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圖》教案(通用17篇)
《瑞雪圖》教案 篇1
一、學生分析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是《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度鹧﹫D》所描繪的美麗雪景是我所教的這些南方孩子不曾見到過的,如何讓他們通過閱讀作品與作者產生共鳴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品讀課文、課外延伸相結合,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使之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學要求
1.識記本課13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
2.通過學文,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象,體會瑞雪給人們帶來豐收的希望。
3.嘗試著給課文所描繪的圖景加上小標題。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優(yōu)美片段。
三、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的脈絡,知道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順序來展開描寫的。
2.品讀佳段,在讀中感悟,體會瑞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與希望。
四、教學難點
1.嘗試著給課文所描繪的圖景加上小標題。
2.學習作者有序地進行觀察、描寫的特點。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úシ叛┚皥D片,師邊解說)每到冬天,孩子們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場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而農民伯伯們更是滿心歡喜,因為瑞雪兆豐年呵!你們瞧,畫面上的孩子們玩得多開心啊!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幅美麗的《瑞雪圖》。(揭示課題并板書)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
2.開火車分節(jié)朗讀課文,糾正讀音。
3.師: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指名回答)
4.請按照時間順序將課文分成四個部分。(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5.師:你能從文中找出關鍵字詞給這四部分內容分別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嗎?
6.學生自主閱讀、學習,嘗試概括。
7.四人小組交流討論,整合意見,確定小標題。
8.小組派代表回答,推選出加得既生動又貼切的小標題作為該部分內容的題目。
(三)檢查、交流預習情況,質疑、解疑
1.師:通過預習,我想同學們一定對這場瑞雪有獨特的感受,誰愿意先來說一說?(學生用一兩句談談自己預習后的感受)
2.師:在預習中你遇到什么問題需要大家?guī)椭獯鸬,先在四人小組中交流,簡單的問題可以由同組伙伴幫助解答,確實無法解答的再請老師幫忙。
(四)學習課文1、2節(jié)――下雪前
1.默讀課文1、2節(jié),思考:下雪前天氣變化有什么特點?
(出示表格,學生填提示:抓住關鍵字詞填寫)
時間小標題景物天氣特點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襲來,天氣驟變布滿陰云、寒風呼呼天氣變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時: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2.投影學生填寫的表格,講評。
3.品讀句子
A.連日來,暖和得如同三月陽春的氣候驟然變得冷起來了。
(“驟然”是什么意思?你還可以用哪個詞語替換它?)
B.中午,凜冽的寒風刮起來了。寒風呼呼地刮了整整一個下午。
(從這個句子中的哪些詞語你看出這更來得猛,來得快?)
C.指導朗讀句子。
4.齊讀1、2自然段。
5.:我們通過“讀――思――寫――品”的方法學習了課文的1、2自然段。
在學習課文時,我們應該學會抓住關鍵字、詞來品讀課文,理解課文。(課件出示學法)
(五)布置作業(yè)
朗讀課文,思考課后習題2。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2自然段,誰能說說,下雪前天氣有什么樣的變化?
(指名回答)
2.學習“下雪前”這部分內容,我們采用了什么學習方法?
。◤土晫W法,為下文的學習做準備)
(二)學習課文3~6自然段
學習課文第3節(jié)
1.學生根據(jù)“卡”自學“下雪時”這部分內容。
卡
。1)讀:默讀課文第3小節(jié)。
(2)思:這一段話寫了哪些景物?天氣有什么特點?
。3)寫:根據(jù)上述問題填寫表格。
(4)品:找出你覺得描寫得特別好的句子讀一讀,說說這些句子中哪些字詞用得特別準確?
2.指名朗讀第三小節(jié),匯總第二欄表格
時間小標題景物天氣特點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襲來,天氣驟變布滿陰云、寒風呼呼天氣變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時大雪紛飛小雨、大雪飄降雪下得大、穩(wěn)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3.找出你覺得描寫得特別好的句子讀一讀,說說這些句子中哪些字詞用得特別準確?根據(jù)學生的理解引導品讀以下句子。
A.不久,雨住了,風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飄降下來。(“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見雪下得很大)
B.夜里,冬天的山村,萬籟俱寂,只聽到那大雪不斷降落的沙沙聲和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的咯吱聲。(你從這句話中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這場雪下得很大、很穩(wěn)?)
4.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指名讀、小組競賽讀)
學習課文4、5節(jié)
1.默讀第4、5節(jié),完成表格第三欄
時間小標題景物天氣特點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襲來,天氣驟變布滿陰云、寒風呼呼天氣變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時大雪紛飛小雨、大雪飄降雪下得大、穩(wěn)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雪后美景,孩子玩樂山川、河流、樹木、房屋天放晴,太陽出來,雪停了]
2.與同桌合作流利地朗讀出第四自然段,挑選你覺得描寫得很美的句子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你覺得這句話中哪些詞語用得巧妙?)
3.學生匯報學習結果,師播放雪后美景圖片,幫助理解“粉妝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雪末兒隨風飄揚”這些詞句,進一步感受“動”與“靜”相結合的雪后美麗景致。
4.帶著自己的獨特感受美美地朗讀第四節(jié)。
5.播放雪后孩子玩樂的錄像,用喜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第五節(jié)。
6、配樂朗讀4、5小節(jié),并完成課后填空題。
雪后的景色,先寫,再寫人;先寫色彩,再寫;先寫靜,再寫;先寫,再寫。
(三)
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ㄕn件出示“瑞雪豐年圖”)
(四)布置作業(yè)
1.觀察本地一次下雨或日出的景象,學習作者按照時間順序觀察描繪景物的方法,為習作做準備。
2.積累ABB和AABB的疊詞。
3.背誦精彩片段。
(五)板書設計
瑞雪圖下雪前:烏云密布、寒風呼呼
下雪時:簌簌落落、大、穩(wěn)
下雪后:粉妝玉砌
瑞雪兆豐年
《瑞雪圖》教案 篇2
《瑞雪圖》
教材分析:
本課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瑞雪圖: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同時,文本產生的特殊年代,還賦予了文本自身獨特的人文內涵——本文寫于1962年,當時我國連續(xù)幾年遭受自然災害,糧食歉收,人們都期盼豐收年的到來。因而,一場及時的大雪也給膠東半島上的人們帶來了吉祥、幸福和喜悅。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大多十歲左右,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在學習活動中,他們思維活躍,接受事物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有所增強,能努力探索問題的結果。第二學段,這時學生的朗讀能力已基本形成,語言發(fā)展也初步規(guī)范,內部言語的心理機制也開始成熟。因此,應將教學重點放到以默讀、感悟為主要方式的語段訓練上,同時進行言語表達和語感訓練。第二學段仍要加強朗讀教學,但與第一學段不同,主要是通過典型語句的朗讀比較,感悟句段內的語言組合規(guī)律,以發(fā)展良好的語感心理圖式。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時,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以學習表達為中心,做到“三個強化”:強化“先學后教”,提高教學起點和實效;強化“語言學習”,凸顯語文的學科本色;強化“當堂訓練”,變革學生的'課堂狀態(tài)。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認識“瑞、驟、籟、俱、寂、眺、妝、砌、”8個生字,會寫“即、亞、陰、降、穩(wěn)、幅”。
2、理解“彤云密布、驟然、極目遠眺、粉妝玉砌、萬籟俱寂、瑞雪、”在文中的意思。
3、懂得課文觀察、描寫景物的順序,能為課文描繪的圖景加上小標題。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ǘ┻^程與方法
在詞語學習中認字、寫字。
標畫重點詞句、品味重點詞語,在讀中思考與感悟。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瑞雪的大而美麗。
教學重、難點:
1、懂得課文觀察、描寫景物的順序,能為課文描繪的圖景加上小標題,感受瑞雪的大而美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室 多媒體課件 小組合作
學生準備:
1、自讀課文,一讀:讀準字音,讀懂(通過查字典理解詞語意思)每句話。難讀的詞句要多讀。二讀:找一找關鍵詞,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著獨立完成課文125頁的表格。
2、收集信息,上網(wǎng)查找有關雪的資料。
教學過程:
。ㄒ唬┢肪叭腩}
師:見過雪嗎?
生:有/沒有。
師: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欣賞一段美麗的雪景。
(播放多媒體雪景視頻)生欣賞。
師: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答。
師:如畫的雪景深深地吸引了我們,讓我們?yōu)檠┑拿蓝@嘆。大作家峻青拿起了他手中的筆把這如畫的雪景寫了下來,我們一起去品讀一下吧。ò鍟n題)師:請齊讀課題。
生齊讀。
師:你從題目知道了什么?
生答。(師:瑞什么意思?生:瑞,吉祥的意思。師:一場吉祥的雪。一場如畫一樣美麗的雪。)
師:這不僅是一場如畫一樣美麗的雪,更是一場吉祥的雪!喜歡嗎?
生:喜歡。
師:請再讀一讀課題。
生讀,師評(師:有點喜歡,是埋在心里的,把喜歡大膽地表達出來。生再讀。)
過渡語:老師都有點迫不及待想讀一讀文章了!
。ǘ┳x詞入文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放聲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詞句要多讀幾遍。再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找一找關鍵詞,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提示:讀書要口誦心維,還要動筆做記號,因為記號留下了你的思考。(課件出示)
生讀,思考,師巡視。
師:同學們都學得特別認真!會讀這些詞嗎?
課件展示:
驟然變冷、布滿陰云、寒風凜冽、
大片大片、不斷降落、壓斷
白茫茫、粉妝玉砌、五光十色
師:好,你來。ㄕ堃簧x第一行)
師評(詞都讀對了,但沒有讀出味道來,詞語的里面有意思,意思的背后有形象,形象里面有感情。所以讀詞要體會著意思讀,要加上想象讀,要帶著感情讀,把靜態(tài)的詞語讀活。)
你再讀一遍。
師:好,很有味道!誰來讀第二行詞?
