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的教案(精選14篇)
購物的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對教材的理解:課標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因此,教材創設了笑笑一家人去超市購物的情境,提供了所購物品的價格表,進而提出“估算花了多少錢”這個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解決問題,教材中提供了5種不同的估算策略,其目的有二:一是對常見的估算策略進行總結,二是讓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選擇合理的估算策略。接著,通過“試一試”的三道生活化習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估算的思想一直貫穿于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前幾冊的學習,對估算的意識,方法和應用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內容是“估算費用”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常見估算策略的總結,并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選擇合理的估算策略。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學生已經掌握了估算的一些基礎知識并具有了一定的估算能力。
2、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該內容的經驗,在生活中,學生接觸一些購物的實際問題。
3、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式和學法分析: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發現。從中發現規律,在活動中體驗探索的活動方法。
4、我的思考: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每一位學生創造性地學習知識,積累經驗,展開思維、發展能力。因此,本課教學我注重以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觀察、討論、概括和驗證數學活動中的規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活動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學習帶來的樂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理解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并選擇合理的估算策略,發展估算意識。
過程與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探索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估算的方法的掌握、估算意識的提高。
教學難點:多種估算方法的理解。
購物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根據實際需要,對常見的幾種優惠戰略加以分析和比較。
2、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優惠的購物戰略。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戰略
1、同學們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嗎?田忌在第二次賽馬中獲勝靠的是什么?(生答)
2、揭示課題:
戰略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在商業中,商家為了賣出更多的商品,掙更多的錢,經常推出各種優惠條件。作為消費者,在購物時,面對不同的優惠條件,你會選擇什么樣的店進行購物呢?怎樣購物最省錢是顧客購物時要考慮的問題,想出省錢的購物方案就是顧客購物時的戰略,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購物戰略。(課件出示)
二、談話導入,創設情境。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經常去超市購物嗎?在超市里我們經常會看到商家搞的一些促銷活動。你見過哪些促銷活動?(生答)你知道商家為什么要搞這些促銷活動嗎?看來同學們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的還真不少呢?商家搞促銷活動是為了吸引顧客,增加商品的銷售量,以獲得更多的利潤。
2、創設情境
夏季是銷售飲料的最佳時期。甲商店,乙商店,丙商店為了促銷某種新飲料,分別推出了不同的優惠戰略。(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誰來讀一讀上面的文字信息。(指名讀)
師:甲、乙、丙、三家商店各推出了什么優惠戰略?(生答)
師:作為顧客,面對不同的優惠戰略,會考慮什么問題呢?(生答)
師:對啊,怎樣購物最省錢是顧客購物時要考慮的問題.
三、探究"貨比三家"的購物戰略
1、師:假如讓你去買這種飲料,你會選擇去哪一家商店買呢?
師:A、去哪一家商店買才是最佳選擇呢?我們先別忙著下結論,請同學們先解決下面的3個問題,再回答好嗎?
(B、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可以看出,要根據購買數量來進行選擇。應該怎樣根據相應的數量選擇最佳的購物戰略呢?下面咱們就一起來解決以下3個問題。)
2、出示問題;
(1)假如讓你去買1小瓶飲料,去哪個商店較為合算?
(2)要買1大瓶飲料1小瓶飲料,去哪個商店較為合算?
(3)淘氣要買3大瓶飲料和3小瓶飲料,他會去哪家商店?
師:請同學們先獨立考慮怎樣解決這三道題?把你的解題思路在小組內說一說。根據你在小組內交流的解題方法,把每題的解題過程和答案寫在自身的練習本上。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解題方法,第1題誰來說?
(指名說一說,要說出自身的理由)
3、初步小結購物戰略
師:A、解決完這3道題,假如讓你再去這三家商店買飲料,你認為應該如何選擇商家呢?
(B、通過解決這3道題,你能給其他顧客怎樣的購物建議?)(生分組討論)
師:你認為購買多少元的飲料去丙商店?購買多少元的飲料去甲或乙商店呢?
師:要根據商家的優惠戰略和所要購買東西的數量來選擇商家。買30元以下的去乙商店或甲商店,買30元以上的飲料去丙商店。)
師:我們班要舉辦聯歡會,給每位同學準備一瓶200ml的飲料,去哪個商店購買合算?為什么?
4、進一步小結購物戰略:
師:通過以上購買飲料的這個例子,你能得出怎樣的購物戰略?(生分組討論)
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貨比三家"的購物戰略,也就是我們在購物時應該根據自身購買數量和商家的優惠戰略。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對自身最有利的購物戰略。
四、研究其他的購物戰略
1、師:在日常生活中購物時,我們不只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優惠不知如何選擇,有時也會因為物品不同容量的包裝而不知如何選擇。如:牛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而同一種牛奶往往會有不同的包裝。我們在購牛奶時,選擇哪種包裝的牛奶合算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2、請看屏幕,從圖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認為哪種包裝的牛奶廉價呢?
3、了解了這些信息,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1)要買1升酸牛奶,有多少種買法?怎樣買合算?
(2)要買1.5升酸牛奶,有多少種買法?怎樣買合算?
請考慮一下,需要計算的請在練習本上算出得數。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和答案。
(3)要買2.4升酸牛奶,怎樣買合算?
