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教案 > 八年級地理教案 > 中國的人口(通用15篇)

中國的人口

發布時間:2024-01-31

中國的人口(通用15篇)

中國的人口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講授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增長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了解我國由于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而帶來的一系列人口問題,并且理解計劃生育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的重要意義。

  2.培養學生使用“人口分布圖”專用地圖的能力,并培養學生一定的計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介紹有關華僑、華人的知識,使學生理解我國的華僑政策,通過了解華僑的愛國行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講述我國人口特點、人口問題、人口政策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口觀教育。

  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點;我國的人口問題及對策。

  難點是進行關于“人口的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適應”的人口觀教育。

  教學方法 主要應用談話法和講授法。

  教具 掛圖“中國人口分布圖”,投影片“人口遷移圖”講授提綱

  第一節

  「第一課時]

  一、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人口總數為12.6億(1997年)

  占世界總人口的22%

  二、人口分布不均

  l.我國的人口密度:131人/平方千米。

  2.我國人口的分布

  (l)界限:黑河—騰沖一線

  (2)東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平原,西部人口密度小。

  (3)原因:自然、社會經濟、開發時間長短等原因。

  三、我國人口的遷移

  四、華人與華僑

  1.概念

  我國對華僑的政策

  [第二課時]

  五、我國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

  1.我國人口突出特點

  ①人口基數大

  ②增長速度快

  2.人口增長快的原因

  ①解放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

  ②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

  3.人口問題:

  (l)人口與經濟 資源 環境的關系

  (2)問題

  ①人民生活水平低

  ②交通、住房、教育等社會問題

  ③對環境破壞程度大

  ④人均資源量少

  六、對策

  1.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2.具體要求:晚婚、晚肯、少生、優生。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 哪位同學知道現在世界上有多少億人口?中國有多少億人口?中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引入新課]

  學習新教材

  一、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板書]

  [教師講授并指導學生計算] 1990年人口普查,我國人口總數為11.6億,世界人口為53億。我國占世界人口總數的百分比為:1l.6/53X100%≈22%,因此,中國是個人口大國。

  [讀圖] 引導學生讀課本的“面積與人口比較表”,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教師小結] 由此可知,中國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但人口總數排在世界第一位,與面積相差不多的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美國的4.46倍,因此,我國是個人口大國。

  [讀課本第2頁《讀一讀》及補充資料] 如果全國的人手拉手連成一列隊伍,兩人之間的平均距離為1.4米,那么,這列11.6億人的隊伍能環繞地球赤道40多圈。我國人口相當于歐洲30多個國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兩大地區的人口還多。

  二、人口分布不均 [板書]

  1.我國的人口密度:

  [計算]

  12.6億人/960萬平方千米≈131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我國人口的分布;

  [閱讀和分析圖] 在課本第2頁《中國人口分布圖》上讓學生用彩筆標出黑河—騰沖一線,待熟悉圖例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以西的人口密度各大約是多少?

  [學生回答] 此線以東約200人/平方千米,以西小于10人/平方千米。

  [教師小結] 東部面積僅占全國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西部面積占全國的57%,人口只占6%。由此得出結論: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為什么這些地區人口密度大?

  [學生回答] 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東部等,這些地區多屬平原區,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等等。

  [教師小結] 由此可知,我國東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區,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會經濟以及開發時間長短等等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

  三、人口的遷移 [板書]

  [分析圖] 根據“人口遷移路線圖”請同學們說出遷移路線,并分析原因。

  [教師總結] 概括成下表

  四、華人與華僑 [板書]

  1.概念 [板書]

  [教師講授]

  ①華僑:由我國向海外的移民長期僑居國外并具有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如印尼華僑。

  ②華人:由我國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國外并取得外國國籍的,稱為外籍華人等。

  (引導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華僑和華人對祖國的熱愛及他們支援祖國建設的事跡)

  2.我國對華僑的政策 [板書]

  贊成和鼓勵華僑依自愿原則選擇居住國國籍,并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

  [教師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了中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并從人口的分布和遷移兩個方面了解了中國人口的大致狀況,這對我們進一步了解問題將有很大幫助。

  [第二課時]

  鞏固復習

  通過提問我國人口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及分布特點引出新課。

  學習新教材

  五、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板書]

  1.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板書]

  [讀圖]讀課本第4頁“我國人口的增長圖”,通過觀察,按時間進程比較,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①人口基數大:1949年就達到5.3億人口,1990年達到11.6億。

  ②增長速度快:由圖可知,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40年時間人口就增長1倍多,達到了11.6億,增長速度太快。

  [教師提問] 我們計算一下,若人口自然增長率都為10‰。,那么人口為10億人與100萬人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長多少人口?

  [學生回答] 10億人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100萬人每年增長1萬人口。

  [教師小結] 由此看出,我國人口基數大對人口增長所起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2.人口增長快的原因 [板書]

  [教師提問] 我國人口為什么增長快呢?

  [學生討論] 主要是因為①新中國成立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②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3.人口問題 [板書]

  [教師講授] 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的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同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馬克思認為,人作為消費者是無條件的,是絕對的,只要活著的人,從出生到老死,始終要消費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而作為生產者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此,這就決定人口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經濟、賢源、環境相協調。

  [教師提問] 綜上所述,我們分析一下我國的人口問題是什么?

  [學生討論] 結合課本第5頁圖討論。

  [教師總結]

  ①每年我國的糧食、肉類、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長,但由于新增長人口太多,增長財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費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將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現交通擁擠、住房緊張,教育差等社會問題

  ③對環境破壞程度大。

  ④人均資源量少(讀第5頁下圖分析)我國各種資源量都很豐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計算每人占有的數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國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教師小結,并引出下文] 上述社會問題,環境、資源問題的產生歸根結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產生的,那么根據我國人口多這一問題,我們應采取哪些對策呢?

  六、對策 [板書]

  [啟發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1.對策:

  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之一。實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

  2.具體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長的關鍵,優生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前提條件。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為實施這一項國策履行自己的義務。

  [教師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對我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問題等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并應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通過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具體辦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在實行計劃生育的同時,我們還要努力發展生產。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育觀改變了,才能最終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

中國的人口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講授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增長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了解我國由于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而帶來的一系列人口問題,并且理解計劃生育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的重要意義。

  2.培養學生使用“人口分布圖”專用地圖的能力,并培養學生一定的計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介紹有關華僑、華人的知識,使學生理解我國的華僑政策,通過了解華僑的愛國行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講述我國人口特點、人口問題、人口政策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口觀教育。

  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點;我國的人口問題及對策。

  難點是進行關于“人口的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適應”的人口觀教育。

  教學方法  主要應用談話法和講授法。

  教具  掛圖“中國人口分布圖”,投影片“人口遷移圖”講授提綱

  第一節  中國的人口

  「第一課時]

  一、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人口總數為12.6億(1997年)

  占世界總人口的22%

  二、人口分布不均

  l.我國的人口密度:131人/平方千米。

  2.我國人口的分布

  (l)界限:黑河—騰沖一線

  (2)東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平原,西部人口密度小。

  (3)原因:自然、社會經濟、開發時間長短等原因。

  三、我國人口的遷移

  四、華人與華僑

  1.概念

  我國對華僑的政策

  [第二課時]

  五、我國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

  1.我國人口突出特點

  ①人口基數大

  ②增長速度快

  2.人口增長快的原因

  ①解放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

  ②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

  3.人口問題:

  (l)人口與經濟 資源 環境的關系

  (2)問題

  ①人民生活水平低

  ②交通、住房、教育等社會問題

  ③對環境破壞程度大

  ④人均資源量少

  六、對策

  1.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2.具體要求:晚婚、晚肯、少生、優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  哪位同學知道現在世界上有多少億人口?中國有多少億人口?中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引入新課]

  學習新教材

  一、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板書]

  [教師講授并指導學生計算]  1990年人口普查,我國人口總數為11.6億,世界人口為53億。我國占世界人口總數的百分比為:1l.6/53x100%≈22%,因此,中國是個人口大國。

  [讀圖]  引導學生讀課本的“面積與人口比較表”,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教師小結]  由此可知,中國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但人口總數排在世界第一位,與面積相差不多的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美國的4.46倍,因此,我國是個人口大國。

  [讀課本第2頁《讀一讀》及補充資料]  如果全國的人手拉手連成一列隊伍,兩人之間的平均距離為1.4米,那么,這列11.6億人的隊伍能環繞地球赤道40多圈。我國人口相當于歐洲30多個國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兩大地區的人口還多。

  二、人口分布不均  [板書]

  1.我國的人口密度:

  [計算]

  12.6億人/960萬平方千米≈131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我國人口的分布;

  [閱讀和分析圖]  在課本第2頁《中國人口分布圖》上讓學生用彩筆標出黑河—騰沖一線,待熟悉圖例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以西的人口密度各大約是多少?

  [學生回答]  此線以東約200人/平方千米,以西小于10人/平方千米。

  [教師小結]  東部面積僅占全國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西部面積占全國的57%,人口只占6%。由此得出結論: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為什么這些地區人口密度大?

  [學生回答]  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東部等,這些地區多屬平原區,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等等。

  [教師小結]  由此可知,我國東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區,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會經濟以及開發時間長短等等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

  三、人口的遷移  [板書]

  [分析圖]  根據“人口遷移路線圖”請同學們說出遷移路線,并分析原因。

  [教師總結]  概括成下表

  四、華人與華僑  [板書]

  1.概念  [板書]

  [教師講授]

  ①華僑:由我國向海外的移民長期僑居國外并具有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如印尼華僑。

  ②華人:由我國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國外并取得外國國籍的,稱為外籍華人等。

  (引導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華僑和華人對祖國的熱愛及他們支援祖國建設的事跡)

  2.我國對華僑的政策  [板書]

  贊成和鼓勵華僑依自愿原則選擇居住國國籍,并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

  [教師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了中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并從人口的分布和遷移兩個方面了解了中國人口的大致狀況,這對我們進一步了解中國的人口問題將有很大幫助。

  [第二課時]

  鞏固復習

  通過提問我國人口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及分布特點引出新課。

  學習新教材

  五、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板書]

  1.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板書]

  [讀圖]讀課本第4頁“我國人口的增長圖”,通過觀察,按時間進程比較,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①人口基數大:1949年就達到5.3億人口,1990年達到11.6億。

  ②增長速度快:由圖可知,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40年時間人口就增長1倍多,達到了11.6億,增長速度太快。

  [教師提問]  我們計算一下,若人口自然增長率都為10‰。,那么人口為10億人與100萬人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長多少人口?

