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通用16篇)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在家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會自己收拾玩具、會自己穿脫衣等。
2.能理解情景表演的內容,大膽回答問題。
活動重點
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難點
活動準備
情景表演 積木一盒 手偶小兔
一、談話引起看情景劇表演的興趣
(一)出示兔寶寶。
(二)提出問題:兔寶寶不光在幼兒園乖,在家也是能干的孩子。他怎么能干呢?請寶寶看一看。
二、情景表演
(一)兔寶寶搭積木,搭得高興。媽媽叫吃飯,兔寶寶"哎,我收好積木就來"。
(二)看電視,看得高興,媽媽叫睡覺,兔寶寶"好的,我明天再看"。自己脫衣睡覺。
三、根據情景提出問題
(一)兔寶寶是聽話的孩子嗎?
(二)他在家是怎樣聽媽媽話的?教師和幼兒共同扮演,重點引導幼兒進行對話的學說。
四、情境與與幼兒生活相結合
(一)寶寶在家都聽話嗎?
(二)你玩過的玩具誰來收拾?晚上睡覺要不要媽媽陪?
(三)教師小結:能干的孩子在家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收拾玩具,睡覺也不要大人陪。學會自己穿脫衣服。
五、活動延伸
在家你還會做什么?
設計意圖
以直觀的表演吸引幼兒的興趣
通過對話的學說強化寶寶的意識
與自身生活相結合,知道怎樣做是正確的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地和教師、同伴交談。
2、能用較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交談,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養成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兩位小朋友行為的錄像。
2、《瞧我有多能干》的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1、觀察兩位小朋友不同行為的錄像或圖片,引起幼兒談話興趣,使幼兒明白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提問:紅紅和冬冬他們倆有什么不一樣?他們是怎么做的?你愿意向誰學習?為什么?
2、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討論: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呢?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誰來做呢?為什么?
3、引導幼兒拓展談話范圍。
(1)自己的是不會做怎么辦?
(2)爸爸媽媽要幫你做怎么辦?
(3)你可以做那些事?
4、時間練習:學習系鞋帶、拉拉鏈。
幼兒將自己的鞋帶解開、拉鏈拉開,如此練習數遍,教師個別輔導,體驗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樂。
5、結合圖片《瞧我有多能干》,讓幼兒邊看邊講,引導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現代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普遍,一家子人圍著孩子團團轉,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寶貝,很多家長在家里什么都不讓孩子做,而什么都又替孩子做好了,有些幼兒不會穿衣服,不會系鞋帶,不會自己吃飯,不會主動喝水,在這樣溺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們動手及生活自理能力無形中就被扼殺了。因此,設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要通過活動讓幼兒嘗試和了解自己的小手是很能干的,能做許多事情,盡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獨立性,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事了。
二、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2.體驗自我服務帶來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繪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拉鏈馬甲一人一件。
四、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游戲,引入主題說說自己能做那些事情。
提問:你們自己都能做些什么事情?
小結:原來寶寶們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分享交流,哪些事情我們可以自己做。
播放課件說說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提問: 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小結: 搭積木、收玩具、洗手、吃飯、刷牙、鋪被子、脫褲子。
3、體驗表達,進一步升華:
游戲--穿衣小能手。
比賽規則:聽到口哨聲開始穿衣服,不能穿反,拉好拉鏈,先完成者為勝。
如有小朋友不會穿,教師進行教授: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鉆洞子,左鉆鉆,右鉆鉆,吱吱吱吱上房子。
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太棒了,自己的事情都會自己做。今天又學了穿馬甲的新本領,我們回班上把這個本領告訴沒有學過的小朋友吧。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簡單講述圖片內容,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學習短句“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洗臉”、“自己吃飯”等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3、通過講述內容,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信心。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培養幼兒獨立性的良好習慣。
難點:如何培養幼兒獨立性的自主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歌曲《小小手》,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環境準備:小(2)班。
3、材料準備:圖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及字卡錄象(幼兒自己生活中的關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小小手》,引入課題。
1、邊唱歌邊做動作。
2、教師提出要求,再唱一遍。
3、可請個別幼兒進行歌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讓幼兒根據問題仔細觀察錄象內容,并說一說,及時出示字卡。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說錄象中有誰,她在做什么(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是誰?在干什么(穿衣服)?看,她好象在說什么,我們猜一猜(我會自己穿衣服)(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勇敢地說出來)。
3、出示錄象二、三:小朋友們可講衛生了,你看,他們在干什么(自己吃飯、自己洗臉)?