師:這題又應該怎樣考慮呢?
4、師:通過解決這3道題,你認為在購買酸奶時,選擇哪種包裝的牛奶合算呢?
5、師:通過購買酸奶這個例子,你能從中得出了一個什么購物戰略?(生分組討論)
師:在購買同一種商品,不同包裝時,在滿足所需量的前提下,同一種食品,大包裝要比小包裝廉價。所以我們盡量購買大包裝。當然有時也要根據個人的需要來選擇。
五、數學故事
師:下面我要考驗一下大家是不是一個精明的消費者。出示數學故事:
有一人,要買帶骨的肉,他來到賣肉的地方,看到上面寫著"骨頭5元一千克,肉10元一千克,"他對賣肉的人說:"我要買帶肉的骨頭,多少錢一千克?"賣肉的人想,骨頭5元一千克,肉10元一千克,加起來就是15元一千克,于是就說:"15元一千克。"假如你是買肉的人,你會同意嗎?為什么?(生交流自身的想法。)
六、小結:
師:看來要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并不容易,關鍵要掌握購物戰略。其實,戰略在我們生活中使用得非常廣泛。比方:國家建設中,好的戰略可以使國家更加繁榮富強:軍事中,好的戰略可以使戰爭取得勝利;在學習中,好的戰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后什么事我們都可以問問自身,你講究戰略了嗎?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第81頁的內容,這是一節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購物問題課,目的'是讓同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發現如何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商家,發現購物戰略是多種多樣的,體會數學是協助人們做出判斷和進行決策的工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根據實際需要,對常見的幾種優惠戰略加以分析和比較。會選擇比較優惠的戰略來購物。
能力目標: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運用戰略的好處。
教學重點:
根據實際需要,對常見的幾種優惠戰略加以分析和比較,會選擇比較優惠的戰略來購物。。
教學難點:
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今天能再次和我們五年級八班的同學一起上課,我感到非常的高興!大家還認識我嗎?同學們好!(李老師好)其實我們都是老朋友了,知道你們在我心理留下什么印象嗎?(聰明)
你們聰明嗎?(聰明)人就應該要有自信!
一、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戰略”。
師:首先我給大家講個故事,想聽嗎?(做好的都是想聽的)
有一個人,要買帶骨的肉,他來到賣肉的地方,結果看到上面寫著:“骨頭5元一千克,肉10元一千克”,那人就對賣肉的人說:“我要買帶肉的骨頭,多少錢一千克?” 賣肉的人一聽,想:骨頭5元一千克,肉10元一千克,加起來不就是15元嗎。于是就對那個人說:“15元一千克!薄<偃缒闶琴I肉的那個人,你會同意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增強課的趣味性,讓同學感受到做一個精明的消費者的重要性。]
二、師生互動,探究購物戰略。
師:那在我們平時大家在購物中要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大家都知道馬上就到大家的節日“六一”了,大家高興嗎?我們五年級11班的同學也很高興,他們為了能讓六一過的更精彩,決定到超市去購買一些飲料,但通過調查他們發現了一些問題,今天托我帶來考考我們五年級8班的同學,大家愿意接受挑戰嗎?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11班同學在超市中了解到的情況。
師:從情境圖中你發現了什么信息,對于這些信息你是怎么理解的?
師:作為顧客,面對不同的優惠戰略,可能會考慮什么問題呢?(到哪一家商店買東西最優惠呢),怎樣購物最省錢是顧客購物時要考慮的問題,想出省錢的購物方案就是顧客購物時的戰略,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購物戰略。
研究“貨比三家”的購物戰略。
1、師:假如讓你去買可樂,你會選擇去哪一家超市買呢?
師:去哪一家超市買才是最佳選擇呢?我們先別急著下結論,請同學們先解決下面的4個問題后再回答好嗎?
出示問題:
①要買1小瓶飲料,去哪個超市較為合算?
、谝I1瓶飲料1小瓶飲料,去哪個超市較為合算?
、垡I3大瓶飲料和3小瓶飲料,去哪個超市較為合算?
、芪覀儼嘁e辦聯歡會,共有40人,給每位同學準備一瓶200ml的飲料,去哪個超市購買合算?
同學獨立完成,完成后小組講討論:
、僬f一說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
、诮鉀Q完這四個問題之后,你認為應該如何選擇商家?
、墼谶@個例子中,你能總結出怎樣的購物戰略?
2、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指名板演并介紹自身小組的想法。
(1)貴誠超市花2元,時代超市花2×0.9=1.8元,楊寧超市2元,因此去時代超市比較合算。
(2)貴誠超市花10元,時代超市花12 ×0.9=10.8元,楊寧超市花12元,所以去貴誠超市合算。
(3)假如在貴誠超市買3大瓶飲料,將獲贈3小瓶飲料,即要花30元,在時代超市花36×0.9=32.4元,在楊寧超市,已經滿30元,所以花36×0.8=28.8元。
3、師:通過剛才的分析,你能給其他顧客怎樣的購買建議呢?
