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種子》教案(通用3篇)
《安的種子》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本、靜、安的態度與種子的關系,享受自主閱讀和集體閱讀的樂趣。
2.能細致地觀察畫面中本、靜、安的狀態,并流暢地說出其內容,提高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結合本、靜、安對待種子的態度,了解種子成長需要的條件。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狀態。
物質準備:《安的種子》18本、PPT、圖片。
活動重點
細致地觀察畫面中本、靜、安的狀態,了解種子成長需要的條件。
活動難點
完整、流暢地說出畫面中本、靜的狀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第一幅寺廟的圖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題
師:這是什么地方?(寺廟)寺廟里有誰?
師:猜猜他們在干什么?看看他們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師: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們之間會說什么?
二、觀察本種蓮子的過程
師:拿到種子后本是什么樣的?他要去干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請大家找一找書中的本,說一說他種出蓮花了嗎?為什么?
小結:本是個急躁的小和尚,只是一心想著“我要第一個種出來”,他沒有考慮種子發芽生長所需要的季節、環境等條件,在冬天的雪地里就著急地種下種子,最終本因等不來種子的發芽而氣急敗壞。原來蓮花種子需要合適的季節、適宜的環境才能發芽。
三、觀察靜種蓮子的過程
師:再來看看靜是怎么種的呢?靜拿到種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靜種出來了嗎?為什么?
小結:靜是個細致的小和尚,他想要種出最好的蓮花。于是他認真查書籍,忙著挑選花盆、水和土,甚至用金罩子罩住了新芽,對種子呵護備至。但是正是由于靜的過分呵護,致使種子得不到生長所需要的陽光、雨露、空氣而早早枯萎了。原來蓮花種子的成長還需要陽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潤和充足的氧氣才能發芽。
四、觀察安種蓮子的過程
五、了解種子生長的自然規律,明白生命生長應順其自然
師:我們閱讀了本和靜種蓮花的過程,種子發芽需要合適的季節、適宜的環境、陽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潤和充足的氧氣,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因此,種蓮花不能著急,急于求成就會適得其反,順應自然就會讓蓮花盛開。
活動延伸:
1.嘗試復述故事。
2.嘗試用表格記錄三個小和尚種植蓮子的過程。
活動反思:
問題一:關注單一,閱讀故事缺乏連貫性
《安的種子》屬于故事類型的圖畫書,這類圖畫書的故事有明顯的線索,情節涉及很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在整個集體教學活動中不難發現大部分幼兒能大致說出故事畫面的大概,但是對細節的關注有些卻缺乏,活動中教師運用提問策略引導幼兒對畫面進行細節的觀察。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觀察到畫面上的細節部分,包括人物的服飾、表情動作變化、四周景物的變化等等,但是這些變化代表了什么,對下面的情節有什么影響或者暗示,他們還不能主動去挖掘。
策略:運用提問策略和預測策略,引導幼兒探索頁與頁之間的關聯。
活動中運用提問和預測的`方法進行指導。先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再讓幼兒根據畫面傳遞的信息預測故事內容的發展,接著展示下一頁正是幼兒的預測,并繼續觀察故事的發展。通過這樣的方式,故事的連貫性加強了,幼兒不僅注意到畫面的細節而且還注意到了頁與頁之間的關系。
問題二:對故事內容不熟悉,不能深入了解三個和尚的心理變化。
由于第一次集體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對圖畫書中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介于對圖畫書的細節閱讀及聯想頁面間的聯系還不是那么細致的基礎上,嘗試運用不同的閱讀方式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策略:情景游戲、情境表演促進幼兒閱讀的發展。
在閱讀中,加入情景游戲和情境表演,它可以較好地讓幼兒理解圖畫書所表達的內容。從再次進行集體教學活動的時候,通過讓幼兒模仿三個小和尚的動作,創設當時的情景,讓幼兒設身處地地了解當時的情景及小和尚的心理變化。
問題三:能看懂故事情節,但不了解故事涵義。