點名讀第二行詞。
師評(讀得很有味道,超過老師了!/還不夠,雪太少了,再讀一讀,生讀,師評,很好,進步真大。┱l來讀第三行詞?
點名讀第三行詞。
師評。(讀得很有味道,咱班的小才女(子)!/還不夠美,再讀一讀,生讀,師評,很好,進步真大!)
師:同學們把這些詞語放回到文章中去,想一想,每一行詞語各在寫什么時候的景色?比一比誰最聰明!
生思考,回答
師引導學生總結出課文按下雪前——下雪時——下雪后的順序寫的,并及時板書。
師:好!同學們齊讀一下最后一段。想一想最后一段寫作者的什么?
生:感受。
師板書
師:其實這一句感受,與課文的題目還有一點特殊的聯(lián)系!同學們讀一讀。
生讀題目,再讀最后一段。
生答(都有瑞雪)
師總結:同學們離小作家又進了一步,因為你們又找到了作家們寫作文的一個小秘訣了!(指板書)
過渡語:三個時候的景色,你最喜歡哪一個呢?
(三)品句悟景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讀之前,老師有個閱讀小提示:
課件展示:細細品讀課文,用直線畫出有感受的句子,再用▲標出這個句子中讓你感受最深的詞語。
用“我是從 這句話中的 這個詞體會出下雪前/下雪時/下雪后 的特點,理由是 !边@樣的句式和同桌說一說。
用心想象,用心感受,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生自主學習。
師:同學們都很用心地學習,誰來匯報一下學習成果!
生答。
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習感悟:
生答:我從“這雪下得很大,也很穩(wěn)。開始的時候,還伴著一陣小雨。不久,雨住了,風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飄將下來。一會兒,地面上就發(fā)白了!边@句話中的“大片大片,一會兒”這兩個詞體會出下雪時雪很大的特點,理由是大片大片寫出了雪花很大,一會兒說明時間很短。
課件展示:這雪下得很大,也很穩(wěn)。開始的時候,還伴著一陣小雨。不久,雨住了,風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飄將下來。一會兒,地面上就發(fā)白了。
師:把心放進去讀,讀出自己的想象世界,留下形象和情感。
師評價:雪還不夠大,再讀一讀
雪真大呀,令人興奮的大雪。
師相機板書“大”
我從“夜里,冬天的山村,萬籟俱寂,只聽到那大雪不斷降落的沙沙聲和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的咯吱聲。”這句話中的“不斷降落和壓斷”體會出下雪時雪很大的特點。
課件展示:夜里,冬天的山村,萬籟俱寂,只聽到那大雪不斷降落的沙沙聲和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的咯吱聲。
請生讀句。
師:夜里,怎么能看得見雪很大呢?
生:這是聽到的。
師:為什么能聽得到下雪的聲音呢?
生:因為雪很大,周圍也很安靜。
師:多妙的句子呀!你也來試著創(chuàng)作一段吧!
媒體展示:雨天的校園,萬籟俱寂,只聽到( )。
( ),萬籟俱寂,只聽到( )。
生仿創(chuàng),師評價。
媒體展示:
那山川、河流、樹木、房屋、都籠罩上一層白茫茫的厚雪。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
圖片展示:白茫茫, 粉妝玉砌的景色。
看近處,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
一陣風吹來,樹木輕輕地搖晃著,那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落落地抖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在清晨的陽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師:你能將五光十色換成一個相近的詞語嗎?
生: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師:你們把五顏六色、五彩繽紛送到句子中,讀一讀,看看是不是合適。
生:不合適,因為有陽光,五光十色才能搭配幻映。
師:把心放進去讀,讀出自己的想象世界,留下形象和情感。
生讀,師評
結束做兩手準備:
1、學完:這場雪既大又美,但作者為什么說它是一場“吉祥的雪”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再次走進文本,再次走進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
2、學不完:今天,同學們的學習很深刻,能通過重點詞的品讀體會下雪前/時/后( )的特點。下課后,請同學們繼續(xù)品讀課文,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瑞雪圖》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瑞雪圖》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小語課本第七冊第十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瑞雪圖: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這一喜人景象,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這場預兆豐年的大雪的喜悅之情。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麗,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感悟“瑞雪豐年”的豐富內涵。
3.滲透按一定順序觀察、有條理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精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教學難點: 理解“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輕聲課文,把字音讀正確、語句讀通順。
學習生字新詞。
白茫茫 沉甸甸 毛茸茸
咯吱 彤云密布 極目遠眺
粉妝玉砌 萬籟俱寂 瑞雪
小結:通過查詞典,初步了解瑞雪的意思。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自學】
默讀課文,邊默讀邊想:這場雪是什么樣的?畫出有關的句子。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全班交流】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場雪下得怎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重點指導朗讀、感悟】
第二自然段——
“黃昏時分,風停了,那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地從半空中降落下來!
(感受雪下得很大。)
第四自然段
“不久,雨住了,風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飄將下來。
(通過換詞比較,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
師生合作讀整段。
(滲透下雪是有順序的,應該按順序描寫景物。)
第五自然段——
“嗬!好大的雪啊!”
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看近處,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
“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在清晨的陽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通過看圖、換詞、比較句子,感悟雪后景色的美麗。在反復地誦讀中,學會積累好詞佳句。)
小結:通過讀課文,進一步理解了瑞雪的含義。
四、拓展延伸,抒發(fā)情感。
運用查找的資料說說這場雪的好處。
介紹時代背景。
品讀“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
小結:通過課外資料的延伸,更進一步地體會“瑞雪”的深刻含義。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及段落。
了解作者峻青,讀讀他的作品,如《秋色賦》等。
板書設計:
大 紛紛揚揚
瑞雪圖 美 粉妝玉砌 希望
《瑞雪圖》教案 篇4
一、學情分析
本班人數(shù)較多,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比較多,組織能力也較強,合作學習效果好,但兩極分化現(xiàn)象也明顯。生活在南方,對大雪雖缺乏直觀感受,但滿懷憧憬。
二、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色。
2.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描寫景物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
3.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雪大、景美、人歡,感受作者的喜悅之情。
四、教學構想
1.變教學觀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yǎng)讀書能力,體現(xiàn)以讀為本、以學為導、導學結合、提高素質的教學特點。
2.體現(xiàn)兩個為主:以課堂為主;課堂上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要致力于導,學生要致力于學,學會讀書思考,掌握學習方法,提高素質。
3.四種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表達能力――表達有內容、有中心、有順序、有重點;合作能力――小組合作,互相補充,共同增長知識,提高素質。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出示課件,欣賞雪景
說一說,欣賞了雪景,大家有什么感受?
(三)學習課文,認識這場雪的特點
A.雪大。
1.出示課件:小組合作學習,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雪大的句子,畫上橫線,然后組內交流。
2.找得快的同學,嘗試讀一讀,看能不能把雪下得大的氣勢讀出來。
3.匯報交流。(以中等生、學困生為主)
4.指導朗讀。
。1)這么大的雪,作者是運用了哪些觀察方法感受到的?(優(yōu)等生)
板書:聽、看
(2)雪花飄落,悄無聲息,怎么能聽到呢?誰能通過朗讀把山村夜靜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優(yōu)等生。評價后介紹方法,全班齊讀)
。3)指名朗讀描寫雪大的句子。(中等生,學生評價)
。4)為了把雪大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我們在朗讀時應該突出哪些詞語。(學困生、中等生)
。5)分男女生朗讀。
B.景美。
1.出示課件:
。1)自主學習,找一找、畫一畫,你從哪些語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麗?
。2)為什么能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麗?
2.自學。
3.匯報交流。(1)由中下生匯報,(2)由優(yōu)等生補充。
。1)“推開門……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裝玉砌的世界!保伾溃
。2)“看近處……銀球兒”(形態(tài)美、靜態(tài)美、挖掘疊詞、兒化音的妙用)
。3)“一陣風……彩虹”(動態(tài)美)
4.指導朗讀:
(1)這么美的景色,我們怎樣通過朗讀,通過我們的聲音表現(xiàn)出來?
。2)指名(優(yōu)生)配樂朗讀。(評價)
。3)拓展:你還看到了雪后哪些壯麗景色?
。4)全班朗讀。(師評價)
C.人歡。
這么大的這么美的景色,最喜歡的首先是孩子了,作者的心情如何?為什么?
出示課件:背景資料。
如果是你,在這樣的情況下,看到這場雪,你會說什么?
