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陜建一中 同慧芳
夏丐尊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也就沒有教育。”的確,愛是一種偉大的情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其最起碼最必備的素質就是熱愛自己的學生。如果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師生間自然就會沒有感情、沒有信任、沒有心靈的交流,是很難想象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俗話說: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會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才會在工作中迸發出巨大的力量。同時,這些學生才會被你的真情所感動,進而“親其師,信其道”,從而提高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一種內部的驅動力,激勵他們自強不息。對此,作為初為人師的我時刻銘記自己尊師的贈言“育人之道,以“愛”為本!”,特別是對那些特殊的學生,更應該把自己的心交給他們。
一個班級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后進生。所謂后進生,我認為指兩種學生,一種是學習上暫時落后的學生,另一種則是思想上暫時落后的學生。他們的特點是:大多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總覺得同學們瞧不上,老師們不重視。他們仿佛是久經干旱的小苗,渴望著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的關愛。然而,我們往往把過多的關注和贊譽給了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把過多的不滿和批評丟給了后進生。我們的這種做法,使得后進生本來灰暗的心里又蒙上一層陰影,使得后進生本來想向前邁進的腳步又收了回去。轉化后進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難題。是否做好轉化后進生工作,是直接關系到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培育“四有”社會主義新人,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重大問題。如何做好后進生教育轉化工作,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成員——班主任,千萬不能因為差生學習不好或表現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與轉化,這些后進生真的無藥可救嗎?或許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是把他們推向更為錯誤方向的助力。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這種反差效應告訴我們: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牢記:“有愛才有教育”的名言,把更多的愛奉獻給那些特別的孩子。在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 尊重人格,尊重后進生的自尊心。后進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響,但他們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轉變的。可是,在傳統觀念中,人們常把后進生當成“壞學生”,說是“朽木不可雕”,“頑石不成材”,嚴重地傷害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后進生同一般學生一樣,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當其受到某種傷害,為了采取保護措施往往形成某種異常心理和畸形表現:有的存在對立情緒,不聽管教;有的產生自卑心理,消極沉悶;有的采取疏遠集體,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違紀,離校逃學。凡此種種,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愛的溫暖而使心靈蒙受創傷,正常成長遭到壓抑。因此,在轉化后進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評和處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須對他們傾注愛心,十分尊重他們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堅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厭惡、歧視;不當眾揭丑;不粗暴訓斥;不冷嘲熱諷;不變相體罰。用愛心融化后進生冰凍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例如我們班里有個男同學,各科成績都差,平時沉默寡言,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心理特別敏感,愛和老師在課堂上發生沖突。我在剛開始與他的幾次談話,他都沉默,不愿和我交流,我真誠的講明我的目的,讓他明白我的用心。他才打開了心扉,從那哽咽的話語中我才了解到,他認為自己特別笨,智力不如人,老師、同學會看不起他,上課不敢接觸老師的眼光,平時不愿與同學接近,學習上有困難也不問老師、同學。