(三)啟發幼兒用“我會自己……”的句子說說自己會做些什么。
1、錄象里的小朋友這么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們會自己做什么呀(我會自己洗手,我會自己上幼兒園等,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2、幼兒充分講述,教師適當調節。
(四)結束活動
我們小朋友真能干,會自己做這么多的事情,還有許多小朋友也會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請小朋友找找自己的爸爸媽媽,跟他們說說,能干的你,現在會自己做什么事情(請幼兒與家長交流,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講述的鍛煉)。
教學反思:
活動準備充分,思路清晰,能較好地幫助幼兒用語言完整表述。建議由大班哥哥姐姐來進行情境表演,然后教師用肢體和部分語言進行提示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幼兒講述。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通過情景表演動作,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學習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懶惰,不依賴。
3. 學習詞語:小寶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
4. 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 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正確穿衣服
難點:能分清鞋子的左右
活動準備
地點:午睡室(小床,椅子,桌子)
人物:小寶(請大班小朋友扮演)
起床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場景提問:這是什么地方?(午睡室)有什么?看誰來了?(小寶),小不點在干什么?(解扣子)誰給小寶脫衣服、脫鞋子?幼兒答:小寶。問:衣服脫下來怎么放?鞋子脫下怎么放?這時放起床音樂。問:誰給小寶穿衣服,穿褲子、穿鞋子?幼兒答:小寶自己穿。老師小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寶真能干。
2、老師問小寶:你在幼兒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是不是也是自己做呀?小寶答:我在家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們你們也像我一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3、由小寶帶領小朋友邊做動作邊說:我自己穿衣、我自己穿鞋、等。
4、全班小朋友練習穿鞋、脫鞋之后選幾個能干的孩子進行表演,老師給予幫助。
5、送小寶回班,(練習禮貌用語)
6、午睡:全班練習穿脫衣服和鞋子。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我班的幼兒85%的幼兒都會穿脫衣服和褲子及鞋子,只有個別幼兒還是分不清鞋子的左右,總是穿錯。我相信在練習中他們總會分清的。
小百科:事情,一種對過程的描述。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勞動,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2、學習物品,體驗其中的樂趣。
3、感受替換歌詞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布置一個凌亂不堪的小熊家,并請配班老師扮演小熊。
2、小雞頭飾每人一個,雞媽媽、小熊頭飾各一。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雞媽媽”帶著“小雞”去“小熊”家做客,引導幼兒參觀“小熊”的房間。啟發幼兒討論“小熊”房間凌亂的原因:為什么小熊的房間會這么亂?怎么辦?
2、鼓勵幼兒幫助“小熊”房間,說說前后有什么不同。
3、范唱歌曲,鼓勵幼兒跟唱。
4、替換歌詞演唱,引起幼兒仿編興趣。
5、引導幼兒以替換歌詞的方式再次演唱歌曲。
6、當“小熊”向“雞媽媽”表示感謝時,“雞媽媽”鼓勵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講衛生、愛勞動的好寶寶。
7、音樂游戲:碰一碰。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7
設計背景
從開學到現在,很多家長都向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和在學校兩個樣,在家自理能力差。主要表現在:學習不自覺,需要家長不停督促;經常丟三落四;自己能做的事情從來不主動做,動作慢吞吞;有部分的孩子衣服和鞋子仍然需要父母穿等。針對當前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獨立性較差的現實狀況,以及本班學生中產生的實際問題,我決定開展一次自理為主題的班會課。
教育目標:
通過班會活動能夠基本清楚自己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優缺點,明確還有哪些事情應該自己學著做,并有想做出改變的決心。
活動準備
1、開展課前“學生自理能力”家長調查活動。
2、PPT課件
3、學生家庭錄像
4、自查表每人一份
參加人員
全班學生及家長
活動過程及主要內容
(一)、圖片導入(放學時,家長幫助孩子背書包的情景)
1、師:請同學們觀察圖片,學生的書包在哪里?說一說你對這兩個學生的看法。
2、揭示班會課主題。
(二)、本班“學生自理能力現狀”家長調查結果
1、師:你們的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們的人,他們為了養育你們,不僅辛勤的工作,而且在家也不斷的勞動。那在座的孩子們你們在爸爸媽媽心目中又是怎樣的印像呢?為此,張老師特別開展了“孩子自理能力現狀”的調查活動。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以上就是老師將家長的話匯總的結果。請你猜猜看,哪一條有可能是你的爸爸或媽媽寫的,并說出理由。
