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會扼殺孩子快樂的行為
每個家長都是對自己的小寶寶百般呵護的,但是為什么又說家長是扼殺孩子快樂的兇手呢,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讓家長們根著我們筆者的內容來了解一下到底是由于哪些原因呢,及解決的辦法。
有些父母常常對養育孩子抱有疑問:自己明明傾盡所有給孩子最好的愛,可孩子還是不領情,反而變得跟自己越來越遠,越來越不自信。這是為什么呢?——中國完形教育著名的親子教練陳鵬宇老師,經過大量案例的積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為是的愛毀掉原本自信快樂的孩子的十條共性問題,您不妨對照一看。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說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給孩子不斷地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優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2. 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干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為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
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鵬宇老師說: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4. 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緒支配,只想著:你是我孩子,你要給我臉上貼金,你要讓我有面子,你不能丟我的臉!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規條和框框來束縛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縛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聽!
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在負疚的狀態下仍然可以得到愛,孩子才會有順從以及有自我負責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滿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時,無言地陪伴,單純地給予孩子愛的支持更顯得重要!
5. 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后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完全喪失斗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個農村長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個哥哥。從小父母就偏愛哥哥,認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氣。所以自我砥礪,一定要爭口氣給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來她果然比哥哥成績還好,考上大學,有不錯的工作,成家立業。但是因為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證明給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無可忍,要和她離婚……
6. 總是擔心孩子
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所以——你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擔心!可是結果卻恰好相反。你擔心孩子早戀,孩子一準早戀;你擔心孩子網癮,孩子一定網癮!
有個媽媽在孩子還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在經過一間網吧時警告孩子:看見沒,這是網吧,很多孩子一進去就變壞了,你可不能進去!一天又一天,一開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極了,終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進這間網吧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