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么辦(精選13篇)
該怎么辦 篇1
一、教學要求
1能借助圖畫讀懂故事,說出這個故事的內容。
2幫小明想個辦法,并能把想到的辦法說清楚。然后評一評誰的辦法好,誰說得好。
二、教材說明
書中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了三幅圖,講小明每天幫王爺爺取牛奶,王爺爺想給他一點酬勞,小明不肯要又無法拒絕,不知該怎么辦。讓學生幫小明出個好主意。
教學重點是根據故事的內容,交流幫小明想出的辦法。
三、教學過程
1揭示話題,說說如果句末加標點,該加什么符號。加上“?”讀一讀。
2看圖講故事。學生自己讀讀說說這三幅圖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老師指名回答,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的內容。通過多次敘述,了解人物個性:小明主動幫助老人,不要報酬;老爺爺過意不去,定要答謝。
3同桌商議:根據故事的內容說說小明該怎么辦。
4交流評議。
(1)交流,所想的辦法只要符合故事情節都可以。學生可能說出以下辦法:①收下錢,每天照常取奶送奶。②不收錢,以后也不給王爺爺取奶。③先收下錢,照常取奶,再設法處理王爺爺給的錢。如,把王爺爺給的錢積攢起來放在信封里附上一封信悄悄放在老人家里;或在王爺爺生日那天買盒蛋糕(買束鮮花),祝他生日快樂。④找居委會或王爺爺的朋友幫助,說服王爺爺收回決定。在交流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把自己想到的說出來,對其說的辦法不表示肯定或否定,只在語言表達上要求學生把話說清楚。
(2)評一評:誰說的辦法好,為什么?在學生評議的基礎上老師歸納:相比之下,第三種辦法較好,但積攢的錢怎樣用可以不同。還要評一評誰講得最清楚、最明白。
5表演故事。把評議出的好辦法作為小明想出的主意放進故事里演一演。先同桌兩人分角色表演,再自我推薦演給全班看。
6課后延伸:把這個故事說給別人聽。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該怎么辦》口語交際教學實錄之一
師:幾天前,教師經過一個名叫小松的小朋友們家時,聽到里面傳出“咣當”一聲響,小朋友,你們猜猜小松家有可能發生了什么事?
生:是火車的聲音。
師:火車開到小松的家里來了?
生:嗯(點點頭)
生:不是,是從他家旁邊經過。
師:我問的是小松家里呀?
生:是小松把花盆打碎了。
生:是小松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
生:是小松很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
師:老師把小松家當時的情況拍成了圖片,不過,我想先請女同學看,男同學先閉上眼睛,等女同學看了,講給你們聽。看看女同學能不能把事情講清楚,男同學能不能把事情聽仔細。(板書:講清楚聽仔細)
[教師投影圖片給女生看]
師(隱去圖片):男同學可以睜開眼睛了,我請幾個女同學來說說圖片上的意思。
生:小松在家里,一不小心把爸爸的花瓶打碎了。
生:小松把媽媽心愛的花瓶打碎了。
生:小松把爸爸的花瓶打碎,爸爸很生氣。
生:小松十分不小心地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
師:男同學們聽清楚了嗎?誰來學一學?
生:小松在家里玩,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
生:小松在家里玩,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他爸爸發怒了。
師:同學們猜得很準,說得很清楚,聽得也很仔細,下面請男同學來看一下剛才的圖片。小松把花瓶打碎了,他應該做比較好呢?請四人一小組討論討論。
[小組討論]
師:好,下面請各組反饋一下剛才討論的情況,注意,表達時前面應加上……
生:我認為小松應該
師:哇,真聰明。
生:我認為小松應該如實地告訴了爸爸。
師:這樣才叫如實地告訴了爸爸呢?我們演一演,好嗎?
生扮小松:爸爸,我剛才一不小心把桌上的花瓶打碎了。
師扮爸爸:[佯裝怒容]什么?你把我心愛的花瓶打破了,看我不……
師:他爸爸的事我們先放一下,像林珊西這樣說就是如實地告訴了爸爸。不同意見有嗎?
生:我也認為小松應該如實地告訴爸爸。
生:我覺得小松應該寫個紙條比較好。
師:紙條上寫些什么呢?
生:爸爸,對不起,我不小心把桌上的花瓶打碎了,請原諒。
師:不錯,免得爸爸當時就發怒。還有嗎?
生:我認為小松應該把地上的花瓶碎掃掉,現再把花放在桌上。
師:小松,我們家的花瓶哪里去了,怎么只有花了?
生:是我不小心把他打破了。
師:噢,等爸爸問起時才告訴他。
生:我認為也去買一個,把花插回去。
師:錢呢?
生:用自己的零花錢或壓歲錢。
師:爸爸發現花瓶不一樣問你這么辦?
生:那就告訴他是我不小心把它打碎的。
師:你想先瞞一瞞,瞞不下只好承認。
[生點點頭]
師:小松跟這幾位小朋友一樣,把自己打碎花瓶的事如實地告訴了爸爸,沒想到他爸爸當時就氣得大怒,打了小松一頓。請小朋友看圖。[投影]下面請小朋友來評評看,小松的爸爸這樣做好不好。
生:我覺得小松爸爸好。
師:為什么?
生:因為小松把爸爸的花瓶打碎了,他爸爸不打他,他下次還會的。
師:哦,你的意思是他爸爸打他是讓他長點記性,下次不可這樣毛手毛腳的?
生:是的。
生:我覺得小松爸爸不好。
師:為什么?
[生搖頭]
師:哪個小朋友能幫他說說為什么?
生:小松是不小心打碎花瓶的,他又很誠實。
生:他爸爸打了小松,小松下次不敢了。
師:什么不敢了?
生:下次不再告訴爸爸了。
師:哦,他下次再打碎什么東西,不老老實實地告訴爸爸,他撒謊說是小花貓什么之類的干的?
生:嗯。
師:小松如此誠實了,他爸爸還打他,容易讓小松以后產生說謊的習慣。小朋友,如果現在不是小松,是你打碎了花瓶,你會怎樣做呢?[投影:如果是你打碎了花瓶,你會怎樣做呢?]請同學們找各自要好的小伙伴說說。
[學生自由找伙伴交流想法]
師:林柯,你先說。
生:我會給媽媽寫一張紙條。
師:這句話前面應該加上點什么?
