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在快樂中發現興趣,在興趣中發展愛好
“如果你覺得另外一座山更高,更美的話,那么你必須先從這座山上走下來,才能走向那座更美的山。”這是著名作家兼畫家劉墉先生的座右銘。他說他特別感謝曾經在學生時代因病休學的那段時光,如果沒有那段時光,就不會有他現在的成就。他因為有了那段時光,所以才有時間靜下心來發展自己的愛好(繪畫和寫作)。他說因為病了,所以他不再去找老師學畫,也因此他可以自由地發揮,自由地創作,因為病了,他可以有時間靜下心來寫作。用他的話來說,那場病,成就了今天的劉墉。當然,我引用劉墉先生的話,并不是說我們都需要讓孩子病一場,休學一場,才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有所成就,我想說的是,我們需要給孩子時間,讓他們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全部按照我們的安排而生活。
女兒三歲多了,幼兒園開了很多的興趣班,很多家長為了可以晚點兒接孩子或者是希望讓孩子成為全才,從周一到周五都給孩子安排了興趣班,也不管孩子愛不愛上。我也給女兒報了一些興趣班,但是我并不是盲目地給她報各種興趣班,而是在報興趣班之前先征求了她的意見。在她無法確定是不是要報這個班的時候,我會盡量和老師商量,讓女兒先去試上一節課,如果女兒通過這次試課,對這個興趣班感興趣,ok,我們交錢繼續上,如果不感興趣,那我們就不報了。
現在女兒一共上了三個興趣班:跳舞、畫畫和乒乓球,當時跳舞和乒乓球都是女兒通過試課才決定的。跳舞是我的主意,我想女孩子嘛,不一定要拿跳舞當專業,但是蹦蹦跳跳地畢竟可以運動運動,對保持身材有一定的好處吧。當我提出跳舞的時候,女兒沒有贊成,但是也沒有反對,于是我就說那咱們去試試吧,如果你喜歡,我們就報,不喜歡我們就不報,沒想到,一節課下來,女兒就喜歡上了跳舞,于是第二天就催著我趕緊給她交錢報名。
至于乒乓球,同樣是試課的結果。那天,女兒在樓道里和小朋友藏貓貓,正好邊上的教室里有小朋友在打乒乓球(當時好像也是試課),女兒一下子就被這個小球給迷住了,于是,她就站在教室門口一直看著,任憑我怎么叫她也不走。后來還是我說如果你想打,我們就去問問看看能不能報名,她才同意回家。
第二天,我去問的時候,好心的老師說,孩子太小,估計教練不收,不過,可以去試試,如果教練收了而且她也喜歡,那你們再報名也不遲。于是,就在能試課的時候,我就帶著女兒去了,沒想到,一節課下來,女兒非常喜歡,問教練,教練說:“孩子確實有點兒小,不過要打也可以,你們自己決定吧。”回到家我們就和女兒商量,看到底報還是不報。女兒的老爸不贊成報,他說女兒比較小,還是下學期再報吧,可是女兒卻死活要報,于是我就做了最后的裁決,尊重女兒的意見,報!我的想法是,因為這個乒乓球是按月份交錢,比較靈活,如果期間女兒實在不愿意打了,那么我們就可以退出,最好還是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于是,女兒就成了他們乒乓球興趣班招收的最后一名孩子,而且是興趣班里最小的孩子。
現在,女兒參加興趣班已經快一個學期了,但是還沒有厭煩的意思,尤其是乒乓球,她更是喜愛的不得了。經常是興致所致,就讓家里的每個人都站起來,她做教練教我們做動作,每個人都要做幾遍,直到她認為正確了為止。沒事兒的時候,女兒和老爸就拿餐桌當乒乓球案子,過幾招,不過,基本都是老爸發球,女兒接,別說,還真是不錯,10個球怎么也能接到5個吧,有的時候還會突然給老爸來個扣球呢,不過,基本都是扣到案子外頭去。
不過,我覺得讓孩子喜歡興趣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尤其是老師的表揚,會讓孩子更有信心把這個興趣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