  [學生回答]  10億人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100萬人每年增長1萬人口。

  [教師小結]  由此看出,我國人口基數大對人口增長所起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2.人口增長快的原因  [板書]

  [教師提問]  我國人口為什么增長快呢?

  [學生討論]  主要是因為①新中國成立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②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3.人口問題  [板書]

  [教師講授]  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的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同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馬克思認為,人作為消費者是無條件的,是絕對的,只要活著的人,從出生到老死,始終要消費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而作為生產者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此,這就決定人口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經濟、賢源、環境相協調。

  [教師提問]  綜上所述,我們分析一下我國的人口問題是什么?

  [學生討論]  結合課本第5頁圖討論。

  [教師總結]

  ①每年我國的糧食、肉類、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長,但由于新增長人口太多,增長財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費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將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現交通擁擠、住房緊張,教育差等社會問題

  ③對環境破壞程度大。

  ④人均資源量少(讀第5頁下圖分析)我國各種資源量都很豐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計算每人占有的數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國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教師小結,并引出下文]  上述社會問題,環境、資源問題的產生歸根結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產生的,那么根據我國人口多這一問題,我們應采取哪些對策呢?

  六、對策  [板書]

  [啟發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1.對策:

  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之一。實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

  2.具體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長的關鍵,優生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前提條件。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為實施這一項國策履行自己的義務。

  [教師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對我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問題等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并應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通過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具體辦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在實行計劃生育的同時,我們還要努力發展生產。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育觀改變了,才能最終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

中國的人口 篇3

  本學期總第 6 課時本單元第  6   課時授課日期9.13課題第二章  第1節   中國的人口(2)課型新授教 學 目 標 1、通過講授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及增長,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 2、知道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及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壓力,增加學生的危機感。 3、知道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行之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重 點

  難 點

  1、  中國人口分布特點及原因 2、中國人口過快增長及其帶來的問題。

  教  具《人國人口的增長》掛圖 教  法充分利用教具、幻燈片、教材插圖。教    學     過     程步 驟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時 間一 二復習: 1、  我國人口數量 2、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 (導入)我國人口不僅數量大,而且人口增長也快,為給我國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 1、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 (1)       人口基數大 (2)       人口增長快 2、  放后人口增長快的主要原因 (1)醫療條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平均壽命延長,死亡率下降 (2)出生率較高xx年12、95億占世界21% 東南多、西北少

  學生自讀課本內容,總結目前我國人口的特點

  我國人口增長的三個階段

  5 30步 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時間三 四3、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增長快帶來的負擔

  實行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 1、人口數量的增長要同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適應 2、我國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總結: 由于我國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才及時地扭轉了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勢頭。雖然計劃生育的成績是明顯的,產生的經濟效益也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凈增長的人口仍在千虧以上,所以,實行計劃生育工作絲毫不能放松。俗話說“人多力量大”,那為什么我國還要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思考: 為什么我國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5 板書設計: 第二章 第1節 中國的人口 四、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 1、  人口增長特點 2、  帶來的問題 五、實行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 1、  目標 2、  基本內容 3、  具體要求教后記: 本節緊接上一節課的內容,主要說明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以及人口政策,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但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掌握起來。

中國的人口 篇4

  一、課題:(《中國地理》ch2 §1)

  二、教學目的:

  1、  1、  通過講授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和增長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

  2、  2、  知道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給國家、社會、家庭、環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負擔。了解我國人口問題的嚴重性。

  3、  3、  知道一點關于人口與人手、人的生產與物的生產之間的關系。

  4、  4、  知道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出路,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履行的義務。

  5、  5、  初步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三、教學重點:

  1、  1、  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  2、  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3、  3、  我國的人口問題及對策。

  四、教學難點 :進行關于“人口的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適應”的人口觀教育。

  五、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讀圖法

  六、教具:中國人口密度圖

  七、課時:1課時

  八、教學過程 :

  (一)引入

  ch2和民族 §1

  哪位同學知道現在世界上有多少億人口?中國有多少億人口?中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二)講解新課

  一、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000年人口普查,我國人口為12.95億(世界人口約60億),占世界人口的2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P10圖2.1,比較四國面積和人口:中國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人口總數排在世界第一位。與面積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加拿大的41.9,是美國的4.7倍,可見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

  P10“讀一讀”。

  我國人口相當于歐洲30多個國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兩大地區的人口還多。

  (過渡)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人口分布不均

  1、  1、  我國的人口密度

  12.95億人/960萬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  2、  我國人口的分布

  P11“做一做”。

  P12圖2.3。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人口密度約200人/平方千米,以西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東部面積僅占全國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西部面積占全國的57%,人口只占6%。因此,我國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為什么這些地區人口密度大?

  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東部等,這些地區多屬平原區,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等等。

  由此可知,我國東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區,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會經濟以及開發時間長短等等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

  (過渡)除了生活在本國的人口,書上還補充介紹了我國的海外移民,P12“讀一讀”。

  三、華人與華僑

  1、  1、  概念

  (1)華僑:由我國向海外的移民長期僑居國外并具有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

  (2)華人:由我國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國外并取得外國國籍的。(ABC)

  “港澳同胞” “僑鄉”

  2、  2、  華僑和華人熱愛祖國,積極支援國家建設。

  3、  3、  我國對華僑的政策

  贊成和鼓勵華僑依自愿原則選擇居住國國籍,并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

  (過渡)我國的人口分布是東南稠密、西北稀疏,我國的人口增長又有什么特點呢?

  四、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

  1、  1、  我國人口增長的突出特點

  P13圖2.4:

  ①人口基數大:1949年就達到5.4億人口,2000年達到12.95億。

  ②增長速度快:從1949年開始,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51年時間人口就增長1倍多,達到了12.95億,增長速度太快。

  我們計算一下,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都為10‰。,那么人口為10億人與100萬人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長多少人口?

  10億人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100萬人每年增長1萬人口。

  由此可見,我國人口基數大對人口增長所起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2、  2、  新中國成立前后人口增長差異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以前為什么人口增長緩慢?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什么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舊中國經濟落后,戰爭、災荒頻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緩慢。

  新中國成立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過渡)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什么呢?

  3、  3、  人口問題

  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馬克思認為,人作為消費者是無條件的,是絕對的,只要活著的人,從出生到老死,始終要消費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而作為生產者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此,這就決定人口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經濟、賢源、環境相協調。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國的人口問題到底是什么?

  ①每年我國的糧食、肉類、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長,但由于新增長人口太多,增長財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費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將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現交通擁擠、住房緊張,教育差等社會問題。

  ③對環境破壞程度大。

  ④人均資源量少(P13圖2.4)。我國各種資源量都很豐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計算每人占有的數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國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過渡)上述社會問題,環境、資源問題的產生歸根結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產生的,那么根據我國人口多這一問題,我們應采取哪些對策呢?

  五、對策

  1、  1、  對策:

  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之一。實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放羊娃”)

  2、  2、  具體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DINK)、優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長的關鍵,優生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前提條件。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為實施這一項國策履行自己的義務。

  (三)小結

  我們對我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問題等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并應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通過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具體辦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在實行計劃生育的同時,我們還要努力發展生產。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育觀改變了,才能最終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

  (四)作業 

  填圖冊P7~9/一、1~5,二、1~3。

中國的人口 篇5

  第一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與增長,理解我國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

  2.使學生了解有關華僑及華人的知識。

  3.培養學生使用“人口分布圖”和“人口增長曲線圖”等地理圖表的能力,以及計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對待人口問題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教學重點

  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問題及對策。

  教學難點 

  人口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協調的科學人口觀的樹立。

  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

  教學媒體

  掛圖“中國人口分布圖”、“中國人口增長曲線”投影片、課本插圖、有關圖表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板書】 第二章 和民族

  第一節

  【引入新課】 世界上有多少億人口,我國有多少億人口(1996年底)?中國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回答)

  1996年底世界人口已達57.7億,我國人口總數為12.2億,我國占

  【板書】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學生活動】 閱讀課本中“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比較圖”(見下表),提出問題:將四國面積、人口相比較,能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 中國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超過其它三個國家人口總數的2倍,與面積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國的4.7倍,可見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

  【過渡】 人口大國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紹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識。

  【學生活動】 12.2億人/960億平方千米=120人/平方千米。這一數字大約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0倍。

  【板書】 二、人口分布不均

  觀察課本中的“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數量”圖,找到江蘇、山東、新疆、西藏的人口總數,參考課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區的面積,計算四省區的人口密度并比較東部沿海兩省與西部內陸兩自治區人口密度的差異。

  仔細觀察課本中的“中國人口密度圖”,思考以下問題:

  (1)找到黑河—騰沖一線,對照圖例觀察線兩側東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異。觀察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大于 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閱讀課本相關內容,了解該線兩側的面積、人口所占比例。

  (3)確認該線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全班評議,由學生歸納:

  黑河—騰沖一線東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東部等省,這些地區多為平原區,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內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區,這些地區多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

  【教師小結】 可見我國人口密度東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區。這是由自然條件、社會經濟以及開發時間的長短而決定的。

  【板書】 三、鄉村與城鎮人口比重的差異

  【過渡】 人口密度東西部存在差異,農村與城鎮也存在差異,而且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擴大,這種差異也在變化。請看下表:

  【教師設問】

  (1)計算1994年(全國人口為12億)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的數量

  (2)世界平均城鎮人口比重為41%,目前我國城鎮人口的比重仍低于這個水平,你認為今后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城鄉人口分布將出現什么問題?

  (3)城鄉人口怎樣合理分布,才能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學生主要歸納出以下幾點:(1)全國仍有8.5億人口在鄉村,鄉村容納不下這樣多的勞力,應該就近建設新型城鎮,以縮小城鄉差別;(2)為保護大城市的環境,應限制大城市的規模,建設衛星城以緩解大城市的人口壓力。

  【板書】 四、華僑與華人

  【過渡】 我國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為華僑與華人兩種,前者指長期僑居國外并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后者指已定居國外并取得外國國籍的,又稱為外籍華人。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 華僑和華人對國家熱愛以及他們積極支援國家建設的典型事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師說明】 我國贊成與鼓勵華僑根據自愿的原則選擇自己的國籍。我國政府和人民十分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和華人的正當權益。

  【教師小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中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知道了我國人口的分布、鄉村與城鎮人口的差異,了解了華僑和華人的情況,這對我們學習問題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復習鞏固】 了解自己的家鄉(鄉村或城鎮)人口密度與人口的遷移情況,分析其原因和解決的措施。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 復習我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點,引出新課。

  根據下表提供的我國人口增長數據,要求學生繪出1764年以來我國的人口增長曲線圖,并觀察我國的人口增長有什么待點?

