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學評析
《我想》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充滿幻想和想象的詩歌。用結構基本相同的四小節描繪了四幅畫面,表現了美好的意境,表達了作者的愿望,最后兩句巧妙結尾,濃濃童趣躍然紙上。課文語言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在該課的學習中,老師能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尊重他們的獨特理解、體驗和感受”,創設情境(充分利用課件中的風景畫和音像),輔以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和描述,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詩歌的意境,在聽賞中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爾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匯報方式理解詩歌。
在教學中,應緊扣三年級“抓重點詞句整體理解課文” 這一閱讀目標,老師能抓住重點句“藍天是我的課堂”和“飛到遙遠的地方”,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發散思維,聯系生活經驗展開大膽的想象,獲得許多令人驚喜的成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語沒有讓學生深刻體會,如通過“比動作”理解“悠蕩”一詞;通過比較理解“汲取”和“吸取”,從而加深理解“汲取”的意思等等,影響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面影響學生對課文朗讀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