針對他的思想,我提出同他交朋友,對他講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他懂得“聰明在于勤奮”的道理,課常上有意對他投送親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讓他回答一些較容易的問題,答對了便進行表揚、鼓勵,還安排課余時間耐心地幫他補習基礎知識,經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使他感受到“老師關心幫助我,愛我”的溫暖;從而恢復了自尊心,對老師從“戒心”變為“貼心”,從“疏遠”變為“親近”,學習成績有了明顯進步,人也變得開朗起來,在班里又聽到了他和同學玩耍時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二 熱情鼓勵,激發后進生的上進心后進生不是不可就藥,他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進生不過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著污垢的玉石,既有陰暗的消極面,又有潛在的閃光點,他們同優秀生、中等生一樣渴望進步,也能成才。作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從后進生身上了解他們的志趣和個性特征,觀察發現他們時隱時現的閃光點,作為教育轉化他們的突破口和推動其前進的動因。事實證明,后進生并不是一無長處、各方面都差的“壞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兒”;相反,在一定意義上,“淘氣、調皮的孩子聰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對后進生有所“偏愛”:課堂上能夠舉手發言就加以鼓勵;學習上有所進步就給予贊許;品德上做點好事就進行表揚,讓后進生品嘗到受贊許、表揚的歡樂,而千萬別讓他們在課堂上成為被冷落被“遺忘”的對象,認為“老師只看到我的缺點和短處,看不到我的優點和進步”。為了及時了解、掌握后進生的內心世界和行為表現,激發其上進心和積極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個別談話;多溝通家長;多表揚鼓勵;多正面疏導;多指明方向。在贏得了后進生的信任,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之后,轉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有這樣一個同學,由于家長缺乏正確的管教,從小養成說謊和偷錢的壞行為,常常受到斥責和打罵,在班上也受到同學的譏笑、歧視而抬不起頭,但她卻曾主動為班級體打掃課室。抓住這個情況,我先對她進行耐心的談話,既肯定她的優點,又指出存在的缺點;用故事對她進行啟發誘導,讓她懂得做個誠實正直的孩子,長大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鼓勵她勇于改正缺點,發發揚優點,爭取做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再同家長統一要求,配合教育,還安排班里干部對她關心幫助。使這個同學既明白道理,又深深地感到老師、父母和同學對她真情善意地關心、愛護,從此痛改前非,改正了不良行為,在班上更加熱情地為集體做好事,期末被評為班里“學雷鋒,做好事”的積極分子,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走上了進步的道路。
三 逐步要求,培養后進生的責任心。對后進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充分挖掘其積極因素,但決不能姑息、袒護其缺點和消極因素而降低要求,應該把熱情關心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在把愛的雨露灑向后進生心靈的同時,要使他們認識到,對他們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對他們的信任,是一種深厚的愛、真正的愛,從而使他們培養做“四有”的社會主義新人的責任心,形成渴望進步的內驅力。只有在培養了責任心以后,后進生的轉化才有實現的可能。當然,對后進生的逐步要求要考慮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恨鐵不成鋼”,而要嚴之有度,嚴中有別,對不同的對象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對后進生的轉化目標和期望,要切合個人的實際和特點,引導他們制定個人進步計劃,分設幾個臺階,使他們“跳一跳,摸得著”,經過努力能逐步達到,在新的起點上,又提出高一點的要求,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班里有個男同學,平時比較散漫,不遵守紀律,學習成績差,經過觀察、分析原因,進行耐心教育,對他提出爭取進步的具體要求,當他比以前遵守紀律,留心聽課,學習成績有所提高時,就在班上表揚他的進步,并讓他當紅花小組長,學期末他還獲得了學習進步獎。第二學期,根據他好運動和具有一定組織能力,選他當班的體育委員,使他在前進的道路上又邁出了新的步伐。
四 集體幫助,樹立后進生的自信心。后進生學習、生活在集體環境里,他們必須融進班集體之中,同班集體一起前進。一個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既是后進生矯正不良道德品質的熔爐,又是后進生實現轉化、走向進步的搖籃。班主任在教育和轉化后進生中起主導作用,但一個人的能量總是有限的,必須樹立良好的班風,發揮集體的力量,使后進生身處一個團結友愛、融洽和諧的環境和氛圍之中。為此,我向全班同學要求給他們以真誠的關心和客觀的鼓勵。注意幫助后進生們處理好他們和同學的關系,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集體的幫助。后進生并非毫無感情的榆木疙瘩,只要我們心中懷有一份真愛,就沒有打不開的死鎖。當來自老師和整個班集體的愛被后進生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時,也就是他們邁開進步步伐之時。后進生也渴望認可與鼓勵,以扶持他們的自信心。我們對后進生應多表揚,多鼓勵,但同時也要注意對后進生的表揚的客觀性,不切實際的表揚不但同學們不認可,后進生自己也不愿接受,這就起不到表揚應有的激勵作用,有時甚至會起反作用。我在教學中總是很留心地去發現每一位后進生的優點與長處,然后以巧妙的方式,讓他們自己和同學們都覺得他們確實做出了成績或有了進步,他們的確該受到表揚。這種客觀的表揚才具有真正的激勵作用。
