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活動 勞動——人類創造力的源泉1
七年級 第一單元 活動一 勞動——人類創造力的源泉1活動一 勞動——人類創造力的源泉1
教學設計(一)
設計思路
本單元內容屬于“欣賞·評述”領域,選擇了古今中外不同種類的美術作品讓學生欣賞。本課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營造氛圍,通過提問、比較、分析、討論等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步入欣賞的情境,通過欣賞過程的不斷遞進,學到欣賞的方法,并深刻認識“勞動──人類創造力的源泉”這一主題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 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的創作主題和表現手法, 理解所表達的創作思想。
2.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勞動是藝術創作的源泉,理解美術作品所表達的創作思想。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美術作品的感受。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片頭并配音樂
出示課題
出示油畫作品《鋼水 汗水》(廣廷渤)與現實照片進行比較
出示油畫作品《在激流中前進》
現代 杜鍵
出示油畫作品《糧食》前蘇聯
雅布隆斯卡婭
出示油畫作品《伏爾加河纖夫》俄羅斯 列賓
出示版畫作品《初踏黃金路》李煥民
出示中國畫《清明上河圖》宋代
張擇端
出示中國畫《搗練圖》唐代 張萱
出示油畫作品《拾穗》法國 米勒
出示《弋射收獲圖》東漢畫像磚
出示六幅作品
出示問題
播放的這些圖片都反映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勞動
為什么歷代藝術家都選擇“勞動”作為自己創作的素材?你如何看待勞動?
勞動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類。人類在勞動中產生了各種需求,勞動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則是人類對生活的模擬與表現。從古至今,大量的藝術作品都以勞動為題材,反映了藝術家對勞動的體驗與感受,記錄了勞動者的艱辛、歡樂和堅強。勞動是畫家筆下的生命贊歌,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
勞動──人類創造力的源泉
藝術作品中的勞動與現實生活中的勞動有什么不同?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藝術不是簡單地停留在對勞動的描繪上,而是通過選擇、加工、并加上藝術家的聯想和創造,表達藝術家對所描繪對象的獨特感受,從而創作出了優秀的藝術作品。
《鋼水 汗水》使人們聯想到那優質的鋼水是用汗水換來的,讓我們感到了這汗水就像珍珠一般的晶瑩,它流在工人們的臉上,更顯出了他們的剛毅性格和拼搏精神;它流在工人們的胸前和背上,更增加了他們的健美和力量感;它浸透在工作服里,那濕而復干、干而復濕所留下的無數道汗跡,正記錄著他們年復一年忘我勞動的高貴品格。在他們看似木然的表情中,蘊藏著巨大的內在力量。
一、觀賞與描述
首先談談自己對這些作品的初步感受?你是怎樣理解這些作品所表現的勞動性質和情節?
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學習時的畢業創作。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門口、陜西寧家川等黃河險急渡口體驗生活,收集創作素材。
作者以簡練的藝術語言,雄健有力的筆觸,凝重的色調表現了黃河船工們齊心協力在黃河的激流濁浪中奮力前進的驚險場景。作者運用襯托和對比的手法來刻畫黃河船工在勞動中所表現的驚人力量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主要表現在洶涌激蕩的河水與船工們沉著穩定的姿態的對比,大面積奔騰而來的黃河濁浪和小船的強烈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