樹媽媽的介紹,而不是教師來介紹,是為了讓幼兒始終在旅行,始終在游戲。情景的演示,讓幼兒的多種感官都參與了,視覺的沖擊,呼呼的風聲。讓幼兒的眼、耳、神經都被調動了起來,參與了活動,在大腦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解了由于樹被人類砍伐,越來越少,就抵擋不了大風的襲擊。樹被大風吹到,房屋也被風吹到了,
3、提問,讓幼兒加深了樹的防風作用
為了讓幼兒加深對樹的防風作用,我設計了幾個問題:樹為什么變少了?大風來了,樹怎么了,房屋怎么了?讓幼兒逐一回答問題,接著我拋給幼兒一個問題:這里曾經發生了什么事?讓幼兒對前面的問題來了一次總結。用這個問題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概括能力。讓幼兒的回答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用這幾個問題讓幼兒明白,由于樹被人類砍伐,越來越少,就抵擋不了大風的襲擊。樹被大風吹到,房屋也被風吹到了。最后,我給了幼兒一個問題:樹有什么用?幼兒的大腦中閃爍的是:樹少了,會被風吹倒。為教學的目標樹的防風作用的解決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