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課堂教改100條
40、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好問是智慧的搖籃,好奇是求知欲的標記,想象是創造的翅膀。
41、小學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習習慣,初中教學要重在培養能力,高中教學要重在教給方法。
42、差生的“差”,一般都是平時學習負積累所造成。課堂及時完成反饋矯正任務,及時克服學生學習負擔累是實現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正確途徑及基本方法。差生除少數弱智者,都能完成學習任務,這是科學實驗的結論。
43、教學方法關鍵在一個“活”字。“樂”是活的前提、“情”是活的關鍵,“美”是活的目標。把課教活的核心是學生“學活”。“活”不是花架子,“活”不是花樣翻新,不是故弄玄虛。“活而不亂,實而不死”,力求達到活教活學,樂教樂學,會教會學的理想境界。
44、教學必須堅持整體性原則,系統論的核心是重整體性。系統論的中心意思是部分之和不等于整體,整體不等于各部分簡單相加。所有部分功能都服從于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最理想的整體效益。知識在學生腦子里要形成“知識樹”,才能學到本領。必須使所學知識由局部到整體,再由整體到局部,熟練掌握、運用自如。
45、評價教改課的基本標準:(一)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二)著眼提高素質,堅持教書育人;(三)減輕負擔,提高效率;(四)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五)注重“雙基”,培養能力;(六)培養興趣,啟發思維。
46、當代教法改革的幾條基本原則:(一)教師為主導;(二)學生為主體;(三)思維為核心;(四)實踐為主線;(五)能力為目標;(六)育人為主針。
47、如何判斷教改課與傳統課?(1)在教學思想上,看是民主教學,還是主觀教學;是教師為學生服務,還是學生要適應教師的需要。(2)在教學目標上,看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還是單純向學生灌輸知識。(3)在學習主動權上,看是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里。(4)在教學方法上,看教師是立足于通過“導”來解決問題,還是立足于通過“講”來解決問題。(5)在師生地位上,看教師是主導還是主演;學生是主演還是聽眾。(6)在教學效果上,看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各類學生學有所得,還是只顧少數尖子,不顧中差生的達標過關。
48、評價一節課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標準:(一)能夠激發起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能夠調動起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三)能夠使絕大多數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49、中學生性格特征:喜群愛動,精力充沛,不能持久。幻想豐富,易于沖動,缺少主見。好奇愛問,喜歡模仿,認識膚淺。可塑性強,興趣廣泛,易受影響。敢作敢為,自尊自信,判斷力差。逞強好勝,榮譽感強,容易冒險。青年好鬧,少年愛跳,兒童破啼為笑。
50、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矛盾:(1)一刀切教學形式與因材施教的矛盾;(2)教師中心及教師權威主義、命令主義與學生主動精神的矛盾;(3)系統地單一地傳授灌輸知識與要求培養學生能力的矛盾。
51、當代教學應確立的新觀念:(1)綜合發展新觀念;(2)整體優化觀念;(3)學生主體觀念;(4)超前教學觀念;(5)競爭進取觀念。
52、課堂教學幾種新教法:(一)把握心理教法;(二)激發興趣教法;(三)分類施教教法;(四)教給方法教法;(五)強化訓練教法;(六)啟迪思維教法;(七)自學輔導教法;(八)多向交流教法;(九)探求規律教法;(十)擴展創新教法;
53、四讓教學法:能讓學生觀察的,盡量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盡量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達的,盡量讓學生表達。能讓學生作結論的,盡量讓學生作結論。
54、課堂教學要“活而不空,實而不死”。有經驗的教師總是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不能把學生活躍的思維納入預定的軌道。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55、課堂教學必須處理好幾種關系:(1)教和學的關系;(2)講和練的關系;(3)知識和能力的關系;(4)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系;(5)課內與課外的關系。
56、知識在訓練中落實,能力在實踐中提高。
57、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職責是發揮主導作用。“主導”者,主要在“導”。導的形式多種多樣,多姿多彩。導沒有頂峰,沒有絕對權威。導的內容豐富多彩;導以思維,導以方法,導以規律,導以能力,導以創新,導以興趣,導以意志,導以目標,導以理想。
58、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要求我們做到五個轉變:(1)變以灌為主為以導為主;(2)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3)變以講為主為以練為主;(4)變以學會為主為會學為主;(5)變以傳授知識為主為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培養能力為主。
59、自學是學生學習最主要最根本的學習方法,也是學生成才的正確途徑。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教學方法改革的永恒目標。
60、凡是先進的學校,都以教學為中心,以課堂為關鍵,以質量為生命,以效率為靈魂。
61、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不受障礙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學生在愉快中得到發展,在發展中獲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