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冊期中檢測題
一、語言的實際運用
l 、下面幾項語序調整后意思變化最大的是:
A 、你快點走你走快點
B 虛度了青春青春虛度了
C 做完作業 去打球作業 做完去打球
D 、我吃了飯再去我去了再吃飯 答:
2 .找出與下面句子含義相同的句子
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精神。
A 、誰說我們怕死,我們有犧牲精神!
B 、誰說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精神!
C. 我們并非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精神!
D 、我們不怕死,我們不一定有犧牲精神!
答:
3 、修改下列的病句
(1 )人們的精神面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煥發。
改正后的句子:
( 2 )世界各地測時間的天文臺,都有走得十分正確的石英鐘。
改正后的句子:
( 3 )我們必須花大氣力,把國民經濟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搞上去。
改正后的句子:
( 4 )他的語文水平有較大的改善。
改正后的句子:
4 、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上下文銜接較好的一項是:
(甲)①遠處看,山頂上明顯地有座寶塔。可是,走近一看才發現,寶塔并不在山頂上。 ②遠處看,寶塔明顯地坐落在山頂上。可是,走近一看才發現,寶塔并不在山頂上。
(乙)①他們在工廠里向工人學習排版、印刷、裝訂等技術活。他們過去不但沒有干過這些活,連見也沒見過。 ②他們在工廠里向工人學習排版、印刷、裝訂等技術活。這些活他們過去不但沒有干過,連見也沒見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閱讀部分
(一)
在漢江南岸阻擊敵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從陣地上下來做飯。剛一進村,有幾架敵機襲過來,打了一陣機關炮,接著就扔下了兩個大燃燒彈。有幾間房子著了火,火又盛,煙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這時候,他聽見煙火里有一個小孩子哇哇哭叫的聲音。他馬上穿過濃煙到近處一看,一個朝鮮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著,小孩子的哭聲還在屋里。他走到屋門口,屋門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經過不去人,門窗的紙已經燒著。小孩子的哭聲隨著那滾滾的濃煙傳出來,聽得真真切切。當他敘述到這里的時候,他說:“我能夠不進去嗎?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國遇見這種情形,我能夠進去,那么,在朝鮮我就可以不進去嗎?朝鮮人民和我們祖國的人民不是一樣的嗎?我就踹開門,撲了進去。呀!滿屋子灰洞洞的煙,只能聽見小孩哭,看不見人。我的眼也睜不開,臉燙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看了火沒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亂摸。先摸著一個大人,拉了拉沒拉動;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著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著抱起來,跳出門去……”
5 .上文故事發生的時間是:__;地點:___;人物是___;故事的起因是___;經過是____;結果是____
6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
答:
7 .這段文字是描寫人物的,運用了那幾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呢?并各舉一例。
答:
8 .文段中加點的動詞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呢?
答:
(二)
①“明月見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宋代大文豪蘇武的佳句,它曾引起多少人的通想啊!
② a “明月見時有”呢? b 幾乎人人都會答:每月十五(農歷)月兒圓。 c 這個答案既對,又不對。 d 今天,站在地球上(甲)作出這樣的回答是對的。 e 可是,如果從天文學的角度進行(乙),或上溯億萬年,或下推億萬年,這個答案就是錯誤的。 f 這是為什么呢? g 還得從“明月見時有”談起。
③“月有陰晴圓缺”,道理何在?這是由于月亮是繞著地球旋轉的,它本身不發光,而是靠反射太陽的光而發亮。當月亮轉到太陽與地球中間的時候,對著地球的一面太陽光照不到,因而我們看不見它。當它沿著軌道繼續轉動,我們就可以漸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彎弓月了。 (當它正好轉到和太陽相對一面的時候,一輪玉盤似的皎月,就會高懸夜空了 )。可見“明月兒時有”取決于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
④今天,月亮繞地球一周需要二十九點五二天,地球上的人們看到它,也就是經過一圓一缺這樣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明月十五有”是對的。然而,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是不是從來就是如此呢?
