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易三
易傳義理精,字數(shù)足,無一毫欠闕。他人著工夫補綴,亦安得如此自然!只是於本義不相合。易本是卜筮之書,卦辭爻辭無所不包,看人如何用。程先生只說得一理。
問:"易傳如何看?"曰:"且只恁地看。"又問:"程易於本義如何?"曰:"程易不說易文義,只說道理極處,好看。"又問:"乾繇辭下解云:'圣人始畫八卦,三才之道備矣。因而重之,以盡天下之變,故六畫而成卦。'據(jù)此說,卻是圣人始畫八卦,每卦便是三畫,圣人因而重之為六畫。似與邵子一生兩,兩生四,四生八,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十四,為六畫,不同。"曰:"程子之意,只云三畫上疊成六畫,八卦上疊成六十四卦,與邵子說誠異。蓋康節(jié)此意不曾說與程子,程子亦不曾問之,故一向只隨他所見去。但他說'圣人始畫八卦',不知圣人畫八卦時,先畫甚卦?此處便曉他不得。"又問:"啟蒙所謂:'自太極而分兩儀,則太極固太極,兩儀固兩儀;自兩儀而分四象,則兩儀又為太極,而四象又為兩儀。'以至四象生八卦,節(jié)節(jié)推去,莫不皆然?梢娨晃锔骶咭惶珮O,是如此否?"曰:"此只是一分為二,節(jié)節(jié)如此,以至於無窮,皆是一生兩爾。"因問:"序所謂'自本而幹,自幹而支',是此意否?"曰:"是。"又問:"'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二'神'字不同否?"曰:"'鬼神'之'神',此'神'字說得粗。如系辭言'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此所謂'妙用謂之神'也;言'知鬼神之情狀',此所謂'功用謂之鬼神'也,只是推本系辭說。程易除去解易文義處,只單說道理處,則如此章說'天,專言之則道也',以下數(shù)句皆極精。"〔銖〕
伊川只將一部易來作譬喻說了,恐圣人亦不肯作一部譬喻之書。朱震又多用伏卦互體說陰陽,說陽便及陰,說陰便及陽,乾可為坤,坤可為乾,太走作。近來林黃中又撰出一般翻筋斗互體,一卦可變作八卦,也是好笑!據(jù)某看得來,圣人作易,專為卜筮。后來儒者諱道是卜筮之書,全不要惹他卜筮之意,所以費力。今若要說,且可須用添一重卜筮意,自然通透。如乾初九"潛龍"兩字,是初九之象,"勿用"兩字,即是告占者之辭。如云占得初九是潛龍之體,只是隱藏不可用。作小象、文言,釋其所以為潛龍者,以其在下也。諸爻皆如此推看,怕自分明,又不須作設戒也!埠啤
易傳言理甚備,象數(shù)卻欠在。又云:"易傳亦有未安處,如無妄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只是說一個無所作為之意。易傳卻言:'不耕而穫,不菑而畬,謂不首造其事。'殊非正意。"〔閎祖〕
易要分內(nèi)外卦看,伊川卻不甚理會。如巽而止,則成蠱;止而巽,便不同。蓋先止后巽,卻是有根株了,方巽將去,故為漸!病次,中"蟲改田"〉〕
問:"伊川易說理太多。"曰:"伊川言:'圣人有圣人用,賢人有賢人用。若一爻止做一事,則三百八十四爻,止做得三百八十四事。'也說得極好。然他解依舊是三百八十四爻,止做得三百八十四事用也。"〔淳〕義剛錄云:"林擇之云:'伊川易說得理也太多。'先生曰'伊川求之便是太深'云云。"
問:"程傳大概將三百八十四爻做人說,恐通未盡否?"曰:"也是。則是不可裝定做人說。看占得如何。有就事言者,有以時節(jié)言者,有以位言者。以吉兇言之則為事,以初終言之則為時,以高下言之則為位,隨所值而看皆通。系辭云:'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豈可裝定做人說!"〔學履〕
伊川易煞有重疊處!操R孫〕
易傳說文義處,猶有些小未盡處。公謹。
學者須讀詩與易,易尤難看。伊川易傳亦有未盡處。當時康節(jié)傳得數(shù)甚佳,卻輕之不問。天地必有倚靠處,如復卦先動而后順,豫卦先順而后動,故其彖辭極嚴。似此處,卻閑過了!部蓪W〕
詩書略看訓詁,解釋文義令通而已,卻只玩味本文。其道理只在本文,下面小字侭說,如何會過得他?若易傳,卻可脫去本文。程子此書,平淡地慢慢委曲,說得更無馀蘊。不是那敲磕逼拶出底,義理平鋪地放在面前。只如此等行文,亦自難學。如其他峭拔雄健之文,卻可做;若易傳樣淡底文字,如何可及!〔〈螢,中"蟲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