  通過觀察,由學生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1)我國人口基數過大。1949年為5.4億,1996年時就達到12.2億。

  (2)增長速度過快。由繪圖可知,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了47年時間,人口就增長了1.3倍,達到12.2億。

  【板書】 五、人口增長過快及其帶來的問題

  1.我國人口增長的突出特點

  【教師設問】 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均為1.0%,10億人口與1000萬人口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

  【學生回答】 前者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萬人口。

  【教師小結】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過大。形成了較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和龐大的人口總量

  【板書】 2.新中國成立前后人口增長差異的原因

  【教師設問】

  (1)新中國成立以前為什么人口增長緩慢?

  (2)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什么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學生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人口增長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懂得了由于舊中國經濟落后,戰爭、災荒頻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緩慢。而新中國成立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教師提問】 人口的增長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下表】

  【板書】 3.我國的人口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我國人口增長過快帶來哪些問題?

  (2)我國實行計劃生育遇到哪些困難和阻力?

  (3)我國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有什么好處?

  【學生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充分發表個人意見,經過不同觀點的辯論,使學生的思想達到一致。然后由小組代表歸納出來,再在全班進行評議。最后由教師小結。

  【教師小結】

  (1)人口的急劇增長,給我國帶來的是環境的巨大壓力,人口問題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礙,我國大多數資源和工農業產品,按人口的平均數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幾千年的傳統封建意識的影響,特別是在農村還存在著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這種思想還根深蒂固,不易改變。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質,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環境質量可以得到提高。

  【教師總結】 上述環境、資源、社會問題的產生都是由于人口過多、人口增長過快造成的。(對此我們應采取哪些對策呢?)

  【板書】 六、人口問題的對策

  我國政府將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之一。實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這是控制人口的關鍵,也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前提。我們要積極地宣傳這一基本國策,使我國的人口得以控制。

  【總結】 這節課我們對我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問題及其對策進行了學習。努力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這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有效措施。與此同時還應積極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與文化素質,改變人們的生育觀,人口問題才能最終得到解決。

  板書設計 

  第二章 和民族

  第一節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鄉村與城鎮人口比重的差異

  四、華僑與華人

  五、人口增長過快及其帶來的問題

  1.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

  2.新中國成立前后人口增長差異的原因

  3.我國的人口問題

  六、人口問題的對策

中國的人口 篇6

  教學要求:1、記住我國的人口總數;

  2、知道我國的人口分布、城鄉人口比例以及華僑和僑鄉;

  3、提高閱讀人口密度圖及柱狀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1、我國人口數量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 :根據人口密度圖分析我國的人口分布情況

  教    具:幻燈片若干

  教學方法:講述法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

  我們前幾節課學習了我國的行政區劃,我國共有多少個省級行政區?(學生群答:34個。)那么我們石家莊市屬于哪一個省區?(學生群答:河北省。)假如我們出了河北省,我們應該說我們是哪里人?(學生群答:河北省人。)那我們要是出了國之后,別人問你是哪里人,你怎樣回答?(學生群答:中國人。)如果再問你是哪個民族,你怎么回答?(學生群答:漢族。)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識,而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對我們國家的人口和民族的情況有所了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第二章  和民族(板書)。

  首先我們先來學習:

  第一節  (板書)。

  [授新課]

  有的同學可能知道,我們國家現在正在進行全國的人口普查,誰知道這是第幾次全國人口普查呢?(學生答或老師說出:第五次。)這次人口普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統計一下我國現在的人口總數。如果我問你現在我國的人口數是多少,你能回答上來嗎?(學生答或老師說出:不能。)我們只能看一下最近的一次人口統計情況。據1998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全國人口資料,1997年我國的人口為12.36億,而當時的世界人口有59億,因此我們可以算出,我國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21%(板書:97年  12.36億  占世總2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板書)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我國的12.36億人口是一個什么概念,多到什么程度。

  (放幻燈片: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比較圖)

  我們看到的這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的人口比較圖,想一想,這四個國家是怎樣的四個國家?(學生答: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四個國家。)好,我們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在四個表示人口數量的柱狀圖中,屬中國的柱最高,要遠遠高于其他幾個國家,說明我國的人口要遠遠多于其他三個國家。那我們分別是和我們面積差不多的美國和加拿大的多少倍呢?我們來計算一下。

  <學生計算,得出結論:中國人口分別是美國和加拿大的4.6和42.6倍。>

  剛才我們也提到了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1%,也就是說,在世界上,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中國人。如果全中國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環繞地球赤道40多圈。

  此外,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萬以上的國家,就被稱為人口大國,而我國人口超過5000萬的省就有9個。

  <學生活動:讀全國各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圖。先找到9個人口超過5000萬的省區:河南、山東、四川、江蘇、廣東、河北、湖南、安徽、湖北;然后先其中的河南、江蘇、山東,讀出其人口數:9300萬、7200萬、8800萬。>

  其中河南省人口超過了9000萬,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世界上人口超過5000萬和9000萬的國家分別有多少。

  (讓學生看表1)

  以上這些都說明了我國人口眾多,可以稱為人口的“超級大國”。

  下面我們想一想,我國各省區的人口數相差非常懸殊,那是不是名省區的人口密度也相差很多呢?(學生答或老師說出:不一定,因為各省區的面積大小不一樣。)我們來算幾個省的人口密度,看一看我國的人口密度是不是各省區都是一樣的。

  <學生分組計算江蘇、山東、新疆、西藏的人口密度。>

  (老師提示:注意圖中和表格中的單位是不一樣的。)

  <學生回答計算結果>

  好,我們看到,在這四個省區中,江蘇和山東的人口密度很大,達到每平方千米500人到700人以上,而新疆和西藏的人口密度非常小,其中西藏每平方千米不足2人。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學生群答或老師引出:我國人口分布不平均。)

  二、人口分布不平均(板書)

  我們知道了我國各省人口密度相差很大,其實我們中國的平均人口密度和其他國家人口密度也相差懸殊。1997年,中國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130人,當時世界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43人,我們可以看到,我國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下面我們重點學習密度。

  (放幻燈片:中國人口密度圖。)

  (先看圖例,然后讓學生找人口密度最大的幾個區域:河南、山東、江蘇;四川;東南沿海及中國臺灣西部。)

  我們看到這些區域都集中分布在我國的東部(老師指圖),人口密度達到500人以上;而西部的新疆、西藏以及青海等地人口密度非常小,每平方千米在50人以下。

  (老師指圖,讓學生找出黑河騰沖線,然后分析。)

  在黑河騰沖線東南部,人口密度非常大,而在西北部,人口密度非常小。

  (看表2講解。)東南多,西北少(板書)

  我國東南部面積僅占我國總面積的43%,而人口卻占總人口的96%;西北部面積占57%,人口占6%。這是為什么呢?(老師引導學生回答。)

  在講世界人口的時候,我們知道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都分布在什么樣的自然條件下(溫暖濕潤的平原地區),而我們中的東部耕地多、氣候好,生產的糧食多,能夠養活的人口也就多,人口密度大。另外,在我國的東部,經濟發達,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也就十分發達,城鎮也就多,人口集中。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人口密度小;工商業、交通運輸業不發達,城鎮少,城鎮人口也少。

  我國的人口地區分布不平均,那么我國農村和城鎮人口一樣多嗎?(學生答或老師說出:不一樣。)

  三、農村人口比重大,城鎮人口比重小(板書)

  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國家,絕大多數人口分布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1949年,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90%,而城鎮人口只占10%。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旅游事業和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城鎮人口迅速增加。1997年達30%,農村人口下降為70%。但全國12.36億人口中仍有8.6億在農村。

  我國現有城鎮人口3.7億,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城鎮人口最多的國家。

  <看我國、世界及美國的農村和城鎮人口比較表>

  我國城鎮人口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今后,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鎮人口將會繼續增加。國家對城市發展的政策是:嚴格控制大城市的規模,合理發展中小城市,建設新型鄉鎮,大小城市有機結合,使我國的城鄉人口布局變得合理。

  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鄉人口布局正變得合理,而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人們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十月一日就要到了,可能許多同學家里正準備出去旅游。現在在許多地方,出國旅游成為許多人所接受。假如你出國以后,可能會遇到許多象你一樣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的,但是在當地長期居住的人,他們可能就是你的同胞,中國人,我們說他們是華僑。

  四、華僑和華人(板書)

  在國外,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布在世界各地。那么,華僑和華人有什么不同呢?華僑指的是長期僑居國外的中國人;而那些已經定居國外并加入了居留國的國籍的則是外籍華人。你知道的、著名的華人和華僑有誰?(學生答或老師提示:楊振寧、張德培等。)那么,我問一下,中國臺灣人是不是華僑和華人呢?(不是)我國的海外華僑多的縣市常被稱為“僑鄉”(板書:“僑鄉”),如福建的廈門、廣東的汕頭等。

  我國政府一向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廣大僑胞也熱愛我們的祖國,關心和支持祖國的建設,并為發展我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友好關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小結]

  [做練習]做填充圖冊第四頁一、二、三題。

中國的人口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知道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3.了解我國人口增長情況,知道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4.理解我國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

  5.了解有關華僑、華人的知識。

  能力目標:

  1.學會運用人口資料,計算人口密度。

  2.學會閱讀“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能夠使用圖例、注記識別圖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養閱讀人口分布專題地圖的能力。

  3.能夠根據不同地區的面積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資料,說明人口分布的狀況。

  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方面的基本國情,懂得人口的增長要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從而樹立正確對待人口問題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教學建議

  關于的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主要內容是我國人口及其分布概況,是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進行經濟建設的出發點。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一段中,運用“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的比較”示意圖,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讀一讀”中的資料更是體現了中國人口的這個特點。

  3.人口分布的知識是從“做一做”引入的。這部分內容即可以使學生學會運用人口資料,計算人口密度,而且還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我國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勻。“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展示了我國人口分布的地區差異。人口分布的地區差異,既是某些自然環境區域的結果,又是形成區域經濟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運用“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說明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本節應學會的讀圖技能。

  4.關于我國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華僑和僑鄉的知識不是本節的重點。

  人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人口數量的增長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教材通過“我國人口的增長”圖、“我國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當年新增財富的百分比”圖、“我國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圖,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我國人口問題的嚴峻性和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必要性。這也是本節必須使學生理解的重點知識。

  關于第一課時教法建議

  1.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學生所熟悉的常識。教師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除

  去利用課本中“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比較圖”和“讀一讀”的材料之外,還可以聯系一年級的世界地理知識,讓學生知道我國人口相當于西半部歐洲30多個國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兩大地區的人口還多,用這些材料進行渲染,使學生對我國人口眾多這一國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學生在初一已經學過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觸過人口密度圖,在講“人口分布不平