生:如果是我,我會給媽媽寫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媽媽,對不起,我把您心愛的花瓶打碎了,請您原諒。
生:如果是我,我也會寫一張紙條放在桌上。
師:寫些什么?
生:爸爸,我不小心把花瓶打破了,對不起,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師:你們都寫紙條,這樣爸爸媽媽當場就不會打了。
生:我也會給媽媽寫紙條的,然后躲起來。
師:說說看,寫些什么?
生:媽媽,我把花瓶打碎了,我很怕,躲到隔壁去了,請你來找我。
師:躲起來,又告訴人家躲在哪兒,哪還不如不躲呢。
生:我先把花瓶碎掃掉,再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一個新的,然后寫一張紙條給媽媽,講給她聽。
師:根剛才建議小松的差不多。
生:我會先把碎花瓶粘起來,然后把它畫下來,再拿著這個圖畫到花瓶店里買一個一模一樣的。
師:這樣,爸爸媽媽就不知道了。
生:是的,知道了他會打我的。
師:剛才同學說的方法你認為誰的最好呢,請你們評評看。
生:我認為林柯的好。
師:為什么?
生:他很誠實,還很有禮貌。
生:我覺得毛聞宇的好,他不但把花瓶碎整理了,還新買了一個,并且用紙條向媽媽承認了錯誤。
師:不好的有嗎?
生:陳海輝和王沫涵的有點不好。
師:小朋友各自說了很多這方面的想法,你們想不想聽聽大人是怎樣的呢?
生:想。
師:我們班現在有二個大人,一個是孫教師,一個是聽課的林老師。如果要你去問林教師,你準備這樣說。
生:林老師,假如你的孩子……
師:等一等,我還不知道林老師愿不愿意你問呢?你應該先說什么?
生:林老師我問你一個問題。
師:加上“好嗎?”,接下去你問什么?
生: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你會怎樣對他呢?
師:問好了,你會說什么?
生:謝謝你。
師:好!我們說話不但要說清楚,聽仔細,還得有禮貌。(板書:有禮貌)
現在你可以去問林老師。
生:林老師……
師:等一下,我看還有些小朋友顧自己說話,沒聽你的。好!開始。
生:林老師,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林:可以。
生:你如果有了小孩,他不小心把花瓶打破了,你會怎樣?
林:如果他很誠實地告訴我,我會原諒他的,不過,我會提醒他下次一定要小心的。
生:謝謝林老師。
林:不用謝。
師:誰來問問我。
生:孫老師,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師;可以。
生:如果你的孩子把花瓶打碎了,你會怎樣做呢?
師:什么,他敢把我心愛的花瓶打碎,我非打他一頓,不過,他如果主動承認錯誤,我可以不打他。如果還想騙我,我非得把他的屁股打個稀巴爛。
生;謝謝孫老師。
師:不客氣。
師:昨天,我還專門調查了三位家長他們分別的這樣說的:
甲:我會很心痛的,說不定會控制不住情緒打他幾下,但過去了,我會肯定他的誠實的。
乙:如果他主動跟我說,我可以原諒他。如果不誠實的話,那我肯定打他一頓。
丙:我的孩子比較內向,遇到這種事,我會先安慰她,讓她不要放在心上,同時也提醒她以后小心些。
師:看來,大人們在這方面不太會像小松的家長一樣一打了之,他們更看重自己的孩子是否誠實。平時,我們在學校里也時不時會碰到這校的事情,不小心開壞了別人的東西。打個比方,有個同學的文具盒掉在地上,你各同學們玩得高興時不小心把它踩扁了,你會怎樣做呢?
生:我會向他說對不起,向他道歉。
生:我會對他說對不起,再拿一錘子把它敲好。
師:用錘子把它修好。
生:是的。
生:我會馬上逃走的。
師:哪你明天不來上學了。
生:嗯,不來了。
生:我會向他說對不起的,還會賠給他一個新的。
師:下面我選一個同學查一下,周永鵬,你上來。你的文具盒被人踩扁了,剛才第一個同學這樣說,你滿意嗎?
生:不滿意。
師:哪你對誰的說法比較滿意。
生:胡詩彗的。(每四個發言的同學)
師:哪一個不滿意?
生:王沫涵。
師:同學們,這么看來,平時如果不小心把別人的東西損壞了,不但要誠懇道歉,還要賠償別人的損失。我們都要從自身的角度去想像別人,只有這樣,才能處理好同伴之間的關系。下面我們來念這樣一首兒歌:
當我一個人的時候,
誠實——她總是和我在一起!
我拾到了鉛筆、橡皮和一些有趣的東西,
誠實,她告訴我:快,交給老師去!
輪到我值日掃地,又忙著要去看木偶戲,
誠實,她提醒我:要掃完地再去看戲。
“乒乓”一聲闖了禍,我嚇的躲到墻角里,
誠實,她叫我拿著錢,賠償阿姨的玻璃。
考卷上的滿分多神氣,老師少批了一道錯題,
誠實,她督促我快去告訴老師,寧可要個九十七。
當我一個人的時候,
誠實——她總是和我在一起。
該怎么辦 篇2
一、教材簡說
書中以連環畫的形式安排了三幅圖,講小明每天幫王爺爺取牛奶,王爺爺想給他點酬勞,小明不肯要又無法拒絕,不知該怎么辦。讓學生幫小明出個好主意。
二、學習目標
1能借助圖畫了解圖意,說出圖畫的內容。
2幫小明想個辦法,并能把想到的辦法說清楚。然后評一評誰的辦法好,誰說得好。
三、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有個小朋友叫小明,他很愛幫助別人,可今天遇到了一個大難題,該怎么辦呢?(揭示話題)
(二)看圖了解圖意。讓學生先仔細看每一幅圖,弄懂每幅圖的意思,再把三幅圖連起來說一說。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發生的事說清楚。可先在四人小組里練說,再指名說。通過講述,了解難辦之處:小明樂于助人不要報酬;老爺爺過意不去,一定要酬謝。
(三)想辦法,出妙計。同桌討論: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么辦?