(四)作業(yè)
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一項做一做。
1.搜集資料,了解“瑞雪兆豐年”的科學依據(jù)。
2.仿照《瑞雪圖》按照一定的順序,以《豐收圖》為題,寫一段話。
六、教學反思
今天研討時,雖然贊賞的評價鋪天蓋地涌來,什么教學要求體現(xiàn)了分層教學,什么課后作業(yè)設計照顧了不同興趣,什么評價能因人而異……但我清醒地認識到,對于“景美”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并未真正走進那種意境,他們還在雪野的邊沿徘徊;而那些程度好的學生,卻遠遠沒有吃飽。這說明我并不真正明白,他們需要什么。
七、案例點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才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這堂課最大的特點是教師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兼顧學生的不同需要,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話語,都恰當?shù)厮徒o不同的學生,更為可貴的是車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來關注差異。如老師教學“雪美”這部分時,出示自學題:
A.請找出描寫雪美的句子。
B.為什么能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麗?A題是保底題,要求全班同學掌握,B題是拔高題,可以通過部分學生的回答幫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同學,這樣不僅提高了所有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讓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允許了個性的存在。車老師在作業(yè)布置時也注意了分項。
A.(必做)摘錄積累描寫雪美的句子。
B.(選做)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做一做。
、偎鸭Y料,了解“瑞雪兆豐年”的科學依據(jù)。
、诜抡铡度鹧﹫D》,按一定的順序以《豐收圖》為題寫一段話。不過這堂課沒有把學生的差異變成一種資源很好地指導朗讀。
《瑞雪圖》教案 篇5
預習提示:
本課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瑞雪圖: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同時,文本產生的特殊年代,還賦予了文本自身獨特的人文內涵――本文寫于1962年,當時我國連續(xù)幾年遭受自然災害,糧食欠收,人們都期盼豐收年的到來。因而,一場及時的大雪也給膠東半島上的人們帶來了吉祥、幸福和喜悅。仔細讀讀課文,看看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作順序, 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描寫景物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
教學目標
1.隨文認識“瑞雪、膠東半島、驟然、彤云密布、萬籟俱寂、咯吱、嗬、極目遠眺、粉妝玉砌、擲雪球”10個生詞,達到正確流利地認讀,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感知詞意。
2.學習書寫“簌、籟”,做到寫規(guī)范、正確,同時滲透寫字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3.讀懂課文,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
4.抓住描寫雪后美景的語段,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精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理解“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補充資料、謎語等
教學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隨文認識“瑞雪、膠東半島、驟然、彤云密布、萬籟俱寂、咯吱、嗬、極目遠眺、粉妝玉砌、擲雪球”10個生詞,達到正確流利地認讀,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感知詞意。
2.學習書寫“簌、籟”,做到寫規(guī)范、正確,同時滲透寫字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認讀,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感知詞意。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1、大家喜歡下雪嗎?
2、講述:四十幾年前,在我國的膠東半島上,下過一場大雪。當時,正是自然災害嚴重,農業(yè)欠收的時候,這時候下一場雪是多么的及時啊!著名作家峻青懷著異常高興的心情寫了一篇文章《瑞雪圖》,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一)、學習字詞
1、師范讀,生邊聽邊劃記生字詞。
2、認讀生字,相機釋義。
瑞雪膠東半島驟然彤云密布簌簌萬籟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妝玉砌投擲
3、給生字擴詞。
4、比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擲鄭
5、默讀課文,推薦好詞語,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答疑。
。ǘ⒄w感知課文
1、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生有感情的自課文,對照金鑰匙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4、師總結: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可以分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時;三、下雪后;四、點題,贊揚雪景。
三、再讀課文,要求準確流暢。
1、點名讀,師生評議。主要側重字音準確,是否流暢等。
2、全班齊讀。:
課堂檢測
理解課文內容,再次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
2.抓住描寫雪后美景的語段,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精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理解“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想不想讀一讀、猜一猜?
課件出示
。ㄖi語: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萬片,亂入梅花看不見。)
二、出示課件,欣賞雪景
說一說,欣賞了雪景,雪花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學習課文,認識這場雪的特點
A.雪大。
1.出示課件:小組合作學習,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雪大的句子,畫上橫線,然后組內交流。
2.找得快的同學,嘗試讀一讀,看能不能把雪下得大的氣勢讀出來。
3.匯報交流。(以中等生、學困生為主)
4.指導朗讀。
。1)這么大的雪,作者是運用了哪些觀察方法感受到的?(優(yōu)等生)
板書:聽、看
。2)雪花飄落,悄無聲息,怎么能聽到呢?誰能通過朗讀把山村夜靜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優(yōu)等生。評價后介紹方法,全班齊讀)
。3)指名朗讀描寫雪大的句子。(中等生,學生評價)
。4)為了把雪大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我們在朗讀時應該突出哪些詞語。(學困生、中等生)
。5)分男女生朗讀。
B.景美。
1.出示課件:
(1)自主學習,找一找、畫一畫,你從哪些語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麗?
(2)為什么能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麗?
2.自學。
3.匯報交流。(1)由中下生匯報,(2)由優(yōu)等生補充。
。1)“推開門……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裝玉砌的世界。”(顏色美)
。2)“看近處……銀球兒”(形態(tài)美、靜態(tài)美、挖掘疊詞、兒化音的妙用)
(3)“一陣風……彩虹”(動態(tài)美)
4.指導朗讀:
。1)這么美的景色,我們怎樣通過朗讀,通過我們的聲音表現(xiàn)出來?
。2)指名(優(yōu)生)配樂朗讀。(評價)
(3)拓展:你還看到了雪后哪些壯麗景色?
。4)全班朗讀。(師評價)
C.人歡。
這么美的景色,最喜歡的首先是孩子了,他們的心情如何?為什么?
四、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孩子們是快樂的,可是他們絕對不是最快樂的人,誰是最快樂的人呢?讀完了下面的資料你就知道了。
出示補充資料:
俗話說,“瑞雪兆豐年”并不迷信,有著充分的科學根據(jù)。寒冬大雪可以凍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蟲;冰雪滲進土層深處,又能供應莊稼生長的需要。有經驗的老農把雪比作麥子的“棉被”,冬天“棉被”蓋得越厚,春天麥子長得越好。所以又有這樣一句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師小結:當時是1962年,我國接連幾年遭受自然災害,莊稼幾乎顆粒無收,農民吃不飽,穿不暖,而如今,在這樣的情況下,望著這一場及時的大雪,農民伯伯們看到這場雪,會說什么?
課堂檢測
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一項做一做。
1.寫寫本課學會的生字.
2.仿照《瑞雪圖》按照一定的順序,以《豐收圖》為題,寫一段話。
課外作業(yè)
搜集資料,了解“瑞雪兆豐年”的科學依據(jù)。
《瑞雪圖》教案 篇6
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天的美麗景色。
2.能夠抓住事物特點,按一定的觀察順序寫景的寫作方法。
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瑞雪圖〉,回憶一下這場雪下的怎么樣?
二 、學習課文(下雪時的圖景)
1.請大家找一找描寫雪大的句子,并且用橫線勾畫,圈一圈句子中突出雪大的詞語,同時想一想你從這些詞語中有哪些體會?
2.反饋:(抓住重點詞語朗讀指導)
三、學習(下雪后的圖景)
師過渡:雪停了,雪后的景色怎么樣呢?
1.你從那些詞句中感受到美?自己走進第三幅圖,認真讀一讀。
生:“第二天,天放晴了,推開門一看,荷!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樹木、房屋……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粉裝玉砌的世界。”
師:談談自己的體會?美在哪兒?
看圖片(美麗的雪景圖)口語習作練習。
師:指導朗讀,體會作者含蓄的表達自己的喜悅。
2.“看近出,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
師:抓住重點詞語進行理解。(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掛……)體會靜態(tài)的美和作者用詞的精妙。
3.“一陣風吹來……”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聽師讀,腦袋想象畫面。
四、人歡圖
1.下雪不僅裝飾了整個世界,還引來了很多小朋友(圖片)
2.如果你在圖片上,你會干什么?雪給人帶來了什么?(真的是景美人歡)
3.帶著這樣的感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下面的一段話。
五、結尾
師:這么美的景色,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呢?(讀)
板書:
下雪前: 天氣驟變
下雪時:雪很大 瑞雪(吉祥的雪)
下雪后:景美人歡
《瑞雪圖》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研讀課文,感受雪大、雪美的特點,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對雪的向往之情。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與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達方法。3、培養(yǎng)和發(fā)展想象力與探究能力。
4、學習給課文加小標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品詞析句,了解雪大、雪美、人歡的特點,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記敘順序,領悟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教學過程]一、激情導入:
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一起走進作家峻青為我們描繪的《瑞雪圖》,和作者一起感雪之情,聽雪之聲,賞雪之美。板書課題
復習舊知、回顧全文:
請大家輕輕打開課本,快速瀏覽全文,回憶: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這場雪的?根據(jù)生回答板書 雪前 雪中 雪后
三、品讀課文,讀文悟情、讀文研法
1、學習雪前部分
。1)下雪前,膠東半島的天氣會有怎樣的變化呢?從課文中劃出相關的語句。指名讀課文
(2)生匯報 天氣變化的句子:“ 連日來,暖和得如同三月陽春的天氣,驟然變得冷起來了。”“天氣驟冷”的原因是什么?“驟然”是什么意思?(快速的)讀一讀第二自然段中每句話的開頭,用筆圈出,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都是時間短語)再看。這是一天的時間,這一天的時間里天氣就有這么多的變化,說明什么?(雪來得很急)用朗讀讀出你的體會來。指導個性朗讀。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時間先后順序)板書
2、學習雪中部分
引導: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的從空中飄落下來,這場雪究竟下出了怎樣的特點呢?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句子。有感情的讀一讀,看你從中能有怎樣的體會?匯報讀句子
重點指導感悟“簌簌落落”“萬籟俱寂”“咯吱聲”
創(chuàng)設情景感悟語境:
“簌簌落落”是什么意思?是形容雪落的樣子。想象:雪那么輕,那么薄,它簌簌落落的是什么樣子呢?“粉筆落”是這樣嗎?不是太重了,“紙落”是這樣嗎?不是,太輕了! 噢!是介于紙和粉筆之間,比紙重一些,因為雪中含有水分,比粉筆輕一些,因為雪很薄,讀出雪簌簌落落往下落的樣子來。還要很美!
“萬籟俱寂”是什么意思?讓我們的教室“萬籟俱寂”該怎么做?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感覺到了什么?(靜)在這個寂靜的夜里,只聽到那大雪不斷降落的沙沙聲說明了什么?(雪大)寫夜靜是為了反襯雪大。板書反襯 誰能讀出夜的靜和雪的大?