根據圖畫書的對幼兒的發展,不僅培養幼兒觀察能力、言語能力、閱讀習慣,《安的種子》還關注到了幼兒的理解力和情感體驗活動目標中提出 “結合本、靜、安對待種子的態度,了解種子成長需要的條件。”這就要求幼兒不僅要看懂故事情節,更要領會故事的涵義。但是在實踐教學中,我們發現,第一課時結束后,幼兒對故事情節已經有了大致的印象,但是對故事的復述和種子與三個小和尚的關系卻沒有非常熟悉。
措施:進行第二次集體教學,利用分線索閱讀和表格記錄的策略,提升幼兒的理解能力。
活動依然根據三個和尚為線索進行線索閱讀根據目標和故事內容將故事的重點部分分為三段,逐一閱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語言教學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它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表格記錄則是從書本中提取主要人物、種植條件、種植方法、結果如何放入同一表格中。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們明確故事中的時間、條件、人物、事件關系,使幼兒逐步建立起故事的結構。兩種方式結合,便能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進展,層次間的關系
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據以上發現的問題及尋找的策略,對大部分幼兒實施第二次集體教學,目的放在幼兒對故事的深入理解及關注到頁與頁之間的關聯。
《安的種子》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主動探索本、靜、安的態度與種子結果的關系,了解種子的生長規律。
2、細致地觀察畫面中本、靜、安種花的狀態并對三個小和尚進行模仿表演。
3、享受不同閱讀方式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重點:
探索本、靜、安的態度與種子結果的關系,了解種子需要按規律生長。
難點:觀察本、靜、安的狀態后對三個小和尚進行模仿表演。
活動準備知識準備:
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狀態。
物質準備:《安的種子》20本、PPT、圖片、記錄表、20個裝有口袋的種子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猜測故事的主要線索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我很喜歡的圖書想作為禮物送給小朋友,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安的種子》。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封面上面有些什么?
(根據已有經驗引導幼兒說出和尚手里捧著東西)那捧著的你們覺得會是什么呢?(種子)
那究竟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我們接下來一起來打開這份禮物吧。
二、幼兒自主閱讀本、靜、安種蓮子的過程并利用表格進行記錄猜想。
1、教師出示第一幅寺廟的圖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題。
師:這是什么地方?(寺廟)
寺廟里有誰?(老和尚和小和尚)
師:猜猜他們在干什么? 看看他們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師: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種子)
那接下來本、靜、安 三個人拿著種子會做什么呢?
2、教師提出自主閱讀要求,出示并表格。
(1)請小朋友根據表格提示分別記錄三個和尚種植蓮子的過程和結果。
(2)請幼兒自主閱讀觀察繪本。
閱讀結束。教師進行提問:誰種出了蓮子?為什么有人種出了有人沒有?
三、教師引導幼兒集體閱讀觀察本和靜種蓮子的過程。
(1)教師使用ppt講述本、靜種蓮子的過程
師:本在干什么?為什么在追小狗?這個時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最終他的種子發芽了嗎?
(2)觀察靜種蓮子的過程并嘗試模仿。
仔細觀察繪本:靜拿到種子后是怎么做的?(挑出最好的`花盆)(把種子放進了房間)(靜用了藥水和花土)
教師:那最終靜種出來了嗎? 請幼兒嘗試描述。
引導幼兒發現沒有陽光和氧氣植物會死掉。
(沒有種出來,因為沒有陽光和氧氣,沒過幾天就枯死了。)
四、小組合作閱讀安種蓮子的過程并進行模仿。
(1)請小組再次閱讀安種蓮子的過程,小組討論為什么安可以種出蓮子。
(種子發芽需要在春天播種,還要適當的陽光,雨水,氧氣。按照事物的規律去做,要有耐心。)
(2)小組對繪本進行表演。
師:如果你們就是故事中的本靜安,請你們小組來學一學三個和尚是怎么做的?表演的時候注意他們的的表情和動作。
五、給你一顆小種子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們得到了一顆種子,你們會怎么對待它呢?