(四)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把自己想的辦法說出來,不輕易肯定或否定,只要求學生把話說清楚。學生可能會想出以下的辦法:(1)收下錢,每天照常取奶送奶。(2)不收錢,以后不給王爺爺取奶了。(3)先收下錢,照常取奶,再設法處理王爺爺給的錢。如,把王爺爺給的錢攢起來給王爺爺買生日禮物。(4)通過自己努力或找朋友幫忙,說服王爺爺改變決定。
(五)評議。評一評誰說的辦法好,為什么?評一評誰說得最清楚,最明白。
(六)學編故事。贊成同一種辦法的合作編故事,評出“故事大王”。
(七)把自己編的故事演一演。先分組表演,再把編得好、演得也好的選出來,表演給全班同學看。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該怎么辦 篇3
活動目標:1、 結合重點教育幼兒懂得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對幼兒加強安全知識教育。
2、 培養幼兒初步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應變能力。
活動準備:
情境表演“小明在家”、獨自在家的各種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入“突然遇到事情怎么辦”的話題,加強幼兒的安全保護教育。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會怎么辦?(不驚慌、不害怕、盡力想辦法解決問題)你們遇到過什么事,當時你是怎樣的?想過什么辦法解決。
讓幼兒各自討論,并把經歷與其他幼兒分享。
2、利用情境表演引導幼兒了解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
(1)讓幼兒看情境表演,學會“家里突然來了陌生人”的處理辦法。
你認為小明這樣做對嗎?
當你一個人在家里,有人敲門,如果這個人你不認識,你該怎么辦?如果這個人是爸爸媽媽的朋友又該怎么辦?
教師小結:小明和機靈,遇到有陌生人來訪,沒有先打開門,而是先問清來人是誰。現在社會上有壞人,如不問清,很可能會讓壞人鉆空子,小朋友們也要當心。對待爸爸媽媽的客人要禮貌熱情。
3、讓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發生危險的應變措施和方法。
“發生火警(觸電、受傷、溺水等)時你有什么辦法?驚慌失措有幫助嗎?”在此過程中引導幼兒知道火警、急救、匪警等的電話號碼。
4、教師總結。
教育遇到突發事件,應沉者、有信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用腦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辦好。幼兒
時時刻刻注意安全
——永寧小學三年級主題班會
活動目的:通過本次主題班會,學習安全知識,掌握一些安全常識,增強學生安全意識,逐步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活動過程:
一、班長: 同學們,你們好!“時時處處注意安全”主題班會現在開始。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愛學習、愛勞動,是充滿生機的新一代。我們在黨的溫暖的陽光下成長,在老師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我們是肩負重任、跨世紀的新苗。可是,我們卻經常聽到一些無端橫禍向我們小學生飛來的噩耗;看到一些觸目驚心、慘不忍睹的災難在我們身邊發生。請看小品《踢球》——
二、小品表演。
三、班長小結:是啊!這多危險啊!為了小小的足球,送上一條腿,落個終身遺憾,真可惜!交通安全,我們可得隨時注意。在學校里,我們應該怎樣注意安全呢?
四、下面我們來進行選擇題比賽:
. 1.下課了,不能干什么:①打球。②追趕打鬧。③跳繩。
2.哪些東西不準帶進校門:①皮球。②三角尺。③利器、易燃物品。
3.哪種行為不對:①跳高、跳遠。②攀越圍墻、滑樓梯。③翻單杠、蕩秋千。
4.上下樓梯怎樣行:①靠右行。②靠左行。③左右行都可以。
五、師:同學們都很聰明,那就希望同學們在學校能自覺遵守安全規則。但是當我們獨自在家的時候,安全知識也不能少,請看《家庭ab劇》——
六、小品表演
七、 班長:看了這兩個表演后,你認為哪一次的同學做得對呢?對在哪里?如果情況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樣做呢?(小組討論后,指名匯報)
八、小結:獨自在家時,生人敲門別理他,是熟人敲門還要問清情況,剛才劇中的小朋友就吃了這個虧。冒牌“叔叔”被抓去了,真令人高興,這樣的喜事,真該放串鞭炮,慶賀慶賀。 但放鞭炮,也要注意安全,請聽快板——
九、 快板表演:
合:節日到,真熱鬧,小朋友,放鞭炮;
甲:柴草旁,屋前后,嚴格禁止放鞭炮;
乙:點炮引,要用香,別用火柴打火機;
甲:啞炮未響別去拿,傷了自己損失大;
乙:沖天炮,危險大,引起火災害人家;
甲:別拿拉炮對著人,免得炸己又傷人;
乙:放鞭炮,害處大,最好自己別放它;
甲:有的城市已嚴禁,我們帶頭來執行;
合:來執行!
十、 師:我們小學生,也應知道一些消防知識,下面我們就來進行消防知識搶答賽。
1.電器線路破舊應該怎樣?(及時修理更換)
2.電路保險絲燒斷,用銅線代替對嗎?(不對)
3.發現火災怎么辦?(趕快撥打火警119)
十一、師:剛才的同學都很聰明,對消防的知識也掌握好。下面我們來朗讀安全警句:
小學生,上學校,走路要走人行道,過馬路別亂跑,十字路口看信號。
上下樓梯不擁擠,集體活動守紀律。
家用電器和煤氣,使用時要注意,閱讀說明再開啟。
發生火災不要慌,快叫大人來幫忙。
放學回家快快走,回家晚了爸媽愁。
遇上騙子多琢磨,抓住機會趕快溜。
一人在家關好門,與人說話要謹慎。
發現壞人來撬門,趕快撥打110。
十二、師總結:學校安全人人講,安全學校個個贊。安全知識時時記,注意安全處處提。愿同學們乘上安全之舟,揚起生命之帆,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
該怎么辦 篇4
一、設疑導入
有個小朋友叫小明,他很愛幫助別人,可今天遇到了一個大難題,該怎么辦呢?(揭示話題)
二、看圖了解圖意
讓學生先仔細看每一幅圖,弄懂每幅圖的意思,再把三幅圖連起來說一說。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發生的事說清楚。可先在四人小組里練說,再指名說。通過講述,了解難辦之處:小明樂于助人不要報酬;老爺爺過意不去,一定要酬謝。
三、想辦法,出妙計
同桌討論: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么辦?