2、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小結:瞧,雖然大屏幕上并沒有寫出是誰的家長說的哪句話,但同學們大都能猜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條,并說出理由,是因為你們能實事求是的進行自我評價。
(三)討論: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1、學生小組討論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2、小組匯報。
小結:在同學熱烈的討論中,我們明確了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簡而言之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四)、觀看優秀學生巫華在家表現的新聞錄像
1、師:在這次家長調查活動中,有一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評價很好,他告訴我這個孩子在家表現非常優秀,自理能力很強,很少讓家長操心(看新聞錄像或聽故事),她是誰?她在家到底有怎樣的表現?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2、巫華本人談。
3、同學們,你有什么想對巫華說的。
(四)學生進行自查活動
1、聽一封來自本班家長的信。
3、對照討論結果,進行自查,填寫自查表。
(五)學生和家長互動活動
1、請家長檢查自查結果
2、向家長承諾,爭取家長配合
3、家長的希望與祝愿
小結:這節班會課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知道了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而且知道了好習慣的養成不是做一天兩天,而是每天堅持做,每天都自己做。親愛的同學們你們以后一次次的進步,將會成為老師和家長的驕傲!加油吧!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的良好習慣。
2、讓幼兒學習弄扣子的方法。
活動準備:
大娃娃、小衣服(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 引起幼兒興趣。
小娃娃今天不能上幼兒園,因為媽媽沒有給她穿衣服,誰能幫助她把衣服穿好?
2、 教幼兒幫娃娃穿衣服。
(1)老師示范講解穿衣服的方法(重點講解示范扣鈕扣的方法):先給娃娃穿上衣服(將娃娃的手伸進袖口),然后把衣服對整齊。一只手的食拇指拿著鈕扣,另一只手的大拇指伸進鈕扣洞。這樣一個鈕扣便扣好了。(老師先后示范扣三粒鈕扣)
(2)幼兒操作:
a、鼓勵幼兒大膽的動手,每個小朋友都自己動手操作。
b、提醒幼兒先扣最下面的一粒扣子,將衣服下面對整齊后再找旁邊的鈕洞。
c、著重指導能力弱的幼兒。
(3)老師幫助幼兒檢查是否都把鈕弄扣好,衣服是否對整齊了。
3、 請個別幼兒幫助娃娃穿好衣服,鼓勵幼兒自己穿衣服。
4、 與家長交流,介紹扣鈕扣的方法,請家長幫助幼兒學好扣鈕扣的方法。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愿意學習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懶惰、不依賴他人。
3、體驗自己做事情的快樂心情。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午睡前折疊衣服以及起床后折疊被子的視頻
2、幼兒的衣服和被子
三、活動過程
1、播放幼兒午睡前折疊衣服以及起床后折疊被子的視頻。
(1)小朋友們請看,這是什么地方?
(2)你們看看那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
(3)你們能不能自己把這些事情做好呢?
(4)圖中的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脫穿衣服,自己整理,折疊衣服,還會折被子。
2、教師引導幼兒聯系自己折疊衣服和被子。
(1)教師請兩名幼兒上前嘗試將衣服折疊好,教師進行指導性評價。
(2)教師示范并講解規范的折疊衣服的方式。
(3)幼兒自由進行折疊衣服的練習,教師從巡回指導。
(4)教師用同樣的方式引導幼兒折疊被子,并請幼兒自由進行練習,互相執導。
3、教師鼓勵幼兒暢談自己的想法。
(1)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折疊衣服和被子的過程。
(2)鼓勵幼兒談談自己動手做事情時的感受。
四、活動延伸
教師鼓勵幼兒回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將自己在家里做的事情與同伴分享。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寶貝,很多家長在家里什么都不讓孩子做,而什么都又替孩子做好了,這樣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無形中就扼殺了培養孩子獨立的機會,和一些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設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節課就是要通過活動讓幼兒嘗試和了解自己的小手是很能干的,能做許多事情,盡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獨立性。
活動名稱: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3、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圖片、床、被子,牙刷等的生活用品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洗手絹、洗臉、疊被子,刷牙等圖片,讓幼兒說說自己在家里會做這些事情嗎?請一二個幼兒模仿洗臉,疊被子,刷牙的動作。
2、布置活動室,讓幼兒通過扮家家的活動表演起床后的應該做的事情。
3、讓幼兒說說在扮家家的活動中學到了什么。互相交流經驗比比誰做的好。
