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中家長擔當的角色更重要
1、增強幼兒的信心。 即將進入小學的幼兒,其學習和社會適應困難是客觀存在的,家長要增 強其自信心,讓幼兒在解決難題中感到樂趣而并非壓力,培養幼兒對失敗的承受力。正確對待批評和失敗,具有在群體中既能競爭又能共處的能力。讓幼兒知道他們 長大了,正在學本領,使幼兒直覺上感到上小學的好處和樂趣。 2、激發幼兒上小學的興趣,為幼兒上小學做好心理準備。 為了讓孩子高高興興地進入小學,家長要使孩子內心產生想上小學當個小學生的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兒園時,在路上見到許多小學生背著書包上學校, 這時,您不妨對孩子說:“瞧,這些哥哥姐姐多神氣!”使孩子產生羨慕之情。在這方面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決不能用上小學對孩子施加壓力,進行恐嚇。如: “瞧,你這么坐不住,將來上小學可要受罪,讓小學老師好好修理你!”這樣說會造成孩子對上學產生恐懼感,不利于入學的心理準備。 3、調整好幼兒生活規律。 家長應從開學前兩周開始調整幼兒的作息時間。專家告訴我們,一般情況下可以早晨6點起,晚上8點睡,總之至少要保證10小時的充足睡眠。中午,最好讓幼兒有50分鐘午睡時間。給幼兒建立穩定的作息制度,讓幼兒有時間概念,形成有張有弛的生活節奏 4、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能力的發展有一個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兒童的能力易于養成,過了培養期,過了關鍵期,幼兒能力的培養就顯得特 別困難?梢,為了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家長們應在關鍵期培養幼兒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自己去做。比如大班時期,家長就要注意讓幼兒自己整理圖書、 玩具,收拾小書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時家長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當幼兒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其具有較強的信 心和決心,以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此外,還要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幼兒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少走彎路。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給兒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導他學會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學會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擦桌子、掃地等。 5、為幼兒準備家庭學習環境,營造良好學習氣氛。 家長為幼兒特開辟一個獨立學習小空間,選擇自己喜愛的臺燈及其樸素實用的學具(書包、文具盒、橡皮、拼音本、方格本、多格算術),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熱愛學習。 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平常在家中一家三口多做“傾聽”游戲,看誰聽得最準確。讓幼兒明白別人說話時,不能心不在焉,要專心致志地聽,了解對方說話的主要內容和意思。 同時,家長精心地為幼兒選購一些適合幼兒閱讀的書,培養幼兒熱愛閱讀,對看圖說話家長督促大班幼兒大膽大聲地用普通話進行表達,態度要自然、大放、有禮 貌,聲音適度,口齒清楚,語速適中;對短文則督促小學低年級幼兒以朗讀為主,用普通話朗讀,口齒要清楚,聲音要響亮,不漏字、添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 子。長期培養,不僅能激發幼兒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而且讓幼兒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還可以提高孩子對語言感受的敏銳性。 作業時要有正確的寫字姿勢:坐姿正確,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執筆姿勢正確,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其余三指托住,筆桿向后稍斜,靠在虎口處;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