  均”這部分內容時,可先讓學生完成課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口數量”圖上,讀出江蘇、山東、新疆、西藏的人口約數(江蘇6700萬、山東8500萬、新疆1500萬、西藏200萬),計算人口密度(江蘇和山東每平方千米分別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別為9.4人和1.7人),比較東部沿海兩省和西部內陸兩自治區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蘇、山東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對我國東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狀況有一個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讓學生閱讀“中國人口分布”圖,結合課文,自己總結出中國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不均狀況,是歷史上長期以來形成的,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條件的關系十分密切。教師不宜把中國人口分布的不平均這一特征作為中國的“人口問題”來講。最好結合本段課文的內容,聯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識進行教學,讓學生搞清楚中國人口分布同地區經濟發展和自然條件的關系,使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成為義務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環境的關系”這條主線的一個部分,為學生初步建立正確的人地觀打下基礎。

  3.在講授我國“農村人口比重大,城鎮人口比重小”這一內容時,教師可采用列表講述的方法。

  中國

  世界

  農村人口比例

  63.91 %

  59 %

  城市人口比例

  36.09 %

  41 %

  同時,應向學生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

  今后,隨著國家經濟建設和城鎮建設的發展,城鎮人口的比重還將繼續增加。至于我國城市

  發展的政策這一內容,教學中可一帶而過。

  4.“華人與華僑”這一部分內容,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區別“華僑”和“華人”兩個概念,

  然后說明我國的僑胞遍布世界各地,廣大僑胞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

  很大貢獻。同時,也要說明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是我國政府的一貫政策。

  關于第二課時教法建議

  1.“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是本節的重點內容之一。

  這部分內容可以分三部分講授:

  ①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

  可以結合課文中的“我國人口增長”曲線圖,讓學生看看我國人口直線上升的情況。或者讓學生簡單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相同,11億人和100萬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數大對人口增長的影響。但這種計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復雜。

  ②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人口增長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國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比較復雜。這里應主要向學生講明兩個方面。

  一是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平均壽命延

  長,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們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還不夠好,人口出生率長期處于較高水平,這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長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龐大的人口基數,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個驚人的數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產”和“物的生產”之間的關系:

  要讓學生明白人既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生下來就需要衣、食、住、行

  各方面的物質資料。人口越多,需要生產的產品、耗用的資源和占用的空間越多,在我們國家這個既定的范圍內,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們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長超過物質資料增長的速度,我們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不會實現,而且會使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惡化,給我們的子孫后代造成困難。

  這段課文插有幾副圖,較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產”和“物的生產”的關系,突出了人均的觀念。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些插圖,談談這些關系。

  2.在講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前,可先聯系第一冊課本中學過的有關人口與經濟、資源和環境相適應的知識,讓學生對為什么我國把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有所認識。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具體要求,應讓學生牢記。

  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在實行計劃生育的同時,還要努力發展生產。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育觀念改變了,才能最終解決我國的人口。

  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第一課時

  重點:我國的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

  難點:人口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協調的科學人口觀的樹立。

  教學過程 :

  〔引入〕:放一段錄像。

  〔提問〕:從錄像中我們看到中國人口的最大特點是什么?(人口數量大)

  〔出示投影〕:我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人口總數)

  〔講解〕:我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2.9533億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提問〕:閱讀課本中“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的比較”圖,將四國面積、人口相比較,能得出什么結論?

  〔講解〕:出示表格:

  俄羅斯

  加拿大

  中國

  美國

  面積(萬平方千米)

  1700

  997

  960

  936

  人口(億)

  1.48

  0.26

  12.2

  2.6

  中國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過其他三個國家人口總數的2倍,與面積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國的4.7倍,可見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

  請大家看一看教材中的“讀一讀”材料,了解數量特點。

  〔提問〕:請同學們看圖“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數量”,思考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中哪一個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最多?哪一個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最少?人口總數在5000萬以上的省級行政區有哪幾個?

  〔講述〕:為了比較不同地區人口的多少,我們用人口密度進行說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人口密度的計算方法。

  定義: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積上的人口數。

  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數(人)/面積(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根據圖表,填寫“做一做”中的表格。

  〔提問〕:根據課本中的“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數量”圖,參考課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區的面積,計算四省區的人口密度并比較東部沿海兩省與西部內陸兩自治區人口密度的差異。

  〔提問〕:觀察“中國人口密度”圖,思考以下問題:

  (1)找到黑河——騰沖一線,對照圖例觀察線兩側東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異。觀察哪些省區人口大于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閱讀課本相關內容,了解該線兩側的面積、人口所占比例。

  (3)確認該線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全班評議,學生總結〕

  〔講述〕:我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稠密,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等省,這些地方多為平原區;該線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57%,人口只占全國總人口的6%,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性諼鞅輩康哪諉曬擰⑿陸⑶嗪:臀韃氐仁∏廡┑厙轡咴蛻襯?杉夜絲諉芏榷看笥諼韃浚皆笥詬咴蛻角U饈怯勺勻惶跫⑸緇峋靡約翱⑹奔淶某ざ潭齠ǖ摹?/P>

  〔過渡〕:人口密度東西部存在差異,農村與城鎮也存在差異,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擴大,這種差異也在變化。

  〔出示投影〕:“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對比(人口構成特征)”

  〔講述〕:我國的人口構成中,農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于城市人口。2000年我國的總人口為12.95億,其中農村人口達80739萬人,占63.91%;也就是說中國有13億人,其中有8億農民,是世界上農業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也同時看到,與1950年相比,我國的農村人口比重呈下降的趨勢。與此同時我國的城市人口在不斷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在不斷提高。2000年我國城市人口為45594萬人,占36.09%。比1995年的28.9%上升了7.19個百分點,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1990年上升了9.86%。

  〔提問〕:世界平均城鎮人口比重為41%,目前我國城鎮人口的比重仍低于這個水平,你認為今后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城鄉人口分布將出現什么問題?城鄉人口怎樣合理分布,才能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總結〕:全國仍有8.5億人口在鄉村,鄉村容納不下這樣多的勞力,應該就近建設新型城鎮,以縮小城鄉差別;為保護大城市的環境,應限制大城市的規模,建設衛星城以緩解大城市的人口壓力。

  〔過渡〕:我國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為華僑與華人兩種,前者指長期僑居國外并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后者指定居國外并取得外國國籍的,又稱為外籍華人。

  〔討論〕:以華僑和華人熱愛國家以及他們積極支援國家建設的典型事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講述〕:我國贊成與鼓勵華僑自愿的選擇自己的國籍。我國政府和人民十分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和華人的正當權益。

  〔總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中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了我國人口的分布、鄉村、與城鎮人口的差異,了解了華僑和華人的情況,這對我們學習問題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板書設計 :

  第二章 和民族

  第一節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鄉村與城鎮人口比重的差異

  四、華僑與華人

  關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第二課時

  重點:人口問題及對策。

  難點:人口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協調的科學人口觀的樹立。

  教學過程 :

  〔復習〕:復習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點,引出新課。

  〔新課〕:根據下表提供的我國人口增長數據,要求學生繪出1764年以來我國的人口增長曲線圖,并觀察我國的人口增長有什么特點?

  年份

  人口(億)

  1764

  2.1

  1840

  4.1

  1937

  4.5

  1949

  5.4

  1982

  10.3

  1990

  11.3

  1996

  12.2

  〔總結〕:由學生總結后,教師概括:(1)我國人口基數過大。1949年為5.4億,1996年時就達到12.2億。(2)增長速度過快。由繪圖可知,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了47年時間,人口就增長了2.3倍,達到12.2億。

  〔提問〕: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均為1.0%,10億人口與1000萬人口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前者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萬人口)

  〔總結〕:由于我國人口基數過大,形成了較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和龐大的人口總量。

  〔提問〕:(1)新中國成立以前為什么人口增長緩慢?

  (2)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什么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學生分組討論人口增長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得出由于舊中國經濟落后,戰爭、災荒頻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緩慢。而新中國成立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提問〕:讀下表,思考人口的增長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學生討論)

  我國每年新增人口

  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當年新增財富的百分比

  約1500萬人

  增產肉類的45.6%

  增收糧食的48.5%

  增產布匹的40%

  新建城鎮住房的30.7%

  新增國民收入的20%

  新設醫院病房的35%

  我國人口

  自然資源總量占世界的位次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的位次

  12.2億

  耕地面積第4位

  第67位

  森林面積第6位

  第121位

  年產礦石第3位

  第80位

  水資源總量第6位

  第88位

  〔提問〕: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我國人口增長過快帶來哪些問題?

  (2)我國實行計劃生育遇到哪些困難和阻力?

  (3)我國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有什么好處?

  學生分組討論,充分發表個人意見,經過不同觀點的辯論,使學生的思想達到一致。

  〔總結〕:(1)人口的急劇增長,給我國帶來的是環境的巨大壓力,人口問題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礙,我國大多數資源和工農業生產,按人口的平均數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幾千年的傳統封建意識的影響,特別是在農村還存在著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這種思想還根深蒂固,不易改變。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質,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環境質量可以得到提高。

  〔提問〕:上述環境、資源、社會問題的產生都是由于人口過多、人口增長過快造成的。對此我們應采取哪些對策呢?

