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
一、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學會整理歸納文言知識點
二、 教學重點,難點
整理歸納“之”,“而”,“以”,“其”,“為”,“于”的用法
三、 教學設備
電腦,投影儀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 教學設想
常見文言虛詞用法較為復雜多變,是文言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也是中考的一個要點。學生在總復習的過程中,常常為其中的變化而困惑,頭疼。基于這一情況,同時結合本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特設計此課引導學生整理歸納其中最常用的、也是初中階段重點的虛詞的用法,讓他們學會自己歸納文言知識點,為他們今后的文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
這堂課我們上一堂文言復習課,大家都知道:在文言文中根據詞是否具有實在意義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實詞,另一類是虛詞。這兩類詞在文言中的作用也不同。曾有人這樣說,如果說實詞是文言文的肉體,那么虛詞則是文言文的靈魂。虛詞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這是由它的靈活性決定的,它的意義會隨著語境的變化而變化。但也正因為這一點,加大了虛詞學習的難度。而虛詞又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不過大家不用怕,今天我們就一塊來歸納復習幾個常用文言虛詞的用法。
(二)、之
1、用作代詞
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當于“他(她、它)們”、“它”、“這” 等。一般用在動詞后面,作賓語。
①問所從來,俱答之(《桃花源記》)——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當于“他們”
②操蛇之神聞之(《愚公移山》)——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譯作“這件事”
③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狼》)——代物,指狼,相當于“它”。
2、用作助詞
① 用于定語和名詞之間,相當于“的”
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
②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 如: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為學》)
③在句中表示動詞賓語提前,即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實在意義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
④在句中補足音節,沒有實在意義,可不譯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3、用作動詞 譯作“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點名詞,如:
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去”
練習
1、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到,往)
2、宋何罪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
3、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主謂之間,無實義)
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代詞,指學過的知識)
(三)而
用作連詞,連結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表示前后兩部分的并列、承接、轉折、修飾等關系。例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醉翁亭記》)——又,表并列關系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就”,“然后”,表承接關系
學而不思則罔。(《論語》 )——卻,但是,表轉折關系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著,也可不譯,表修飾
練習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而”字。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轉接)
2、康肅笑而遣之。(著,表修飾)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表并列)
4、溫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四)以
1.用作介詞,表示動作行為所使用的工具、物件,譯為“把”、“用”、“拿”等,或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譯為“靠”、“憑借”、“根據”等
①屠懼,投以骨(《狼》) ——把
②能以徑寸之木,為…(《核舟記》) —用
③何以戰?(《曹劌論戰》)——憑借
2.作連詞,表示目的,可譯作“來”,“而”;或表示結果,可譯作“以致”;表原因,可譯作“由于”、“因為”。如:
①以告先帝之靈(《出師表》) ——用來
②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以致
3.用作動詞,可譯作“認為”。如: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
4.特殊用法,通“已”,已經。如: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五)其
1.“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問等語氣,如: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第一個“其”,表反問語氣,可譯作“難道”;第二個“其”,表推測語氣,可譯作“恐怕”。
2.可作代詞,指代人、事、物,相當于“他(她、它)們”或“他(她、它)們的”,有時也作指示代詞,相當于“這”、“那”、“其中的”。如: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敵(《狼》)——它們的
②余人各復延至其 家(《桃花源記》)——他們的
③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其中的
④父利其 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其,起指示作用,指鄉人花錢或請父親做客以求仲永題詩這種情況,相當于“這”。
練習
解釋下列黑色字。
1、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因為)(這,指小石潭)
2、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把)(作為)
3、其如土石何?(加強反問語氣)
4、以我酌油知之。(憑借)
5、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中的)
6、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他,指陳康肅)
(六)為
1、作介詞時,除表被動外都讀作wèi,可譯作“被”、“對”、“給”、“替”、“當”,“為了”、“因為”等。如:
①為鄉里所患(《周處》)——wéi,被,表示被動關系
②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wèi “向”“對”
③為楚造云梯之械。(《公輸》)——wèi,"替"、"給"
④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wèi,“當”、“等到”
⑤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wèi,因為,由于
2、當“為”作動詞時,讀wéi,可依據語境的不同,譯成各種相應的動詞,如 :“做”,“成為”,“雕刻”,“是”等,如:
①義興人謂為三橫(《周處》) ——是
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成為
③為宮室、器皿。(《核舟記》)——做,這里指雕刻
④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記承天寺夜游》)——有
⑤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稱為,叫做
(七)于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給"、"由于"等。例如: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在……中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對
舜發于畎畝之中(《(孟子)》二章)—— 從
欲報之于陛下也(《出師表》) ——向
2、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如: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
練習
一、選出和“卒之為眾人”中“為”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
A.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B.終為忠臣
C.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 D.始之為人情所患
二、下面“于”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B.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C.又留蚊于素帳中.
D.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
每個虛詞的復習都先由幻燈片顯示例句,再由學生完成例句,并且通過例句引導學生歸納其中虛詞用法的規律,再由幻燈片總結學生所歸納的方法,最后做練習,進一步鞏固強化。
每個虛詞的復習都先由幻燈片顯示例句,再由學生完成例句,并且通過例句引導學生歸納其中虛詞用法的規律,再用幻燈片總結學生所歸納的用法,最后做練習,進一步鞏固強化。
(八)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收集典型例句,分析虛詞在句中的意義,從而進一步分析歸納出它的用法,這是我們常用的整理歸納詞類用法的一種方法,大家可將這種方法運用起來,那就不必為虛詞的靈活多變而苦惱了,而且對今后的文言學習也有很大幫助。
(九)布置作業
1、 復習掌握本課內容
2、 整理歸納其它虛詞,如:“諸”“焉”“乎”“若”“且”“所”等字的用法。
今天我們通過收集典型例句,分析虛詞在句中的意義,從而進一步分析歸納出它的用法。這是我們常用的整理歸納詞類用法的一種方法,大家可將這種方法運用起來,就不必為虛詞的靈活多變而苦惱了,而且對今后的文言學習也會很有幫助。
(九)布置作業
1、復習掌握本堂課內容
2、整理歸納其他虛詞,如:“諸”,“焉”,“乎”,“若”,“且”,“所”等字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