四、交流
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把自己想的辦法說出來,不輕易肯定或否定,只要求學生把話說清楚。學生可能會想出以下的辦法:
1、收下錢,每天照常取奶送奶。
2、不收錢,以后不給王爺爺取奶了。
3、先收下錢,照常取奶,再設法處理王爺爺給的錢。如,把王爺爺給的錢攢起來給王爺爺買生日禮物。
4、通過自己努力或找朋友幫忙,說服王爺爺改變決定。
五、評議
評一評誰說的辦法好,為什么?評一評誰說得最清楚,最明白。
六、學編故事
贊成同一種辦法的合作編故事,評出“故事大王”。
七、把自己編的故事演一演
先分組表演,再把編得好、演得也好的選出來,表演給全班同學看。
八、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該怎么辦 篇5
幼兒園是孩子人生之中重要的時期,其中老師在這一教育期間占有著很重要的位置,如果老師對孩子們采取冷暴力的懲罰方式,很容易使孩子在心靈及精神上受到打擊,以下就來詳細的了解下如果寶寶在學校遭遇冷暴力應該怎么做吧!
“冷暴力”有什么表現?
1.冷漠型:大人無視孩子的存在,對孩子漠不關心。
2.教訓型:大人高高在上,一味批評,教育變教訓。
3.威脅型:大人動轍以嚇唬、威脅的語氣來批評孩子,如:“你再不遵守紀律,我就讓你媽媽接你回家。”“你再打別的小朋友,打110,讓警察來抓你……”
4.嘲諷型:大人對經常違紀的、打罵同伴的孩子冷嘲熱諷,如:“你這個壞蛋,干嗎老是打人?再打人就給我滾出去”。
5.孤立型:大人對孩子進行不公正的孤立。比如,孤立他,讓同伴都不和他玩。
6.控制型:有的教師和家長習慣于發號施令,嚴密監視小朋友的一舉一動,使孩子絕對服從他們的意志和愿望。
如何辨別孩子遭遇了冷暴力?
1、在一段時間里,老師有沒有跟孩子說話,有沒有提問孩子。
2、有沒有疏遠和冷落孩子,對學生愛理不理。
3、發現孩子一旦做錯事,不分青紅皂白,立即劈頭數落或言語威脅。
4、做游戲、搞活動或者外出旅游時,老師和大人將孩子“晾”在一邊。
5、家長提起老師,孩子拼命逃避,不敢說起老師。
6、老師批評過度,從不認可孩子,甚至全盤否定孩子的一切。為什么會出現“冷暴力”?
“冷暴力”對孩子有什么傷害?
引發“深度懲罰”
幼兒園冷暴力是對孩子的精神懲罰。如果老師對孩子冷暴力,那么同伴也會仿效,集體孤立遭受冷暴力的孩子,這就引發了“深度懲罰”。入園須知
抗拒教育
如果孩子遭遇了“冷暴力”,感受不到集體的溫暖,心理陰影很大,經常鬧情緒,那么他不喜歡上幼兒園,不喜歡老師,變得敏感多疑,抗拒家長和老師的教育。
變相懲罰
傷害孩子的有心理上的,也有生理上的,心理上是主要的,比如對自信心的培養有極大的影響,這種傷害看似比較隱蔽,其實質是對孩子精神的虐待,是對孩子的一種變相懲罰。
當孩子遭遇“冷暴力”后,家長如何處理?
或許在家里,孩子訴說老師總是贊揚其他小朋友而忽略了他的存在,甚至有的孩子直接就說老師對其不理睬,接送孩子的你或許也“看到”老師對孩子不熱情,冷若冰霜,作為家長,可能有點氣憤,不過家長要冷靜對待,應該分清楚是自己多疑還是事實確實如此。孩子就讀白云區白云實驗幼兒園的張先生說:“現在幼兒園的管理很完善,老師的素質也很高,幼兒園哪里來那么多冷暴力?我估計是家長太注重了自己的孩子,所以神經比較敏感,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那么要到幼兒園了解實情。”
既然家長到幼兒園是為了了解實情,究竟是找孩子的老師談還是找園長?廣州開發區第一幼兒園鄧老師說:“家長不要一來到幼兒園就立即去領導那里告狀,這樣會給老師帶來很大的壓力,增加心理負擔,有可能這樣不能解決問題,教師日后會拿孩子發泄,老師不是圣人,老師也會有情緒的,弄不好,原本不存在‘冷暴力’就真出現了。”對此,廣州新燕花園幼兒園蔡老師認為,如果出現了冷暴力的情況,家長可以直接找老師的領導談談,但是說話的口吻要委婉一點,反映情況要客觀和客氣一些,不能感情用事,而話里帶刺,話中帶氣對問題的解決是無濟于事的。
“有的家長是蠻不講理的,確實給老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反映問題不客觀,也不尊重老師,老師與家長不能平等地對話。如果有的家長真認為幼兒園存在‘冷暴力’的情況,而且跟老師溝通都不奏效之后,對老師的答復不滿意,我的看法是最好退園或者轉園,換一個新環境,這或許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廣州天河區天朗幼兒園朱園長說道。如何預防集體中的“冷暴力”?
一、加強幼兒園管理。東山區新星中英文藝術幼兒園胡園長認為,幼兒園出現冷暴力,“一定是管理上出了問題,如果老師素質高,他們敬業愛崗,哪有孩子受到冷落?因而加強幼兒園內部的管理尤其重要,要重視對全體員工的培訓和教育,提高素質,讓員工多一點愛心、耐心和善心,讓孩子們在大集體的懷抱里感到溫暖。”隨后,胡園長給記者講述了發生在其幼兒園的感人故事。一個天生十一個手指的小朋友被其他幼兒園拒收,后來轉到該園,在老師和同伴的關懷下成長了,“這證明我們幼兒園有愛心,孩子生理上的缺陷不是拒收和拒絕關愛的理由,如果幼兒園不加強管理提高老師的業務水平和內在的素質,哪能讓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健康成長?”
二、家長多跟幼兒園溝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關系和感情。荔灣區藝術幼兒園李園長認為,教育是雙向的,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亞于幼兒園,所以要預防冷暴力,家長也要跟幼兒園有一定溝通,家園配合是最理想的方式。家庭的氛圍要好,如果家庭教育跟幼兒園教育不協調就很難提高孩子的素質和能力,比如孩子在家里老是被寵愛,成為“小霸王”,什么東西都跟人家爭吵,屢教不改,如果在幼兒園更甚,老師拿其沒辦法,那么所謂的“冷暴力”就有可能出現了,家長要多教育為人處事的道理。此外,平時家長要加強跟幼兒園溝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關系和感情,讓老師喜歡家長,讓家長對老師放心,將“冷暴力”扼殺在搖籃中。
三。孩子要學習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一個孩子遭受到老師的冷暴力,或多或少都跟孩子自身的言行有很大的關系,一個活潑、乖巧、樂于助人、團結同伴的孩子一般不會讓老師忽略的,因而家長要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比如孩子要懂得分享、謙讓、合作、幫助、尊重別人等等,這些為人處事的原則要教會孩子,讓孩子贏得老師和同伴的喜歡,冷暴力從何談起?入園指導
對孩子,真的是否需要多一點寬容?