生:交流,反饋(假如要買30元以下的飲料,去貴誠超市或時代超市,假如買30元以上的飲料,去楊寧超市這樣購買比較合算。)
師:在這個例子中,你能總結出怎樣的購物戰略?(貨比三家)
師:貨比三家——是我們在購物時常用的一種戰略,其實生活的購物戰略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針對不同的優惠活動采用不同的購物戰略。
[設計意圖:創設貴誠超市、時代超市、楊寧超市分別推出可口可樂優惠活動的情景,在出示情境之后,先讓同學說一說,假如讓你去買可樂,你打算到哪一家去買,同學們有不同的想法,究竟去哪一家好呢?讓同學解決四個問題,同學解決完這四個問題之后,再讓同學說一說應該如何選擇商家,由于同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購物不但要看優惠戰略,還要看所要買的東西,要根據這兩個方面來決定到哪一家買,在這一過程中,讓同學體驗數學是協助人們做出判斷和決策的工具。最后讓同學想一想,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總結出怎樣的戰略?在同學總結出“貨比三家”購物戰略之后,又列舉出生活中不同的購物問題,讓同學了解生活中的購物戰略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在購物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
三、拓展應用,解決生活中的有關“購物戰略”的數學問題。
在買物品中不只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優惠不知如何選擇,有時也會因為物品不同容量的包裝而不知如何選擇。(出示題目)
1、購買哪種包裝的酸奶最劃算? (讓同學討論,并寫明理由)
交流時注意多種方法比較,可以比較都買1升酸奶花的錢數,還可以比較1毫升酸奶要多少錢等等。
師:現在你有什么發現?在購買酸奶的過程中你會給出什么購買建議? (大包裝要比小包裝廉價。)
2、購買1.5升酸奶怎樣買最劃算? 同學獨立解決,集體交流。
3、購買2.4升酸奶怎樣買最劃算? 同學討論,在交流中發現最劃算的買法。
[設計意圖: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同學已經建立起購物戰略的基本模型,認識到在購物時應用好的購物戰略可以省錢,掌握了這類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之后,讓同學應用這一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的作用。]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關注了生活中購買物品的問題,用數學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看來要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并不容易,關鍵要掌握購物戰略。相信大家通過學習,一定能把今天所學應用到今后自身的生活中,做一個真正聰明的消費者!
[設計意圖:回顧整節課學習的內容,進一步體驗學習購物戰略的好處。]
購物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懂得什么是“三無產品”等一些購物的基本常識。
2、學會了解商品、合理選購商品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找幾家超市的廣告
2、找幾種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裝或幾種學生日常用的商品。
教學過程
1、導入:模擬生活購物,重溫平時是怎樣購物的。
2、評議、討論。之前,教師要說明評議、討論的主要內容:“買的人是不是注意看商品的說明了?對商品提出了什么問題?售貨員是怎么回答的?你聽了以后是不是了解商品了?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生活中你是怎樣購物的?你父母呢?”討論過程中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觀點進行和分類,并引導學生一起分析。
3、展示說明:幾種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裝或幾種學生日常用的商品。給學生介紹一些基本的.商品常識和看說明的方法。讓學生提問并解答:“除了要了解一些商品常識外,怎樣購物才合理?買東西時還應該注意些什么?
4、分組觀察、討論。(1)看各種廣告和商品說明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和不同的特點。(2)自己和家人在買東西時有哪些不好的習慣。(3)購物有哪些小竅門。(4)購物時要注意的問題。
5、展示、。各小組匯報自己的學習結構,并把要注意的問題提出來,作為全班同學的公司。
布置作業:講學習到的有關購物常識向家長匯報,和家長一起制定家庭購物計劃。
購物的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袋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愿意使用各種各種廢舊材料創造性的裝飾袋子。
環境創設
各種貼有數字的袋子(食品袋、馬夾袋) 數字卡片
重點與難點
利用廢舊材料制作購物袋
活動過程
一、談話交流
出示大家帶來的各種袋子,請幼兒說說他們的名稱和各自的用途。
二、小制作:購物袋
1、討論:我們今天來制作一個購物袋,想想怎樣讓這些袋子和廢舊材料組合在一起,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2、幼兒討論并制定簡單的制作計劃,尋找廢舊材料。
3、幼兒制作。(可以單獨做,也何以兩人合作)
4、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三、游戲 購物
1、把幼兒裝飾好的袋子展示出來,請大家講講最喜歡哪個袋子?為什么?
2、根據袋上的數字,到商店買相應的數量物品。
購物的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練習8以內的減法算式,學習用算式記錄自己購買物品的過程。
2、鞏固對人民幣及其兌換關系的認識。
3、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認識過人民幣,有跟父母去購物的經驗。請五位能力強的幼兒當超市老板物質準備:
教具:利用班級的.玩具和其他物品布置成超市(五個貨架),猴子頭飾8個、超市貨柜的圖片(標有價格)學具:《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橡皮、錢幣若干(放在每桌的籮筐里),記錄單
活動過程:
1、小猴子的新鋪子開張了(1)教師:小猴子開了一個新鋪子,邀請我們去購物。現在我們一看鋪子里有些什么?每種商品的價格是多少。(觀察圖片上的商品)(2)請幼兒每人取8元錢,想一想、說一說可以怎樣取錢?
