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孩子創造力的幾點方法(親子早期教育)
如何提高孩子的“玩商”呢?泰普林說,家長的引導和鼓勵很重要,尤其是家長要提供給孩子一個寬松的環境。比如說,孩子不小心把牛奶倒在地上,如果家長能說“倒出這么好看的圖案,不玩太可惜了,我們用牛奶畫畫吧”,那么孩子對玩就有了積極的想法,但如果家長說“才拖好的地板又弄臟了,這個孩子真討厭”,那么孩子肯定就會有受挫感,也不能盡情享受玩的樂趣了。“由于玩的觀念不同,玩的環境不同,孩子的‘玩商’也大不相同。我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輸在玩上,最后讓玩變成孩子的奢侈品。”
泰普林表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聰明的父母不會給孩子戴上“緊箍咒”,更不會對孩子采取“殘酷教育、無情打擊”,而是在讓他豐衣足食的基礎上,再給他理智的愛、健康的感情、知識的養分以及優秀的品德與教養。家庭教育是一門既高深又簡單的學問。說它高深,是因為它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尤其要把孩子培養成才,需要父母付出太多的心血;說它簡單,是因為只要心中有愛和教育良方,每個父母都可以做得很好,都可以發掘孩子身上獨一無二的天賦和價值,最終將他們引向成材。
“大腦操”,培養孩子思維能力
在對中國孩子的調查中,泰普林表示,中國孩子普遍缺乏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所以針對這一問題,泰普林拋出了自己的獨門秘籍:“大腦操”。泰普林表示,家長們要教會孩子經常思考這三個問題:這是一種解決方法,還有其他的辦法嗎?如果那樣做,會有什么樣的情況出現?如果那樣做,對方會有怎樣的感受?這三個問題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這是一種解決辦法,還有其他的辦法嗎?”家長應該鼓勵孩子隨時用這樣的問題問自己,因為對它的回答,可以引導孩子靈活思考,并使孩子的思維富于創造性。泰普林說,很遺憾,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會放棄再多問孩子一個問題的機會。記住,讓孩子不要停下思維,“再想想,還有其他的辦法嗎”,說出這句話只需要花費你幾秒鐘時間,但這句話可能利于孩子的一生。
“如果那樣做,會有什么樣的情況出現?”這個問題可以幫助孩子在做計劃時,能預想到最終的結果,并以此指導當前的行動。孩子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也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危險發生。沖動的孩子往往是由于不顧及后果、莽撞行事,而使自己陷入困境的。逐步訓練孩子養成行動前思考后果的習慣,那么,這個孩子相對于其他孩子來說就會更具有預見性,他能看到事態的發展方向,更有遠見,也當然就更具有競爭力。
“如果那樣做,對方會有怎樣的感受?”無論孩子還是成人,如果無視他人的情感和利益,社會交往就會出現問題,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因為侵犯他人利益而犯罪。相反,如果能夠顧及別人的情感和利益,善于與人相處,孩子就能夠成為任何一個團隊的優秀成員,或者成為一名優秀的團隊領導者。思考“別人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別人會有怎能樣的感受”,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會有礙自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