其實,要防止出現幼兒園冷暴力,僅僅是家長多跟老師溝通以及家長提高孩子的素質外還遠遠不夠,冷暴力的出現歸根到底出在老師身上,老師是主體,是問題產生的內因,外因可能是孩子頑皮或者家長誤解老師等等,但是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的,如果老師心態端正,對孩子和家長寬容一點,那么再“頑皮”的學生和再“刁蠻”的家長也不會掀起很大的波瀾,因而幼兒園加強師資和師德的培養和員工的管理尤其重要。作為老師,請多一點寬容吧,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對老師的看法尤其重視,多一句表揚,就多一份希望;孩子又是天真活潑的,甚至頑皮的,這都是天性,無法改變的,如果老師多投入一點心思,在幼兒園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長大后,他們一定會記住老師那燦爛的微笑和溫情的說話,而不是冷眼和憂愁。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冷暴力也是屬于暴力的一種,其中所表現的范圍很廣,但愿家長們與老師都不要采取對孩子冷暴力的懲罰方式,這樣的懲罰對于孩子們的傷害是極其大的,并且也不利于孩子們的成長,更加解決不了問題!
該怎么辦 篇6
有不少的家長都在為孩子的性格懦弱不知道如何去改變而在發愁。這樣的懦弱的性格寶寶在幼兒園是很讓家長擔心的,回家了也不敢跟爸爸媽媽說,該怎樣幫助這樣的孩子呢,讓孩子變的不再懦弱。
其實通常孩子表現的內向、退縮、怕生大致是因為:
1、3歲開始,孩子會慢慢接觸到家庭以外的范圍,包括在幼兒園內,當她碰到不熟悉的環境或陌生人,就會有這種情形。
2、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父母過分的溺愛或保護孩子,凡事出面替他解決,使孩子不能獨立應付外面的環境。幼兒教育
3、獨生子女一旦與其他孩子相處,會顯得較為內向、羞怯。
孩子受到同伴欺負時,父母一般會告訴孩子不要打架,不要還手,去告訴老師或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來替你出面解決。其實,最好的方式是教導孩子要自己學會解決問題。當她在外受人欺負時,父母可以告訴她:“為了保護自己,必須要反抗,使別人不再欺負你,但是絕不能先欺負別人,因為打了別人,別人也會痛。”從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就可以知道在必須時應該反抗,來保護自己。平時父母在管教態度上,要注意該嚴的時候還是要嚴,但也要注意讓孩子有出外活動的機會,從活動、游戲中去學習怎樣和人相處。幼兒親子
在幼兒園里孩子發生爭吵時,老師要公開處理,犯了錯的孩子要及時懲罰,并且跟他說明處罰的原因。
講理的教育方式,是給孩子一個機會去體會,遇到挫折、意見不合時,除了哭鬧、逃避及拳頭之外,還可以有其他解決的方法。親子教育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 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懦弱也不要著急,家長的越著急會使得孩子越來越怕事,只要讓孩子慢慢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只是需要家長好好教導,相信孩子的性格會有所改變的。時間長了就可以改變孩子這樣的性格了。
該怎么辦 篇7
小孩子們正是在犯錯誤中而成長起來的,但是如果孩子們總是犯同一個犯錯,應該怎么辦呢?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下如何教育這類的寶寶吧!犯事都會有解決的方法,所以父母們切記勿要發火!
分析
三個原因導致孩子“一錯再錯”
第一種情況是,孩子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滿足。這個合理的需求最常見的就是父母的愛,父母對他們的關注得不到滿足,但孩子又不懂得用正常的方式來表達,他就用犯錯來引起關注。做得好的時候和做得差的時候都能引起父母關注,而做得差時父母的反應會比做得好時更強烈。所以,孩子有時會有意識地做一些“壞事”,來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對于孩子來說,批評也是一種關注,他們寧愿要批評,也不愿父母不關注他。
親子網,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緊張、害怕,甚至恐懼。害怕犯錯,因為之前由于類似情況曾被爸爸媽媽嚴厲批評過,當再面對類似的事情時,他會緊張,擔心自己再犯錯的話,肯定會被爸爸媽媽訓。但人的心理就是這樣,越擔心出錯,就越會犯錯。
最后一種情況是,孩子對父母的某些決定不接受,但又沒辦法用合理的方式來表達,他就用一錯再錯的犯錯來表達。這類型孩子跟上面不同的是,做錯時他沒有恐慌感,他是有意識做錯的,是故意的。
對策
對癥下藥解決問題
綜合以上三種原因,專家指出應對癥下藥,針對以上三種不同類型的孩子應量體裁衣、因人而異地予以糾正和指導。
方法一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改善親子關系,多花些時間關注孩子的點滴成長和進步。不管孩子犯的是什么錯,父母都應給予包容,不能把錯無限擴大,上綱上線地批評孩子。父母可以指出孩子的錯誤,但指出錯在哪不等于批評。而在孩子一錯再錯時,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告訴他爸爸、媽媽遇到類似這樣的事情時是怎么處理的。通過這樣的言傳身教,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方法二 父母要調整好孩子的心態,對孩子來說,犯錯是合理的,是正常的,父母要用包容的心態來面對孩子的錯。跟他說:沒有關系的,慢慢來,你一定可以做好的。鼓勵孩子朝好的方向努力就好,而不是一看到一點苗頭馬上就發火。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具體的改正方法,教孩子用更好的方式去做。
方法三 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傾聽孩子的想法,不用家長“權威”來壓制孩子。同時要教他遇到類似情況時該怎么處理,同時引導他自己總結經驗,以避免下回再犯同樣的錯誤。此外,跟第二類一樣的做法是:多欣賞孩子好的一面,引導他把注意力放在做得好的事情上,并引導孩子想想為什么這樣做更好。
親子教育,給懲罰加點“愛”,“愛”的表示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最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在這些情景中,它是更加不可缺少的。父母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是解決孩子一錯再錯的問題的關鍵。每次和孩子充分溝通后,千萬不要吝惜給他一個親吻或擁抱,化解孩子的疑慮和擔心,讓他明白,父母仍然愛他,并且相信他能夠變得更好。這會使剛才的懲罰和溝通變得比什么時候都有效,會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錯誤,建立健康的心理秩序,促進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小孩子們犯同樣的錯誤,是難免的事情,但是家長們不可采用暴力的方法解決,因為打、罵并不能夠解決根本的問題,家長們最重要的還要是找出其癥結的所在!