。3)指導幼兒回自己一桌的籮筐里取錢,教師指導。
2、游戲:買東西(1)幼兒想好要買什么物品,并看清楚該物品的價格,在記錄紙上列出相應的算式。
。2)和朋友交流自己的記錄單,向朋友介紹自己想買的物品、價格以及還剩多少錢,朋友之間相互檢查是否正確。
。3)請個別幼兒上來交流自己的記錄單,大家一起檢查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4)幼兒各自去店鋪買東西,請幾個能力強的幼兒做猴子老板。
3、幼兒操作(1)怎樣取錢觀察小動物想要取錢的數字,想一想怎樣取錢,請你圈出來。
。2)可以買什么仔細觀察小朋友手上的錢幣,算一算這些錢能買哪兩樣東西,并且不用找錢,請把這些物品圈出來。
4、活動。
購物的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情境游戲中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2、能夠說出總數,并能根據購物單卡片上物品的數量取出相對應數量的物品。
3、學會手口一致地點數購物單卡片上5以內的物體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5以內數字的前期經驗
2、物質準備:PPT,蘋果道具,香蕉道具,橘子道具,桃子道具若干,操作板若干,數字卡片活動過程:
1、豬佩奇一家逛超市的故事情境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指導語: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客人,你們看看們是誰?今天小豬佩奇一家人要去超市買東西,佩奇邀請我們和他們一起去超市,F在我們就跟著豬爸爸一起開車去超市吧!我們已經到超市了,超市里的東西可真多呀!多得他們都找不到自己要買的東西了,我們一起幫幫他們吧!
2、進行"買東西"的游戲,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物品,并能夠按數取物。
。1)出示豬爸爸的購物單卡片,引導幼兒點數卡片上物品的數量,并按數取物。
指導語: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要買的是什么吧?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張是誰的購物單卡片?豬爸爸想要買的是什么?那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他要買幾個蘋果。(引導小朋友手口一致地點數物品)一個蘋果我們就用數字1來表示,現在誰愿意上來幫豬爸爸拿一個蘋果貼到豬爸爸的后面,拿的時候要一個一個地拿,不能一次拿很多個,F在我們一起來數數看這個小朋友有沒有拿對。(集體驗證,再次練習點數)豬爸爸要買的東西已經買好了,那我們現在一起來看看下一張是誰的購物單卡片。
。2)依次通過豬媽媽、喬治、佩奇的購物單卡片,幫助他們找到要買的東西,老師引導幼兒點數其數量,并進行按數取物。
3、集體操作探索按數取物指導語:現在小豬佩奇一家人都已經買好了他們要的東西,他們現在要回家了,我們一起跟他們說再見吧。剛剛小朋友們很快就幫小豬佩奇一家人找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表現得很棒,F在老師也想請小朋友們幫老師買一些東西,看看你們這一次是不是也能很快地找到,并且不拿錯。這是老師要買的東西,你們一起來看看這上面有些什么東西,并數數它們分別有幾個,幫老師一起把它找出來,并且貼到它所相對應的數字后面。(巡回指導,察看是否每個小朋友都拿對了,對個別沒有拿對的小朋友進行指導)
4、教師總結指導語:今天,小朋友們都很棒,成功地幫小豬佩奇一家人和老師找到了想要的東西,并且都拿對了,沒有多拿,老師和小豬佩奇都很感謝你們。
活動延伸:
在數學益智區投放更多的材料供幼兒練習點數和按數取物。
活動反思:
優點:
1、活動流程清晰,層次分明,環環相扣,活動目標基本達成。
2、教師準備充分,教具制作精美。
3、教師提問準確,教態自然大方,選材符合小班幼兒的水平,教學方式豐富多樣,能夠很大的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具有時效性。
4、不僅讓幼兒進行了個別操作,還進行了集體操作,注重幼兒的操作性。
不足:
1、教師語言不夠生動有趣。
2、由于教師經驗不足,不能對幼兒的回答及時做出反應。
3、由于教師的語速太快,導致有些幼兒沒有聽清教師的指令。
建議:
1、教師的語言可以再生動有趣一點。
2、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做出及時的回應。
3、語速可以放慢一點。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始終貫穿“超市購物”這一主線,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在不斷的超市購物中認識1角、5角、1元的硬幣。從認識硬幣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再引導幼兒發現多種付錢方法,層層深入;顒舆^程中充分調動幼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購物的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廢舊物品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隨處可見,在吃完、用完后,往往是一扔了事,而孩子們年齡小,對事物的分辨能力較差,而從小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對今后的成長有一定的幫助。如何讓幼兒切切實實地感覺到"廢品是有用的",懂得"廢品不廢"的道理。
本次活動我利用了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如:掛歷紙、報紙等在游戲情境過程中讓幼兒動手制作,通過折一折、撕一撕等技能制作出精美的物品,充分了解到廢物不廢,一雙勤勞的小手也可以變廢為寶,為自己的創造感到驕傲。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購物袋的外形、作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折、撕等技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各種廢舊掛歷、報紙。
2、教師用廢舊材料制作的購物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看一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出示購物袋)
2、"你見過的購物袋是什么樣的?。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它有什么用處?"
