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習 • 享 受——小議語文教學方法
學 習 • 享 受
——小議語文教學方法
玉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勤能補拙”這是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在教育孩子時發出的同一個聲音。在我們的眼中,學習過程中只有“勤”“苦”,似乎就沒有“樂”可言了,更不用說“享受”了。這從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學生的發展,阻礙了現代教育改革的進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的體驗。”“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長期的教學實踐也表明,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掌握學生學習的特點,尋找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興奮點”,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學習中享受,在享受中學習。
首先,讓學生充分享受教師的關愛。
已有不少有識之士指出,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高素質”的第一條應該是樂于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身心獻給孩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愛的教育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們所共有的教育思想。愛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用真情去打動學生,用關愛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學生:上課時面對學生的問候,我們不是禮節性的點點頭,而是充滿真誠感激之情深深地鞠躬;氣溫驟降,我們感到寒冷時,急切地提醒學生“多穿一件衣服”;學生生日到時,笑瞇瞇地遞上一張賀卡……從而使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享受到教師的愛,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加人性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老師同樂,享受學習的樂趣。如果師生間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環——教師經常這樣想:“這么好的學生,我怎么能不把他們教好呢?”學生經常想:“這么好的老師,我怎么能不好好地聽他教育呢?” ——那么,我們的語文教育就現出了成功的曙光。
其次,讓學生充分享受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語言的學習更應重視平時的訓練和應用,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能力,在實踐中享受語文,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詩歌朗讀比賽、演講會、辯論會、戲劇表演等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善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將學生置身于各種令人興奮放松的學習環境中,讓他們從多方面接觸語文,感受語文,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印象深刻,經久不忘,而且能在各種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充分享受了語文學習的樂趣。
再次,讓學生充分享受“活教材”——多元化的課程資源。
在現代教育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語文教學應該設法運用好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多種途徑,深入挖掘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讓學生的感官得到充分的接觸和享受。如可讓學生充分利用因特網,因特網上有豐富的語文教學信息資源,為語文學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教師可充分利用它給學生提供語文學習的最新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利用和設計集圖像、文字、聲音、動畫于一體的精美的多媒體課件,“觀古今于一瞬,撫四海于須臾。”,從而使教學中抽象的東西生動化、具體化,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枯燥的說教變成有滋有味的欣賞和享受。同時,教師也可在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創造性地開展一些活動,利用本地和學校、社區的各種課程資源,如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博物館、紀念館以及自然風光、人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乃至日常生活話題等潛在的語文課程資源,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讓他們享受到“學有所用”的樂趣。
第四,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享受成功。
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希望成功。成功是人們所追求的一種高層次的享受,學生的學習也不例外。新課程強調:“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的自主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課堂已不再是師生構建的一個表象精美的表演課堂,而是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張揚和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則是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教師要鼓勵、幫助學生自己探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答案;鼓勵和幫助學生嘗試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于自己的獲取新知識和能力的途徑,要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跟別人不同包括與教師不同的想法,支持學生在現成答案之外探索求“新解”的嘗試。這時,教師應該肯定每個學生的成功,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的享受它。試想一下:如果學生每天都可以體驗到一次或幾次成功的話,他們是不是會更加地自信,是不是會表現出更大的學習積極性?不需要多么隆重的儀式,不需要多么熱鬧的場面,不需要什么包裝精美的獎品,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點頭微笑、拍肩膀的動作,一句真誠的話語,在學生看來,這些已是非常珍貴的獎勵了。既然我們擁有這么多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方式,就不應該吝嗇,要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理解、友善、寬容、親情與關愛,讓孩子們每時每刻都可以感受到來自成功的喜悅,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抬起頭來走路”,從而迸發出追求成功的更大熱情。
羅素曾經說過:“奇妙的學習不僅能使不愉快的事變得較少不愉快,而且也能使愉快的事變得更愉快。”確實如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應該片面追求什么模式,而使語文學習“機械化”“公式化”,使學生學得苦,教師教的累,而要創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一個人如果有了高飛的沖動,就決不甘于在地上爬”,作為教師,必須激發學生這種學習的“沖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在享受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