  〔講解〕:我國政府將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之一。實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這是控制人口的關鍵,也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前提。我們要積極地宣傳這一基本國策,使我國的人口得以控制。

  〔總結〕:這節課我們對我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問題及其對策進行了學習。努力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這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有效措施。與此同時還應積極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與文化素質,改變人們的生育觀,人口問題才能最終得到解決。

  板書設計 :

  五、人口增長過快及其帶來的問題

  1.我國人口增長的突出特點

  2.新中國成立前后人口增長差異的原因

  3.我國的人口問題

  六、人口問題的對策

  探究活動

  組織一次辯論會,題目為“人口多好還是人口少好”。分正反兩方,各持一種觀點展開辯論,教師起引導的作用,最后使學生明確人口的增長要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從而樹立正確對待人口問題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中國的人口 篇8

  教學目的

  1.通過講授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增長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了解我國由于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而帶來的一系列人口問題,并且理解計劃生育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的重要意義。

  2.培養學生使用“人口分布圖”專用地圖的能力,并培養學生一定的計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介紹有關華僑、華人的知識,使學生理解我國的華僑政策,通過了解華僑的愛國行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講述我國人口特點、人口問題、人口政策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口觀教育。

  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點;我國的人口問題及對策。

  難點是進行關于“人口的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適應”的人口觀教育。

  教學方法 主要應用談話法和講授法。

  教具 掛圖“中國人口分布圖”,投影片“人口遷移圖”講授提綱

  第一節

  「第一課時]

  一、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人口總數為12.6億(1997年)

  占世界總人口的22%

  二、人口分布不均

  l.我國的人口密度:131人/平方千米。

  2.我國人口的分布

  (l)界限:黑河—騰沖一線

  (2)東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平原,西部人口密度小。

  (3)原因:自然、社會經濟、開發時間長短等原因。

  三、我國人口的遷移

  四、華人與華僑

  1.概念

  我國對華僑的政策

  [第二課時]

  五、我國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

  1.我國人口突出特點

  ①人口基數大

  ②增長速度快

  2.人口增長快的原因

  ①解放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

  ②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

  3.人口問題:

  (l)人口與經濟 資源 環境的關系

  (2)問題

  ①人民生活水平低

  ②交通、住房、教育等社會問題

  ③對環境破壞程度大

  ④人均資源量少

  六、對策

  1.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2.具體要求:晚婚、晚肯、少生、優生。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 哪位同學知道現在世界上有多少億人口?中國有多少億人口?中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引入新課]

  學習新教材

  一、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板書]

  [教師講授并指導學生計算] 1990年人口普查,我國人口總數為11.6億,世界人口為53億。我國占世界人口總數的百分比為:1l.6/53X100%≈22%,因此,中國是個人口大國。

  [讀圖] 引導學生讀課本的“面積與人口比較表”,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教師小結] 由此可知,中國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但人口總數排在世界第一位,與面積相差不多的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美國的4.46倍,因此,我國是個人口大國。

  [讀課本第2頁《讀一讀》及補充資料] 如果全國的人手拉手連成一列隊伍,兩人之間的平均距離為1.4米,那么,這列11.6億人的隊伍能環繞地球赤道40多圈。我國人口相當于歐洲30多個國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兩大地區的人口還多。

  二、人口分布不均 [板書]

  1.我國的人口密度:

  [計算]

  12.6億人/960萬平方千米≈131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我國人口的分布;

  [閱讀和分析圖] 在課本第2頁《中國人口分布圖》上讓學生用彩筆標出黑河—騰沖一線,待熟悉圖例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以西的人口密度各大約是多少?

  [學生回答] 此線以東約200人/平方千米,以西小于10人/平方千米。

  [教師小結] 東部面積僅占全國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西部面積占全國的57%,人口只占6%。由此得出結論: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為什么這些地區人口密度大?

  [學生回答] 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東部等,這些地區多屬平原區,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等等。

  [教師小結] 由此可知,我國東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區,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會經濟以及開發時間長短等等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

  三、人口的遷移 [板書]

  [分析圖] 根據“人口遷移路線圖”請同學們說出遷移路線,并分析原因。

  [教師總結] 概括成下表

  四、華人與華僑 [板書]

  1.概念 [板書]

  [教師講授]

  ①華僑:由我國向海外的移民長期僑居國外并具有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如印尼華僑。

  ②華人:由我國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國外并取得外國國籍的,稱為外籍華人等。

  (引導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華僑和華人對祖國的熱愛及他們支援祖國建設的事跡)

  2.我國對華僑的政策 [板書]

  贊成和鼓勵華僑依自愿原則選擇居住國國籍,并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

  [教師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了中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并從人口的分布和遷移兩個方面了解了中國人口的大致狀況,這對我們進一步了解問題將有很大幫助。

  [第二課時]

  鞏固復習

  通過提問我國人口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及分布特點引出新課。

  學習新教材

  五、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板書]

  1.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板書]

  [讀圖]讀課本第4頁“我國人口的增長圖”,通過觀察,按時間進程比較,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①人口基數大:1949年就達到5.3億人口,1990年達到11.6億。

  ②增長速度快:由圖可知,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40年時間人口就增長1倍多,達到了11.6億,增長速度太快。

  [教師提問] 我們計算一下,若人口自然增長率都為10‰。,那么人口為10億人與100萬人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長多少人口?

  [學生回答] 10億人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100萬人每年增長1萬人口。

  [教師小結] 由此看出,我國人口基數大對人口增長所起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2.人口增長快的原因 [板書]

  [教師提問] 我國人口為什么增長快呢?

  [學生討論] 主要是因為①新中國成立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②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3.人口問題 [板書]

  [教師講授] 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的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同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馬克思認為,人作為消費者是無條件的,是絕對的,只要活著的人,從出生到老死,始終要消費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而作為生產者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此,這就決定人口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經濟、賢源、環境相協調。

  [教師提問] 綜上所述,我們分析一下我國的人口問題是什么?

  [學生討論] 結合課本第5頁圖討論。

  [教師總結]

  ①每年我國的糧食、肉類、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長,但由于新增長人口太多,增長財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費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將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現交通擁擠、住房緊張,教育差等社會問題

  ③對環境破壞程度大。

  ④人均資源量少(讀第5頁下圖分析)我國各種資源量都很豐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計算每人占有的數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國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教師小結,并引出下文] 上述社會問題,環境、資源問題的產生歸根結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產生的,那么根據我國人口多這一問題,我們應采取哪些對策呢?

  六、對策 [板書]

  [啟發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1.對策:

  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之一。實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

  2.具體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長的關鍵,優生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前提條件。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為實施這一項國策履行自己的義務。

  [教師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對我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問題等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并應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通過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具體辦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在實行計劃生育的同時,我們還要努力發展生產。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育觀改變了,才能最終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

中國的人口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知道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3.了解我國人口增長情況,知道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4.理解我國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

  5.了解有關華僑、華人的知識。

  能力目標:

  1.學會運用人口資料,計算人口密度。

  2.學會閱讀“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能夠使用圖例、注記識別圖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養閱讀人口分布專題地圖的能力。

  3.能夠根據不同地區的面積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資料,說明人口分布的狀況。

  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方面的基本國情,懂得人口的增長要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從而樹立正確對待人口問題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教學建議

  關于的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主要內容是我國人口及其分布概況,是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進行經濟建設的出發點。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一段中,運用“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的比較”示意圖,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讀一讀”中的資料更是體現了中國人口的這個特點。

  3.人口分布的知識是從“做一做”引入的。這部分內容即可以使學生學會運用人口資料,計算人口密度,而且還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我國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勻。“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展示了我國人口分布的地區差異。人口分布的地區差異,既是某些自然環境區域的結果,又是形成區域經濟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運用“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說明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本節應學會的讀圖技能。

  4.關于我國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華僑和僑鄉的知識不是本節的重點。

  人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人口數量的增長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教材通過“我國人口的增長”圖、“我國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當年新增財富的百分比”圖、“我國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圖,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我國人口問題的嚴峻性和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必要性。這也是本節必須使學生理解的重點知識。

  關于第一課時教法建議

  1.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學生所熟悉的常識。教師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除

  去利用課本中“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比較圖”和“讀一讀”的材料之外,還可以聯系一年級的世界地理知識,讓學生知道我國人口相當于西半部歐洲30多個國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兩大地區的人口還多,用這些材料進行渲染,使學生對我國人口眾多這一國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學生在初一已經學過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觸過人口密度圖,在講“人口分布不平

  均”這部分內容時,可先讓學生完成課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口數量”圖上,讀出江蘇、山東、新疆、西藏的人口約數(江蘇6700萬、山東8500萬、新疆1500萬、西藏200萬),計算人口密度(江蘇和山東每平方千米分別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別為9.4人和1.7人),比較東部沿海兩省和西部內陸兩自治區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蘇、山東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對我國東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狀況有一個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讓學生閱讀“中國人口分布”圖,結合課文,自己總結出中國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不均狀況,是歷史上長期以來形成的,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條件的關系十分密切。教師不宜把中國人口分布的不平均這一特征作為中國的“人口問題”來講。最好結合本段課文的內容,聯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識進行教學,讓學生搞清楚中國人口分布同地區經濟發展和自然條件的關系,使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成為義務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環境的關系”這條主線的一個部分,為學生初步建立正確的人地觀打下基礎。

  3.在講授我國“農村人口比重大,城鎮人口比重小”這一內容時,教師可采用列表講述的方法。

  中國

  世界

  農村人口比例

  63.91 %

  59 %

  城市人口比例

  36.09 %

  41 %

  同時,應向學生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

  今后,隨著國家經濟建設和城鎮建設的發展,城鎮人口的比重還將繼續增加。至于我國城市

  發展的政策這一內容,教學中可一帶而過。

  4.“華人與華僑”這一部分內容,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區別“華僑”和“華人”兩個概念,

  然后說明我國的僑胞遍布世界各地,廣大僑胞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

  很大貢獻。同時,也要說明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是我國政府的一貫政策。

  關于第二課時教法建議

  1.“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是本節的重點內容之一。

  這部分內容可以分三部分講授:

  ①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

  可以結合課文中的“我國人口增長”曲線圖,讓學生看看我國人口直線上升的情況。或者讓學生簡單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相同,11億人和100萬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數大對人口增長的影響。但這種計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復雜。

  ②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人口增長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國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比較復雜。這里應主要向學生講明兩個方面。

  一是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平均壽命延

  長,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們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還不夠好,人口出生率長期處于較高水平,這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長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龐大的人口基數,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個驚人的數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產”和“物的生產”之間的關系:

  要讓學生明白人既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生下來就需要衣、食、住、行

  各方面的物質資料。人口越多,需要生產的產品、耗用的資源和占用的空間越多,在我們國家這個既定的范圍內,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們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長超過物質資料增長的速度,我們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不會實現,而且會使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惡化,給我們的子孫后代造成困難。

  這段課文插有幾副圖,較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產”和“物的生產”的關系,突出了人均的觀念。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些插圖,談談這些關系。

  2.在講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前,可先聯系第一冊課本中學過的有關人口與經濟、資源和環境相適應的知識,讓學生對為什么我國把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有所認識。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具體要求,應讓學生牢記。

  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在實行計劃生育的同時,還要努力發展生產。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育觀念改變了,才能最終解決我國的人口。

  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第一課時

  重點:我國的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

  難點:人口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協調的科學人口觀的樹立。

  教學過程 :

  〔引入〕:放一段錄像。

  〔提問〕:從錄像中我們看到中國人口的最大特點是什么?(人口數量大)

  〔出示投影〕:我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人口總數)

  〔講解〕:我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2.9533億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提問〕:閱讀課本中“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的比較”圖,將四國面積、人口相比較,能得出什么結論?

  〔講解〕:出示表格:

  俄羅斯

  加拿大

  中國

  美國

  面積(萬平方千米)

  1700

  997

  960

  936

  人口(億)

  1.48

  0.26

  12.2

  2.6

  中國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過其他三個國家人口總數的2倍,與面積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國的4.7倍,可見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

  請大家看一看教材中的“讀一讀”材料,了解數量特點。

  〔提問〕:請同學們看圖“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數量”,思考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中哪一個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最多?哪一個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最少?人口總數在5000萬以上的省級行政區有哪幾個?