“咯吱聲”什么發(fā)出了這種聲音?樹木的枯枝。誰來讀讀這種聲音?(雪大不大)
白天作者看下雪,夜里作者又聽雪聲,這場雪真是下到了作者的心里去了!
3、學習雪中部分
像這樣大的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會是怎樣的景象呢?指名說一說。創(chuàng)設情景感悟雪美:想不想看看這場大雪后的美景?(出示圖片)你想說什么?作者和你們的感受是一樣的。咱們一起來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我先讀,你們接讀。誰知道為什么這樣讀?(總分的寫法)板書 你們剛才讀了這段后覺得雪后的世界美嗎?從哪體會到美的的?有感情的讀課文,邊讀邊畫。匯報
著重指導感悟以下幾個詞語。創(chuàng)設情景
品詞析句:
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
“粉妝玉砌”是什么意思?用粉來裝飾用玉石砌成,這個比喻中體會到什么?(白、美)這是雪的顏色,讀出美。指導朗讀“極目遠眺”再看遠一些,看10米,100 米,1000米。“萬里江山”只看到了一里、再遠些再遠些,萬里江山讀出祖國的遼闊,讀出祖國的壯美。誰能美美的讀一讀!
看近處,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
“銀條兒”指什么?“雪球兒”又指什么?毛茸茸的東西亮嗎?蓬松松的東西沉嗎?矛盾么?去掉行不行?比較句子(出示)說理由(視覺上看起來毛茸茸的蓬松松的)其實是很有分量的。注意指導讀出兒化音。讀銀條和“銀條兒”有什么不同?兒化音更突出作者對雪的喜愛之情。讀出喜愛的語氣。
一陣風吹來,樹木輕輕的搖晃著,那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落落的抖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在清晨的陽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玉屑”是什么意思?就是玉石的碎末,為什么把雪末比作玉石的碎末?想象一下,玉石的碎末,有什么特點?(透明)在陽光的照耀下,會怎么樣?(發(fā)出五彩的光)美嗎?“五光十色”這是從動態(tài)方面寫出了雪的美。
寫法研究
作者觀察時的順序是什么?從那里看出來?誰能把我們體會到的寫作方法總結一下?
總結寫法:在這段雪景的描寫中,作者為我們再現(xiàn)了雪后景象的美,從雪的顏色整體介紹,又寫了雪的形狀,寫了雪的靜態(tài)美,從“風吹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寫出了雪的動態(tài)美。動靜結合。作者在觀察雪景時按一定的順序由遠及近,層次清楚,主次分明。寫法靈活,你掌握了嗎?同桌互說。出示課后二題
雪后的景色,先寫( ),再寫人;先寫色彩,再寫( );先寫靜,再寫( );先寫( ),再寫近處。
8、雪后的景色除了寫雪景的美,還寫了什么?(雪中的人)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雪中的人都在干什么?出示圖片這雪中得人玩的高興嗎?想象:如果你也來到了這白茫茫的雪地里,你想干什么?和大家玩的這么高興,你想喊嗎?喊出來!你快樂嗎?誰能讀出快樂?指導讀,讀出快樂,再快樂些
“那歡樂的叫喊聲、嬉鬧聲、把樹枝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這是真的嗎?(夸張)這樣寫是為了體現(xiàn)出人們玩的非?鞓!看到此時此景,我被深深的感染了,詩興大發(fā),我想到了一句詩板書:
雪美人歡聲震天 我用這幾個字來概括雪后的景象。這就是小標題。什么是小標題?(用極少的字概括一段的內容,這幾個字是這段的魂 )再次齊讀,也可概括為:雪美人歡
你能用這個方法給課文的雪前和雪中部分概括小標題嗎?總結板書
天氣驟冷
夜靜雪大
我添幾個字
看我們將小標題連起來就是一首詩齊讀
天氣驟冷寒風至
紛揚雪降天地間
夜靜雪大壓枝斷
雪美人歡聲震天
你還知道哪些贊美雪的詩篇?(1、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2、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3、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4、夜深知雪驟,時聞折竹聲 5、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6、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7、 大雪滿弓刀 8、柴門聞吠,風雪夜歸人9、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這一場瑞雪也引發(fā)了作者由衷的贊嘆:
出示課件
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
齊讀三遍!從這段話中你聽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贊美)讀出贊美的語氣。作者為什么對這場雪發(fā)出如此之深的贊嘆之情呢?音樂聲中講述當時情景,課件出示
簡介背景: 本文寫于1962年,當時國家遭受連年的自然災害,農業(yè)得不到豐收。這一場大雪預示著來年的豐收,預示著我國將從三年自然災害中走出來。這第一場雪是第一個豐收年的信號,“瑞雪兆豐年”,作者能不高興嗎?
誰能說說“瑞雪兆豐年”的意思?看到這場雪誰最開心?是呀!這一場雪給農民伯伯帶來了豐收的希望,這一場雪給人們帶來了激動和喜悅這真是一場豐收的雪,希望的雪
板書 瑞雪豐年笑開顏
五、回歸整體,誦讀全文
作者峻青用他那靈動而富有詩意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這幅壯美的瑞雪圖,抒發(fā)了他對這場雪的贊美和喜愛之情,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感受作者對這場瑞雪的喜悅之情。最后音樂聲中分段讀課文
六、課堂總結:讓我們記住峻青,記住這場給人帶來希望的瑞雪,也希望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時時逢瑞雪!
《瑞雪圖》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麗,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感悟“瑞雪豐年”的豐富內涵。
3.滲透按一定順序觀察、有條理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精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感悟雪后的景象。理解課題的含義。
一、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雪嗎?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與雪有關的課文,請大家齊讀課題——(瑞雪圖)你知道“瑞雪”的意思嗎?應時就是及時,這場下得及時的雪,雪后又是一幅什么樣的圖畫呢?請孩子們一邊看屏幕一邊回憶,課文里的那場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cai 圖 你能給同桌說說,通過預習這場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嗎?可以用一個詞概括,也可以是一句話。(雪美、雪大)
2.看來大家對這場雪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請大家翻開書p107,請你告訴大家你的這種感受是從課文的哪些句子體會到的?其他同學聽他是否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讀得準確,請大家把掌聲送給他,如果讀得又準聲音又洪亮,就請送他最熱烈的掌聲。(指2名讀句)
3. 孩子們真會讀書!作者描寫的這場又大又美的雪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你能快速瀏覽課文找到答案嗎?(時間)板書:下雪前 下雪時 下雪后
同學們真了不起!預習時不但了解了課文內容,還理清了作者的寫作順序。
二、理解、品讀
1. 既然大家感受到了這場雪下得很大,感受了它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就讓我們走進第四自然段,去感受雪后的美景吧!請同學們自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你最喜歡哪句話?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出美的?可以勾畫,還可以用一、兩個詞在旁邊做上批注。(自讀四段)
2.誰愿意來讀一讀?你打算帶著什么樣的心情來讀?(指名讀四段說理由)
3.①真棒,你第一次讀課文就能把生字讀準確,如果……就更好了!②了不起,你讓我們感受到雪后的景象的確是一幅壯美的畫卷!你最喜歡哪句話,讀一讀,為什么?
、派捍笱┱铝艘灰……(理由:時間長、雪大)
師:你讀書時真仔細,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積雪該有多么厚呀!
、粕阂魂囷L吹來……(理由:簌簌落落)
師:是呀,銀條、雪球隨風抖落,還帶著點兒聲音,的確很美。
、巧河裥妓频难┠﹥……(理由:雪末兒幻映成彩虹)
師:聽了你的朗讀,蔡老師眼前似乎真的出現(xiàn)了五光十色的彩虹!
、壬嚎唇……(理由:寫得美)
、 你會抓住詞語理解句子,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谀敲兹、亮晶晶的銀條兒和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cai 圖 看了這么美的畫面,你對雪景一定有了更深的體會,請帶著新的感覺來品讀這句話。指名讀句
⑸生:極目遠眺……(理由:粉妝玉砌)
板書:粉妝玉砌 師:他找到了“粉妝玉砌”這個詞,真能干!課文中這一部分的確寫得很美。cai 三句話“推開門……世界”我們一塊兒帶著贊美的語氣來讀一讀。(齊讀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是從哪些詞感受到的?指名(“都”“厚”——雪大)你能讀出雪特別大嗎?(指名讀句)
雪下得這么大,眼前的一切都被厚厚的白雪覆蓋了,遠處也不例外,所以,作者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我們把“粉妝玉砌”換一個詞,還可以說是什么樣的世界?請說完整。(潔白無暇、銀裝素裹、晶瑩潔白)。對,這真是一個潔白無暇、銀裝素裹、晶瑩潔白的冰雪天地,所以作者說(齊讀: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
注意“萬里江山”要讀得寬廣些,因為不論眼睛看到的,還是看不到的地方都被雪覆蓋了!再來讀一讀。(齊讀這句)
難怪作者推開門,會情不自禁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指板書 齊讀:嗬!……)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指名:驚喜、驚訝、贊嘆)為什么?請你帶著(驚喜、驚訝、贊嘆)讀一讀,好嗎?