⑤科學研究的新成果表明:( 四億年前,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是今天的三倍,也就是說,當時“十五有”,而是( )有。 )資料還告訴我們:七千萬年前,月亮繞地球一周所用的時間是逐漸變長的。可以預料,再過幾千萬年以至上億年,每個月將會變成四十天、五十天、明月也會變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 6) 這似乎是奇談怪論,其實這并不奇怪,這是物質世界永恒運動的道理。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著。所以說,“明月見時有”的答案歷來是不固定的,將來還是這樣。任何想把這個答案固定住的觀點都是不正確的。
9 .請給這文段加一個標題。
答:
10 .默寫《水調歌頭·明月見時有》這首詞的最后兩句。如果除此之外,還能默寫兩句其他詩詞中與月亮有關的詩句,并注明作者與詩題的另加 4 分。
答:蘇武《水調歌頭明月見時有》最后兩句是:_________
另外與月亮有關的詩句有:( 1 ) ____ ,詩題是 ____ :作者是 ___ 。( 2 ) _____ ,詩題是 _____ ,作者是 _____ 。
11 、將“考察”與“觀察”分別填入第二段的括號內。
答:依次填入:
12 、依據第三段文字,說出“月圓”時月亮的位置在哪一個地方?(供選答案:在地球與太陽之間呢,還是依次為月亮地球太陽一條線呢?) 答:
13 、指出文中畫根線的句子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答:
14 、第四段畫波浪線的句子在全文結構中起什么作用?
答:
l5. 從下面答案中選出恰當的一項填入第五段的括號內。
(1 )初三( 2 )初五( 3 )初九 答:
16 、文中第四五段與第二段中哪兩句相對應?請把答案序號寫在下面的括號內。
第四段與()相對應;第五段與()相對應。
17 、從時間和速度方面說出第五段的內容在安排方面的特點。
答:( l ) ( 2 )
18 、如果從第六段中抽出一句話作為第五段開頭句,你認為哪一句最恰當?
答: 19 .要想讀懂一篇文章,必須先讀懂每一段的意思。請把第二、四段的大意填寫在下面的空白處。
第一段:提出本文說明的對象(問題)。
第二段: 第三段:月圓月缺與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有關。
第四段: 第五段: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從來就不是固定的,將來也是這樣。
第六段:“明月幾時有”永遠不會有固定的答案。
20 、這篇說明文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
(三)
就讀書而言,泛讀測覽是必不可少的,但讀書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還必須選擇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讀和背誦。
這是被古今中外許多人的成功經驗證明了的。
宋朝歐陽修的散文繼承了韓愈等散文大家的風格,語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詩的素質。他的后人說他小時候是在背誦了古人許多優秀詩文后才開始寫詩的。稍大后,靠借書來讀,對有些書則是邊抄邊讀,細細咀嚼,如此,書未抄完,已能成誦。毛澤東曾介紹他五讀《紅樓夢》的經驗:“先當故事讀,后當歷史讀”。并且告訴身邊的同志說:“《紅樓夢》要讀五遍才有發言權。”列寧曾指出:“應該有系統地學習一些東西,否則像這樣泛泛地‘讀書’是沒有什么益處的。”又說:“第一次閱讀時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讀的時候,或者后來從另一方面來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會明白的。”前人的這些實踐和論述都深刻地闡明了精讀背誦在讀書中的重要地位。具體而言,精讀和背誦有助于你透徹地理解著作的內容從而豐富你的學識。
我自己在幾十年的實踐中深深感到,對于有些重要著作,必須反復閱讀,甚至達到“背誦如流,爛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其中的觀點解決教學與研究中的實際問題。我曾經多次有過這樣的體驗:想用某一觀點說明某一問題時,發現那個觀點在自己的記憶中并不清晰,又沒有作下筆記,那感受就像要開門又打不到鑰匙一樣。我后來下決心精讀背誦了一批重要著作,這種“找不到鑰匙”的現象才大大地減少了。
精讀和背誦典范著作對于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顯著的效果。第一,可以吸取典范作品的先進思想和美學理想,充實自己寫作的內容。第二,可以積累豐富的詞匯和多樣的句式,使自己筆下消去簡陋,增添文采。第三,可以學習謀篇布局的技巧,加強自己作品的表現力。古人將這個規律總結為:多下苦功讀些書,作文時就會從容不迫。
21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答:
22 .“但讀書要取得理想的效果”中的“理想的效果”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答:( 1 ) ____ ____ ( 2 ) ____ ____ ) ____ ____
23 、選出與毛澤東、列寧有關讀書的論述意旨最相近的一項。
A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B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于自知。
C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D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4 、“那感受就像要開門找不到鑰匙一樣”中的‘們”和“鑰匙”各比喻什么?