小結:我們知道了購物袋有的用紙做的,有的用塑料做的;有的大、有的小、有長方形的、有正方形的;出去購物沒有它們拿起東西來就不方便,所以購物袋在我們生活中很重要。
二、廢物利用,了解制作方法
1、幼兒觀察購物袋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自己制作的購物袋,你們看一看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出示成品,幼兒欣賞講述)
小結:我的購物袋是用廢舊的掛歷紙和報紙做成的,原來這些看上去沒用的紙,經過我們制作后,變成了精美的作品。
2、教師講解購物袋
(1)"看看這購物袋是怎樣做成的?"(學習'對折'的技能)
。2)"袋身粘好了還要裝上什么東西才可以拎?(學習'撕'的技能)
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對折和撕兩個本領,用廢紙制作出了一個漂亮的購物袋,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做一個購物袋?
三、教師指導,幼兒嘗試制作
1、我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用老師教過的方法把掛歷紙、報紙等進行改造、裝飾,使它變成有用的購物袋。
2、幼兒制作購物袋,老師對完成任務有一定困難的幼兒進行幫助。
3、幼兒展示作品,進行簡單介紹。
小結:你們真厲害,用靈巧的小手把我們身邊不要用的廢紙做成了一個個漂亮、有用的購物袋。
四、變廢為寶,感受成功喜悅
以后我們要記住,不要隨便把吃剰下的紙盒、瓶子扔掉,我們把它們洗干凈,帶到幼兒園,我們一起讓它變一變,使它成為我們的好朋友。拿著你的購物袋去給客人老師欣賞一下吧。
購物的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購物的基本常識,懂得什么是“三無”產品,了解發票的作用。
2.具有辨認“三無”產品的能力,初步樹立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
3.購物時不一味追求名牌、相互攀比,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
活動準備:
學生
1.根據購物設計并填寫好購物卡和友情提醒卡。
2.自帶一件商品,收集購物票具、商品標簽和包裝袋。
教師
1.大頭娃娃圖(配解說詞)。
2.多媒體課件制作、錄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揭示主題
老師在休息的時候,最喜歡逛街了,總喜歡到街上、商場到處逛逛,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東西買。咱們班上是不是也有像老師一樣喜歡逛街的同學呀?那你們一定積累了不少購物的經驗了,今天,就請大家把你們所知道的辨別物品的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談話導入,交流購物心得
1.談話:上周末老師布置小朋友與爸爸、媽媽進行了一次有趣的家庭購物活動。你們都買到了哪些東西?教師隨機板書:食品、日用品、學習用具、衣物、家電等。
2.小組交流:通過這次活動,你們都有哪些收獲?購物中還遇到了什么問題?
3.召開“家庭購物交流會”:
請選擇你感興趣的一類來談談,你認為買東西該看什么?購物時出現了什么問題?教師隨機板書:看質量、價格、功能、外觀、售后服務……
4.小結:從大家的交流中可知道:原來購物的學問可真多!買東西得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才能買到又便宜又實用的商品。
三、實踐操作,了解“三無” 產品
1.出示“大頭娃娃”的圖片
師:在“家庭購物交流活動”中,不少小朋友都提到商品的質量問題。請聽這則新聞(課件出示):大家看到的這名嬰兒,是一位重度營養不良的“大頭娃娃”。導致他變成這樣的罪魁禍首就是無營養劣質嬰兒奶粉。這些劣質嬰兒奶粉曾一度泛濫在安徽阜陽農村市場,已殘害嬰兒六、七十名,其中至少有八名嬰兒已經死亡,這給當地貧困的農民家庭造成極大的傷害。
2.聯系生活實際讓小朋友談感想:你身邊有誰受過這樣的傷害?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3.開展“我是小小質檢員”實踐活動:
。1)誰了解什么叫“三無”產品?(請小朋友自讀課本)
(2)實踐操作:以小組為單位,請小朋友拿出課前搜集好的商品包裝袋和標簽,仔細檢驗這些商品是否合格。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自己發現的“三無”產品,說說自己判斷的理由。
拓展知識,辨認商標:除了辨認“三無”之外,從商標上你還懂得什么?還能看出什么?(請學生帶著商品到臺上說)(實物投影)
4.獨立思考:如何避免購買“三無”產品?買到了又該怎么辦呢?然后現場采訪老師、同學,獲取更多的好辦法。
5.小結:
A.我們購買物品,建議大家到正規的商家購買。
B.買東西時要仔細辨認是否為“三無”產品。
C.不小心買到了不合格的商品可打消費者投訴熱線“12315”。
D.開具發票。
四、創設情境,加深明理
1.多媒體創設教科書P23看廣告購物情境:聽了小明和媽媽的對話,你有什么想法?你有過小明這樣的故事嗎?
2.小組交流、匯報后,師小結:是呀!廣告里介紹的商品有些確實名不虛傳,但也存在著一些虛假廣告,只有我們親自比較、選擇,才能知道商品的好壞。
3.創設教科書P24情境二,召開小小辯論會:你們認為兩個小朋友誰說的話有道理呢?讓我們實話實說!
五、活動延伸
設計一張購物友情提醒卡,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購物的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掌握20元的錢幣兌換,進一步體驗錢幣與商品之間的等價交換。
2、能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適合的商品制定購物計劃,并愿意把自己的購物計劃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1、班級創設購物情景(超市、文具店、銀行、加工廠、造幣廠)
2、商品價格表、購物計劃單若干
3、鉛筆、膠、數棒若干
活動過程:
1、運用提問,激發幼兒對超市購物的興趣。
。1)你去超市的時候是怎樣買東西的?
