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學時間縮短時……
情方式上,全詩以第二人稱“你”作為敘述的角度,就像是詩人面對一個知心朋友在真誠地傾訴。其好處是,便于直抒胸臆,讀起來也覺得十分的親切。所以學生在答這一題時大部分都能夠輕松作答了。在講授第三單元詩歌時,講到一種很重要的表現手法——象征和一些常用的修辭方法,如排比和反復。在詩歌中,這些方法的作用其實都是一樣的,只要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在課外的閱讀和寫作訓練中,他們都應該能夠做到舉一反三了。像排比的作用就是使詩歌內容凝練,形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氣勢酣暢,不只是詩歌,再擴展到其它的文體,比如第六單元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諫藝術中就有強調排比,其作用可以說是大同小異的。其實,語文閱讀中各種不同的文體都有它們各自的解題技巧,課堂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應該給學生明確分清楚哪個是“眉毛”,哪個是“胡子”,該怎么抓。比如,議論文的閱讀技巧要做到通覽全文找論點,論據必須看齊全,體會論證的說服力。散文要重在抓住散文特點(形散神不散)、表現手法和語言特點;小說重在抓住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要在課堂上結合新課把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以講深講透,讓學生頭腦中有一根明晰的線,知道該怎么著手解題,而不是一看到題目就怕!當然除了在課堂上教給學生解題的技巧外,對于一些聰明但又相當懶散的學生,還得適當地逼逼他們去學去記,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