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生沖突,家長怎么辦?
寶是個調皮搗蛋的主兒,長的又高又大一直是他自豪的,也是我擔心的,在幼兒園從來都是坐后排,和他一樣大的孩子至今坐公交,地鐵,火車,去景點都不用買票,他今年夏天已經開始買票了。還有和孩子們發生沖突,人總覺得他是大孩子,不懂事,出口一句:你這么大了,怎么能打小弟弟呢?真是一點好處也沒有哇。也不是沖這高大身材,寶和孩子發生沖突,我不管,相反,我一直是太管制他,怕他打了別了碰了別人。因為現在一家一般一個孩兒,在家長眼里孩子都是寶貝疙瘩,不舍得罵更舍不得碰一下的,那么要是別的孩子打一下碰一下,心里準是翻江倒海般難受,雖然我的觀點是:孩子發生沖突,家長切莫著急插手,但發生的身邊的事,一再證明,家長太容易干涉孩子了。
上周的幼兒園開放日也讓我憤怒了一下,外教課上,氣氛活躍,大家在站起來做動作的時候,寶的手去碰了身邊孩子的頭,那個孩子都沒有太大反應,這時候,身后的這個孩子的家長猛伸出手,一把把寶拽坐到椅子上(在我看來是帶著惡意的拽,因為寶打擾了他兒子上課),還吼了一聲,把寶當場嚇哭。當時正上著課,旁邊的老師立即去安撫了寶,但也止不住寶的抽泣,整整半節課都在忍也忍不住的悄悄哭。之后課情緒不好,完全游離狀態。我站在門邊很遠的地方,很憤怒,感覺真不可思議。就是孩子上課時打擾了其他同學,當時是開放日,那么多老師,家長都在場,你至于這么對待孩子嗎?當我看到他笑容滿面的和自己的孩子互動的時候,對他也是充滿厭惡感:眼睛全在自己孩子身上,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一點點虧,不管別人的感受的人,身邊真是很多啊。
孩子之間發生摩擦,沖突,太正常了,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太護短,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吃一點點虧。幼兒園的孩子發生沖突不會有太大的沖突,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理解,更不要直接介入去幫自己的孩子。沖突對孩子們來說,也是學習鍛煉的的機會,對孩子的人際交往、待人態度和情緒情感發展都是好機會,因此,避免、限制孩子與同伴交往,一旦發生沖突總是把自己的孩子抱開而終止沖突,并不是好辦法。
其實,在孩子之間發生了沖突時,我們只要在旁邊靜觀其變,根據事態發展伺機而動。比如是搶奪玩具,那就讓他們搶一會,孩子家長盡量引導他們一起玩,這也是合作。建議他們輪流玩,就是先到先得的原則,這個方法很管用,還有就是交換,在幼小的孩子之間都可以建立起這樣的規則。
如果我們總是在孩子發生沖突時就一個箭步沖上前,替孩子解決了矛盾,這種“越位”教育是對孩子之間關系的一種干涉,孩子沒有自我決策的權利,那么孩子在以后和同伴打交道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困難。還有就是事后責怪孩子“沒能耐”打不過別人,教唆孩子下次給狠狠地打回來都是不可取的。我們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去面對沖突,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對別人的攻擊,要學會躲避、求援;還要讓孩子知道: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要去和別人溝通,這個過程也是孩子提高和同伴交往能力的機會,家長莫輕易給剝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