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完全可以快樂進行
知識經驗:1、斷奶不必苦熬。
2、斷奶不必母子(女)分離
3、斷奶,母親可擠奶
關于斷奶的種種“經驗”,我從小“耳熟能詳”,包括:在乳頭上抹上清涼油這些有異味的東西;人為形成母子分離,把孩子送往他處,或者母親離開家,請別人照顧孩子,用牛奶代替母乳……而媽 媽呢,總是被反復告誡:奶漲得再痛,也別擠,別捏……
我覺得這些辦法其實多么失于人性。
斷奶首先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這意味著母子(母女)的第一步分離。而分離,也就意味著孩子邁出獨立向前的一大步。固然,這種分離與獨立,總是有不舍與牽掛相伴。
而要讓孩子走向獨立,方法確實很重要。不當的方式,常常給孩子留下傷害。
乳頭上抹清涼油之類的,我首先就堅決否決。這確實能讓孩子不再吃奶,但是卻讓小小的孩子感覺到了強烈的“背叛”感——還有什么讓我們的小家伙最信賴和依戀的呢?我們卻破壞孩子這種可貴的信賴感!而很多人,用這樣的辦法“教”會了孩子別相信媽 媽,卻還希望孩子“乖乖聽話”。不知道是誰的悲哀。
抹清涼油之類的這招現在比較少人采用了。但母子(母女)分離,卻仍是“主流”斷奶方式。有很多人相信,斷奶一定要狠得下心。沒有幾個人愿意相信,孩子和媽 媽在一起,能夠把奶給斷得了。這正如很多人相信棒棍底下出孝子一樣,缺乏對孩子的真愛與信任。讓孩子與母親隔離,等于生生地搶奪走了孩子的整個世界。小小的孩子只知道用哭鬧來表示抗爭,這種哭鬧當然無濟于事,為了生存下去,可憐的孩子當然只好暫時依賴那位臨時照顧者和牛奶瓶。終于,奶斷了,但是,我覺得這是在恨與痛苦中斷去的。這樣的體驗對于與孩子分離的母親來說尚且痛苦而且難以忘懷,那么對孩子呢?我經常想,誰也不會,也永遠不能再去探知斷奶的時候,我們的孩子,那內心留下的傷痕,到底有多痛,影響有多遠。
可能有人問:不這樣斷奶,怎么斷?孩子小,哪有辦法講道理,肯定會一直鬧的,鬧了媽 媽就會舍不得,舍不得就又給吃奶……
我的建議是:
1、循序漸進。先一天喂三次,堅持一段時間后,一天喂兩次;最后可改成一天喂一次,然后是一次也不喂。這樣乳汁分泌會自然慢慢減少,母子皆舒適。
2、提前告知。不要以為孩子是什么也不懂的。請記得告訴孩子:寶貝,從今天開始,媽 媽不喂你吃奶了,因為你可以自己吃米飯了!
3、斷奶不斷愛。大一點的孩子(超過一周歲),可以相對強硬一些,不漸進性斷而是短時間斷,可以由媽 媽用抱代替“喂奶”。這會讓孩子知道:媽 媽不喂奶了,但媽 媽還和過去一樣愛你。
4、用別的食物與飲料代替母乳。及時給孩子準備好消化、品種豐富的輔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切莫忘記給孩子補充飲料,比如開水、湯。因為孩子有時候要吃奶,是因為口渴。
大部分不相信:“媽 媽帶著孩子能斷得了奶”的人,往往是對自己缺乏信心,因為對自己不相信,所以也不相信孩子。斷奶其實真的并不難,只要確定你自己和孩子都準備好了,只要在斷奶的同時不要斷去對孩子的愛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