答:( 1 )“門”比喻 ____ ( 2 )“鑰匙”比喻 ___ ___
25 .第三自然段的幾個論據是根據什么順序安排的?用文中的一個短語回答。
答:
三、作文
26. 題目:喜訊
提示:首先要確定喜訊的具體內容:是哪一方面的喜訊。根據中心的需要,你可以寫聽到好消息之后所想到的;你也可以寫自己聯想到的。或者,你可以寫,當聽到好消息的時候,大家的反應;把聽到消息后的場面、情景點面結合地描述出來:有具體的個別的敘述,又有概括的整體的介紹;有近景的特寫鏡頭,又有中、遠景的描寫。
答案:五冊期中
一、 1 、 D . 2 、 A . 3 、( 1 )“面貌”與“煥發”不配搭,刪去“面貌”即可。 (2 )用詞不當,把“正確”改為“準確”即可。( 3 )詞序顛倒,“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把國民經濟”的位置對調即可。( 4 )“水平”與“改善”不配搭,改“改善”為“提高”即可。 4 、甲組①②兩句陳述的對象都是寶塔,內容是說遠看近看感到位置不同。②句中兩個“寶塔”都處在主語的位置上,顯然比①句好。乙組中的③句,兩個主語都是“他們”,銜接沒有錯誤。但分析④,就會發現“這些”這個指代詞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些活”指代上旬的賓語,位置與其語相接,顯得緊接,又,同時作兩個分句的主語,讀起來也感到順暢。所以選 D 。二、(一) 5 、阻擊戰的日子里的一天;漢江北岸;馬玉祥;敵人的燃燒彈繞著了房子;他在烈火中救小孩;小孩得救了。 6 、寫馬玉祥在烈火中救朝鮮小孩的故事,表現志愿軍戰士熱愛朝鮮人民的國際主義精神,體現戰士品質的純潔、高尚。 7 、運用了( 1 )動作描寫 ---- 文中加點的詞,寫馬玉祥沖進火海救小孩的動作,表現戰士不怕危險搶救朝鮮母女的英勇行為。( 2 )環境描寫,多處寫火又盛,煙又大,寫出當時環境的危險;( 3 )人物心理描寫,如“我能夠不進去嗎?”……寫出我志愿軍戰士火海救人的思想基儲 8 、好在表現了我志愿軍戰士不怕危險、英勇援救朝鮮母女的高尚品質。
( 二 )9. 明月幾時有 10.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 ( 明月別枝驚鵲 西江月 辛棄疾 ; 春風又綠江南岸 , 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 王安石 月落烏啼霜滿天 楓橋夜泊 )11. 依次為 : 觀察 考察 12. 月亮應在地球與太陽之間 ,13. 打比方 列數字 作比較 14. 承上啟下 15. 初五 16. 依次為 : 與 D 句對應 ; 與 C 句對應 17.(1) 由前到后 (2) 由快到慢 18. 該段的第四句話較為恰當 . 即 " 明月幾時有 " 這個答案歷來是不固定的 , 將來還是這樣 19. 依次為 : 從兩個方面對每月 ( 農歷 ) 十五月兒圓這一答案進行評價 :" 明月十五有 " 這個答案只適合 " 今天 " " 20 明月幾時有 " 取決于月亮繞地球旋轉的速度 ( 或者 " 明月幾時有 " 的答案并不是固定的 ) ) 三 )21. 讀書要取得理想的效果 , 必須選擇一部分最主要的著作加以精讀和背誦 22.(1) 透徹地理解著作的內容從而豐富常識 (2) 解決 教學和研究中的實際問題 ;(3) 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 23.B 23.B 24.( 某一個問題 (2) 某一個觀點 25. 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