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能力與意識的銜接
小學,是人生的起跑點。怎樣幫助孩子邁好這一步? “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可我的孩子成天只知道看動畫、玩奧特曼,上學后能適應嗎?”“孩子坐不住啊,這種狀態怎能上40分鐘的一節課?”以下是孩子上小學家長必須了解的三個問題。 問題一:“幼小銜接”些什么 “其實,這時候家長更要關注的是知識以外的東西。”良好的習慣培養,才是孩子走向小學生活的銜接內容和成功“階梯”。 對幼兒園大班孩子的調查顯示,其中孩子對上了小學以后最擔心的事情是:一,上課時我想小便怎么辦?二,我有事找不到老師怎么辦? 家長要先了解、撫慰孩子的內心情感,幫助他平穩度過人生第一個轉折期。 從孩子的入學愿望、學習興趣、生活能力、行為習慣和交往能力五方面入手,讓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前擁有良好心理狀態,這也是“幼小銜接”的主要內容。 問題二:家長該做些什么 頭尾是馬,中間是魚,這是一幅什么畫?有的孩子說,我不知道;有的孩子說,是魚或是馬;有的孩子問老師:你能告訴我這是什么嗎?這是一道民辦小學招生摸底的測試題,這幅“兩不像”的畫考驗孩子的質疑能力,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小學最看重的‘準小學生’的三種能力。”專家建議家長:這個時候,家長要花些功夫,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盡量讓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整理書包文具,獨立穿衣、扣扣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2、每天有十到二十分鐘,作為親子閱讀時間,引導孩子專心地看書、寫字、畫畫,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 3、進行鼓勵教育,可以用一些正面的語言告訴他:“你長大了,要上小學了!你一定能學好!”讓孩子對小學生活充滿期待,而不是心懷恐懼。 問題三:哪些該學,哪些不該學 拼音要會40個;古詩詞掌握100首,哪些名篇要背要會認,老師一點就能讀出來……有些家長說,孩子要進名校,這點功課是應該做的。 “經常有家長來提意見,問我們能不能在幼兒園就開設識字課、算術課?”某幼兒園園長無奈地說。 “有個小男孩在幼兒園時很聰明。可是上了小學,上課經常不聽講。老師問他,他說,我幼兒園時家教已經教過了,跟你上得一模一樣。”結果可想而知,這個“早學”的孩子,成績并不理想――提前學習,讓孩子在真正開始學習的時候,卻失去了興趣。 當然,如果孩子愛識字、寫字,那最好了。家長要隨時觀察孩子的興趣點,進行正確的引導,比如冰箱上的字,零食的名稱,動畫片里的字幕等等,都可以拿來進行指點,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學習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