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幽默藝術在課堂教學上的運用
幽默是指生活中和藝術中的一種特殊的喜劇因素,又是指 生活中表達或領會喜劇因素和在藝術中再現或領悟喜劇因素的一種特殊能力,F實生活與藝術的繁雜多樣,決定了幽默藝術的形形色色、斑駁陸離。法國幽默理論家讓·保爾將幽默比喻為“尾巴向上朝天飛去,但又一直俯視地面的小鳥”。這種形象生動的比喻,表達了幽默那種悖理的擴張和傳遞。懂得幽默,往往三言兩語,鞭辟入里,使人拍案叫絕。社會生活需要幽默,課堂上尤其語文課堂上更應運用幽默教學。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往往一種滑稽的神態、一席有趣的妙語,就能消除學生的心理、生理疲勞,松馳緊張的神經,振奮學習精神,在和諧而歡快的場面里增長知識。
一、恰當運用修辭技巧,增強幽默效果。
修辭技巧是幽默藝術的主要表達方式。它與一般意義上的修辭不盡相同。平時,我們所指的修辭,它必須依據情景題旨,運用各種語文材料,各種表現手法,恰當的表現出論者所要表現的內容,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幽默藝術的修辭技巧則是在特定的情景下,運用各種材料和表現手法,努力制造語言的不諧調或追求現象與人的正常思維習慣產生強烈的反差,從而產生幽默效果。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通過運用比喻、對比、反復、雙關、反語、拈連、仿擬、飛白、顛倒等修辭手法,由語言的協調構成喜劇性的矛盾沖突,使學生因意外而產生聯想,忍俊不禁。比如,我教《唐睢不辱使命》,文中秦王和唐睢因“易地”而進行較量,我說:“秦王就像一只餓狼,唐睢是一位手提肥肉、身披荊棘的勇士。當垂涎三尺的餓狼撲向肥肉時,勇士把肥肉一拉,餓狼撲空了,再撲,再拉,再撲,再拉。餓狼眼睜睜看著嘴邊的肥肉溜走了。”滿堂哄笑,學生樂了。像這樣生動形象而貼切的比喻,一下子使學生明白了秦王的貪婪和唐睢的機智勇敢。
二、巧妙借用慣用語或歇后語,如“鉆空子”、“吹牛皮”、“扣帽子”、“敲竹杠”等等。歇后語是由“前語”和“后語”組成的,并且只說出“前語”,就讓人猜到“后語”的意思的一種口頭用語。如“腰里別個死耗子——冒充打獵的”,“外甥打燈籠——照舅(舊)”等。授課時,我們可以借用這兩種口頭語,平添課堂的幽默氣氛。譬如,在一次閱讀教學時,我說:“有的同學把四大名著閱讀了一遍或兩遍,以為完全讀懂了,逢人便信口開河,夸夸其談,其實他們是在‘鉆空子’、‘吹牛皮’,這種讀書態度……”!般@空子”、“吹牛皮”依靠一定的語境,既批評了驕傲自負的讀書人,教育學生應認真讀書,又產生了幽默感。
三、利用成語變用或今詞古用,制造諧趣幽默。
成語變用可以造成新穎別致的諧趣幽默。成語的臨時性改造不僅使授課語言靈活多樣,而且擴大了語言的概括和闡釋力。比如,我在講《最后一次講演》向學生講述聞一多先生在國民黨白色恐怖下,如何進行堅決的斗爭時,我說:“國民黨派出大批特務,制造白色恐怖,然而在這‘談特務色變’的年代,聞一多先生毫不畏懼……”。“特務”和“虎”的轉換,形象的表明了白色恐怖的可怕和聞一多先生的勇敢。
在教學中適當選用現代詞語來表述古代的人、事和現象,往往會產生出乎意料的喜劇效果。
四、通過詼諧的言行舉止,營造幽默氣氛。
在教學過程 中,幽默的言談舉止,可以贏得學生的敬愛和依賴,而且能應用課堂上那些可能造成僵局的偶發事件,有效的實施對課堂教學的控制和組織,提高教學效果。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在課堂上,我偶然發現某一個學生在睡覺,就向其提了個問題,當學生邊揉睡眼邊站起來時,我故作驚訝地說:“哎呀,真不好意思,打擾你休息了!蓖瑢W們樂了,那個學生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笑是青年學生應有的朝氣和生機,失去歡笑的教學雖不能說是失敗的,但至少是不成功的。只有將趣味性貫穿進教學過程 才能使知識性完滿,獲得它的效益。課堂教學固然需要統一和規范,然而巧妙的運用幽默技巧可使教師變得風趣詼諧、廣博睿智,產生較強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能創造出一種有利于學生認真聽講的輕松愉快的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氣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