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教案(通用4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結合閱讀體驗,梳理學到的提問策略,以及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的好處,知道在閱讀中要自覺運用提問策略。【語文要素】
2.借助形聲字的特點,認識“駐、鈔”等12個生字。
3.能體會每組兩個句子在表達上的不同效果。
4.能體會自問自答的表達效果。
5.朗讀、背誦有關提問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1.能結合閱讀體驗,梳理學到的提問策略,以及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的好處,知道在閱讀中要自覺運用提問策略。
2.能體會每組兩個句子在表達上的不同效果;體會自問自答的表達效果,積累有關提問的名句。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結合閱讀體驗,梳理學到的提問策略,以及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的好處,知道在閱讀中要自覺運用提問策略。(重點)
2.借助形聲字的特點,認識“駐、鈔”等12個生字。
一、交流平臺
1.談話導入:在本單元的學習中,你有沒有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呢?
2.交流閱讀體驗,梳理提問策略。引導學生結合本單元的學習,交流學到的提問策略,教師相機幫助學生梳理。
預設:(1)從《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一課學到了既可以針對課文局部提問,也可以針對課文整體提問。
(2)從《夜間飛行的秘密》一課學到了可以從內容、寫法、獲得的啟示等角度提問。
(3)通過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明白了要提出對理解課文有幫助的問題。
3.總結運用提問策略閱讀的好處。
(1)指名學生匯報自身的閱讀體驗,交流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的好處。
(2)讀一讀課文中學習小伙伴的話,總結好處。教師相機激勵學生在閱讀中養成敢于提問、主動提問的好習慣。
4.引導學生提出、交流運用提問策略存在的問題。
預設:針對寫法提出可能存在的問題。
教師把針對《夜間飛行的秘密》的寫法提出的問題匯集起來,讓學生讀一讀課文,再讀一讀這些問題,幫助學生加深感受。
二、識字加油站
1.學生自由讀讀每一組漢字,讀準字音。
2.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1)第一部分由六組讀音相同的形近字組成。每組漢字的左邊為較熟悉的字,右邊為生字;第二部分由三個漢字組成,每組的兩個生字偏旁相同,讀音和字義不同。
(2)利用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律說說自己的發現。
①第一部分生字的學習,引導學生先根據形旁猜漢字的意思,再根據意思組成詞語,最后查工具書驗證。“駐”和“鈔”的形旁表義,馬字旁結合古代的交通工具來理解,金字旁結合古代的錢幣來理解。
②第二部分的學習,引導學生先說說形旁所表示的意義,再嘗試通過組詞來理解,最后查工具書驗證。如,“賬”字,學生可以通過回憶較熟悉的字“財、貨”等,猜測含有貝字旁的字與金錢有關。然后嘗試著組詞“賬本、還賬”。最后查工具書驗證。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體會每組兩個句子在表達上的不同效果。(重點)
2.能體會自問自答的表達效果。(重點)
3.朗讀、背誦有關提問的名句。(難點)
一、詞句段運用
(一)反復
1.學生朗讀兩組句子,說說每組中兩個句子表達的主要意思是否一樣。
2.學生交流每組中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預設:(1)第一組中的第一句反復運用“沒有”,在句中出現四次。第二句中只有一個“沒有”;
(2)第二組中的第一句反復使用“叫”,第二句沒有反復使用。
3.學生反復對比所讀的句子,說說每組中的兩個句子帶給自己的感受有何不同。
預設:(1)第一組中的第一句更能凸顯那時候什么也沒有,十分落后。
(2)第二組中的第一句更能凸顯那條狗十分愛叫。
4.引導學生嘗試表達。如,讓學生照樣子改寫“車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水和人煙”。
(二)自問自答
1.學生自由讀句子,讀后交流三個句子的特點。
2.出示非自問自答的句子:
(1)人類呼風喚雨。
(2)人類靠現代科學技術呼風喚雨。
(3)竺可楨去北海公園是為了觀察物候,作科學研究的。
3.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體會自問自答表示強調的效果。
4.讓學生在學過的課文里找出自問自答的句子,并讀一讀,加深體會。
如,《走月亮》中的“從果園那邊飄來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還是紫葡萄?都有。”
組織學生仿寫句子,進一步體會自問自答的表達效果。
二、日積月累
1.學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讀正確。
2.學生自由說說這些句子的大致意思,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進行補充講解。
(1)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喜歡問問題就會變得知識淵博,自以為是、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就會變得狹隘。
(2)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要廣泛地學習,詳細地探究,謹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實地履行。
(3)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學習就不會有所成就,不提問就不會獲得知識。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人不是生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呢?