。2)你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是怎么知道商品的價格的?
2、制定購物計劃單。
(1)出示超市商品價格表,引導幼兒觀察。
(2)向幼兒介紹制定購物計劃單的方法
教師指導幼兒先記錄姓名、日期,然后選擇商品,把選擇的商品圖片撕下來粘在計劃單上,商品的價格和起來是20元,最后把商品的價格用加法算式表示。并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價格和起來是20元。
(3)幼兒制定購物計劃
將幼兒按能力強弱分成兩組,能力弱的提供數棒作為輔助。
3、購物游戲。
。1)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游戲,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購物規則。
規則:
①銀行設有工作人員,幼兒可以去存取錢,存折中的記錄用算式,存款用加法算式,取款用減法算式,得數寫在余額中。
、诔袕娜肟谶M,然后拿購物筐購物,最后到收銀臺交款,收銀員手中有一個價格表,超市中的所有商品的價格都可以找到。
、畚木叩暝O有售貨員和工作人員,售貨員賣貨,工作人員負責加工成品
④加工廠負責給超市供貨和到鄰班訂貨,幼兒的錢花光了,就可以到加工廠打工賺錢,也可以到超市和文具店做收銀員、服務員賺錢。
。2)幼兒自主游戲。
教師重點指導超市的收銀員和銀行工作人員。(在幼兒計算、收款過程中,引導幼兒運用數棒輔助,在數額過大的時候,教師要加以提示)
4、教師小結并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提出新的問題,引發下一次的游戲。
提問:“當收銀員收款時數額過大怎么辦?超市的收銀員收款時,款臺太亂,分不清哪些已收過,哪些沒收怎么辦?”
活動延伸:
1、活動區:引導幼兒進一步完善角色區的游戲規則,并玩銀行、超市、文具包裝店、加工廠游戲。
2、親子作業:請幼兒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到超市真實體驗購物。
購物的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80-81頁。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事例,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合理購物問題的過程。
2.知識與技能:了解合理購物的意義,能自己做出購物方案,并對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價值,豐富購物經驗。
教學重點:
學會理財,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難點:
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師:同學們,現實生活中,商家為了吸引顧客或擴大銷售量,經常搞一些促銷活動,誰來說一說,你都知道哪些促銷方式?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銷手段,學會合理
購物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購物問題。(板書:學會購物)
二、引導探究、自主建構
活動一:促銷
。ㄒ唬┯^察情境圖,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種包裝和一袋的價格,計算出其他兩種包裝的價格寫在書上,再了解三個商店的優惠條件。
師:同學們打開書第80頁,看方便面促銷問題,認真觀察上面的圖,說說你們從圖上都發現了哪些信息?
1、學生自學
2、交流
(預設)
生:我發現甲店是“買一包送一袋,買一箱送一包!币业晔谴蚓耪蹆灮;丙店是購物達到30元就能打八折優惠。
師:請對這三個商店的促銷方式進行一下比較分析,談一談各有什么優勢?三家店都適合怎樣購物呢?
。ㄟ@里不需學生能精確計算每個商店的優惠額度,但大體上能了解每個商店更適合
2怎樣購物。)
。ǘ┨岢鰡栴}(1):買1袋這種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適?買2袋、3袋呢?
1、思考
2、全班交流
。A設)師:作為消費者,買同樣的東西肯定愿意買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錢。同學
們不計算,你能判斷出買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適嗎?
生:在乙店合適,因為買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優惠。
師:那買2袋、3袋呢?
生:買2袋、3袋也不行。
師:買幾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優惠條件呢?
生:買5袋或5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優惠條件。
(三)提出問題(2):買7袋這種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適?買8袋、9袋、10袋呢?
1 、自己獨立思考、計算
2 、全班交流
(預設)
師:現在如果想買7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樣買?
生:只買6袋就行了。因為商店會送一袋。
板書:
甲店:1.5×6=9(元)
乙店:1.5×7×90%=9. 45(元)
結論:甲店合適。
。ò匆陨戏椒ń涣髻I8、9、10袋的結果)
10袋情況預設:
甲店1、1.5×9 =13.5(元)
13.5÷10=1.35(元)
甲店2、1.5×10=15(元)
10+2=12(袋)
1.5 ÷12=1.25(元)
乙店:
1.5×10×90%=13.5(元)
(這里面甲店的第二種購買方法,雖花了15元,但能得到12袋,有的學生會認為這是一種較便宜方案,現實生活中也如此。所以不應按錯誤定論。)
(四)提出問題(3)買多少袋方便面才能達到丙店的優惠條件?
學生計算后匯報
30÷1.5=20(袋),買20袋才能達到丙店的優惠條件。
購物的教案 篇11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幼兒初步懂得要根據不同對象的喜好
需要選購不同的禮物,激發幼兒真摯的情感并用行
動來表達他們對熟悉和喜愛的人的一份心意。
2、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3、學習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重點:
為不同的人選購禮物。
活動難點:
合作購物。
活動準備:
布置禮品商店的場景。
活動建議:
創設氛圍——引導參與——形成內化。
一、創設氛圍
1、引導幼兒猜測今天會遇到的熟悉的人。
2、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準備些什么?