4、老師小結一下,請幼兒分小組再做一遍,請會的幼兒幫助不會的小朋友。
5、一起說兒歌《真能干》。
6、開展“我會自己做……”的談話活動增強幼兒自我服務感和自豪感。
課后反思:
通過此活動幼兒學會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了有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在此希望家長朋友們在家里多給孩子提供鍛煉獨立性的機會,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讓孩子在勞動中體驗到快樂。
相關鏈接:
1、發勞動卡
老師發給大家每人一張勞動卡,讓孩子在這星期內認真填寫。(在家長的幫助下)
屬于哪種情況,就在空打√。一周后評一評,看誰是勞動小能手。自理自主的小能人。
1、參考圖片:我會系扣子,我會疊被子,我在洗襪子,我在穿鞋,我會穿衣服
2、講述故事:愛勞動的小動物
有一天,很多很多小動物在樹林里玩耍,它們看到了山羊公公一個人在家里打掃衛生很吃力,因為山羊公公很老了,他已經帶上了老花鏡,拄上了拐杖,可是就這樣它還在干活。
一個小動物們就說:“山羊公公太累了。”
又一個小動物說:“山羊公公太可憐了。”
又一個小動物說:“我們一起去幫助它吧。”于是它們一起去了山羊公公家里。
這些小動物有:小白兔、小狗、小貓咪,小熊。小白兔勇敢的站在凳子上擦玻璃;小狗幫山羊公公捶背;小熊在擦桌子一遍又一遍;小貓咪很用力的掃地。它們干的又認真又好。最后它們把山羊公公的家打掃的干干凈凈。山羊公公夸它們:“你們真是愛勞動,愛干凈,愛幫助別人的好孩子。”
最后小動物們開開心心的去玩耍了。
3、我來幫你吧:
在午休后帶幼兒去小班幫助小班的小朋友們穿衣服、穿鞋、疊被子和發午點等活動,讓幼兒親身體驗助人為樂,培養幼兒的自豪感。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1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愿意學習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懶惰、不依賴他人。
3、體驗自己做事情的快樂心情。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午睡前折疊衣服以及起床后折疊被子的視頻
2、幼兒的衣服和被子
三、活動過程
1、播放幼兒午睡前折疊衣服以及起床后折疊被子的視頻。
(1)小朋友們請看,這是什么地方?
(2)你們看看那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
(3)你們能不能自己把這些事情做好呢?
(4)圖中的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脫穿衣服,自己整理,折疊衣服,還會折被子。
2、教師引導幼兒聯系自己折疊衣服和被子。
(1)教師請兩名幼兒上前嘗試將衣服折疊好,教師進行指導性評價。
(2)教師示范并講解規范的折疊衣服的方式。
(3)幼兒自由進行折疊衣服的練習,教師從巡回指導。
(4)教師用同樣的方式引導幼兒折疊被子,并請幼兒自由進行練習,互相執導。
3、教師鼓勵幼兒暢談自己的想法。
(1)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折疊衣服和被子的過程。
(2)鼓勵幼兒談談自己動手做事情時的`感受。
四、活動延伸
教師鼓勵幼兒回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將自己在家里做的事情與同伴分享。
五、資料庫
疊被子 穿襪子
起了床,疊被子, 襪子張開大嘴巴,
媽媽夸我真懂事。 小腳小腳進來吧,
好習慣,要堅持, 哧溜一下鉆進去,
自己是情自己做, 輕輕一拉往上提,
我要做個好孩子。 我的襪子穿好啦。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12
一、教材簡解:
在一次課間游戲的時候,有今天小朋友站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說的正起勁,我很好奇他們在說什么,于是我便做了過去,正好聽到皓皓說,“我會怎么穿衣服,自己穿襪子和鞋子!”這時果果趕緊接上去,“這算什么!我早就會了!”這時旁邊小小也走過來說道,“才不是呢!我今天來幼兒園的時候看到你媽媽幫你撐傘的,我都是自己撐的!”果果聽了立刻又進行了反駁,“我還會做好多事情呢!”聽著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我覺得有必要開展一節相關的社會課,引導孩子們知道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此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了這一節大班社會活動。
二、目標預設:
1、了解不同方式的勞動,知道勞動是件光榮的事情。
2、嘗試自己動手整理書包,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體驗勞動的快樂,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不同方式的勞動,知道勞動是件光榮的事情。
活動難點:體驗勞動的快樂,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四、設計理念: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有關社會領域的特點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所制定。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但是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里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寵著,很少有機會自己動手干一干、做一做。甚至好多孩子穿衣服、穿鞋子都是爸爸媽媽一手包辦的,他們在家里不經常接觸“勞動”這個活動,也很少感受過勞動的感覺,所以我想通過這個活動引導幼兒感知被勞動是幸福的,但是自己勞動也是幸福的,更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從小要養成自己動手勞動的好習慣!