4.是啊,這場雪太讓作者驚喜、驚訝、贊嘆了,所以⑴當他看到這個山川、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雪的粉妝玉砌的世界時,他會說——(齊讀:嗬……)⑵ 當他看到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時,他會說——(又讀)⑶當他看到陽光映照下,隨風飄揚的玉屑似的雪末兒時,他會說——(再讀)
5.這雪實在是太大、太美、太令人贊嘆了!就讓我們帶著對這場雪的喜愛,再來讀讀這一段。R讀四段)
三、體會“瑞”雪
1.這場雪是這樣大、這樣美,這樣讓人喜歡,快速瀏覽課文,除了作者還有誰喜歡這場雪?(孩子)為什么?(可以……)找出這些句子,讀一讀。(一群群……)
2.還有誰會更盼望呢?(農民)沒錯,你能聯(lián)系昨天在“語文天地”中學到的知識來說說,農民伯伯為什么最盼望這場雪的來臨嗎?(指名)是啊,俗話說“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靠土地吃飯的農民盼來了這場預示著來年會豐收的大雪時,怎能不歡欣鼓舞?帶著喜悅齊讀最后一段。
3.你們知道嗎? 當時,膠東半島接連九個月滴雨未下、異常干旱,不光是這里,全中國連續(xù)三年都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人民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還有孩子以樹皮、泥土充饑而死去。所以當人們快要絕望時,這場雪又給人民帶來了新的希望。 “瑞”代表著吉祥,所以,課題叫做—— (指黑板 齊讀課題)
本文寫于1962年,當時我國連續(xù)幾年遭受旱災、蟲災等自然災害,糧棉歉收,農民眼看著糧食顆粒無收,來年又會挨餓受凍,就在他們快要絕望的時候,這場大雪可以說是他們的救命雪,所以,課題叫做—— (再讀)
四、積累
1.這場雪太大、太美、太及時了,讓我們把精彩的語句深深印在自己的腦海中吧!你可以背誦第四自然段其中的一句話,也可以是這一整段。
2.誰來試試?
《瑞雪圖》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文。
1、大家喜歡下雪嗎?
2、講述:四十幾年前,在我國的膠東半島上,下過一場大雪。當時,正是自然災害嚴重,農業(yè)欠收的時候,這時候下一場雪是多么的及時!著名作家峻青懷著異常高興的心情寫了一篇文章《瑞雪圖》,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ㄒ唬、學習字詞
1、師范讀,生邊聽邊劃記生字詞。
2、認讀生字,相機釋義。
瑞雪 膠東半島 驟然 彤云密布 簌簌 萬籟俱寂 咯吱 嗬 眺望 粉妝玉砌 投擲
3、給生字擴詞。
4、比較形近字。
瑞 端;眺 挑 逃 桃;擲 鄭
5、默讀課文,推薦好詞語,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答疑。
。ǘ、整體感知課文
1、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生有感情的自課文,對照金鑰匙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4、師總結: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可以分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時;三、下雪后;四、點題,贊揚雪景。
三、再讀課文,要求準確流暢。
1、點名讀,師生評議。主要側重字音準確,是否流暢等。
2、全班齊讀。
第二課時
一、舊知導入。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課文,思考:下雪前,天氣有什么變化?
2、齊讀課文,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一段的主要內容?(板書:驟然變冷)
。ǘ、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齊讀課文,思考:這是一場怎樣的雪?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2、默讀課文,找出這一段的的象聲詞,說說它們模擬了怎樣的聲音。
3、自瀆課文,想想這一段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4、總結:“開始的時候,還伴著一陣小雨!薄x得輕、快!按笃笃薄巴泼懿肌薄x得厚重。“夜里……”——讀得輕,脆。
5、師范讀。生揣摩,再讀。給本段課文加上小標題。(板書:雪大夜靜)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師范讀課文,生思考105頁填空題:雪后的景色,先寫( ),再寫人;先寫色彩,再寫( );先寫靜,再寫( );先寫( ),再寫近處。
2、課文,找到寫“景物、人物”“色彩、聲音”“靜景、動景”的句子,讀給老師和同學聽。
3、讀下面2組句子,說說哪句更好一些,為什么?
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
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銀條兒。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雪球兒。
4、指導朗讀。試一試,怎樣才能讀好這一自然段。強調讀好“嗬”“蓬松松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詞語。比較枯枝被積雪壓段的“咯吱”聲與人踩在雪地上發(fā)出“咯吱咯吱”聲的不同讀法。
5、總結:通過語速語調的輕、重、緩、急表現(xiàn)人們雪后的愉悅心情。
6、根據(jù)老師的指導,有感情的讀課文。說說這一部分用一個什么樣的標題合適。(板書:景美人歡)
(四)、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1、齊讀課文。說說作者向我們描寫了哪些“圖畫”。
2、師生補充“瑞雪兆豐年”的理由。
三、總結全文。
1、說說你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收獲?
2、你還有什么疑問?
3、齊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一幅《瑞雪豐年圖》
第三課時:開卷有益 雪
一、談話引入。
學習了《瑞雪圖》以后,大家對雪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雪的知識的文章——雪。
二、讀課文,找找有關“雪”的信息。
1、自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詞,師生釋疑。
2、分小組學習課文,收集信息。把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學習課文的一部分。學習完了,要求把收集到的關于雪的知識匯報給老師和同學。
3、分小組匯報。其他成員相機補充。
三、體會古詩、諺語的妙處。
1、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古詩和諺語,說說它們有什么用。
2、我所知道的有關雪的古詩和諺語。
《瑞雪圖》教案 篇10
《瑞雪圖》是北師大版第七冊第11單元的主體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麗及作者的聯(lián)想,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本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1、在進入新課之前,首先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欣賞動畫的雪景,再談談自己看了雪景后的感受,使他們對雪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本課的興趣,進而揭示課題。2、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感悟。理請作者的寫作思路,弄明白寫作的順序。3、再讓學生自己提出想怎么樣學習課文。學生提出:可以想用邊讀邊想象的方式來學習課文;可以用抓住重點詞句朗讀、感悟課文的方式學習課文;可以先帶著感情讀課文,在讀中再去感受理解課文;可以互相討論交流。4、在學生以小組或同桌的方式對整篇課文進行自學以后,讓他們在全班互相交流。5、在學生對課文深入了解后,我再讓學生結合自己對這場大雪的感受談談作家為什么會有那樣的感嘆。使學生理解瑞雪豐年的涵義,激發(fā)他們對雪的向往、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6、再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課文,在讀中去感受、感悟雪景的美,使課堂知識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感情進一步升華。
通過課堂展示后學生的表現(xiàn),我認為這節(jié)課是比較成功的。課后慢慢想來,這節(jié)課成功主要得益于在課堂教學中把新課標、新理念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信任學生,調動了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設疑、質疑、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從以答為主變?yōu)橐晕驗橹。在對課文的學習中,我把學生的感悟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學生自己的體驗。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也愿意自己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并解決為什么。教師不是單純的授課者,而是在與學生合作,引領學生共同完成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們和我一起享受去學習帶來的快樂,
二、在教學中,我始終以讀為主:學生自己快速讀、品讀、有感情的朗讀、研讀、示范讀、表演讀等等,在適當?shù)臅r候由老師示范讀、帶讀。教學任務就在書聲瑯瑯中輕松的完成。
三、在教學中,我很適當?shù)倪\用了多媒體的教學輔助手段,喚起了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的共鳴、在思想上和作者的同步。在課后的討論會上,不少聽課老師都說:在導入新課時的動畫太美了,在《我愛你,塞北的雪》的音樂里,首先就從形、聲上把學生帶入了美麗的雪景里,就使學生有了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的沖動。而在對課文中的重點句子的理解掌握時,我采用雪景圖片做底的方式出示句子,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后的回顧里,我再次出示動畫,又讓學生再一次和我一起走進白雪塏塏的境界里,達到情感上的升華。這些多媒體的運用,讓課堂氣氛輕松、學生身心愉快,學生掌握課文內容也就不費吹灰之力了。
四、在教學中,我尊重學生、賞識學生。我注意恰如其分地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適時評價后進行鼓勵。比如,有個學生在質疑中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我立刻說:“你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有個學生在示范讀的時候讀得不是很有感情。我就對他說:“恩,不錯!你的聲音很響亮。但是假如你能更有感情的朗讀,就更好了。希望你下次能表現(xiàn)更好些!”那學生高高興興的坐下了,在其后的學習里格外認真。這一句句鼓勵,學生想要表現(xiàn)自己的欲望很強烈了,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起來。
這堂課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學生思考的時間不是很夠,導致少數(shù)學困生沒有很大的思考的余地,很被動的接受知識;二、在課堂回顧的全文朗讀中,學生的朗讀語速過快,沒有讀出感情來。這是應該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今后我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不斷完善每堂課的設計,爭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很好的展示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瑞雪圖》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瑞雪圖》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小語課本第七冊第十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瑞雪圖: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這一喜人景象,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這場預兆豐年的大雪的喜悅之情。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麗,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感悟“瑞雪豐年”的豐富內涵。
3.滲透按一定順序觀察、有條理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精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教學難點: 理解“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輕聲課文,把字音讀正確、語句讀通順。
★學習生字新詞。
白茫茫 沉甸甸 毛茸茸
咯吱 彤云密布 極目遠眺
粉妝玉砌 萬籟俱寂 瑞雪
小結:通過查詞典,初步了解瑞雪的意思。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自學】
默讀課文,邊默讀邊想:這場雪是什么樣的?畫出有關的句子。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全班交流】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場雪下得怎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重點指導朗讀、感悟】
第二自然段——
“黃昏時分,風停了,那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地從半空中降落下來。”
。ǜ惺苎┫碌煤艽。)
第四自然段
“不久,雨住了,風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飄將下來。
。ㄍㄟ^換詞比較,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
師生合作讀整段。
。B透下雪是有順序的,應該按順序描寫景物。)
第五自然段——
“嗬!好大的雪!”