3.學生熟讀、背誦。
4.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名句抄寫在卡片上,把卡片放在自己經常能看到的地方,激勵自己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二主要突出質疑這一主題,“交流平臺”告訴我們“問”的方法,“日積月累”告訴我們“問”的好處。從“交流平臺”中的質疑方法到關于質疑的名言、問句仿寫,都體現了疑問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我讓學生從本單元的主題入手,從整體上樹立起質疑意識,注重方法的交流與領會,自己仿寫問句,再到借名人名言重申質疑的重要性,遵循了由理論到實踐的學習過程,講練結合,促進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培養口語交際能力,通過比眼力,交流觀察感受,讓學會僧體驗觀察的樂趣。
2.寫下平時觀察中的新發現,或者觀察中發生的事。練習修改習作文,
3.能一邊讀課文,一邊體會到觀察的重要性,養成留心觀察的意識和習慣。
4.積累花名的歌謠了解幾種花的特點,并作適當拓展,讓學會僧依照短文試寫歌謠,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5.積累成語,運用成語。
教學準備
1.詞語卡片。
2.學生用各種不同方式表現自己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時間安排:5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就會有可能發現事物的奧秘,認識事物見的聯系。本組教材的幾篇課文講的就是觀察和發現方面的趣事。我們來看看書上的圖,比比誰的眼力好!
二、在小組交流
1.交流自己看到到的情況。要求:一開始看到了什么?后來又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并由此說出觀察的感受。
2.推舉代表,準備在班組匯報。
三、全班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交流,提醒: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復說。
四、總結、引導討論
根據學生的匯報交流觀察方法:觀察要仔細,要反復地看,多個角度看。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們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
第二課時
習作
一、明確習作要求,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1.師: 近來,你留心觀察了什么事物了嗎?是怎樣觀察的?有什么新的發現?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趣事?仔細回憶一下,把你最想告訴別人的內容寫出來吧。
2.根據習作提示,讓學會僧無拘無束的小組交談中,捕捉習作內容,激發習作興趣。
二、自擬題目,自主習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說清楚或把事情的過程想仔細再寫。
師巡視個別指導。對觀察日記和寫法和格式稍作指點
學生試寫
第三課時
修改習作
一、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二、指名讀習作,大家共同修改
1.選擇不同內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1)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2)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展示臺
1.學生自讀展示臺中學習伙伴的話,了解展示內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內容。
(1)在小組內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 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現
1.出示課本里的兩句話,讓學生想一想發現了?
2.說說自己的發現:
第二句話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1)自己讀一讀,。
(2)指名讀,
(3)小組比賽,說說發現了什么?
2.讀讀背背
(1)自己練習讀詩句。
(2)指名讀
(3)想一想: 找出12種花名,聯系句子說好所各種花的特點或了解到的 其他內容。
(4)男女生比賽讀
(5)背誦歌謠導背誦: 抓住花的特點
(6)抄寫歌謠
第五課時
一、趣味語文
二、詞語盤點
1.讀讀寫寫
2.讀讀記記
3.聽寫詞語
三、完成同步單元練習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孩子們觀察的興趣,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2、讓學生寫下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
3、讓學生了解觀察日記的寫法,也試著寫觀察日記。
4、練習修改習作。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孩子觀察的興趣,讓孩子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把自己平時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具體、生動地寫下來。
教學過程
作文講評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老師在批改習作過程中,發出了我班不少同學“獨具慧眼”,觀察到了別人不易發現的新奇有趣的地方。你們想不想也“一睹為快”?
二、選擇典型,師生點評
1、出示幾類優秀習作的題目供學生選擇:看到這些題目上,你想了解哪一篇習作?
2、讓被選中習作的作者說說為什么要寫,是怎樣寫的?并電腦出示習作(放大)讀一讀。其他同學可以評價好在哪里?
3、再出示,同一事物,不同觀察,描寫角度的習作進行對比,或同一內容描寫,精力與細致的習作對比。說說哪一篇寫得好,為什么?應如何修改?
4、就學生習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放大,師生共同修改。
三、繼續修改,逐步完稿
【學法指導】能根據同學的評議,自我修改文稿,然后同桌修改,也可小組修改。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閱讀的方法,養成提問的習慣。
2、對比形近字的用法,學習設問句。
3、熟讀并背誦名言警句。
教學重點:
1、養成提問的習慣。
2、積累古詩詞。
教學難點:
學習閱讀的方法,養成提問的習慣。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
這一單元的課文我們學完了,知道了閱讀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問題。我們都有了許多的收獲。現在,看看語文園地這個版塊,給我們準備了哪些知識吧。
(板書設計:語文園地二)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板塊一:交流平臺
1、讀一讀,找規律。
出示課件
(1)閱讀時要動腦筋,積極提出問題。
(2)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讓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3)篩選出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4)要養成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習慣。
①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②說一說自己是否有同樣的體會,你還有什么獨特的見解?
