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島余生語文教案(精選2篇)
荒島余生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魯賓孫的人物形象及其意義
2、學習心理描寫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魯濱孫的人物形象及其意義培養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2、難點:學習本文的心理描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來談談人們喜愛的小說,也是中學生必讀的世界名著之一《魯賓孫漂流記》。
二、整體感知:
1、剛開始時,魯賓孫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有哪些想法?(原句回答)
2、魯濱孫在海上遇難,被拋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身陷絕境,魯濱孫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3、接下來魯賓孫做了那些事,為自己生存做準備?
三、閱讀探究:
1、魯賓孫身上集中了人類許多優秀品質的精華,結合課文,說說你眼中的魯賓孫是一個怎樣的人?并說說理由。
一個意志堅強的人,他可用差不多一整年的功夫僅僅做完小小的木柵欄圍墻;
一個不怕失敗的人,為找到合適的工具,他先用重木頭,失敗了,又用起貨用的鐵棒;
一個善于調整心態的人,他經歷了三次心態調整,逐步解決了生存問題、生活問題及如何生活得有意義的問題;
……
總而言之,魯濱孫是個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意志堅強、生存信念執著、勇于創造、務實肯干的人
小結:魯濱孫是一個意志品質極為堅強,生存信念十分執著的人,并且務實肯于,勤于創造。他克服了極端的孤獨、恐懼、艱苦,經過反復動搖之后,終于調整好生活的心態,理智地鼓起勇氣,孤身創業。魯濱孫身上擁有人類優秀品質的精華,我們應該學習這種“魯濱孫精神”。
2、請簡要概括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在逆境中不要悲觀絕望,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盡自己的全力去改變環境,掌握自己的命運。
在逆境中,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執著頑強的生存信念。
四、設疑問難
1、如何看待魯濱孫的這種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不能把魯濱孫的這種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看成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在那樣的絕境中,任何人都必須首先解決心理問題,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動。魯濱孫短時間內成功完成了心理調整,為他在荒島上順利地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礎。他的這種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
2、作品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寫有什么好處?
第一人稱敘述角度,寫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現“我”的內心世界,這就更具真實感。
3、魯濱孫后來怎樣了?
在島上,他與自然斗爭,以頑強的意志生存了下來,還收留了一個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訓成了忠實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變船只的船長,回到英國。然后又去巴西經營種植園,最后終于成了一位大富翁。
五、布置作業:
你曾經遇到過或者正在遇到某種不幸或挫折,是仿照課文中“借方”和“貸方”的格式把好處和壞處排列出來。
荒島余生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熱愛勞動的作風。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動。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正確、辯證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養一種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布置學生先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對內容有大體的了解;了解有關生存的常識;探究觀察太陽、計算日期的方法。有條件可組織學生觀摩錄像資料,以加深對課文的了解。
教學內容
《魯濱孫漂流記》是世界名著,這篇課文沒有節選魯濱孫海上遇難的驚心動魄的情節,而是圍繞魯濱孫落難荒島的心理活動展開的,十分詳盡地描寫魯濱孫的心理,加強了小說的真實性,讓人讀來興味盎然。教師要引導學生悉心體會。
導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說,18世紀歐洲最杰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應該讀讀它,那么,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呢?這本書就是《魯濱孫漂流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魯濱孫落難荒島是怎樣活下去的。(投影顯示教學目標)
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魯濱孫在荒島的思考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什么?
3、這幾個階段的前后聯系是什么?
4、簡要概括文中蘊含的`道理。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參與。
教師小結
一個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觀絕望,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魯濱孫在逆境中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研讀探究
教師導學:魯濱孫是怎樣的一個人?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體會他的心理變化過程。
(投影顯示)思考題:
1、身陷絕境的魯濱孫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樣看待魯濱孫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學生朗讀第1~3段,體會魯濱孫的心理變化。
學生朗讀4~9段,考慮魯濱孫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學生朗讀10~12段,魯濱孫怎樣進一步調整自己生存的心態?
學生討論,教師參與。
教師小結
人沒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魯濱孫說服自己要頑強地活下去,這需要很大的勇氣,他是一個非常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人。
體驗與反思
聯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學習或生活中曾經遇到或正面臨的一兩件不幸或挫折,試仿照課文中“借方”和“貸方”的格式,把好處、壞處排列出來。
學生先小組討論交流,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確、辯證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從而培養一種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作業
積累字詞。
假如你像魯濱孫一樣被棄荒島,你會怎樣想?將怎樣做?發揮想像,寫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