  〔講述〕:為了比較不同地區人口的多少,我們用人口密度進行說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人口密度的計算方法。

  定義: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積上的人口數。

  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數(人)/面積(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根據圖表,填寫“做一做”中的表格。

  〔提問〕:根據課本中的“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數量”圖,參考課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區的面積,計算四省區的人口密度并比較東部沿海兩省與西部內陸兩自治區人口密度的差異。

  〔提問〕:觀察“中國人口密度”圖,思考以下問題:

  (1)找到黑河——騰沖一線,對照圖例觀察線兩側東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異。觀察哪些省區人口大于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閱讀課本相關內容,了解該線兩側的面積、人口所占比例。

  (3)確認該線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全班評議,學生總結〕

  〔講述〕:我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稠密,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等省,這些地方多為平原區;該線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57%,人口只占全國總人口的6%,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性諼鞅輩康哪諉曬擰⑿陸⑶嗪:臀韃氐仁∏廡┑厙轡咴蛻襯?杉夜絲諉芏榷看笥諼韃浚皆笥詬咴蛻角U饈怯勺勻惶跫⑸緇峋靡約翱⑹奔淶某ざ潭齠ǖ摹?/P>

  〔過渡〕:人口密度東西部存在差異,農村與城鎮也存在差異,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擴大,這種差異也在變化。

  〔出示投影〕:“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對比(人口構成特征)”

  〔講述〕:我國的人口構成中,農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于城市人口。2000年我國的總人口為12.95億,其中農村人口達80739萬人,占63.91%;也就是說中國有13億人,其中有8億農民,是世界上農業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也同時看到,與1950年相比,我國的農村人口比重呈下降的趨勢。與此同時我國的城市人口在不斷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在不斷提高。2000年我國城市人口為45594萬人,占36.09%。比1995年的28.9%上升了7.19個百分點,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1990年上升了9.86%。

  〔提問〕:世界平均城鎮人口比重為41%,目前我國城鎮人口的比重仍低于這個水平,你認為今后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城鄉人口分布將出現什么問題?城鄉人口怎樣合理分布,才能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總結〕:全國仍有8.5億人口在鄉村,鄉村容納不下這樣多的勞力,應該就近建設新型城鎮,以縮小城鄉差別;為保護大城市的環境,應限制大城市的規模,建設衛星城以緩解大城市的人口壓力。

  〔過渡〕:我國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為華僑與華人兩種,前者指長期僑居國外并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后者指定居國外并取得外國國籍的,又稱為外籍華人。

  〔討論〕:以華僑和華人熱愛國家以及他們積極支援國家建設的典型事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講述〕:我國贊成與鼓勵華僑自愿的選擇自己的國籍。我國政府和人民十分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和華人的正當權益。

  〔總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中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了我國人口的分布、鄉村、與城鎮人口的差異,了解了華僑和華人的情況,這對我們學習問題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板書設計 :

  第二章 和民族

  第一節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鄉村與城鎮人口比重的差異

  四、華僑與華人

  關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第二課時

  重點:人口問題及對策。

  難點:人口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協調的科學人口觀的樹立。

  教學過程 :

  〔復習〕:復習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點,引出新課。

  〔新課〕:根據下表提供的我國人口增長數據,要求學生繪出1764年以來我國的人口增長曲線圖,并觀察我國的人口增長有什么特點?

  年份

  人口(億)

  1764

  2.1

  1840

  4.1

  1937

  4.5

  1949

  5.4

  1982

  10.3

  1990

  11.3

  1996

  12.2

  〔總結〕:由學生總結后,教師概括:(1)我國人口基數過大。1949年為5.4億,1996年時就達到12.2億。(2)增長速度過快。由繪圖可知,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了47年時間,人口就增長了2.3倍,達到12.2億。

  〔提問〕: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均為1.0%,10億人口與1000萬人口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前者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萬人口)

  〔總結〕:由于我國人口基數過大,形成了較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和龐大的人口總量。

  〔提問〕:(1)新中國成立以前為什么人口增長緩慢?

  (2)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什么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學生分組討論人口增長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得出由于舊中國經濟落后,戰爭、災荒頻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緩慢。而新中國成立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提問〕:讀下表,思考人口的增長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學生討論)

  我國每年新增人口

  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當年新增財富的百分比

  約1500萬人

  增產肉類的45.6%

  增收糧食的48.5%

  增產布匹的40%

  新建城鎮住房的30.7%

  新增國民收入的20%

  新設醫院病房的35%

  我國人口

  自然資源總量占世界的位次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的位次

  12.2億

  耕地面積第4位

  第67位

  森林面積第6位

  第121位

  年產礦石第3位

  第80位

  水資源總量第6位

  第88位

  〔提問〕: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我國人口增長過快帶來哪些問題?

  (2)我國實行計劃生育遇到哪些困難和阻力?

  (3)我國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有什么好處?

  學生分組討論,充分發表個人意見,經過不同觀點的辯論,使學生的思想達到一致。

  〔總結〕:(1)人口的急劇增長,給我國帶來的是環境的巨大壓力,人口問題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礙,我國大多數資源和工農業生產,按人口的平均數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幾千年的傳統封建意識的影響,特別是在農村還存在著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這種思想還根深蒂固,不易改變。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質,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環境質量可以得到提高。

  〔提問〕:上述環境、資源、社會問題的產生都是由于人口過多、人口增長過快造成的。對此我們應采取哪些對策呢?

  〔講解〕:我國政府將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之一。實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這是控制人口的關鍵,也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前提。我們要積極地宣傳這一基本國策,使我國的人口得以控制。

  〔總結〕:這節課我們對我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問題及其對策進行了學習。努力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這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有效措施。與此同時還應積極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與文化素質,改變人們的生育觀,人口問題才能最終得到解決。

  板書設計 :

  五、人口增長過快及其帶來的問題

  1.我國人口增長的突出特點

  2.新中國成立前后人口增長差異的原因

  3.我國的人口問題

  六、人口問題的對策

  探究活動

  組織一次辯論會,題目為“人口多好還是人口少好”。分正反兩方,各持一種觀點展開辯論,教師起引導的作用,最后使學生明確人口的增長要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從而樹立正確對待人口問題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中國的人口 篇10

  本學期總第 5 課時本單元第  5   課時授課日期9.13-- 課題第一章   第三節 中國的人口(1)課型新授 

  教 學 目 標

  1、通過講授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及增長,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 2、知道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及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壓力,增加學生的危機感。  重 點

  難 點

  1、  中國人口及其在世界的地位。 2、  分析中國人口的增長趨勢。

  教  具《中國政區空白圖》幻燈片  教  法充分利用幻燈片、教材插圖。 教    學     過     程 步 驟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時 間 一 二導入新課: 我們在第一冊《世界的居民》一章中曾講過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講授新課: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xx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 總數12.95億  占世界21%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二)人口分布不平均 1、我國平均人口 134人/平方千米  世界的3倍 2、東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 3、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 (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騰沖縣劃一條線)

  中國

  請學生看教材圖2、1,根據材料,算算中國人口分別是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的多少倍?(4、6 41、8、8、93)

  (為什么東南人口多,而西北人口少)

  步 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時間 三世界上人口在5000萬以上的國家,稱為人口大國,而我國人口超過5000萬的省就有9個 (三)華人與華僑 長期僑居國外的中國人——華僑 已定居國外并加入了居留國國籍的——外籍華人 課堂小結: 從以上的學習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國是個人口大國,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分布著大量的華僑及華人,這些華僑及華人,雖然身居海外,但他們一向熱愛祖國,關心和支持祖國的建設,并為我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友好關系作出巨大的貢獻。請學生在圖2、2中找出我國有哪幾個省級行政區的人口超過5000萬? (河北、江蘇、山東、河南、廣東、四川、安徽、湖南、湖北) 課后思考: 1、  我國人口總數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2、  閱讀圖2、3扼要說明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板書設計:  第二章 中國的人口和民族 第1節           中國的人口 一、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二、我國人口分布不平均 1、東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 2、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 三、華人及華僑教后記: 本節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是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東南多,西北少,學生掌握的較好。 通過一些形象的圖,很好的說明了問題。

中國的人口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知道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3.了解我國人口增長情況,知道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4.理解我國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

  5.了解有關華僑、華人的知識。

  能力目標:

  1.學會運用人口資料,計算人口密度。

  2.學會閱讀“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能夠使用圖例、注記識別圖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養閱讀人口分布專題地圖的能力。

  3.能夠根據不同地區的面積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資料,說明人口分布的狀況。

  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方面的基本國情,懂得人口的增長要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從而樹立正確對待人口問題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教學建議

  關于的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主要內容是我國人口及其分布概況,是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進行經濟建設的出發點。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一段中,運用“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的比較”示意圖,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讀一讀”中的資料更是體現了中國人口的這個特點。

  3.人口分布的知識是從“做一做”引入的。這部分內容即可以使學生學會運用人口資料,計算人口密度,而且還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我國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勻。“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展示了我國人口分布的地區差異。人口分布的地區差異,既是某些自然環境區域的結果,又是形成區域經濟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運用“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說明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本節應學會的讀圖技能。

  4.關于我國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華僑和僑鄉的知識不是本節的重點。

  人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人口數量的增長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教材通過“我國人口的增長”圖、“我國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當年新增財富的百分比”圖、“我國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圖,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我國人口問題的嚴峻性和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必要性。這也是本節必須使學生理解的重點知識。

  關于第一課時教法建議

  1.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學生所熟悉的常識。教師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除

  去利用課本中“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比較圖”和“讀一讀”的材料之外,還可以聯系一年級的世界地理知識,讓學生知道我國人口相當于西半部歐洲30多個國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兩大地區的人口還多,用這些材料進行渲染,使學生對我國人口眾多這一國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學生在初一已經學過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觸過人口密度圖,在講“人口分布不平

  均”這部分內容時,可先讓學生完成課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口數量”圖上,讀出江蘇、山東、新疆、西藏的人口約數(江蘇6700萬、山東8500萬、新疆1500萬、西藏200萬),計算人口密度(江蘇和山東每平方千米分別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別為9.4人和1.7人),比較東部沿海兩省和西部內陸兩自治區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蘇、山東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對我國東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狀況有一個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讓學生閱讀“中國人口分布”圖,結合課文,自己總結出中國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不均狀況,是歷史上長期以來形成的,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條件的關系十分密切。教師不宜把中國人口分布的不平均這一特征作為中國的“人口問題”來講。最好結合本段課文的內容,聯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識進行教學,讓學生搞清楚中國人口分布同地區經濟發展和自然條件的關系,使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成為義務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環境的關系”這條主線的一個部分,為學生初步建立正確的人地觀打下基礎。