五 耐心等待,工作持之以恒。后進生就其心理而言,一般都表現為自卑,意志力薄弱。他們“常立志”卻不能“立長志”,自控能力差,一遇困難就畏縮不前,甚至自暴自棄由于他們自控力差,行為極易反復無常。所以做后進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簡單地認為通過一次談心他們就能徹底改好。遇到后進生不良行為出現反復,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的客觀分析不良行為反復出現的原因,要及時發現、及時抓住、及時誘導,做到防微杜漸。當然,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極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為后進心的轉化積極創造條件,古人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才也。”后進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即使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特長或優勢,比如學習差的,他在體育方面很好,或在音樂、美術方面有特長,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掘其身上的潛能,充分肯定,千萬不要吝惜“好話”,積極的評價能使學生的進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進生重新找回自我,獲取克服缺點的勇氣和信心。 例如我班有個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我多次找他談話,講學習的重要性,他信誓旦旦說他改正,但在一次考試中用手機作弊。對于自己的這種行為還振振有詞:我作弊是為了不讓家長傷心。我當時十分生氣,認為我教育沒有生效,但一想老師的工作就是這樣反反復復。首先,我告訴他我相信他的確是為了讓父母放心而做了錯事,然后我又問了他一個問題:這樣做真讓父母放心了嗎?在他回家接受家長再教育時,我給他留了一項作業 :實干與欺騙,哪一個讓父母更放心?與此同時,我又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讓他們配合好對該生的教育工作。這位同學返校后,例行公事般地向我承認自己錯了,給班級丟了臉,沒有用實際行動讓父母放心。我意識到他并沒有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自己錯了。我告訴他:錯過一次并可怕,可怕的是錯過以后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你只想到自己得個高分,可你是否考慮到了作弊的后果:違反了學校紀律,破壞了公平競爭,損害了班級榮譽,同時也讓父母感到心痛。我還告訴他我相信他一定能夠做一個讓家長老師放心、讓同學們喜歡的好學生。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沒有因為他違犯過紀律而放棄他,因為他是我的學生。有一次,我見到他心情沮喪。就在他的作業 上畫了個笑臉,意思是希望他能開心、對生活有希望。第二天,該生在我的辦公桌上留下了一張紙條:上面有張笑臉,還有一行字:老師,為了這個笑臉,我會努力的!以后,這個學生改變了很多毛病,如以前只要身體有點不適就不跑操,而現在生病了還堅持跑操。他在班會上對同學們說:在家里,我們有自己的父母,在學校里,我們有我們的朋友,老師。我以后不再只考慮自己,我要學會把孝心獻給父母,把愛心送給他人,把信心留給自己。
有個男同學,語文成績較差,學習困難。我找到原因后,及時給以輔導,他自己也信心十足,學習成績確有進步。但由于他基礎太差,成績仍然較低,他自己逐漸失去了信心,認為他總影響班里的成績,同學們都瞧不起他。這時我就及時鼓勵他,讓他看到自己已有進步,使他看到希望,樹立必勝的信念,并且對他說:“老師帶著你跑步前進,會趕上他們的。”而且我每天堅持在課堂上提問他能回答的一個問題,有時在課余時間為他補課,從不間斷,老師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影響了他,鼓舞了他,使他也做到遇到挫折不灰心,持之以恒向前進,終于使他的學習成績,由原三四十分提高到七八十分,同時消除了他的自卑感,培養了他的自信心。后進生的反復性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后進生的不良行為是由自身的錯誤觀念和外部的各種誘因引起的。在轉化后進生過程中,由于新的思想。新的行為習慣還不十分鞏固,再加上外界不良誘因的刺激或遇到別人嘲笑和責難,都會使其原有的錯誤思想和舊行為習慣反復再現。后進生的這一特點,促使我們教育者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要持之以恒地關心他們,教育他們,同時還要分析反復的原因,對癥下藥。
轉化后進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教育系統工程。轉化后進生需要一個過程,要抱著滿腔熱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反復、耐心地教育;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絡,才能獲的良好的效果。我相信:人是萬物之靈,是有情之物,只要心靈相通,以“愛”為本,在后進生教育轉化工作中那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定會體會到教育成功的喜悅。工作使我進一步懂得:對待后進生,我們應多一份愛心,少一份冷漠;多一份耐心,少一份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