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活動 勞動——人類創造力的源泉1
出示油畫作品《在激流中前進》
現代 杜鍵
出示油畫作品《糧食》前蘇聯
雅布隆斯卡婭
出示油畫作品《伏爾加河纖夫》俄羅斯 列賓
出示版畫作品《初踏黃金路》李煥民
出示中國畫《清明上河圖》宋代
張擇端
出示中國畫《搗練圖》唐代 張萱
出示油畫作品《拾穗》法國 米勒
出示《弋射收獲圖》東漢畫像磚
出示六幅作品
出示問題 播放的這些圖片都反映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勞動
為什么歷代藝術家都選擇“勞動”作為自己創作的素材?你如何看待勞動?
勞動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類。人類在勞動中產生了各種需求,勞動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則是人類對生活的模擬與表現。從古至今,大量的藝術作品都以勞動為題材,反映了藝術家對勞動的體驗與感受,記錄了勞動者的艱辛、歡樂和堅強。勞動是畫家筆下的生命贊歌,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
勞動──人類創造力的源泉
藝術作品中的勞動與現實生活中的勞動有什么不同?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藝術不是簡單地停留在對勞動的描繪上,而是通過選擇、加工、并加上藝術家的聯想和創造,表達藝術家對所描繪對象的獨特感受,從而創作出了優秀的藝術作品。
《鋼水 汗水》使人們聯想到那優質的鋼水是用汗水換來的,讓我們感到了這汗水就像珍珠一般的晶瑩,它流在工人們的臉上,更顯出了他們的剛毅性格和拼搏精神;它流在工人們的胸前和背上,更增加了他們的健美和力量感;它浸透在工作服里,那濕而復干、干而復濕所留下的無數道汗跡,正記錄著他們年復一年忘我勞動的高貴品格。在他們看似木然的表情中,蘊藏著巨大的內在力量。
一、觀賞與描述
首先談談自己對這些作品的初步感受?你是怎樣理解這些作品所表現的勞動性質和情節?
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學習時的畢業創作。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門口、陜西寧家川等黃河險急渡口體驗生活,收集創作素材。
作者以簡練的藝術語言,雄健有力的筆觸,凝重的色調表現了黃河船工們齊心協力在黃河的激流濁浪中奮力前進的驚險場景。作者運用襯托和對比的手法來刻畫黃河船工在勞動中所表現的驚人力量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主要表現在洶涌激蕩的河水與船工們沉著穩定的姿態的對比,大面積奔騰而來的黃河濁浪和小船的強烈對比。
你對這件作品的第一個反應是什么?你是怎樣理解作品中所表現的勞動情節?
在這幅4米長的畫幅中,畫家以其飽滿的熱情,嫻熟的技巧,描繪了集體農莊員在豐收的打谷場上勞動的場面。堆積如山的黃金麥粒,夏日明亮的陽光,婦女們有節奏的動作,興奮的笑臉,和那具有強烈民族特點的服飾,共同交織成歡樂的旋律,演繹著勞動的贊歌。作品主題鮮明,形象生動,反映了千百萬經過戰爭洗禮的蘇聯人民戰后新的生活,從內容到形式,具有史詩般的特點。
你對這些作品所表現的勞動場景有什么感受?
列賓(1844—1930年)是俄羅斯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他兩度到伏爾加河沿岸長時間觀察纖夫們生活,畫了大量的速寫。
寬廣的伏爾加河上,酷暑中午的悶熱籠罩著一切。纖夫們拉著平底載重的運貨船,沿著河床緩慢地向著望不到盡頭的路行進。這些被烈日曬黑了的俄羅斯男人,有強壯的,有體弱的,有年老的,有年輕的。他們雖然具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社會出身和不同年齡,但殘酷的生活并沒有使他們屈服。一條陳舊的纜繩把他們連在一起。列賓筆下的纖夫們雖然經歷了沙皇統治下深重的苦難,卻依然具堅強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