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看近處,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
“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在清晨的陽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ㄍㄟ^看圖、換詞、比較句子,感悟雪后景色的美麗。在反復地誦讀中,學會積累好詞佳句。)
小結:通過讀課文,進一步理解了瑞雪的含義。
四、拓展延伸,抒發(fā)情感。
★運用查找的資料說說這場雪的好處。
★介紹時代背景。
★品讀“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
小結:通過課外資料的延伸,更進一步地體會“瑞雪”的深刻含義。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及段落。
★了解作者峻青,讀讀他的作品,如《秋色賦》等。
板書設計:
大 紛紛揚揚
瑞雪圖 美 粉妝玉砌 希望
應時豐年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積累語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積累句、段大比拼(展示自己積累的好句、段。)
3.聽寫生字新詞。
二、再讀課文,體會寫法。
1.為課文描繪的圖景加上小標題。
2.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瑞雪圖》教案 篇12
《瑞雪圖》一文所描繪的雪景,是我們南方孩子不曾見過的。如何讓學生通過閱讀作品與作者產生共鳴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在備課時,我考慮的是如何突破這個難點。我曾設計幾種教學方案,最后敲定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以謎語:(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萬片,亂入梅花香不見。)導入來激趣。接著按時間的線索幫助學生學習理解課文,(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引導學生讀文,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然后,讓同學提出交流讀后的所遇到的問題及解疑。使學生通過讀獲得情感體驗,激發(fā)閱讀興趣,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獲得思想啟迪。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本以為根據(jù)自己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能很好地達到教學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在精讀探究,體驗情感這個環(huán)節(jié)卻留下了許多的遺憾。
遺憾之一:
雪后部分剛講到一半,就下課了。學生沒有對文章整體感受,沒有結合生活實際去體會雪帶給人們的樂趣。主要是因為時間在下雪前和下雪時浪費了。其實該文的重點是雪后景色的描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掌握了下雪前那個部分后,總結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學下雪時那個部分。這樣就可以節(jié)約很多時間出來。還檢驗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遺憾之二:
學生朗讀指導不夠。學生讀的方式比較單一,且沒有體現(xiàn)層次。如學生在說到:“看近處,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睍r,學生說到了從“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中體會到作者對雪的喜愛。我就馬上讓學生用喜愛的語氣來齊讀這句話。其實,這個部分我應該先抽幾個學生來讀,師生共同評價后,再讓學生自己品讀。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還能讓學生充分去讀,去悟,從而真正地體會到作者的喜愛之情。
這堂課留下了這么多的遺憾,促使我不斷地反思著:這是我應該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教案的預設往往會與學情相出入,今后我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從學情出發(fā),不斷完善每堂課的設計,爭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很好的展示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瑞雪圖》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本課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瑞雪圖: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學中和雪后的美景。同時,文本產生的特殊年代,還賦予了文本自身獨特的人文內涵――本文寫于1962年,當時我國連續(xù)幾年遭受自然災害,糧食歉收,人們都期盼豐收年的到來。因而,一場及時的大雪也給膠東半島上的人們帶來了吉祥、幸福和喜悅。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大多十歲左右,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在學習活動中他們思維活躍,接受事物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有所增強,能努力探索問題的結果。在言語發(fā)展水平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過渡。小學四年級以后,他們的書面言語水平逐步得到發(fā)展。閱讀能力也由朗讀向默讀發(fā)展。
三、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時,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四、教學目標
1.隨文認識“瑞雪、膠東半島、驟然、彤云密布、萬籟俱寂、咯吱、嗬、極目遠眺、粉妝玉砌、擲雪球”10個生詞,達到正確流利地認讀,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感知詞意。
2.學習書寫“簌、籟”,做到寫規(guī)范、正確,同時滲透寫字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3.讀懂課文,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
4.抓住描寫雪后美景的語段,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補充材料(謎語、詩歌《星雪》)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想不想讀一讀、猜一猜?
師:課件出示
。ㄖi語: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萬片,亂入梅花看不見。)
師:雪花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1:雪花很白!
生2:雪花很多!
生3:雪花很頑皮,很可愛!
生4:我很喜歡雪花!……
師:我和小朋友們一樣也很喜歡雪花,這一節(jié)課就讓我們打開課本104頁,走進《瑞雪圖》,去看一看那里的雪花,那里的雪景。(教師板書課題)
。ㄔO計意圖:優(yōu)美的音樂,有趣的兒歌,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使師生對話順暢進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
師:在同學們讀課文之前,老師還想教給同學們一個讀書的“小竅門”呢?想不想看一看呢?
生:想!
師:課件出示“我的讀書小竅門”
我的讀書小竅門:
1.認真讀課文,試著把課文讀通順,難懂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2.讀一讀,想一想,這一場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在書上標一標,畫一畫!
看看誰最棒!
生:自由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引發(fā)學生獨立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自主識字的能力。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
接讀課文,隨機處理生字
師:同學們讀得這么起勁,相信課文一定讀得不錯了,現(xiàn)在我們開火車來讀好嗎?
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在這一自然段中,我們遇到了一個新朋友,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它好嗎?
出示字卡――“膠東半島”,學生認讀。
師:膠東半島就在我們山東省,誰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呢?
生1:就是山東省地圖上那個伸出來的地方。
生2:就是山東省東部伸出來的那塊島嶼。
師:你們說得都對,寒流侵入后,膠東半島變得什么樣了?我們接著往下看。
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在這一自然段中我們也遇上了一個攔路虎,我們再來認識認識吧,出示字卡――“驟然”,學生認讀。
師:你是怎樣記住這個生字的?
生:左邊一個“馬”,右邊一個“聚集”的“聚”,就是“驟”。
師:對熟字加偏旁就是一個認字的好方法,“驟然”什么意思呢?
生:一起回答道:“突然!”
師:對,換個詞語我們就理解它了。
。ㄔO計意圖:課標中指出“識字是閱讀的基礎。”用多種方法識字,既能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有趣,又能讓學生感到易記易學,同時為解決課文的閱讀夯實了基礎。)
師:短短的幾分鐘,同學們就把課文讀得這么好了,大家都是會讀書的孩子,在讀課文時,這場雪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1:雪下得很大。
生2:下雪前,天空烏云密布。
生3:雪后樹木變白了。
生4:山川、河流、房屋也變白了。
生5:下雪時,能聽到雪下落的聲音。
生6:雪景太美了!……
師:同學們不光課文讀流利了,而且還有了這么多的收獲,就像同學們剛才說的一樣,課文既寫了下雪時的情景,雪后的情景,而且也寫了下雪前的情景,作者是以什么順序來寫的呢?
生1:我知道,是按雪前、下雪時、雪后的順序寫的。
。ㄔO計意圖:通過讀初步獲得情感體驗,激發(fā)閱讀興趣,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獲得思想啟迪。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 三)精讀探究,體驗情感
師:對,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寫,所以同學們讀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剛才有個同學說樹木變白了,你是從課文的第幾自然段讀懂的?
生:從第四自然段。
師:雪還讓什么變白了,你們默讀第四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表示白色的詞語畫出來。
生:學生默讀。
師:誰來說說雪還讓誰變白了?
生1:山川、河流、樹木、房屋
生2:所有的都變白了。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師:為什么從這句話能知道呢?
生:“粉妝玉砌”就是用白粉和玉石做成的,所以萬里江山用白粉玉石做成當然是白的了。
師:大家聽他說得多好呀,就像他說的一樣,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多美呀,你們小聲地讀一讀,把你們喜歡的句子劃下來,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畫自己喜歡的句子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交流交流,誰想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1:“看近處……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師:這個句子我也很喜歡,可是如果我把這句話中的“蓬松松沉甸甸、毛茸茸亮晶晶”去掉,大家再讀讀看你還喜歡不喜歡?(教師出示對比句子)
句子1:看近處,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句子2:看近處,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銀條,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雪球。
《瑞雪圖》教案 篇14
。◣煟航裉煳覀兝^續(xù)學習瑞雪圖,(師板書課題)請孩子們回憶一下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雪的?
。ㄉ;這篇課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他先寫了下雪前天氣驟然變冷,再寫了下雪時雪下的很大,夜里山村很安靜,只聽到雪降落的沙沙聲。最后寫了下雪后,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裝玉砌的世界。人們也在雪地上歡快的玩耍著,那歡樂聲、嬉鬧聲、把樹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
。◣煟┌鍟合聦W前——天氣驟變
下雪時——夜靜雪大
下雪后——景美人樂
。◣煟┳髡呦葘懥讼卵┣疤鞖怏E變,再寫了下雪時夜靜雪大,最后寫了下雪后景美人樂。按照時間順序生動細膩的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在這三部分中你最喜歡那一部分?自己先大聲讀一讀,再說說理由,先說給自己聽聽。
。ㄉ何易钕矚g描寫下雪后景色的第四自然段,我特別喜歡這里:推開門一看,……粉裝玉砌的世界。因為從這句話里我感受到了雪下得很大,仿佛看到世界變的雪白雪白的。
(師)從他的朗讀里,我聽出來了,雪下得真大呀!鵝毛大雪鋪天蓋地而來,落在了山上,落進了谷里,落在了樹枝上,整個世界都變成了潔白的一片。誰還愿意再來美美地讀一讀這一句?
(生)讀。
(師)在他的朗讀中,我仿佛看見了一個童話班的世界。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帶著這些感受美美地讀讀這個句子?
。ㄉ┳x。
。◣煟┻@是作者他從遠處給我們描繪了雪后的世界是潔白無暇,粉裝玉砌的。
你還喜歡那些句子?
。ㄉ┪疫喜歡這里:看近處……雪球兒。因為從這句話中我感受到了雪下的很大,樹上都開滿了朵朵梨花。
。◣煟⿵乃睦首x中我聽到了雪下的很大,樹木都披上了銀色的時裝。現(xiàn)在請孩子們欣賞兩幅圖片,并思考為什么有的樹是銀條,有的樹卻是雪球兒呢?
。ㄉ﹨R報。
。◣煟┛磥硌┕媚镌诓粫r的變換自己的舞步,象個淘氣的孩子讓人難以預測,可無論它怎么變都逃不脫孩子們銳利的眼睛。這是什么樣的銀條?