③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④全班交流。
⑤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要開動腦筋,善于思考、勤于提問,做學習的主人。
2、練一練,學運用。
預設:
我們提出的問題,可以是對文章中一個詞語,一句話的理解,可以是對課文內容的把握,還可以是對文章主題的概括。
學生交流自己的觀點。
3、我交流,我積累。
平時你還有哪些好的閱讀方法,與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們在讀書時,要積極地提出問題,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書中知識。
(板書設計:閱讀的方法)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環節,總結了這一單元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朗讀。
版塊二:識字加油站
1、讀一讀,找規律。
課件出示駐扎蛀蟲拄拐
捐款娟秀手絹
花苞冰雹鮑魚
(1)讓學生大聲朗讀這些詞語。
(2)這些詞有什么共同點?
每一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聲字,讀音只是聲調不同。(板書:形聲字)
同學們可以根據每個字的偏旁來區分這些字的意思。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置是教給學生字的組成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練一練,學運用。
讀句子,選擇正確的字填空。(只填序號)
①駐②蛀③拄
(1)戰士們日夜守著祖國的邊疆。
(2)著拐杖的老爺爺慢慢地向前走著。
(3)這幾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來是有牙了。
①娟②捐③絹④涓
(4)媽媽買了一個新手。
(5)一股清泉從山上流了下來。
(6)同學得了重病,我們積極給他錢。
(7)老師的板書,字跡秀,我很喜歡。
3、我拓展,我積累。
讓學生舉一些像這樣的詞語。
(方仿訪紡)
板塊三:詞句段運用
(一)比較下面成語的說法,選一兩個說句子。
1、讀一讀,找規律。
(1)讀成語,理解這些成語的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性做到底。
一是一,二十二: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動作干脆利落。
八九不離十:指與實際情況很接近。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2)用“一不做,二不休”和“三下五除二”造句。
到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拼了。
他三下五除二地解決了問題。
總結:這些詞都是成語典故,都有一定的含義。
(板書:成語典故)
2、練一練,學運用。
選擇一兩個說句子。
(我不敢說是對他特別熟悉,不過講猜測的話,我或者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媽媽三下五除二就把幾間屋子收拾得干干凈凈了。)
3、我拓展,我積累。
這樣含有數字的成語還有很多。
三思而后行、一物降一物、一字值千金、三寸不爛之舌、五十步笑百步。
一步一個腳印、三句話不離本行、一發不可收拾、三過家門而不入。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成語和用運成語的能力。
(二)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問號的用法,再照樣子寫一寫。
1、讀一讀,找規律。
課件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是怎樣做到安全飛行的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
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
靠什么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代科學技術。
(1)大聲朗讀書中的句子。
(2)思考并說一說這是什么句?
設問句就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板書:設問句自問自答)
2、練一練,學運用。
照樣子寫一寫。
(1)夏紅學習成績為什么非常優秀?因為她學習刻苦。
(2)社會有這樣大的進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學技術的力量。
3、我拓展,我積累。
像這樣的設問句還有很多。
難道地球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的嗎?當然不是。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交流平臺知道了要養成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習慣、識字以及詞句段的運用,希望同學們多積累好詞好句。
第二課時
一、課前導入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語文園地二,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名言警句。
二、日積月累
1、讀一讀,找規律。
學習文言文里的語句。
課件出示:
a、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尚書》
b、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c、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唐韓愈
e、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宋陸九淵
(1)朗讀這寫語句,說說你讀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讀句子,我們發現這些句子都和“疑問”有關,說明提問題在學習、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大體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再進行積累。能用到我們的說話和習作中更好。
(3)說意思。
①謙虛好問的人氣度就寬宏,自以為是的人氣量就狹小。
②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
③不學習自能知道,不問別人自己就懂得了,從古到今做事情,還沒有這樣的人。
④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沒有過失?
⑤讀書做學問就怕發現不了問題,只有帶著問題學習才能進步。
(4)學生讀讀背背。
(5)測試學生背誦情況。
2、練一練,學運用。
選擇合適的句子填空。
①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 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1)因此,我們的好多疑問可以通過讀書、請教他人、從生活中去感悟來解決。
(2)凡事要想辦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請教。
(3)因而,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善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3、我拓展,我積累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禮記?學記》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鄭燮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名言警句,明白了其中蘊含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多多積累、運用這些名言警句,使我們的文章更精彩,指導我們為人處世更加合理規范。
四、課后作業
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誦。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1、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知識的落實,在扎實上下了功夫,進行了拓展,并設計了合理的練習,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如在“識字加油站”的練習中,我設計了讓學生舉形聲字的詞語,讓他們循序漸進地掌握了知識。
2、在“詞句段運用”的授課中,由于學生對這成語很陌生,所以,我通過朗讀、講解,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去體會,去感悟,這樣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語的意思,理解起來也就容易多了,并讓學生們運用,加以鞏固。
不足之處:
在講授“日積月累”時,講得不夠詳細,沒有照顧到學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學沒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讓自己的教學有較大幅度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