二、引導參與
1、我們買些什么禮物送給他們呢?為什么?
2、他們可能會喜歡什么?
3、錢不夠,怎么辦?
4、幼兒自由購物。
三、形成內化
1、說說你們為誰買了什么禮物?為什么挑選它?
2、嘉賓出場,幼兒贈送禮物。
購物的教案 篇12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81頁《購物策略》
二、教學目標
1、根據實際需要,對常見的幾種優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較。
2、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發展數學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
根據實際需要,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商店的優惠策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四、教學難點
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與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具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引出問題
同學們,星期天一般做什么呢?
大家去商店或超市買過東西嗎?
1、常常會見到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你都見過哪些促銷形式?
(學生積極回報課前調查到的商場的優惠措施)
2、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帶大家去逛超市,好嗎?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從大屏幕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匯報甲商店的優惠策略(買一送一)
生2:匯報乙商店的優惠策略(一律九折優惠)
生3:匯報丙商店的優惠策略(購物30元以上八折優惠)
3、師:多么細心多么善于觀察的孩子啊!現在老師想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三家商店的老板,誰愿意?請你們向顧客解釋和宣傳你們的優惠策略?咱們看誰的解釋最清楚?誰的表演最能吸引顧客?讓三名學生介紹自己優惠策略。
4、我們已經了解了每一家商店優惠的策略了,那么如果你要買東西,你選擇哪個商店?那么讓我們一起去買一些飲料吧?看一看到底到哪個商店買飲料更便宜?分別出示三種情況帶著學生一起來計算。(二)、經歷過程,探究購物策略
出示問題:
、僖I1小瓶飲料,去哪個商店較為合算?
、谝I1瓶飲料1小瓶飲料,去哪個商店較為合算?
、垡I3大瓶飲料和3小瓶飲料,你會建議他去哪家商店?
1、解決問題(1)
想買1小瓶飲料,你認為去哪個商店最便宜?誰來大膽估計一下?請把你的驗證結果寫在本子上。
去甲商店花多少錢?能說說你的理由嗎?乙呢?丙?同意嗎?
甲商店:2.00元 乙商店:2×0.9=1.8(元) 丙商店:2元
師:同學們非常細心,分別算出三家的價格進行比較,乙商店最便宜。如果要買1大瓶和1小瓶,你認為去哪個商店呢?去甲商店花多少錢,為什么?乙呢?丙?可以嗎?
2、解決問題(2)
甲商店:10元 乙商店:(10+2)×0.9=10.8(元) 丙商店:10+2=12(元)
師:同學們真能干,很會買東西,這時我想干脆趁商場打折,不如多買一點。于是大家決定買3大瓶和3小瓶飲料,去哪個商店最合算?把你的算法寫在練習本上。去甲商店,為什么?乙呢?丙?和你的一樣?
3、解決問題(3)
甲商店:3×10=30(元)
乙商店:(10+2)×3×0.9=32.4(元)
丙商店:(10+2)×3×0.8=28.8(元)
師:同學們真是聰明的消費者。解決了問題,買到了最便宜的飲料。通過剛才的購物活動,你有什么發現?同桌交流。
生:30元以下的 甲、乙商店 30元以上的 丙商店
重點小結:師:是!購物中有很多學問,我們不但要看清商家的優惠信息,還要根據自身的需要,這樣才能做出合理的購物方案,找到最佳的購物策略!鍟n題
帶著我們的發現,請看問題(4):
班里舉辦聯歡會,要給每位同學準備約200毫升飲料,如果淘氣班上共有學生35人,你認為去哪個商店購買比較合算?
4、解決問題
師:你們認為該到哪個商店去買合算呢?
生:丙商店,因為超過30元的商品到丙商店會便宜些?
通過以上一些具體購買情況的分析,你現在在買飲料的過程中會有購買建議呢?
不錯!不錯!真不錯!同學們真是精明的購物小能手!師:在這個例子中,你能總結出怎樣的購物策略?("貨比三家"的購物策略)我們在購物時應該根據自己購買數量及商家的優惠策略。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購物策略。
。ㄈ╈柟虘,內化提高
師:剛才我們從問題情境出發經過探索交流利用數學知識做出了合理判斷,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共同解決生活中的購物問題!菊n件出示教材中練一練的內容】
有三種包裝的酸牛奶,大盒裝1000毫升,中盒裝500毫升,小盒裝200毫升。
1、要買1升酸牛奶,有多少種買法?怎樣買更合算?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匯報…… 真聰明!
2、要買1.5升酸牛奶,有多少種買法? 學生匯報…… 太棒了!
3、要買2.4升酸牛奶,怎樣買更合算?【要盡量多買大盒包裝的】
請看合作要求:
(1)同桌交流不同的購買方案
。2)比較出最合算的買法。
。3)然后上臺展示。
學生完成。匯報。
方法一:2(大盒)×9.7元+2(小盒)×2.6元=24.6元
方法二:4(中盒)×5元+2(小盒)×2.6元=25.2元
方法三:12(小盒)×2.6元=31.2元
方法四:2(大盒)×9.7元+1(中盒)×5元=24.4元
(不但省錢,還可以多買100ml)…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就按你們喜歡的方法來買吧!