。ㄉ﹨R報
。◣煟┪衣牫鰜磴y條兒的樣子是毛茸茸亮晶晶的。師引讀:“看近處,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
。ㄉ┳x“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
(師)那是什么樣的雪球兒?
。ㄉ﹨R報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
。◣煟┮x
。◣煟┈F(xiàn)在我們把這句連起來讀一讀。
。ㄉ┳x
(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雪下的很大,轉眼之間,樹木既像穿上了銀白的衣服,又像開滿了朵朵梨花。在這里作者他從近處生動細膩的給我們勾勒出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你還喜歡那一句?
。疲﹨R報:一陣風吹來……
。◣煟┎虏嘛L他是想來干什么?
。ㄉ﹨R報
。◣煟╋L吹著口哨來了,他和雪姑娘做著這么多游戲,他們玩的開心嗎?
。ㄉ╅_心
。◣煟﹦偛盼覐乃睦首x里聽到了一點開心,和歡快,誰愿意再來讀一讀?
。ㄉ┳x
。◣煟┰谶@一自然段中,在作者生動細膩的筆下,遠處的山川、河流銀裝素裹,分外妖嬈。近處的村莊潔白無暇,樹枝上掛滿了銀條和雪球兒,這構成了一幅靜態(tài)的美麗雪景圖?蛇@時淘氣的風吹著口哨來了,樹枝立刻像少女一樣舞動著嬌嫩的身軀,這一幅靜止的圖畫就動了起來。讓我們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走進文中再去感受一下這童話般的世界。
。ㄉ┳x
。◣煟┻@么迷人的雪景,頑皮的孩子們在干什么?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能讀給我們聽聽嗎?
。ㄉ﹨R報
。◣煟┠銈冞想干什么?
。ㄉ﹨R報:唱歌、跳舞、嘗嘗雪的味道
。◣煟┰瓉砟銈兺媪诉@么多有趣的游戲,你們的歡樂聲、嬉鬧聲,把樹上的雪都給震落下來了。讓我們再次走進文字里,去感受一下大雪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吧!
。ㄉ┳x
(師)讓我們把4、5段連起來讀一讀,再次走進文中去欣賞一下美麗的北國風光。
。ㄉ┳x4、5段
。◣煟┞犃撕⒆觽兊睦首x,雪后的美景再次出現(xiàn)在我眼前,我仿佛看到了晶瑩剔透的世界,聽到了耳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時你們的學習小伙伴丁丁冬冬也來湊熱鬧了,并給你們帶來了一把金鑰匙,看看你們能不能用這把鑰匙打開知識的大門?請孩子們先自己讀一讀金鑰匙的內容,再做習題。
(生)讀
。◣煟┈F(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孩子用金鑰匙打開了知識大門?
。ㄉ﹨R報
。◣煟┫M⒆觽冊谝院蟮牧曌髦幸矊W一學作者的這種動靜結合、遠近結合、人景結合的寫作手法,并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或者描寫景物。你還喜歡那一部分?說說理由。
(生)匯報
。◣煟┪衣牭搅颂鞖庾兓暮芸。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一起來讀讀第二段。
。ㄉ┳x
。◣煟┠氵喜歡哪個部分?
。ㄉ﹨R報
(師)我聽到了雪下的很大。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一起來讀讀第三段。
。ㄉ┳x
。◣煟┻@是入冬以來膠冬半島上的第一場雪。這場雪下了整整一夜把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裝玉砌的世界。你們喜歡嗎?
。ㄉ┫矚g
。◣煟┠窍氩幌雭碣澷澦
(生)想
。◣熒┌。『靡环……
《瑞雪圖》教案 篇15
師: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誰親眼在我們成都市見過下雪?(有數(shù)位生舉手)誰親眼在成都市見過課文中寫的這樣的大雪?——啊,沒有。那我們這課該怎么學呢?大家一點直觀感受都沒有。——這樣吧,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到他所描寫的一場雪中去游覽,大家說好嗎?(生答好)我們對雪不太了解,那么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一個任務,就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識“雪”這種自然現(xiàn)象,了解雪與人的情感的聯(lián)系,與人的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這些任務大家能不能完成?(生答能)
師:大家預習了課文,誰能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生:這篇課文是描寫膠東半島冬天下雪的景象。
師:只有這些嗎?
生:這場雪還預示著明年將是一個豐收年。
師:你重新組織一下語言,再說一遍。能不能更簡單些?
生:這篇課文是寫膠東半島冬天下雪的景象,這場雪預示膠東半島明年將是一個豐收年。
師:他說的行不行?有沒有別的說法?
生:這篇課文寫了膠東半島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還寫了作者的聯(lián)想。
師:誰聽出來了,他們倆人的發(fā)言有什么區(qū)別?
生:剛才第一位男同學是按主要內容來說的,第二位女同學是按課文的線索來說的。
師:課文的什么線索?
生:是按下雪的線索來說的。
師:下雪的過程,對吧?
生:對。
師:如果按照那位男同學的說法,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生:按照男同學的說法,課文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雪的景色”,第二部分寫了“雪的用處”。不,“雪的好處”。
師:“雪的景色”,僅僅是雪的景色嗎?——第一部分就是寫“下雪”,第二部分是“雪的聯(lián)想”。這樣說可以嗎?
生:可以。
師:如果按照女同學的說法,課文又可以分為幾部分?
生:按照這位女同學的說法課文可以分成四段。
師:也就是四部分。哪四部分?
生:第一部分是下雪前的景象,第二部分是下雪時的景象,第三部分是下雪后的景象,第四部分是作者的聯(lián)想。
師:兩種分法都可以。我們?yōu)榱藢W習的方便,按照分四部分這種方法來學習。——我還要問大家:在雪前、雪中、雪后和聯(lián)想這四部分中,你感覺最新奇、最有興趣的是哪部分?
生:我最感興趣的是“雪中”那一部分。
生:我最感興趣的是作者產生聯(lián)想的那一個部分。
生:我感興趣的是雪后的景色。
生:我最感興趣的是“雪前”。這一段寫得很形象。
師:這么說大家對四部分都感興趣了。那么我問一問吧。有多少同學對第一部分最感興趣?(有五六位學生舉手)多少同學對描寫下雪的“雪中”最感興趣?(有不少同學舉手)多少同學對描寫雪后景象最感興趣?——嗬!這次人最多!因為你們最不了解下雪后是什么樣子,是不是?好。哪些同學對雪后的聯(lián)想最感興趣?(有兩三個同學舉手)
師:好,那就按照同學們的意愿,首先來看雪怎么下。大家打開課文第二段。誰能夠把這一段讀出來?你認為應從哪里開始就從那里開始,你認為應到哪里結束就到那里結束。
生:(讀課文)“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陽春三月……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師:對她讀的有沒有意見?
生:我覺得“下雪的景象”應該從“這是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開始。
師:這個意見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對原讀文的學生)你讀得多了,天氣還在變,你就開始讀了。咱們從第二個同學這兒開始來讀。大家看一看寫下雪這一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也就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的?
生:先從“雪下得很大”這個角度來寫的,然后又從“冬天的雪夜”來寫。
師:介紹了雪下得很大,緊跟著就寫黑夜嗎?
生:他講了雪一下子就把地染白了,說明雪下得很大。
師:他是先寫看見的,后來……
生:寫聽見的。
師:為什么后來寫聽——見——的?
生:因為雪下得很大,晚上很冷,他不可能一個人站在雪地里觀察雪景。
師:所以他就寫他“聽”,對不對?我們先讀一讀看見的雪。讀的時候要把雪下得很大的那個氣勢讀出來。大家看他這場雪下得大不大?
。ㄉx課文有關部份)
師:這場雪大嗎?
生:不大。
師:誰能比他下得再大點?(笑聲)
。ㄉ僮x課文)
師:夠大的嗎?
生:不夠。
師:那么誰來建議,要想把這場雪讀得很大,哪些詞應該強調地讀得重一些。
生:我覺得應該把“紛紛揚揚”、“大片大片”和“彤云密布”這些詞讀得重一些。
師:你給作一下示范好嗎?
(生讀課文)
師:這次讀得不錯。他把那幾個重點詞強調出來了。大家再跟著我把這幾句一塊兒讀一下。(教師帶學生逐句學讀)好,誰把剛才這一節(jié)再讀一下?這回要下得很大了。
。ㄉx課文)
師:她這幾個詞強調出來了。但有一個缺點,誰聽出來了?
生:剛才我們只讀了兩句,其余的她不應該讀。
師:我們是讓讀這一節(jié),她讀得對。——她讀得有點太緩慢了,把大雪的氣勢給“延緩”了,是不是?——你再讀一次。
。ㄉ僮x)
師:“地上一會兒就白了”,應該強調“一會兒”,為什么?
生:強調了“一會兒”才能突出雪下得很大。
師:為什么?
生:因為雪下得大,地上一會就白了。
師:“一會兒”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會兒”表示很快。
師:很快地上就白了。雪下得大不大?
生:大。
師:好。我們再把這一句讀一讀。(示范、帶讀)
師:這場雪下在什么地方了?
生:這場雪下在了膠東半島……
師:(接)的一個什么具體地點?
生:膠東半島的一個山村。
師:下在一個山村。(板書“山村”)
師:下雪的主要時間是白天還是黑夜?
生:黑夜。
師:對,黑夜。(板書“夜”)這個夜是什么樣的?
生:靜靜的。
師:(板書“靜”)可以說是一個(讀板書)“山村靜夜”。那么怎樣才能把這個靜夜讀得很靜?誰來試試?
