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圖》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研讀課文,感受雪大、雪美的特點,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激 發學生對雪的向往之情,豐富學生對下雪的認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與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達方法。
3、培養和發展想象力與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品詞析句,了解雪大、雪美的特點,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
[教學難點]體會本文記敘順序,領悟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讀。
1、激趣談話。
2、播放課件(下雪情景)。
3、你想用哪些詞語或詩句來贊頌眼前的情景?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學生匯報。
說說你讀完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書:雪大——景美——人歡)
三、品讀詞句,潛心會文。
(一)體會“雪大”(第三段)
反復朗讀,邊讀邊想,捕捉關鍵詞語品讀出雪大的特點。
1、 “鵝毛般的” “大片大片”(形狀)
2、“簌簌地”“不斷”“咯吱”“壓斷了”(聲音)體會夜靜、雪大。
3、“地上一會兒就白了”(速度)
4、“整整”(說明下雪時間長,雪下得大。)
5、“罩”“厚厚的”“粉妝玉砌”整體感受雪大、景美。
6、“嗬!好大的雪啊!”指導朗讀:突出驚嘆喜悅的語氣。
(二)欣賞“雪美”(第四段)
1、邊聽師范讀,邊聯想。
2、說說聯想到的雪景是怎樣的?
3、播放課件,欣賞雪景。
4、雪景美,文章寫的更美,請細讀課文,用學過的方法作批注,你是怎樣從文字中感受到的呢?
5、交流自己的感受。
6、師生議議、讀讀。(以下內容按學生思路安排教學)
說說你對“粉妝玉砌”的理解?
“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寫出雪景的靜態美。
“簌簌地”“玉屑”“隨風飄揚”“五光十色”(動態的雪景也很美。)
指導朗讀:歡快、活潑
小結;作者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靜態描寫給人以幽靜秀雅之感, 動態描寫給人明快熱烈之感。這一動一靜使景物特征更加鮮明,使畫面更加迷人。
三、感受“人歡”(第五段)
(出示圖)假如你置身在這樣的雪景中,你最想干什么?
下雪后,孩子們在干什么?(指名說)
他們可高興啦!誰能讀出高興的語氣?(指名讀)
孩子的笑能把雪震下來嗎?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
板書:人歡
(三)體會聯想,加深認識:
1、不僅是你們在歡樂,雪地里的孩子們在歡樂,還有誰也在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