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版三上“購物”
〖教學目標〗1.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在具體的情境中,能運用不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3.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并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的舉辦,很多地方都在搞城市建設,天津市也不例外。我們走在馬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道路加寬,舊房改造。很多同學搬進了新家,哪些同學搬進了新家?(部分學生舉起手)住進新家高興嗎?學生臉上掛著笑容,大聲答到:高興!教師繼續向學生介紹:小明也要搬新家了,他和媽媽想選購一些新家具。看!他們來到了家具城,這里的家具真多呀!(電腦演示出圖:書柜213元;桌子42元;椅子12元;沙發680元……)
(目的結合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到面臨的數學問題是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主動參與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主動探索,掌握新知
教師先請一個學生向大家介紹這里有哪些家具,分別是多少錢,然后請同學給小明作參謀,可以結合自己家里的情況幫小明選一選要買哪種家具,每種可以買幾個,大約要用多少錢。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后請學生進行匯報。學生馬上投入到討論中,設計出許多方案,教師巡視并且選擇出需要的方案,請學生匯報。(學生舉手非常踴躍)
(由于不清楚設計老師及所教大多數學生的情況,所以對于由搬家引入的情境不好提出太具體的想法。但個人感覺前面情境的敘述有些拖沓,其實莫不如直奔主題。尤其是問題的設計是不是可以更簡練直接一些。尤其是這里的學生討論、再設計方案、再匯報,是否有必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可能還不一定會出現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問題。)
生1:可以買2個書柜,放小明和爸爸媽媽愛看的書。大約用400多元,不到500元,因為2個250元是500元,所以2個213元不到500元。
生2:可以買一張桌子吃飯用,42元。
生3:還要給這張桌子配4把椅子,大約是40多元。
……
教師肯定學生的想法與估算方法的合理。學生的想法得到教師的肯定,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如果沒有出現下面的問題,即書上的問題呢?該怎樣處理應該有所預設。)
1.教師請學生先來算一算買4把椅子的價錢?學生列出算式:12×4=?
學生開始計算,神態非常認真,計算后開始組內交流,有的算法引起了爭論。教師巡視選擇不同的方法,請學生進行板演并講解。
方法1:2×4=8,10×4=40,40+8=48(元)。
方法2:12+12+12+12=48(元)。
方法3:
1 2
× 4
______
4 8
前兩種方法,有部分學生使用,介紹后能引起全班同學的共鳴。重點講解方法3:豎式方法。當板演此方法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后,可讓其他的學生對豎式計算中不清楚的地方提問,有的學生問:4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數,為什么寫在十位上?還有的學生問:48是怎么來的?……
(作為豎式的計算,應該是大多數學生第一次接觸,即便是有學生能夠提出,但真正的含義理解還又得深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