生:讀課文,(“冬天的山村……偶爾咯吱一聲響”)
師:他讀得靜不靜啊?(學生答靜)他為什么能讀得這樣靜?你給大家介紹一下。(指讀文學生)
生:因為我讀得有點輕,還有點慢,所以顯得靜。
師:對。一輕二慢。怎樣才能體現(xiàn)這一點呢?我告訴大家——讀這樣表示非常“靜”的句子,要用“虛聲”來讀,不要讀得太實。聽我來讀。
師:(用“實”和“虛”兩種讀法讀句子,讓學生對比)哪種讀法顯得靜呢?
生:第二種。
師:對。要讀得怎么一點呢?
生:“虛”一點。
師:那誰來“虛一虛”呀?(笑聲)
(生讀課文該節(jié))
師:(贊賞地)嗯,還“咯吱一聲響”。(學學生讀的聲調)
師:既然那么靜,就應該一點聲音都沒有,那他還寫了那么多聲音干什么?一會“簌簌往下落”一會“咯吱一聲響”?
生:作者寫的聲音都是很小的,如果不安靜,就不容易聽見。
師:對不對?(學生答對)這叫“靜中微響,更覺其靜”。你們寫作文時經常這樣寫,比如教室里非常安靜,簡直能夠聽到……
生:(接說)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
師:好,再來試試,比他讀得還要靜。(笑聲)
。ㄉx文)
師:他讀得靜不靜。浚ㄉ淮穑┛磥泶蠹也惶珴M意,是吧?你來推薦一個同學再讀一下。
。ㄉx文)
師:好不好?(生答好)的確不錯。你們看這場雪大不大?(生答大)大得簡直彌天漫地。(板書“雪彌天”,然后讀板書)“山村靜夜雪彌天”。你們看是不是這樣的景象啊?(生答是)
師:第二天清早,天就放晴了。我們看看雪景好不好?(生答好)雪景很美,誰能把它美美地讀出來?(笑聲)他讀的時候,大家閉住眼來聽,看他能不能把你帶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笑聲)
生:(讀文)“今天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
師:你們聽他讀完這段,是不是感到走到雪野中去了?(生反映不一)
師:剛走到雪野的邊上,(笑聲)是不是?啊,沒進去。誰能帶著大家進去?(生再讀文,但讀得不好)
師:進去了嗎?
生:(齊)沒有。(大笑)
師:啊,是沒有?赡軇偛拍俏煌瑢W領著咱們走到了雪野的邊上,他又領著咱們出來了。(大笑)
師:咱們一起讀一下,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領進去。(示范讀、帶讀)往前走了幾步沒有?
生:走了。
師:誰接著領大家往前走?
生:(讀文)“大街上的積雪……震落下來。”
師:他領著我們看到了一群歡樂地游戲著的小孩?梢妼懷┚安坏珜懥司埃覍懥耸裁?(生答人)我們還是重點研究一下這個景。你們說這段課文哪一句是概括地寫雪景的?
生:(讀句)“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師:這是什么句?
生:這是一個比喻句。
師: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萬里江山”比作被雪打扮成的“粉妝玉砌的世界”。
師:什么叫“粉妝玉砌”?
生:就是用白粉妝扮,用玉石砌成,通常用來描述雪景。
師:用你自己的話來描述描述“粉妝玉砌的世界”是個什么樣的世界。
生:雪后初晴,萬里江山被皚皚白雪打扮成了銀妝素裹的世界,白雪在陽光下,顯出晶瑩透明的光。
師:你好像在背什么,用自己的話來說。
生:陽光普照,照在雪地里。眺望遠方,到處一片白茫茫。太陽放射出耀眼的光,那光像一粒粒珍珠,投射在地上,就把大地變成了閃光發(fā)亮的白雪世界。
《瑞雪圖》教案 篇16
一、導入:
雪,以它的晶瑩、潔白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它給大地披上銀裝,它給農民帶來希望,它為孩子送去快樂,它讓詩人寫下美妙詩行!
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走進膠東半島這片雪的世界,一起來感受一幅美麗的瑞雪圖! (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知
1.強大的冷空氣襲來了,天氣驟然變冷,凜冽的寒風刮了一個下午,鵝毛般的雪花飄落下來,你聽:(配樂范讀全文)
2.多美的文章呀!聽了老師的朗讀,這第一場雪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這樣的一場雪,同學們想不想親身感受一下?打開課本,亮開嗓門,讀一讀
這篇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三、直奔重點
1.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作者親身感受了這場雪,發(fā)出了一句怎樣的感嘆?
“嗬!好大的雪!”(映示句子)
2.到底是一場怎樣大的雪,讓作者發(fā)出了如此的感嘆呢?細細地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這是一場大雪。
3.集體交流:(隨機)
始終以“嗬!好大的雪!”作為主線,反復朗讀。
、“開始下雪時還伴著……地上一會兒就白了。”
找詞
“鵝毛般的大雪”、“地上一會兒就白了”這些都是作者親眼看到的,同學們,你有沒有看
過鵝毛般的大雪?指名同學描繪一下。
大家想看一下這樣的景象嗎?看!鵝毛般的雪花從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飄落下來啦!
指導讀好這句話。
[這是一場鵝毛大雪,作者贊嘆到:“嗬!好大的雪啊!”]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被積雪壓斷了。”
這是作者聽到的,他聽到了什么聲音?交流 劃詞
閉上眼睛,一個下雪的冬夜來臨了(播放下雪聲,師配讀。)
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交流
指導朗讀
[真是場大雪啊,我們也要贊嘆:“嗬!好大的雪啊!”]
《瑞雪圖》教案 篇17
一、學情分析
本班人數(shù)較多,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比較多,組織能力也較強,合作學習效果好,但兩極分化現(xiàn)象也明顯。生活在南方,對大雪雖缺乏直觀感受,但滿懷憧憬。
二、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色。
2.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描寫景物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
3.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雪大、景美、人歡,感受作者的喜悅之情。
四、教學構想
1.變教學觀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yǎng)讀書能力,體現(xiàn)以讀為本、以學為導、導學結合、提高素質的教學特點。
2.體現(xiàn)兩個為主:以課堂為主;課堂上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要致力于導,學生要致力于學,學會讀書思考,掌握學習方法,提高素質。
3.四種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表達能力――表達有內容、有中心、有順序、有重點;合作能力――小組合作,互相補充,共同增長知識,提高素質。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出示課件,欣賞雪景
說一說,欣賞了雪景,大家有什么感受?
(三)學習課文,認識這場雪的特點
a.雪大。
1.出示課件:小組合作學習,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雪大的句子,畫上橫線,然后組內交流。
2.找得快的同學,嘗試讀一讀,看能不能把雪下得大的氣勢讀出來。
3.匯報交流。(以中等生、學困生為主)
4.指導朗讀。
。1)這么大的雪,作者是運用了哪些觀察方法感受到的?(優(yōu)等生)
板書:聽、看
。2)雪花飄落,悄無聲息,怎么能聽到呢?誰能通過朗讀把山村夜靜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優(yōu)等生。評價后介紹方法,全班齊讀)
。3)指名朗讀描寫雪大的句子。(中等生,學生評價)
(4)為了把雪大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我們在朗讀時應該突出哪些詞語。(學困生、中等生)
(5)分男女生朗讀。
b.景美。
1.出示課件:
(1)自主學習,找一找、畫一畫,你從哪些語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麗?
(2)為什么能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麗?
2.自學。
3.匯報交流。(1)由中下生匯報,(2)由優(yōu)等生補充。
。1)“推開門……萬里江山變成了一個粉裝玉砌的世界。”(顏色美)
(2)“看近處……銀球兒”(形態(tài)美、靜態(tài)美、挖掘疊詞、兒化音的妙用)
。3)“一陣風……彩虹”(動態(tài)美)
4.指導朗讀:
。1)這么美的景色,我們怎樣通過朗讀,通過我們的聲音表現(xiàn)出來?
。2)指名(優(yōu)生)配樂朗讀。(評價)
(3)拓展:你還看到了雪后哪些壯麗景色?
(4)全班朗讀。(師評價)
c.人歡。
這么大的這么美的景色,最喜歡的首先是孩子了,作者的心情如何?為什么?
出示課件:背景資料。
如果是你,在這樣的情況下,看到這場雪,你會說什么?
(四)作業(yè)
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一項做一做。
1.搜集資料,了解“瑞雪兆豐年”的科學依據(jù)。
2.仿照《瑞雪圖》按照一定的順序,以《豐收圖》為題,寫一段話。
六、教學反思
今天研討時,雖然贊賞的評價鋪天蓋地涌來,什么教學要求體現(xiàn)了分層教學,什么課后作業(yè)設計照顧了不同興趣,什么評價能因人而異……但我清醒地認識到,對于“景美”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并未真正走進那種意境,他們還在雪野的邊沿徘徊;而那些程度好的學生,卻遠遠沒有吃飽。這說明我并不真正明白,他們需要什么。
七、案例點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才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這堂課最大的特點是教師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兼顧學生的不同需要,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話語,都恰當?shù)厮徒o不同的學生,更為可貴的是車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來關注差異。如老師教學“雪美”這部分時,出示自學題:a.請找出描寫雪美的句子。b.為什么能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麗?a題是保底題,要求全班同學掌握,b題是拔高題,可以通過部分學生的回答幫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同學,這樣不僅提高了所有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讓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允許了個性的存在。車老師在作業(yè)布置時也注意了分項。a.(必做)摘錄積累描寫雪美的句子。b.(選做)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做一做。①搜集資料,了解“瑞雪兆豐年”的科學依據(jù)。②仿照《瑞雪圖》,按一定的順序以《豐收圖》為題寫一段話。不過這堂課沒有把學生的差異變成一種資源很好地指導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