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爸爸媽 媽樹立統一戰線了嗎?
我有一個視我為掌中寶的爸爸,和一個對我疼愛有加的媽 媽。雖然他們對我的愛是一致,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時常演繹出不一樣的“愛的版本”,大小沖突不斷。情景一
某天晚上,在戶外玩泥土,因自己不信守規則(老是有意講泥土撒出去,有意去弄臟別人的衣服),(屢屢勸說不聽的情況下)被媽 媽打了兩下小手。盡管哭泣之后,媽 媽已經擺平了我的心緒,也讓我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和有可能產生的后果。
可是回到家后,見到爸爸,我還是放聲大哭一場。也許是我的哭相太夸張了,讓爸爸錯覺為我是受了天大的委屈,而不是做錯了事情。
爸爸得知我是因為被媽 媽打后,厲聲質問一旁的媽 媽,“你怎么能下手這么重,讓她哭成這樣?”
媽 媽聽后一臉的不悅。反問一下爸爸,“你怎么不問一下你的寶貝女兒,是為什么會被打?”
“不管怎么樣,你也不能去打她?你不知道女兒是我的心頭肉嗎?看到她哭成這樣,我……”剛應酬剛回來的爸爸,估計是有了酒精的刺激,完全屬于情感占上風類型了。
你怎么能這么說?好像全世界就只有你疼一樣?……”媽 媽強壓住心中的怒火看到我在場,到嘴邊的后話,媽 媽就又咽了回去。
情景二
從出生到現在,我是極度不愛喝水的。這點我是遺傳了爸爸的基因,不到非常口渴的時候,是不會去要水喝的。
可是最近我感冒了,周四下午就開始反應有點輕微的咳嗽(我已經是第二次因為天氣轉變問題,而我卻拒絕爸爸給我添加衣服,而引發感冒了)。為了讓我快點恢復,媽 媽就絞盡腦汁,想讓我多喝點水,以促進新陳代謝。
那天晚上,媽 媽拿兩個布娃娃,放在我的身邊,有意地渲染了一番氣氛,想讓我和娃娃們一起喝水。媽 媽把水瓶伸到我的嘴邊時,我真的是有點心動了,剛要吸入,爸爸發話了,“哎,不喝就算了!你怎么老是喜歡按自己的主觀意愿行事呢?”
爸爸這么一說,我馬上把靠近嘴邊的水瓶推開了,“我不喝了,要和爸爸去玩了。”難得在這個時候有支持我的主力軍,我趕緊散一邊去了。
一旁的媽 媽是氣得冒泡了,很生氣地說了爸爸一句,“你怎么老是喜歡做這種消極的暗示呢?”
“那是因為,你對我們的寶寶不夠尊重。”居然扯上“尊重”這字眼了,難道尊重就不用分是非,不用分對錯?媽 媽真的是無語了,也不想在我的面前和爸爸做任何理論了。
媽心語:對子女的教育,出現意見分歧本身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分歧”面前,爸時常表現出的是那么感性,甚至是那么公開化,完全不忌諱孩子。
而這種情況下面,女兒都是選擇對她“有利”的爸爸,每次我的努力都是無濟于事。現在已經讓女兒錯覺為:不管什么時候爸爸都是她的靠山!每次我批評她或是爺爺不順著她,女兒就會說,“我要去找爸爸。”
看到書上提及的,家庭教育不統一,有很多弊端:
使父母的威信降低,破壞家庭教育的效果
孩子總是認為,大人的話就是正確的,尤其是在自己眼中有威信的人說的話就一定是正確的。因此,當父母的教育意見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甚至彼此否定對方的時候,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失望的情緒,破壞了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降低了自己的威信,從而影響了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