該怎么辦 篇8
幼兒安全教育教案
我該怎么辦
活動目標:
1、 結合重點教育幼兒懂得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對幼兒加強安全知識教育。
2、 培養幼兒初步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應變能力。
活動準備:
情境表演“小明在家”、獨自在家的各種圖片
活動過程 :
1、引入“突然遇到事情怎么辦”的話題,加強幼兒的安全保護教育。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會怎么辦?(不驚慌、不害怕、盡力想辦法解決問題)你們遇到過什么事,當時你是怎樣的?想過什么辦法解決。
讓幼兒各自討論,并把經歷與其他幼兒分享。
2、利用情境表演引導幼兒了解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
(1)讓幼兒看情境表演,學會“家里突然來了陌生人”的處理辦法。
你認為小明這樣做對嗎?
當你一個人在家里,有人敲門,如果這個人你不認識,你該怎么辦?如果這個人是爸爸媽媽的朋友又該怎么辦?
教師小結:小明和機靈,遇到有陌生人來訪,沒有先打開門,而是先問清來人是誰。現在社會上有壞人,如不問清,很可能會讓壞人鉆空子,小朋友們也要當心。對待爸爸媽媽的客人要禮貌熱情。
3、讓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發生危險的應變措施和方法。
“發生火警(觸電、受傷、溺水等)時你有什么辦法?驚慌失措有幫助嗎?”在此過程中引導幼兒知道火警、急救、匪警等的電話號碼。
4、教師總結。
教育幼兒遇到突發事件,應沉者、有信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用腦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辦好。
該怎么辦 篇9
【浙江省麗水縉云縣實驗小學 施映丹 朱小愛】
學生的閱讀過程,是與文本多元對話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利用他們多元解讀時的不同閱讀體驗,有效地轉化為口語交際教學資源,開展口語交際活動,訓練口語交際能力。
插圖配畫外音:在語文課學教學中,根據低段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心理特征。教師運用課文插圖、多媒體課件的無聲動畫,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教學《該怎么辦》這一課,先展示cai課件,讓學生根據圖畫的情景,即小明和王爺爺的表情、動作,想像口語交際的內容。學生馬上活躍起來,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入角色,從不同的角度為小明想出了好多的辦法,使小明和王爺爺之間展開了合理的對話。這一過程,學生身臨其境,在虛擬的交際情境中練習自己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前所街道下燈頭小學 李菊紅】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蘊藏著極大的創造性,我們應及早的進行開發,使之得到充分地發展。因此,我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增加創造性成分。如:教學口語交際課《該怎么辦》(人教版語文園地),還要求學生創造性地回答“小明此刻該怎么辦?”。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從多個角度想辦法,比如:可以說堅持不要錢,要勸說爺爺;也可以說把錢收下,過一段時間集中還給爺爺;或者悄悄地把錢塞在爺爺的家,給爺爺一個驚喜;有的說可以用郵寄的方式給爺爺……教師不給學生某個標準答案則讓學生充分地發揮想象。筆者在評價時也非常在意孩子的發言,只要是沒有原則性的錯誤,都給予不同的鼓勵和表揚。
【浙江省寧波市求真學校 李秀蕾】
《語文園地五》中的口語交際《該怎么辦》里,教材就創設了一個多元的情境:小明幫王爺爺取牛奶,為了感謝小明,王爺爺硬要小明每天收一毛錢,還表示如果小明不收就再也不讓小明取奶了。教材并沒有強求孩子們不收王爺爺的錢,而是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事實上,對于小明碰到的這個難題,我班學生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的。有的孩子說,不收王爺爺的錢,但還是可以幫王爺爺取牛奶啊,只要我們悄悄的,爺爺就不會發現了嘛。有的孩子說,如果我是小明,我就收下王爺爺的錢,這是我賺來的。但更多的孩子還是想了些兩全其美的辦法。有的說先假裝收下,等爺爺生日了,買禮物送給爺爺。有的說先收下,等爺爺沒注意再還給爺爺……
記得魯迅先生曾說過,食客說這菜做得不好,廚子當即反詰說,你來做做看,恐怕你連這都做不好。對此,食客的嘴自然是被封了,可廚子大概是永遠也不會做出好菜了。魯迅先生的話對我們的教學是有借鑒作用的,那就是:多給學生一點權利,特別是多給學生一點說真話的權力,這只會更有利于我們“教學相長”。更何況,“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學中,再也沒有比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更重要的了。
【浙江省慈溪市滸山街道中心小學 許利亞】
創設表演情境:小學生的表演欲一般都比較強,精彩的表演能激發學生參與交際的熱情,使他們的口語表達更符合角色特點。為此,營造好的表演氣氛是非常重要的。如在《該怎么辦》一課中,創設一個王爺爺的家,先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表演,然后選出說得好的學生分角色進行對話表演。使參加表演的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學生還可直接利用這個情境,進行口語交際活動。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淄河中心學校 張巧文】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參與評價角色:在評價學生朗讀水平時,老師與學生一起來評,學生的評價標準是多樣的,促進了學生多方面素質的提高。在口語交際課《該怎么辦》中,小明每天幫王爺爺取牛奶,王爺爺給小明錢,并說:“你不收下,以后就不要你取了。”小明該怎么辦呢?我讓學生扮演小明和王爺爺,當小明的同學有的把錢收下了,有的以后就不幫王爺爺取奶了,有的想:把王爺爺給的錢存起來,幫王爺爺買禮物。針對以上表演的情況,我讓學生評一評誰的辦法好,為什么好。通過這樣的自評與互評,學生明白了做好事是不要報酬的,還明白了,遇到問題要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辦法。
該怎么辦 篇10
耍賴似乎是每個小寶寶們的天性,若是父母們沒有同意他們的意思,小寶寶們就容易通過耍賴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愿望,這很讓家長們感到為難,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下如何制服耍賴皮的小寶寶吧!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兩歲寶寶的語言發展狀況決定了在一定情境下,他不能很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寶寶“賴皮”無非是某個要求得不到滿足。當你確實無法滿足他的要求時,切忌強制性地壓制,不妨采取注意力轉移的方法。轉移注意力后,寶寶才能平息情緒,此時你最好認真傾聽、了解寶寶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當然,也必須做到尊重寶寶的合理要求,這樣,寶寶才會慢慢學會正確表達需要的方法。
冷處理
如果寶寶“賴皮”時間過長,轉移注意力法不成功時,就應采用冷處理。家庭所有成員必須離場,態度一致,不然會讓寶寶更加“賴皮”。當寶寶停止耍賴時,所有人都要給予表揚,讓他意識到所有大人都喜歡不“賴皮”的寶寶。
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給寶寶情感關注。有時寶寶需要的不一定是他所想要的物品,或許只是想讓你親一親、抱一抱,感到自己被重視而已。
與寶寶進行協商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平等、民主、充滿親情和理解的家庭環境能使寶寶心情愉悅、性格開朗。遇事多和寶寶商量,使他從小學會用語言和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有利于寶寶克服暴躁的情緒,減少哭鬧、耍賴的行為。也可以考慮與寶寶一起制定規則:任何家庭成員發脾氣都得不到獎勵,并會失去某一次機會,如看喜歡的電視、吃好吃的食物等。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一般小寶寶們耍賴皮的手段各有不同,耍賴皮是小寶寶們不合理的情感表達方式,因此做為家長要及時的幫助寶寶糾正過來,希望此篇文章對家長們有利,可提供有利的方法與見解!