五、設計思路:
勞動是見光榮的事情,這就要求孩子們從小事做起,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一、手偶劇導入,激發幼兒興趣”、“二、通過說一說,了解不同的勞動方式”、“三、通過說一說、做一做聯系自己的生活”三個環節,從小動物和小昆蟲的勞動方式聯系到人們的勞動方式,最后引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過說一說、做一做,在幼兒思考的基礎上,能夠自己動手操作,在“做中學”體驗被勞動和勞動的感覺。
六、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手偶(杜鵑夫人、大象法官)、白板課件、書包(每組一個)
2、經驗準備:幼兒對于一些常見的職業有簡單的了解、幼兒有自己勞動的經驗
七、教學過程:
一、手偶劇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談話
(1)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一號是什么節日嗎?
(2)師:是的,五月一號是勞動節,在勞動節這一天森林里的大象法官遇到了一件麻煩事情,我們一起聽一聽大象法官是什么說的?
2、利用手偶,講述故事
3、提問:你們誰愿意說一說杜鵑夫人是只怎么樣的小鳥,你們喜歡她嗎?
【通過提問,幫助幼兒了解“五月一號”是勞動節,在通過手偶劇表現“杜鵑夫人”這樣懶惰的反面形象,接著通過提問,讓幼兒說一說你喜不喜歡“杜鵑夫人”這樣的小鳥,引導幼兒思考什么才是榜樣,是積極的情感和形象。】
二、通過說一說,了解不同的勞動方式
1小動物和小昆蟲的不同勞動方式
(1)師:可不是所有的小動物都像杜鵑夫人那樣懶惰的,其實我們森林中的其他小伙伴都是很勤勞的,你們誰愿意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小動物是很勤勞的?
(2)幼兒交流討論
(3)小結:其實不只是小動物和小昆蟲很勤勞,人們也是很勤勞的
2、了解人們的不同勞動方式
(1)提問:誰意愿說一說你的爸爸媽媽是干什么的?
(2)提問:除了剛剛我們說的職業外,你們還知道有哪些職業?
(3)小結:工作是為別人服務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尊重、關心勞動者。
【通過從小動物和小昆蟲聯系到人們的生活,引導幼兒了解其實小動物、小昆蟲和我們人類是一樣的,許許多多的叔叔阿姨和爺爺奶奶都是很勤勞的,他們都在做著不同的勞動。】
三、通過說一說、做一做聯系自己的生活
1、說一說
提問:(1)小朋友,你們被別人服務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2)小結:是的,被別人服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那自己勞動會是什么樣的感覺呢?我們小朋友馬上就要上小學了,今天我們來嘗試自己整理書包,為上小學做準備,感受一下自己勞動的心情,好嗎?
2、學會整理書包
(1)說一說整理書包的方法
(2)派代表進行比賽
(3)教師點評,幼兒說一說勞動的心情
3、聯系生活
(1)除了整理書包,你們還有什么事情會自己做呢?
4、幫助別人
(1)在幼兒園,你們能夠幫助老師或者小朋友做些什么?
(2)在家,你們可以幫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些什么?
(3)在社區,你們可以可以做什么?