同一商品,大包裝比小包裝便宜。
師:在購買同一種商品,不同包裝時,在滿足所需量的前提下,同一種食品,大包裝要比小包裝便宜。所以我們盡量購買大包裝。當然有時也要根據個人的需要來選擇。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每個同學都能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我們在今后的購物中要到:貨比三家,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購物策略。
現在誰來談談你的感受和收獲,或者對自己的評價?
學生匯報……
其實不只是在購物時要講究策略,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要做好每一件事都要講究策略,
衷心的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利用策略,爭取更大的進步!
購物的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幼兒感受老師結婚之前的忙碌,愿意為老師出謀劃策,制定出婚前購買物品的清單。
活動準備:
1、幼兒采訪過自己的爸爸媽媽,知道一些有關婚前的購買準備。
2、幼兒為教師繪畫的一張漫畫象——忙碌的李老師
活動過程:
1、出示漫畫象,引入主題
2、說說忙碌的事
提問:你們知道結婚之前要做些什么事嗎?
結婚前要買些什么東西呢?
3、幫助老師制定婚前購物清單
效果分析:“老師要結婚啦”這個主題,我們開展地非常順利,同時又非常有趣。由于,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已經經歷過這件事情,所以,他們自然而然成了我們最直接的“大軍師”——孩子們在活動前,都已經請教過自己的爸爸媽媽,獲得了很多有趣又實用的信息,使得本次活動產生了一個又一個高潮:
高潮1:忙碌的李老師——引起孩子強烈的'同情感……
當我把喻喻的漫畫象——忙碌的李老師出示后,孩子們一下子就猜出:這個就是可憐的李老師,瞧她都已經忙得暈頭轉向,腦袋周圍都飛出很多調皮的小星星了……李老師為什么會那么忙呢——
孩子們給我總結出三大點:幼兒園里的工作;團員工作;結婚的事。
說到在幼兒園的工作時,孩子們深深體會到老師的辛苦,感覺他們好象一下子長大了很多,沒有想到,平時頑皮的孩子竟會那么懂事,也使孩子進一步了解幼兒園老師的工作。“結婚的事”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他們趣味盎然地告訴我很多結婚需要忙碌的事情——如拍婚紗照;邀請別人來喝喜酒;布置新房間;買很多很多東西……但是,孩子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結婚——雖然忙,但是很幸福!孩子們還把這三大點的內容巧妙的聯系起來——李老師真辛苦,又要關心我們小朋友,又要結婚!不過,李老師,不要緊張,我們小朋友都已經長大了,我們會一起幫助你!真是令我感動……
高潮2:婚前大購物——呈現出百花齊放……
結婚需要買很多東西,孩子們已經采訪過爸爸媽媽了,所以,他們說起來是一套又一套——戒指;可樂;雪碧;老酒;李老師漂亮的裙子、衣服、褲子、襪子、鞋子、頭上的發夾、項鏈;化妝品;香水;子孫碗;婚紗;旗袍;桌布;喜糖……
高潮3:
活動中——出現了很多小亮點
亮點1——關心老師(好感動);
亮點2——制定購買清單的時候,孩子們分成若干版塊(結婚必需品;化妝品;服裝)
亮點3——為李老師布置新房,孩子們準備畫很多畫,剪窗花,做小玩具把李老師的新家布置得很漂亮,當然,李老師也可以省力些……
購物的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按照時間、人物、地點、及事件經過的線索,完整的講述永輝超市購物的情景,講述自己的感受。
2、鼓勵幼兒積極與同伴進行語言交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實現購物的經驗,并拍有照片、錄像。
2、課件制作:講述線索圖(時間、人物、地點、事情經過、結果)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開展談話,導入活動,(出示永輝超市標志)小朋友,這是什么地方的標志?永輝是個什么地方?你們有沒有去過永輝?和誰一起去的?前幾天,老師也帶小朋友去了永輝,還在里面買了東西。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說說這件事。
(二)明確講述線索,引導大膽使用描述性的詞語。
1、提問:要把一件事情說清楚,應該說清楚哪些內容?
2、教師講述線索,課件逐幅顯示線索圖:要說清一件事,要說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經過、最后的心情。
3、逐幅講述。教師引導幼兒運用一些描述性詞語。引導幼兒重點將購物的經過,引導重點:買東西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情?你又是怎樣做的?
(三)引導幼兒按照線索完整的講述
1、幼兒選擇照片后:
(1)幾個幼兒結伴講;
(2)按照上面的線索完整的講;
(3)要把買東西的過程講的詳細些。
2、幼兒自由結伴,開展講述。
教師指導講述重點:
(1)擴展講述的內容,引導使用描述性語言;
(2)語言的完整性。
3、請個別幼兒講講。教師講評重點:購物過程的豐富性、個性化及詞語。
4、請幼兒講給"客人"老師聽。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幼兒作出選擇嘗試最有效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常識、自己的努力積極參與超市的購物、快樂分享時,相信他們會從中獲得思考、交流、合作、認知等很多很多,更會體會到購物帶來的成功喜悅。
本活動通過“超市購物”使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經驗,不僅僅嘗試著自己的選擇,合作購買,而且通過嘗試與周圍人的文明交流解決問題,其中的心理體驗遠遠大于外在的活動本身。真正體現了讓孩子“走進社會、開拓視野”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