  3.在講授我國“農村人口比重大,城鎮人口比重小”這一內容時,教師可采用列表講述的方法。

  中國

  世界

  農村人口比例

  63.91 %

  59 %

  城市人口比例

  36.09 %

  41 %

  同時,應向學生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

  今后,隨著國家經濟建設和城鎮建設的發展,城鎮人口的比重還將繼續增加。至于我國城市

  發展的政策這一內容,教學中可一帶而過。

  4.“華人與華僑”這一部分內容,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區別“華僑”和“華人”兩個概念,

  然后說明我國的僑胞遍布世界各地,廣大僑胞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

  很大貢獻。同時,也要說明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是我國政府的一貫政策。

  關于第二課時教法建議

  1.“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是本節的重點內容之一。

  這部分內容可以分三部分講授:

  ①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

  可以結合課文中的“我國人口增長”曲線圖,讓學生看看我國人口直線上升的情況。或者讓學生簡單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相同,11億人和100萬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數大對人口增長的影響。但這種計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復雜。

  ②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人口增長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國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比較復雜。這里應主要向學生講明兩個方面。

  一是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平均壽命延

  長,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們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還不夠好,人口出生率長期處于較高水平,這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長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龐大的人口基數,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個驚人的數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產”和“物的生產”之間的關系:

  要讓學生明白人既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生下來就需要衣、食、住、行

  各方面的物質資料。人口越多,需要生產的產品、耗用的資源和占用的空間越多,在我們國家這個既定的范圍內,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們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長超過物質資料增長的速度,我們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不會實現,而且會使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惡化,給我們的子孫后代造成困難。

  這段課文插有幾副圖,較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產”和“物的生產”的關系,突出了人均的觀念。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些插圖,談談這些關系。

  2.在講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前,可先聯系第一冊課本中學過的有關人口與經濟、資源和環境相適應的知識,讓學生對為什么我國把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有所認識。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具體要求,應讓學生牢記。

  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在實行計劃生育的同時,還要努力發展生產。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育觀念改變了,才能最終解決我國的人口。

  第 1 2 頁  

中國的人口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知道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3.了解我國人口增長情況,知道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4.理解我國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

  5.了解有關華僑、華人的知識。

  能力目標:

  1.學會運用人口資料,計算人口密度。

  2.學會閱讀“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能夠使用圖例、注記識別圖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養閱讀人口分布專題地圖的能力。

  3.能夠根據不同地區的面積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資料,說明人口分布的狀況。

  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方面的基本國情,懂得人口的增長要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從而樹立正確對待人口問題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教學建議

  關于的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主要內容是我國人口及其分布概況,是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進行經濟建設的出發點。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一段中,運用“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的比較”示意圖,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讀一讀”中的資料更是體現了中國人口的這個特點。

  3.人口分布的知識是從“做一做”引入的。這部分內容即可以使學生學會運用人口資料,計算人口密度,而且還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我國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勻。“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展示了我國人口分布的地區差異。人口分布的地區差異,既是某些自然環境區域的結果,又是形成區域經濟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運用“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說明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本節應學會的讀圖技能。

  4.關于我國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華僑和僑鄉的知識不是本節的重點。

  人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人口數量的增長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教材通過“我國人口的增長”圖、“我國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當年新增財富的百分比”圖、“我國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圖,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我國人口問題的嚴峻性和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必要性。這也是本節必須使學生理解的重點知識。

  關于第一課時教法建議

  1.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學生所熟悉的常識。教師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除

  去利用課本中“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比較圖”和“讀一讀”的材料之外,還可以聯系一年級的世界地理知識,讓學生知道我國人口相當于西半部歐洲30多個國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兩大地區的人口還多,用這些材料進行渲染,使學生對我國人口眾多這一國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學生在初一已經學過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觸過人口密度圖,在講“人口分布不平

  均”這部分內容時,可先讓學生完成課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口數量”圖上,讀出江蘇、山東、新疆、西藏的人口約數(江蘇6700萬、山東8500萬、新疆1500萬、西藏200萬),計算人口密度(江蘇和山東每平方千米分別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別為9.4人和1.7人),比較東部沿海兩省和西部內陸兩自治區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蘇、山東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對我國東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狀況有一個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讓學生閱讀“中國人口分布”圖,結合課文,自己總結出中國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不均狀況,是歷史上長期以來形成的,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條件的關系十分密切。教師不宜把中國人口分布的不平均這一特征作為中國的“人口問題”來講。最好結合本段課文的內容,聯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識進行教學,讓學生搞清楚中國人口分布同地區經濟發展和自然條件的關系,使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成為義務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環境的關系”這條主線的一個部分,為學生初步建立正確的人地觀打下基礎。

  3.在講授我國“農村人口比重大,城鎮人口比重小”這一內容時,教師可采用列表講述的方法。

  中國

  世界

  農村人口比例

  63.91 %

  59 %

  城市人口比例

  36.09 %

  41 %

  同時,應向學生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

  今后,隨著國家經濟建設和城鎮建設的發展,城鎮人口的比重還將繼續增加。至于我國城市

  發展的政策這一內容,教學中可一帶而過。

  4.“華人與華僑”這一部分內容,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區別“華僑”和“華人”兩個概念,

  然后說明我國的僑胞遍布世界各地,廣大僑胞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

  很大貢獻。同時,也要說明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是我國政府的一貫政策。

  關于第二課時教法建議

  1.“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是本節的重點內容之一。

  這部分內容可以分三部分講授:

  ①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

  可以結合課文中的“我國人口增長”曲線圖,讓學生看看我國人口直線上升的情況。或者讓學生簡單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相同,11億人和100萬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數大對人口增長的影響。但這種計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復雜。

  ②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人口增長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國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比較復雜。這里應主要向學生講明兩個方面。

  一是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平均壽命延

  長,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們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還不夠好,人口出生率長期處于較高水平,這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長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龐大的人口基數,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個驚人的數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產”和“物的生產”之間的關系:

  要讓學生明白人既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生下來就需要衣、食、住、行

  各方面的物質資料。人口越多,需要生產的產品、耗用的資源和占用的空間越多,在我們國家這個既定的范圍內,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們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長超過物質資料增長的速度,我們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不會實現,而且會使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惡化,給我們的子孫后代造成困難。

  這段課文插有幾副圖,較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產”和“物的生產”的關系,突出了人均的觀念。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些插圖,談談這些關系。

  2.在講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前,可先聯系第一冊課本中學過的有關人口與經濟、資源和環境相適應的知識,讓學生對為什么我國把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有所認識。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具體要求,應讓學生牢記。

  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在實行計劃生育的同時,還要努力發展生產。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育觀念改變了,才能最終解決我國的人口。

  教學設計示例

  關于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第一課時

  重點:我國的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

  難點:人口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協調的科學人口觀的樹立。

  教學過程 :

  〔引入〕:放一段錄像。

  〔提問〕:從錄像中我們看到中國人口的最大特點是什么?(人口數量大)

  〔出示投影〕:我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人口總數)

  〔講解〕:我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2.9533億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提問〕:閱讀課本中“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的比較”圖,將四國面積、人口相比較,能得出什么結論?

  〔講解〕:出示表格:

  俄羅斯

  加拿大

  中國

  美國

  面積(萬平方千米)

  1700

  997

  960

  936

  人口(億)

  1.48

  0.26

  12.2

  2.6

  中國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過其他三個國家人口總數的2倍,與面積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國的4.7倍,可見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

  請大家看一看教材中的“讀一讀”材料,了解數量特點。

  〔提問〕:請同學們看圖“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數量”,思考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中哪一個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最多?哪一個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最少?人口總數在5000萬以上的省級行政區有哪幾個?

  〔講述〕:為了比較不同地區人口的多少,我們用人口密度進行說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人口密度的計算方法。

  定義: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積上的人口數。

  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數(人)/面積(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根據圖表,填寫“做一做”中的表格。

  〔提問〕:根據課本中的“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數量”圖,參考課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區的面積,計算四省區的人口密度并比較東部沿海兩省與西部內陸兩自治區人口密度的差異。

  〔提問〕:觀察“中國人口密度”圖,思考以下問題:

  (1)找到黑河——騰沖一線,對照圖例觀察線兩側東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異。觀察哪些省區人口大于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閱讀課本相關內容,了解該線兩側的面積、人口所占比例。

  (3)確認該線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全班評議,學生總結〕

  〔講述〕:我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稠密,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等省,這些地方多為平原區;該線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57%,人口只占全國總人口的6%,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內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區,這些地區多為高原和沙漠。可見,我國人口密度東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區。這是由自然條件、社會經濟以及開發時間的長短而決定的。

  〔過渡〕:人口密度東西部存在差異,農村與城鎮也存在差異,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擴大,這種差異也在變化。

  〔出示投影〕:“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對比(人口構成特征)”

  〔講述〕:我國的人口構成中,農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于城市人口。2000年我國的總人口為12.95億,其中農村人口達80739萬人,占63.91%;也就是說中國有13億人,其中有8億農民,是世界上農業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也同時看到,與1950年相比,我國的農村人口比重呈下降的趨勢。與此同時我國的城市人口在不斷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在不斷提高。2000年我國城市人口為45594萬人,占36.09%。比1995年的28.9%上升了7.19個百分點,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1990年上升了9.86%。

  〔提問〕:世界平均城鎮人口比重為41%,目前我國城鎮人口的比重仍低于這個水平,你認為今后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城鄉人口分布將出現什么問題?城鄉人口怎樣合理分布,才能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總結〕:全國仍有8.5億人口在鄉村,鄉村容納不下這樣多的勞力,應該就近建設新型城鎮,以縮小城鄉差別;為保護大城市的環境,應限制大城市的規模,建設衛星城以緩解大城市的人口壓力。

  〔過渡〕:我國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為華僑與華人兩種,前者指長期僑居國外并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后者指定居國外并取得外國國籍的,又稱為外籍華人。

  〔討論〕:以華僑和華人熱愛國家以及他們積極支援國家建設的典型事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講述〕:我國贊成與鼓勵華僑自愿的選擇自己的國籍。我國政府和人民十分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和華人的正當權益。

  〔總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中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了我國人口的分布、鄉村、與城鎮人口的差異,了解了華僑和華人的情況,這對我們學習問題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板書設計 :

  第二章 和民族

  第一節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鄉村與城鎮人口比重的差異

  四、華僑與華人

  關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第二課時

  重點:人口問題及對策。

  難點:人口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協調的科學人口觀的樹立。

  教學過程 :

  〔復習〕:復習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點,引出新課。

  〔新課〕:根據下表提供的我國人口增長數據,要求學生繪出1764年以來我國的人口增長曲線圖,并觀察我國的人口增長有什么特點?