5、小結:你們真能干會做這么多的事情,不過最重要的是你們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煩煩別人。今天回家后就可以嘗試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好嗎?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13
一、教材簡解:
在一次課間游戲的時候,有今天小朋友站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說的正起勁,我很好奇他們在說什么,于是我便做了過去,正好聽到皓皓說,“我會怎么穿衣服,自己穿襪子和鞋子!”這時果果趕緊接上去,“這算什么!我早就會了!”這時旁邊小小也走過來說道,“才不是呢!我今天來幼兒園的時候看到你媽媽幫你撐傘的,我都是自己撐的!”果果聽了立刻又進行了反駁,“我還會做好多事情呢!”聽著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我覺得有必要開展一節相關的社會課,引導孩子們知道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此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了這一節大班社會活動。
二、目標預設:
1、了解不同方式的勞動,知道勞動是件光榮的事情。
2、嘗試自己動手整理書包,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體驗勞動的快樂,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不同方式的勞動,知道勞動是件光榮的事情。
活動難點:體驗勞動的快樂,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四、設計理念: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有關社會領域的特點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所制定。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但是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里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寵著,很少有機會自己動手干一干、做一做。甚至好多孩子穿衣服、穿鞋子都是爸爸媽媽一手包辦的,他們在家里不經常接觸“勞動”這個活動,也很少感受過勞動的感覺,所以我想通過這個活動引導幼兒感知被勞動是幸福的,但是自己勞動也是幸福的,更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從小要養成自己動手勞動的好習慣!
五、設計思路:
勞動是見光榮的事情,這就要求孩子們從小事做起,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一、手偶劇導入,激發幼兒興趣”、“二、通過說一說,了解不同的勞動方式”、“三、通過說一說、做一做聯系自己的生活”三個環節,從小動物和小昆蟲的勞動方式聯系到人們的勞動方式,最后引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過說一說、做一做,在幼兒思考的基礎上,能夠自己動手操作,在“做中學”體驗被勞動和勞動的感覺。
六、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手偶(杜鵑夫人、大象法官)、白板課件、書包(每組一個)
2、經驗準備:幼兒對于一些常見的職業有簡單的了解、幼兒有自己勞動的經驗
七、教學過程:
一、手偶劇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談話
(1)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一號是什么節日嗎?
(2)師:是的,五月一號是勞動節,在勞動節這一天森林里的大象法官遇到了一件麻煩事情,我們一起聽一聽大象法官是什么說的.?
2、利用手偶,講述故事
3、提問:你們誰愿意說一說杜鵑夫人是只怎么樣的小鳥,你們喜歡她嗎?
【通過提問,幫助幼兒了解“五月一號”是勞動節,在通過手偶劇表現“杜鵑夫人”這樣懶惰的反面形象,接著通過提問,讓幼兒說一說你喜不喜歡“杜鵑夫人”這樣的小鳥,引導幼兒思考什么才是榜樣,是積極的情感和形象。】
二、通過說一說,了解不同的勞動方式
1小動物和小昆蟲的不同勞動方式
(1)師:可不是所有的小動物都像杜鵑夫人那樣懶惰的,其實我們森林中的其他小伙伴都是很勤勞的,你們誰愿意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小動物是很勤勞的?
(2)幼兒交流討論
(3)小結:其實不只是小動物和小昆蟲很勤勞,人們也是很勤勞的
2、了解人們的不同勞動方式
(1)提問:誰意愿說一說你的爸爸媽媽是干什么的?
(2)提問:除了剛剛我們說的職業外,你們還知道有哪些職業?
(3)小結:工作是為別人服務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尊重、關心勞動者。
【通過從小動物和小昆蟲聯系到人們的生活,引導幼兒了解其實小動物、小昆蟲和我們人類是一樣的,許許多多的叔叔阿姨和爺爺奶奶都是很勤勞的,他們都在做著不同的勞動。】
三、通過說一說、做一做聯系自己的生活
1、說一說
提問:(1)小朋友,你們被別人服務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2)小結:是的,被別人服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那自己勞動會是什么樣的感覺呢?我們小朋友馬上就要上小學了,今天我們來嘗試自己整理書包,為上小學做準備,感受一下自己勞動的心情,好嗎?
2、學會整理書包
(1)說一說整理書包的方法
(2)派代表進行比賽
(3)教師點評,幼兒說一說勞動的心情
3、聯系生活
(1)除了整理書包,你們還有什么事情會自己做呢?
4、幫助別人
(1)在幼兒園,你們能夠幫助老師或者小朋友做些什么?
(2)在家,你們可以幫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些什么?
(3)在社區,你們可以可以做什么?
5、小結:你們真能干會做這么多的事情,不過最重要的是你們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煩煩別人。今天回家后就可以嘗試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好嗎?