該怎么辦 篇11
寶寶最近似乎變得很暴力,這讓家長們感到很無奈,育兒專家指出,每個1歲左右的小寶寶都會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原因吧,也希望家長們可以正確的引導寶寶發泄其不良的情緒!
一歲“暴力”寶寶,只有知道他為什么會這樣做,才能幫助孩子找到和平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也和大人一樣,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如果他咬了其他小朋友,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只是一歲左右的孩子還不會為自己解釋,所以對“他為什么要咬人?”一直讓我們困惑。現在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么讓寶寶不得不動用“武力”解決問題。早教網
語言表達貧乏
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一歲的孩子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也正是因為他不會說話,無法和別人建立有效的溝通,所以他選擇咬人或是打人,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達,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時,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訴他“別著急,媽媽會幫助你的”,這樣他就不會把怒火發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寶寶的自衛
有時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種自衛,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小朋友搶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頭發。寶寶決不會容忍自己被欺負,他會全力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只是一種本能。
寶寶口腔發育
一歲左右的寶寶,口腔內牙齒、肌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育,他很喜歡把東西放到嘴里咬,可以幫他緩解口腔發育給他帶來的不適。另外寶寶在學習說話的時候,也很喜歡把能抓到的東西放到口中,當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這僅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種方式。好像只有這樣做他才能得到準確的認識。
寶寶的嘗試
很多爸爸媽媽都想知道,為什么一旦孩子們和玩具在一起時,就會出現可怕的哭鬧聲,為什么他們每個人拿到自己的玩具還不能安靜呢?答案很簡單,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帶給他樂趣之外,還意外的發現他的行為可以帶來不同的后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會有事發生”。所以他總是不斷嘗試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周圍事物。
寶寶的空間感
一歲左右的寶寶,不能準確的把握空間關系。所以他經常會發現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擠到一個小空間里。出于一種條件反射,他會不自覺地推開擋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對身邊的小朋友采取武力進攻的方式。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動空間了。早期教育
寶寶情緒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選擇自己的方式發泄不滿情緒。比如在他餓了、累了、尿布濕了時,他的心情就會很糟糕,這時候最容易出現孩子之間互相打鬧。另外,一歲的孩子正在學習各項技能的時候,當他遭遇失敗時心情會跟著變壞,打人的行為就很容易出現了。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每個小寶寶都會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但是如果家長們沒有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做出正確的引導,那么也很有可能會使孩子們養成一個打人的壞習慣,但愿家長們看了以后都能夠正確的對待孩子們的這一成長的性格特點!
該怎么辦 篇12
前言:“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是我們現在社會所提倡的一種風俗,就目前的小孩子們也是越來越成熟了,對于一些小應酬是一套一套的,有時常常讓大了也驚嘆不異,究竟是什么樣的環境使孩子們遠離了童真,過早的進入了成人的世界呢?以下就結合實例來分析下吧!
一個小孩問媽媽“應酬”是什么意思,媽媽解釋為:不想干但不敢不干非去不可的事。小孩第二天上學時說“媽,我應酬去了。”——這是網友發帖講述的故事。昨日,一位讀者打進早報熱線表示:“現在的小孩子嘴巴甜得很哦,有時比大人都還會說話。”她這個“會說話”的侄子,還讓家里爆發了“家庭大戰”。
家有“馬屁精”父母很擔憂
“嘿,孩子的問題都引起‘家庭大戰’了。”27歲的王霏麗打進熱線說,她姐姐的兒子小宇今年8歲,全家人都很疼他。“小皇帝哦,想要啥有啥。”王霏麗說,小宇長得虎頭虎腦,是班干部,最特別的是,他嘴巴特別甜,遇見鄰居,總是李婆婆好,王叔叔好的,讓大伙都很開心。
王霏麗有次休年假回家,替姐姐去開家長會,聽到小宇在夸一個小女孩:“你的裙子好好看哦……”王霏麗問小宇:“你是不是經常夸那個女同學啊?”小宇回答:“每次選班干部她都給我投了一票啊。”
有年年底,對門鄰居家來了一位親戚,聽說是某市的電視臺主持人。兩家人在電梯里碰到,小宇突然對那個主持人說:“叔叔,你的氣質真像明星。太可惜了,你該去當明星的。”逗得那位主持人哈哈大笑:“唉喲,你們家的娃娃嘴巴好甜哦。”
直到有一天,姐姐兩口子接到小宇老師的電話,約他們去談一談。老師發現小宇喜歡“拍馬屁”,“小宇有撒謊的習慣,他總覺得對著人家說好話,別人開心,就會得到想要的東西。”老師說。
“他們兩口子回家后為這件事大吵了一架,冷靜下來又為小宇的狀況表示擔憂,現在不曉得咋教育了。”王霏麗說。
節日太多應酬 讓孩子早熟
親子教育,“帶孩子出去和吃飯,發現他滿口應酬話,真不知從哪里學來的……”在早報與大成網聯合推出的網絡調查專題中,37%的網友認為如今的孩子言談成熟,擅長應酬,“場面話一套一套,說出來把大人嚇一跳!真不知該悲還是該喜。”“不要責怪懂得應酬的小孩,看看他們的狀態就會發現他們早熟的原因。”一位家長跟帖:“拿我的女兒來說,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她的‘應酬’就特別多!”該網友說,兒童節當天,女兒上午要在學校表演節目,下午要趕到自己的單位領取禮品,和同事的小孩表演文藝節目。晚上也不得清閑,學校專門發了公園門票,要求孩子在家長陪同下參加游園活動。“不過是個兒童節,行程就被排滿了。女兒才一年級呢,接觸到這么多‘應酬’,怎能不早熟嘛?”這名家長的話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他們認為,兒童節當天,學校、家長所在單位總會組織各種活動讓孩子比拼才藝,這一出發點是好的,卻讓很多孩子感到手忙腳亂。“要想讓孩子回歸童真,就應該把節日的時間還給孩子。別讓他們在走入社會之前就忙于各種應酬。”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小孩子們是純真的,他們應該擁有屬于自己的游樂場,所以做為父母不可以讓孩子過多的接觸一些社會上的應酬,平時更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往往是很強的,請不要讓孩子粘上一些惡習!
