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冊優秀教學反思(四篇)
不過,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環節的設計不盡人意,學生讀得不充分,方式多采用齊讀的方式,作為一篇略讀課文,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課文,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另外,在解決問題方面,集中地把三個學習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的方式自學,有一定的難度,也浪費了學生讀書的時間。
課后,我及時地調整了教學方案,把三個問題分散出示,難點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解決,最后在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后再解決“野”的含議,水到渠成。還有,在修改后的教案里,我又設置了一些啟發學生發散思維的活動,減少了教師的講解,相信我再教這一課時,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學弈》教學反思
《學弈》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因此,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誦讀,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教學中較適宜地安排了以下幾個片斷。
一、用文言警句導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先出示常見的幾個文言警句,讓生讀警句,再把理解的意思講出來,并體會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緊接著老師簡要介紹學習古文的意義,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好本課提供了動力。
二、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使文言文學習有一個良好開端。
首先,學文前,老師告訴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絕招”-----誦讀,既是學文言文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然后,教師給學生示范朗讀二遍,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接近背誦),讓學生邊聽邊認真體會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從而感染了學生,激發了誦讀興趣。緊接著讓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將體會到的讀文特點及時用于實踐;再讓學生自由練讀、直到讀通為止,更加鞏固了朗讀文言文的技巧。最后,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讀熟,進而達到能背誦。
如此“步步為營”,扎實訓練,較好地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
《 一夜的工作》教學反思
在執教《一夜的工作》一文時,我設計了如下流程:讀文——抓中心句——圍繞中心句找出相關內容——深入理解——總結全文,概括中心——布置作業(課堂延伸)。
我的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葉圣陶指出,語文教學必須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設計通過朗讀指導,分析對比,鼓勵學生在自讀自悟和自主探究中,聯系新舊知識,溝通課堂內外,進行學法的遷移。學生對教材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積極地探究,大膽地質疑,勇敢地超越教材。教學過程應該是平等對話,民主交流,自由討論的過程。
一、立足教材,感悟一夜。
師出示圖片,導入: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一夜的工作》,這是何其芳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作者看了總理的工作后深受感動,寫下了這篇課文,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介紹總理一夜的工作的。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生自讀自悟,體會感情。
這一環節地設計主要是給足學生讀書、思考及小組討論交流的時間,使他們自主參與學習的需求得到滿足。在小組交流時,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教師也參與其中,或指導、點撥,或激勵。對于“工作勞苦,生活簡樸”這兩方面的感人事例,采用了學生體會到哪,就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到哪的方法。通過“閱讀理解,感情朗讀”來體會作者對周總理的感情。
二、分析對比,升華感情
師:我們平常說:“多勞多得,工作辛苦生活也應當好些,可是周
總理工作十分勞苦,生活卻十分簡樸,這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為什么呢?再讀讀課文,看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體現這一鮮明對比的?”
生從以下幾方面體會:1、周總理住的是中南海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而室內陳設卻極其簡單。2、周總理工作那么繁忙,而休息的時間卻非常少。3、周總理自己不停地工作,卻讓我先到值班室去睡覺。這些對比更加突出了周總理崇高的思想品質和偉大的精神。
三、超越教材,探究每夜
師:這是周總理普通的一夜,卻又是周總理無數個繁忙勞累之夜的真實寫照。你還了解哪些有關周總理的事例?
生交流搜集整理的資料,回顧小學階段學過的有關周總理的文章,整體感知周總理的崇高形象。此時,學生對周總理的真情已與作者的真情產生了共鳴,再加上朗讀的訓練,學生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由然而升。
四、遷移課外,指導讀寫。
周總理一生為黨為民日夜操勞,他是我們心中永遠不滅的明燈,請聽來自全國億萬群眾的心聲《周總理,你在哪里?》聽朗讀錄音。
師:此時此刻你一定有許多話要對周總理說,別猶豫了,那起筆一吐為快吧!
課外推薦讀書篇目《偉人之出——周恩來》《共和國風云錄》這樣的安排將課內探究引向課外實踐,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籍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