師:現在請你們把自己桌子下面的小袋子拿出來,看看你認識這個種子嗎?如果不認識里面有一封信,請你好好照顧這顆種子,然后明年發芽了帶來班級裝點我們的植物角吧。
活動總結
在這個活動中,特別的運用繪本來代替傳統以為的科學活動,從這個淡淡的故事中了解到種子植物都是需要按規律生長的,在三個和尚對種子的生長的過程中也了解了植物生長需要一些什么條件。其中閱讀方式比較重要,從我們的自主閱讀到集體閱讀再到小組合作閱讀,不同的方式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樂趣,也鍛煉了幼兒的合作能力。
《安的種子》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本、靜、安的態度與種子的關系,享受自主閱讀和集體閱讀的樂趣。
2.能細致地觀察畫面中本、靜、安的狀態,并流暢的說出其內容,推測頁與頁之間的關聯。
3.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嘗試分線索復述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狀態。
物質準備:《安的種子》18本、PPT、圖片。
活動重點
能細致地觀察畫面中本、靜、安的狀態,并流暢的說出其內容,推測頁與頁之間的關聯。
活動難點
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嘗試分線索復述故事內容。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猜測故事的主要線索
師:封面是誰?它有什么特點?住在什么地方?對和尚你還了解哪些知識?他手里拿著的是什么?可能在想些什么?可能會做些什么?
師:這本書的.名字是什么?
小結:故事的名字叫《安的種子》,那究竟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環節分析:無論是什么書籍,封面是最先映入讀者眼簾的。從封面入手,引導幼兒觀察封面內容,結合幼兒經驗,展開討論。
二、細致觀察畫面,推測頁與頁之間的關聯
1.出示第一幅寺廟的圖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題。
師:誰可以來描述一下這幅圖片上的內容。寺廟里有誰?猜猜他們在干什么?看看他們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師: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們之間會說什么?
2.觀察本種蓮子的過程。
師:本拿到種子以后先做了什么?在哪里看出來的?接下來可能要做什么?
師:他朝著什么方向跑去?可能會選擇什么工具?選到工具之后會干什么了?
師:本是怎么種種子的?請你描述一下。
師:本在干什么?為什么在追小狗?這個時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小狗還會來嗎?如果來了它會做些什么?最終他的種子發芽了嗎?
3.觀察靜種蓮子的過程并嘗試模仿。
師:靜拿到種子后是怎么做的?最終種出來了嗎?請幼兒嘗試描述。
師:我這里也有一顆蓮子,哪一個小朋友可以模仿安種蓮子的過程來表演?
4.觀察安種蓮子的過程并嘗試表演。
師:安拿到種子后和本、靜拿到種子后做的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他最終種出蓮子了嗎?為什么?
師:如果小朋友就是故事中的安,請你來學一學安是怎么做的?表演的時候注意安的表情和動作。
環節分析:運用提問策略,推測頁與頁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本的表情和動作,都有對下一頁內容的提示,如:“他朝著什么方向跑?”引導幼兒觀察細節,隨后又跑出預測性提問“可能會選擇什么工具?選到工具之后會干什么?”讓幼兒根據線索進行猜想。問題反復出現幼兒則有意識這一頁可能有下一頁的線索,當一次次的猜測得到證實后,幼兒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更加濃厚了,對故事情節的發展了解得也更深入了。情境表演能夠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或者現象的探索欲望,對畫面的觀察更加細致,”揣摩故事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三、利用表格進行記錄,提升幼兒的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出示表格)師:看看這個表格上都有什么?最左面一行是什么?(本、靜、安三個小和尚)最上面一行代表什么?(時間、地點、條件、種植過程、結果)你覺得這個表格應該怎么記錄?
師:請小朋友根據表格提示記錄三個和尚種植蓮子的過程。
師:請部分幼兒講述記錄表的內容,其中注意幼兒語言的連貫性。
活動延伸:
回家和爸爸媽媽復述故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