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多媒體教學的弊端
——語文局拒絕多媒體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也越來越接近現代技術,計算機輔助教學已越來越多地走進語文課堂。筆者在由接觸到使用的過程中,卻發現這種教學手段很不適宜于語文課堂教學。
一、多媒體教學不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
由于多媒體教學課件是由教師事先設計的,對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甚至問題的設計都早已安排好,上課時,教師只是按照準備好的流程機械地操作鼠標,完成各個教學步驟 。也就是說,教師劃定了一個由起點到終點的嚴密軌跡,千方 百計地引導學生沿著課件指示的軌跡走下去,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種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學,嚴重束縛著學生思維的發展。這與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是相矛盾的。
二、多媒體教學不利于課堂師生情感的交流
多媒體的應用使板書相對減少,師生忙與應付眼花繚亂的課件,學生沒有思考的間隙,教師將目光移向課件的順利銜接,阻礙了師生情感的交流。課堂由原來的被教師把持著、控制著,到現在的完全被多媒體課件控制著,不能不說是由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教學不應該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師生互動的雙向配 合;教師也不應該只是多媒體的一個操縱者,而應是師生情感交流的調控者。加入多媒體 后,教學的雙邊活動成了教師指揮課件運作、學生死盯屏幕的現象,“媒體”充其量只是一 個“熱鬧”的工具,難以起到讓師生進行正常交流的作用。
三、多媒體教學手段扼殺了課堂的生動性
表面上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事實上,多媒體教學的格式化、定義化、程序化的特點,使整個課堂只能按照教師事先設計的程序按部就班地進行,每篇課文也是由教師分割成若干支離破碎的板塊作定式的學習,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課堂氣氛再也難見“百家爭鳴”的生動場面。這種教學狀況與“填鴨式”的教學手段又有何二致呢?
四、多媒體教學忽視了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有了多媒體,教師課堂上的范讀是幾乎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聲情并茂的課文錄音。這對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究竟是利還是弊呢?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讀書聲也越來越稀少,以前的那種書聲瑯瑯的語文課堂在現在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沖擊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勢。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現代教育手段,還要不要花費課堂時間讓學生去讀呢?答案應該是不容置疑的。
五、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需花費教師大量時間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容易使教學教師放松對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多媒體教學的種種功能設置,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教師為了使畫面漂亮些,文字富于變化些,往往在一項設置上需反復設置、反復運行演示,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于課件的設計付出太多,教師往往就無力再去鉆研教材教法了。
因此,我認為,多媒體教學的實施,要考慮學科的張力和可創造性,我們不否認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其它學科中的巨大功用。但對語文學科而言,它的缺憾確實是
難以彌補的。如果在語文課堂中堅持使用多媒體,那么它帶來的損失,絕非“東施效顰”一詞可以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