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q、x”的教學反思
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19課《希奇歌》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讀來瑯瑯上口,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這堂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就是認識聲母j、q、x并能學會拼讀音節“xi、qi、ji”。漢語拼音是認識漢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因此,要把拼音教好,讓學生會拼、拼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很難的事。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我覺得在拼音教學中應該采取“循序漸近,不斷感知——初步認識嘗試應用——半扶半放,逐漸掌握——獨立操作,熟練運用”這樣的步驟,讓其掌握規律和方法。
根據兒童的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想,學齡兒童特別喜歡一些順口的兒歌。若把它與記字形聯系起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上,學生們經過我的啟發、觀察、思考編出了很多瑯瑯上口的兒歌,如“左上圓圈qqq、豎彎加點jjj、一個大”,在教學j、q、x 與ü相拼時,理解ü上兩點省略規則是這一課的難點。我就即興編了一個小故事:ü妹妹是jqx的學生,她每次看到jqx都要脫帽行禮……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ü和j、q、x相拼要舍去兩點的知識要點。
此外,拼音和識字教學還要做到互相聯系,互相穿插,拼音節和讀生字要有機結合。如在讓學生拼音節“jī”時,我就讓學生復習詞語“母雞”,再找找兒歌中帶有這個音節的字,學生通過再一次的朗讀,他們找到了“飛機”的“機”。拼讀一個音節,既復習了生字又朗讀了課文,提高了整堂課的教學效率。
總之,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方法,就有了學習的效率,這對學生來說是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