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家長大喊大叫怎么辦
《?》趙教授:您好!
我家寶寶5歲了,感覺非常的叛逆,總是和大人反著來。很多生活上的小事,如洗臉刷牙穿衣服都要大人反復的說,才會去做;甚至有時候總是等到大人發火進行體罰,她再改正。只要是大人壓著火不想大吼或是體罰,她還是坐著不動或是玩她的東西,似乎故意在挑戰大人的極限。
而對他發火多了,她好象會學著大人批評她的樣子,對一點小事就大喊大叫。我們都感到很苦惱,不知道該怎么辦。而在幼兒園里,老師的反映卻很好,是班上非常能干的孩子,沒有這樣的問題。
趙教授回答:
這位家長:您好!
從您反映的情況看,在幼兒園里,老師反映您的孩子卻很好,是班上非常能干的孩子,評價很高。而到了家里,才出現了您說的問題。這充分表明,孩子身上的問題,是家庭教育造成的,不是在幼兒園里形成的。
這不是孩子“兩面派”,孩子的表現是受環境影響的,孩子不聽話,是家庭環境造成的,是您不當的教育方式方法造成的。您應該承認這一點。既然是這樣,要解決孩子的問題,首先得從家長做起。
小孩子到了三歲、四歲以后,會出現這位家長所說的情況——“叛逆”。從積極的意義上說,這是孩子進步,表明孩子有自我意識、獨立意識,有了自己的主見,不愿意再像過去那樣對家長俯首貼耳、言聽計從,任意受家長擺布了。當然,小孩子擺脫家長的支配或擺布,往往是很過分的,很簡單的,跟家長直接對抗,不會講究方式方法,這是容易惹家長生氣。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家長不要著急,不要上火,要穩定住了情緒。您是越著急、上火,他就越跟您對著干。家長的急躁情緒,往往會在無意之中進一步強化孩子的急躁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冷靜,有耐心。
家長還要明白,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像洗臉、刷牙、穿衣服這些事,要孩子做,不能就是簡單的命令。這些事要管,也不能像管大人那樣,還是應該像做游戲似的,哄著孩子做,帶著孩子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話是不能少說,該反復說,還得反復說,邊做邊說,別煩。但要講究點兒說話的藝術,說話的策略,時不時地來點兒幽默,讓孩子感到輕松、愉快。任何人都樂意聽順耳的話,尤其是小孩子。
小孩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習慣,不能只靠“說”,只靠“吼”,只靠“體罰”;而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進行耐心地啟發、誘導、訓練、鞏固,在這方面多下些功夫。平時不注意訓練,急來抱佛腳那是不行的。
是的,帶小孩子,比上班都累。帶一個孩子,可能比過去老一輩人帶幾個孩子都累。有了孩子就別想輕松。企圖小孩子一不留神就長大了,就省心了,就萬事大吉了,那是妄想,很不現實。孩子不到成年就別想徹底“解放”。
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年輕父母生活、工作壓力很大,我是很理解年輕人的。在早晨這不可多得的時間,年輕父母看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不慌不忙,心里是好起急。但做父母的,在社會上承受了壓力,不能在孩子身上釋放。
您說,大人對孩子發火,孩子“好象會學著大人批評她的樣子,大喊大叫”。這很真實,孩子不是“好象“學著大人的樣子,而是“就是要”(勢必)學著大人的樣子。您的孩子之所以跟您對著大喊大叫,一定是您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跟孩子大喊大叫。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