【通過從“說一說生活中見到的勞動”過渡到“我們小朋友身上”,都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而且陶行知先生也早就提倡“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理念,所以之前的環節中孩子們已經說了很多、看了很多,現在可以讓他們動手做一做,自己體驗一下勞動的感覺。由于大班幼兒即將要升入小學,所以對于為上小學做準備,我便采用了整理書包的形式,對此,孩子們的興趣也是相對比較高的。然后又通過提問引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后再通過一個延伸的話題,我們會做自己的事情后,還可以幫助其他的人做一些小朋友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加強獨立、自理意識,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2、具備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學會自我服務的有關技能。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怎樣穿自己的衣服,褲或鞋子
活動準備
請幼兒帶一件 兒童上衣、褲子、或鞋(系帶式)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討論自我服務的范圍。
(1)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情?
(2)師生共同小結自我服務的主要內容:穿(脫)衣服、褲子、鞋,整理自己的床鋪、書包、小抽屜(或玩具、物品箱),洗自己的一些小物品(如手帕、襪子)。
二、學習自我服務的有關技能。
學習穿(脫)衣服、褲子、鞋的方法。
1、請三名幼兒上臺穿衣服(或褲子、鞋),要求其他幼兒觀察:他們是怎樣穿的?誰的方法好?為什么?
2、請幼兒回答上述問題。
3、教師演示穿上衣(或褲子、鞋)的基本要領。
三、練習鞏固。
(1)幼兒分組學習穿(脫)衣、褲、鞋的`正確方法,教師巡回指導。
(2)引導幼兒欣賞勞動的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并發現不足之處。
四、教師小結:小朋友學會了穿脫衣服、鞋子的方法。從今天起,小朋友都應該自己做這些事。比一比,看誰是一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
從那以后,我不再幫幼兒穿衣服,而是限制時間讓他們自己穿,并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的,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幼兒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很強。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找機會鍛煉他們,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讓他們經受住挫折,也有益于今后的成長。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能意識到自己長大了,應該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2、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每人一件開衫的,扣紐扣得衣服。
2、幼兒用書第10~11頁。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圖片,快來看看吧。
提問:圖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結合圖片,引導幼兒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1〕師:圖中哪個寶寶做得好?好在哪里?
〔2〕讓幼兒聯系自己,說一說誰像這個好寶寶,自己是怎樣做的。
提問:你會像這個小朋友這樣,自己做這些事嗎?
追問:你是怎么做的?你還會自己做哪些事情?
3、游戲:穿衣服比賽
師:讓我們來比比看,看誰會穿衣服,看誰穿得最快。
4、小結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長大了,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那樣才能成為大家喜歡的好寶寶。
5、延伸活動:觀察掛圖引導幼兒邊看邊說:
我長大了,吃飯不要媽媽喂。
我長大了,走路不用媽媽抱。
我長大了,穿衣不用媽媽幫。
我長大了,睡覺不用媽媽陪。
活動反思
從那以后,我不再幫幼兒穿衣服,而是限制時間讓他們自己穿,并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的,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幼兒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很強。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找時機鍛煉他們,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讓他們經受住挫折,也有益于今后的成長。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篇1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愿意學習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懶惰、不依賴他人。
3、體驗自己做事情的快樂心情。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午睡前折疊衣服以及起床后折疊被子的視頻
2、幼兒的衣服和被子
三、活動過程
1、播放幼兒午睡前折疊衣服以及起床后折疊被子的`視頻。
〔1〕小朋友們請看,這是什么地方?
〔2〕你們看看那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
〔3〕你們能不能自己把這些事情做好呢?
〔4〕圖中的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脫穿衣服,自己整理,折疊衣服,還會折被子。
2、教師引導幼兒聯系自己折疊衣服和被子。
〔1〕教師請兩名幼兒上前嘗試將衣服折疊好,教師進行指導性評價。
〔2〕教師示范并講解標準的折疊衣服的方式。
〔3〕幼兒自由進行折疊衣服的練習,教師從巡回指導。
〔4〕教師用同樣的方式引導幼兒折疊被子,并請幼兒自由進行練習,互相執導。
3、教師鼓勵幼兒暢談自己的想法。
〔1〕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折疊衣服和被子的過程。
〔2〕鼓勵幼兒談談自己動手做事情時的感受。
四、活動延伸
教師鼓勵幼兒回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將自己在家里做的事情與同伴分享。
五、資料庫
疊被子穿襪子
起了床,疊被子,襪子張開大嘴巴,媽媽夸我真懂事。小腳小腳進來吧,好習慣,要堅持,哧溜一下鉆進去,自己是情自己做,輕輕一拉往上提,我要做個好孩子。我的襪子穿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