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幽默藝術
論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幽默藝術 幽默源出于拉丁文Humor(原意是動植物里起潤滑劑作用的液汁),今引申為語言交談的潤滑劑。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幽默藝術,主要是指用可笑的形式表現真理和智慧,用諧趣的手段來揭示事物的矛盾和本質,使語 言信息的傳遞與轉換過程得到優化,直接創造出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思想政治課教師,除了具備堅定的信仰,淵博的知識,熟練的教學技能,還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幽默教學藝術,成為教學語言的幽默大師。一、幽默性語言藝術的主要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大家之所以重視教學語言的幽默性,是因為幽默性語言具有以下作用。
(一)幽默性語言具有吸引作用,可以引起學生注意
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被一些無關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幽默性語言可以引起 學生注意,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幽默性語言可以將無意注意誘導到有意注意中來,實現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結合。學生注意力集中,專心致志地聽講、思索,學好思想政治課就有了基本的保證。
(二)幽默性語言具有協調作用,可以創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活動不僅是傳授知識、發展能力、提高覺悟的活動,而且同時伴隨著師生之間情感的交 流。學生如懷著課業負擔、升學壓力等因素造成的緊張心理進入課堂學習,決不會對學習產生濃烈興趣。幽默性語言的含蓄深刻、輕松自然,給人以溫和友善之感,這對于縮短教師應用教材與學生心理之間、情感之間的 差異和距離是十分有益的。幽默性語言起到了調節氣氛,創設愉快、輕松的教學情境和氛圍的作用。
(三)幽默性語言具有激發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學習興趣。思想政治課相對于其它學科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只是平 鋪直敘地按教材內容講解,容易枯燥、乏味,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幽默性語言,生動形象、鮮明深刻,既令人發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學生大腦興奮,減少疲倦,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 學習動機的作用。
(四)幽默性語言具有誘導作用,可以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思想政治課的概念、原理、觀點往往具有一定理論深度,而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抽象思維能力、社會生 活閱歷等原因又帶來了理解上的困難。幽默性語言能給學生指明清晰思路,并誘導學生按照這一思路自然地深入到課文中去,產生頓悟,從而形成教師循循善誘于前,學生孜孜以求于后的局面。
(五)幽默性語言具有陶冶作用,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
幽默性語言含蓄委婉,引人入勝,妙趣橫生,是一種藝術。它是高雅的,不是嬉皮笑臉,輕薄逗樂,也不 是嘩眾取寵,低級趣味。它是人們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的外顯,是優美的健康的品質。教師恰當地運用幽默藝術,持之以恒,對學生就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形成高尚的品質,養成健全的人格。 這正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任務之一。
二、幽默性語言藝術的主要技巧
教學中,幽默性語言的方式多種多樣,常用形式可歸為以下幾類。
(一)妙語開場法
妙語開場法就是指教師開始授課時,用妙言雋語把學生注意力轉移到教學內容中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 主要是在學生注意力被與課堂內容無關的事所吸引,教師“投其所好”,以獲得情感上共鳴,集中學生注意力。如有一位教師去上課時,教室里還在議論著上節課的數學測驗。于是,這位教師改變了原來的新課導入設計 ,在黑板上寫了a÷b=a×1/b,并問同學們在什么條件下這一等式成立?一下子就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他們紛紛回答說在b≠0的條件下成立。教師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并指出:“在b≠0的條件下,‘除’就可以轉 化為‘乘’,這種轉化從哲學上說就是矛盾的轉化,我們今天就學習矛盾。”這就自然地組織了教學,導入了新課。用這種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比簡單生硬的批評,效果要好得多。
(二)抑揚頓挫法
抑揚頓挫法就是教師在陳述過程中,通過語言的輕重、快慢、停頓等方法取得幽默效果的方法。如在講“ 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不是主觀臆造的聯系”時,有一位教師在課堂上模仿街上算命先生的模樣,戴上眼鏡,板著指頭,裝模作樣的卡算。然后裝出驚喜的表情夸張地說:“你的命真好——啊——(停頓)。明年一定能 (重音)上大學(停頓),30歲發大財40歲官運亨通50歲榮華富貴……(連句快速)”,把全班同學都逗笑了 。稍后,語氣一轉,正色道:“‘指紋手相決定人的命運’,這是臆造的聯系。”學生在笑聲中明白了哲理,也懂得了看相、算命、占卦,純系詐騙錢財的封建迷信勾當。
(三)詩詞歌賦法
詩詞歌賦法就是運用詩詞、歌謠、對聯的風趣詼諧而取得幽默效果的一種方式。詩詞、歌謠、對聯的音節 勻稱,節律感強;語言凝煉集中,概括力強,尤其適用于教學語言。如在講農村聯產聯包責任制時,用過去是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攆人”;現在是“一年到頭不敲鐘,從種到收不記工,隊長不再亂點名,農民干活滿天星”。這就能有力地說明農村改革前后的變化。再如,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 知識和畢生追求真理時,可活用一首名詩,改為“財產誠可貴,金錢價更高,若為求知故,二者皆可拋”。由 于詩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和音樂性,又改用得恰到好處,讀來上口,聽來悅耳,學生頗感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