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第一課時教案(精選5篇)
水第一課時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明天要遠足》是一首凝練、傳神、充滿藝術張力的詩。遠足的吸引力對任何小朋友來說都是巨大的。但這個吸引究竟是怎么個大法呢?大到……大到……睡不著覺呢!全詩短短三節,三節中作者都用同一個感嘆詞“唉”,三次重復,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教學本課時主要運用多種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一起感受詩歌的童趣,激發對語言文字的熱愛。
學前準備:
1、教學課件。(教師)
2、預習課文。(學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會認生字。
學前準備:
1、教學課件。(教師)
2、預習課文。(學生)
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新課。(用時:5分鐘)
1、師:同學們,明天老師要帶大家外出游玩一天。明天就能去郊游了,你們的心情怎樣?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表達這種興奮、激動心情的小詩《明天要遠足》。
3、“遠足”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識字。(用時:5分鐘)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圈畫出生字。
2、學生自由讀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
3、自由識字、組詞。
4、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5、全班交流,逐個點名交流自己記得快的字的方法。
6、課件展示生字,多種方法識字。
(1)開火車認讀,認識偏旁“目”。
(2)小組競賽讀。
(3)全班齊讀。
三、朗讀課文,鞏固識字。(用時15分鐘)
1、老師領讀課文,鞏固識字。
2、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流暢。
3、全班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檢測識字,總結全課。(用時:5分鐘)
1、課件展示字、詞,檢測識字情況。
睡不著大海老師天亮
什么地方真正同學
2、這節課你有哪些學習收獲?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由釋題引入新課,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習興趣。識字教學仍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自主識字,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小組合作識字,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和精神,促進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展示交流識字時,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給他們更多的發言與表現的機會,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水第一課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體驗借助道具表演所帶來的美的享受。
欣賞戲曲舞蹈《春姑娘》,感受舞蹈柔美、流暢的風格。
在欣賞教師舞蹈的基礎上,體會水袖在舞蹈表現中的作用,掌握單拋、雙拋袖等動作。
活動準備
樂曲《春江花月夜》選段。
水袖、花環頭飾。
活動過程
1.教師運用配樂朗誦的形式創設意境。
“春天的夜晚,春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大地上,拋撒下春天的種子,喚醒沉睡的鮮花、綠草,在春雨的滋潤下,五顏六色的鮮花競相開放。”
2.教師扮演春姑娘,表演舞蹈,充分表現出水袖的柔美。
(1)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是誰把春天打扮得如此美麗?春姑娘美嗎?哪兒美?
(2)在教師的幫助下,讓學生了解水袖的基本特征。知道水袖衣服是中國古代人穿的,現在一般使用在戲曲節目中。
3.學生再次欣賞舞蹈《春姑娘》,教師表演時配上散文解說幫助學生理解舞蹈所表現的內容。
解說詞:“我乘著春風從天空飄向大地,我要撒下小草的種子,鮮花的種子,我要讓大地變成五顏六色,讓世界更美麗……種子發芽了嗎?輕輕的可別踩著了它們。哦!嫩芽口渴了,我要讓春雨從天空中飄落下來,讓嫩芽喝個飽……悄悄地看一看,小草長大了嗎?鮮花開放了嗎?花兒開的真美呀!瞧,樹上粉色的桃花開了,地上的迎春花吹起了小喇叭,我要和花兒比比看,誰一最一美!”
4.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討論春姑娘來到大地做了什么事情?模仿春姑娘拋撒種子、灑春雨、看花等動作,豐富舞蹈語匯“單拋袖、雙拋袖”。
5.學生穿上水袖,戴上花環,自由表演舞蹈《春姑娘》。
水第一課時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新華字典。
2.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與步驟。
3.在學習生活中,養成主動查字典的好習慣。
4.背誦《贈汪倫》。
教學重點
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與步驟,背誦《贈汪倫》。
教學難點
養成主動查字典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字母歌
播放音樂,師生同唱《漢語拼音字母歌》。
二、激趣談話,認識字典
當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想知道一個字的意思時,怎么辦?(生自由發言)
我們可以請一位“不會說話的小老師”來幫忙。這位老師可是神通廣大,沒有一個字它不認識,想結識它嗎?出示字典。
三、學習音序查字法
1.認識字典的組成部分。
現在請大家翻開字典,觀察一下字典里都有哪些內容?
學生邊匯報,師邊點擊課件出示“漢語拼音音節索引”“部首檢字表”“正文”等,并對每一個部分做以簡單的介紹說明。
2.以具體字為例,詳細指導,教給方法。
以“廚”為例,具體展示操作過程。
第一步:查音序。在字典的“漢語拼音音節索引”中找到要查的第一個字母“c”。
第二步:查音節及頁碼。在這個大寫字母“c”的欄下,找到要查的音節和這個音節的頁碼:chu(46)。
第三步:在查到的頁碼中,根據要查字音節的`聲調順序,在正文中查出要找的漢字“廚”。
提示學生,查聲母是“zh”“ch”“sh”的字時,要查“z”“c”“s”。
有的字典的音節是沒有聲調的,可以找到這個音節的頁碼后,在該頁碼下查找不同聲調的字。
四、反復練習,總結方法,揭示規律
1.出示“貓”和“電”字,師生共同查字典。
2.獨立查一查“漂(piào)”“蹤(zōnɡ)”兩個字。
3.出示“糖”“信”“物”三個字,組織學生查字典比賽。
采訪勝利者,有什么好方法,查得這樣快?
4.小結方法:先看字母查“索引”,找到字母查音節,根據頁碼翻正文,按照聲調去找字。
5.讀一讀“音序查字法口訣”,并比賽背一背。
水第一課時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
2、通過多種方式朗讀、感悟課文;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課文內容;用“漸漸”說句子,積累語言。
3、懂得遇到困難要認真觀察,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解決。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感悟課文;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教具準備:
小礦泉水瓶多個,小石子若干,道具一套,課件一組。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新課。
二、復習生字。
三、理解課文內容。
四、拓展思維:如果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
五、總結本節課學生學習情況。
教學反思
如何讓低年級的學生樂學、愿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在《烏鴉喝水》一課的教學中做了有益的嘗試。
一、培養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激發學生的表現欲。
在充分了解課文內容后,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們想不想看一下我們班的'同學表演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同學們是異口同聲地表示同意。學生在分組創作課本劇的過程中都是很積極地把自己的好點子獻出來,結果馮瑋同學的表演更是讓大家耳目一新。學生的表現欲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三、在思考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課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這樣一個問題為討論點,滲透這個教學目標。學生們的想象力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爛的,還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點子啊!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發展。
水第一課時教案 篇5
一、學習目標:
1、能認識5個二類字,會寫8個生字。
2、能理解“風平浪靜、哭笑不得、失足、不知所措、瞄準、嗚咽”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二、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
三、教學過程:
(1)、解決目標1
1、從文中圈畫出生字和二類字并注音,并拼讀3遍。
2、同桌互相檢測、老師抽差生讀、齊讀。
3、將生字自讀自畫3遍,找出容易出錯的字交流提醒。
4、組詞,批注在書上。
(2)、解決目標2
1、出示重點詞語:(見目標2)讀兩遍。
2、將詞語從文中圈畫出來,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并交流。
(3)、解決目標3
1、自讀課文2遍,找出難讀的句子再讀3遍,標出段號。
2、師范讀,學生小聲跟著讀,將句子讀通順。
3、組內檢測讀文。
4、再讀課文,想想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四、當堂檢測:1、聽寫生字并組詞,同桌互改。2、給下面的字注音:鉤、咽
3、將文章主要內容批在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