該怎么辦 篇13
小孩子們的占有欲往往很強,現在的家庭又都是獨生子女幼兒園不像是在家中,小男孩子一般都比較的調皮,因此發生打斗的事情時常發生,但是對于這類的事情一定要慎重處理,以免傷害了孩子,以下就來看一篇來自lovesnow的小窩日志吧!
兒子07年4月份的,現在上中班,事情發生在前幾天,和往常一樣我去學校接兒子,老師說等等,我就察覺兒子肯定又做壞事了,我擔心的走進老師的辦公室,被抓傷的小孩子的媽媽也在里面,并且不是第一次抓傷這個小朋友了,通過了解事情的經過是:我兒子在閱讀課上不會自己閱讀一個故事,那個小朋友認識的字,想過來幫忙,可我兒子以為他要來搶他的書,所以就動手了。這些也都是老師說的,真正是怎么樣我后來也忘記問兒子了。在辦公室里對方家長在說自己的兒子很老實之類的話,我一直在傾聽,她家的小孩子在我看來也的確很老實,在她媽媽多次的讓他對我兒子‘如果以后再打我,我就不和你做好朋友了’他也沒說。當對方家長走的時候,我立即的說對不起,因為我覺得是自己的兒子不對,我做為家長的應當要說這句話。
那天晚上老師就打電話我了,在電話里說了一些對方的家長的家境是如何如何的好,這個小孩子又是他們家老二,而且孩子還是香港戶口,媽媽又是醫生,家里有廠,住在什么地方之類的話,我當時也只是覺得無論對方家里的什么情況,我兒子打人是肯定不對的,這是一定得重視的,而且第二次傷那個小孩子,第一次老師也沒有和我們說,老師當時的解釋是說因為我兒子的小手比較多,經常會惹事,所以有些小事就沒和我說,省的我擔心。這也是比較理解的,對于他多手多腳的毛病,我真的很頭疼,以前也有過傷了別人的事,但有時我會想,是不是都是我兒子的錯,這么多小孩子老師看不過來,教室又沒攝像頭,4,5歲的小孩子有時都解釋不清,如果在哭的小孩子說,他打了我,那我們會認為誰的錯?有時會有種先入為主的感覺,這個小孩子經常的打人,所以這次也一定是他先打人的。那樣我會覺得我兒子有時會很冤!但這不是我們家長推卸責任的說法。‘子不教父之過’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我們的責任遠遠大于在學校的老師,這個做父母的明白。但在對于傷人的事上,不是說對方有錢有勢,我們看事的態度就十分緊張,對方是一般家境,我們就漫不經心,我們都是有知識的,對處理事情也是有正確的判斷,大家說是不是?
第二天,我買的些東西送到學校,想讓老師轉交給家長的,東西不貴重,尤其對于對方的家境,但是這是我們的一片心意,不能說希望他們能原諒我們和兒子,但求心理能一些許的安心,比什么事都不做好些。當天晚上老師打電話告訴我,我們的東西他們不會收,說一大早對方家長就給她打電話了,對昨天的事表示很氣憤,家長是醫生對傷口雖然理處的很好,可能傷口有點深,而且是在臉上,做父母的看到都是會心疼的,非常的生氣,和老師說職責的不是在她和我兒子,而是在我們家長,都是老師轉達給我,這點我能明白,誰會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傷了不心疼,我們家長沒教育好孩子,也是我們的失職。老師在電話說的最多的是換位想想,如果是我的孩子被抓傷,而且可能會留下疤痕會是什么心情,這個我當然知道,不用老師說,我一直是用這種心態做人的,無論什么事上,我都會先從別人的角度看,這事是誰對誰錯,這事應該怎么做才是對的。自己知道兒子的手多,他的性格就是自然熟,去什么地方都一樣,出國也一樣,他從來都不怕陌生的。可是在家我一直在教育他,在學校里要記住,要和同學做好朋友,不能動手動腳,如果別人先打你了,你也不能還手,要告訴老師,這樣才是乖寶寶,難道我兒子被打,我不心疼嗎?知道他有這種小毛病,我寧愿他被打,也不希望他打別人,我這種心理,有哪個家長能夠理解嗎?這樣做是對還是錯,我已經迷茫。養兒容易,教育難啊!
對于我遇見的事,現在的我不知道做什么好,也不知道怎么做,家長們能不能給些意見,無論是什么意見,我都會認真的看完,并能接受你的批評!請幫幫我吧!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其實遇到愛動手打人的寶寶,媽媽不防先摸清楚孩子的底,了解孩子為什么打人的心理,然后通過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來讓孩子們自己懂得打人是錯誤的道理,若是大家有更好的意見都可以提出來,幫幫這位媽媽,敬請大家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