  年份

  人口(億)

  1764

  2.1

  1840

  4.1

  1937

  4.5

  1949

  5.4

  1982

  10.3

  1990

  11.3

  1996

  12.2

  〔總結〕:由學生總結后,教師概括:(1)我國人口基數過大。1949年為5.4億,1996年時就達到12.2億。(2)增長速度過快。由繪圖可知,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了47年時間,人口就增長了2.3倍,達到12.2億。

  〔提問〕: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均為1.0%,10億人口與1000萬人口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前者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萬人口)

  〔總結〕:由于我國人口基數過大,形成了較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和龐大的人口總量。

  〔提問〕:(1)新中國成立以前為什么人口增長緩慢?

  (2)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什么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學生分組討論人口增長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得出由于舊中國經濟落后,戰爭、災荒頻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緩慢。而新中國成立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提問〕:讀下表,思考人口的增長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學生討論)

  我國每年新增人口

  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當年新增財富的百分比

  約1500萬人

  增產肉類的45.6%

  增收糧食的48.5%

  增產布匹的40%

  新建城鎮住房的30.7%

  新增國民收入的20%

  新設醫院病房的35%

  我國人口

  自然資源總量占世界的位次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的位次

  12.2億

  耕地面積第4位

  第67位

  森林面積第6位

  第121位

  年產礦石第3位

  第80位

  水資源總量第6位

  第88位

  〔提問〕: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我國人口增長過快帶來哪些問題?

  (2)我國實行計劃生育遇到哪些困難和阻力?

  (3)我國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有什么好處?

  學生分組討論,充分發表個人意見,經過不同觀點的辯論,使學生的思想達到一致。

  〔總結〕:(1)人口的急劇增長,給我國帶來的是環境的巨大壓力,人口問題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礙,我國大多數資源和工農業生產,按人口的平均數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幾千年的傳統封建意識的影響,特別是在農村還存在著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這種思想還根深蒂固,不易改變。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質,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環境質量可以得到提高。

  〔提問〕:上述環境、資源、社會問題的產生都是由于人口過多、人口增長過快造成的。對此我們應采取哪些對策呢?

  〔講解〕:我國政府將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之一。實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這是控制人口的關鍵,也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前提。我們要積極地宣傳這一基本國策,使我國的人口得以控制。

  〔總結〕:這節課我們對我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問題及其對策進行了學習。努力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這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有效措施。與此同時還應積極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與文化素質,改變人們的生育觀,人口問題才能最終得到解決。

  板書設計 :

  五、人口增長過快及其帶來的問題

  1.我國人口增長的突出特點

  2.新中國成立前后人口增長差異的原因

  3.我國的人口問題

  六、人口問題的對策

  探究活動

  組織一次辯論會,題目為“人口多好還是人口少好”。分正反兩方,各持一種觀點展開辯論,教師起引導的作用,最后使學生明確人口的增長要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從而樹立正確對待人口問題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中國的人口 篇13

  一、課題:中國的人口(《中國地理》ch2 §1)

  二、教學目的:

  1、  1、  通過講授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和增長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

  2、  2、  知道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給國家、社會、家庭、環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負擔。了解我國人口問題的嚴重性。

  3、  3、  知道一點關于人口與人手、人的生產與物的生產之間的關系。

  4、  4、  知道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出路,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履行的義務。

  5、  5、  初步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三、教學重點:

  1、  1、  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  2、  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3、  3、  我國的人口問題及對策。

  四、教學難點 :進行關于“人口的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適應”的人口觀教育。

  五、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讀圖法

  六、教具:中國人口密度圖

  七、課時:1課時

  八、教學過程 :

  (一)引入

  ch2中國的人口和民族 §1中國的人口

  哪位同學知道現在世界上有多少億人口?中國有多少億人口?中國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二)講解新課

  一、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000年人口普查,我國人口為12.95億(世界人口約60億),占世界人口的2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P10圖2.1,比較四國面積和人口:中國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人口總數排在世界第一位。與面積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加拿大的41.9,是美國的4.7倍,可見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

  P10“讀一讀”。

  我國人口相當于歐洲30多個國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兩大地區的人口還多。

  (過渡)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人口分布不均

  1、  1、  我國的人口密度

  12.95億人/960萬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  2、  我國人口的分布

  P11“做一做”。

  P12圖2.3。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人口密度約200人/平方千米,以西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東部面積僅占全國面積的43%,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西部面積占全國的57%,人口只占6%。因此,我國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哪些省區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為什么這些地區人口密度大?

  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東部等,這些地區多屬平原區,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等等。

  由此可知,我國東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區,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會經濟以及開發時間長短等等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

  (過渡)除了生活在本國的人口,書上還補充介紹了我國的海外移民,P12“讀一讀”。

  三、華人與華僑

  1、  1、  概念

  (1)華僑:由我國向海外的移民長期僑居國外并具有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

  (2)華人:由我國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國外并取得外國國籍的。(ABC)

  “港澳同胞” “僑鄉”

  2、  2、  華僑和華人熱愛祖國,積極支援國家建設。

  3、  3、  我國對華僑的政策

  贊成和鼓勵華僑依自愿原則選擇居住國國籍,并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

  (過渡)我國的人口分布是東南稠密、西北稀疏,我國的人口增長又有什么特點呢?

  四、人口增長過快及帶來的問題

  1、  1、  我國人口增長的突出特點

  P13圖2.4:

  ①人口基數大:1949年就達到5.4億人口,2000年達到12.95億。

  ②增長速度快:從1949年開始,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51年時間人口就增長1倍多,達到了12.95億,增長速度太快。

  我們計算一下,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都為10‰。,那么人口為10億人與100萬人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長多少人口?

  10億人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100萬人每年增長1萬人口。

  由此可見,我國人口基數大對人口增長所起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2、  2、  新中國成立前后人口增長差異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以前為什么人口增長緩慢?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什么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舊中國經濟落后,戰爭、災荒頻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緩慢。

  新中國成立以來,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過渡)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什么呢?

  3、  3、  人口問題

  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馬克思認為,人作為消費者是無條件的,是絕對的,只要活著的人,從出生到老死,始終要消費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而作為生產者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此,這就決定人口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經濟、賢源、環境相協調。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國的人口問題到底是什么?

  ①每年我國的糧食、肉類、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長,但由于新增長人口太多,增長財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費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將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現交通擁擠、住房緊張,教育差等社會問題。

  ③對環境破壞程度大。

  ④人均資源量少(P13圖2.4)。我國各種資源量都很豐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計算每人占有的數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國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過渡)上述社會問題,環境、資源問題的產生歸根結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產生的,那么根據我國人口多這一問題,我們應采取哪些對策呢?

  五、對策

  1、  1、  對策:

  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之一。實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放羊娃”)

  2、  2、  具體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DINK)、優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長的關鍵,優生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前提條件。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為實施這一項國策履行自己的義務。

  (三)小結

  我們對我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問題等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并應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通過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具體辦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在實行計劃生育的同時,我們還要努力發展生產。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育觀改變了,才能最終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

  (四)作業 

  填圖冊P7~9/一、1~5,二、1~3。

中國的人口 篇14

  第二節 人口和民族——中國的人口

  厚德中學 陳紅梅

  課型:新授課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及由此產生的人口問題;

  2、理解我國人口增長迅速的主要原因;

  3、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點;

  4、培養學生分析圖表和動手制作統計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

  2、運用人口分布圖說出我國人口的分布概況;

  3、通過讓學生收集計劃生育標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關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實行計劃生育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2、正確處理人口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3、培養學生參與國家大事的意識和辨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和分布特點;

  2、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對策。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分析圖表和動手制作統計圖的能力。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

  教學過程:

  導入:在《中國的疆域》一課中我們知道了我國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那有誰知道我國的人口情況?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幾位?

  生:我國人口已超過13億,總數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人口大國

  師:這位同學說中國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們用數據說話。(指導學生完成課本11頁活動題1:根據表1-2,分別計算不同年份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繪制成形象統計圖。)

  (知識拓展):同學們知道形象統計圖有哪幾種嗎?

  生:主要有餅狀圖、條形圖、折線圖。(根據回答,要求學生自己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的種類,指導學生畫圖,對制作規范的進行展示)

  (學生親手制作統計圖,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圖中找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結論:中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總數一直處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總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

  過渡:知道了我國人口的比例,下面我們進一步了解中國近五十年以來我國的人口數量。我國已經進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請同學們根據我國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數繪制“人口數折線統計圖”。

  (老師到學生中間指導學生畫圖,對制作規范的進行展示,根據折線圖得出結論。)

  結論:

  二、我國人口增長快。

  我國自七十年代以來就開始了計劃生育,為什么人口增長這么快,是不是計劃生育沒有作用?

  課件展示:中國、敘利亞、阿曼三國自然增長率和年凈增人口數的對比圖。 1 、我國人口增長原因:人口基數大。

  眾多的人口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討論:人口眾多且增長迅速對我國社會帶來什么影響?

  2、我國的人口問題

  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資金積累困難。

  2、資源人均占有量少,資源壓力增加。

  3、對生態環境也造成巨大壓力。

  4、農村剩余勞動力較多。

  5、就業形勢嚴峻,由于人口整體素質較低,結構性失業突出。

  6、老年人口增多,社會負擔加重。

  7、流動人口增多,交通壓力增加,也導致社會治安問題日益嚴重。

  3、我國的人口政策——計劃生育

  控制人口數量 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

  應,同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實行計劃生育

  提高人口素質

  過渡:人口的數量會影響經濟的發展,那么人口的分布會不會對經濟也產生影響呢?

  三、人口分布

  課件展示“中國分省區人口密度圖” ,引導學生根據圖例看圖,思考問題:

  1、人口密度如何計算?

  2、從沿海到內陸人口密度有什么變化?這是為什么?

  3、你認為人口密度的這種分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課堂小結(略)

  [教學點評]

  我國的人口,是中國地理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識,是同學們學好中國地理,尤其是學好我國工業、農業、交通、城市等知識以及分區地理知識的基礎。本節內容是學生比較了解和熟悉的,執教老師讓學生在統計、繪圖等活動中認識我國的人口問題,培養學生繪制圖表的能力。特別是通過課件中三個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年凈增人口數統計對比圖的展示,得出: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這一結論,可謂水到渠成,課堂活動學生參與度高。

  本課的導入可采用視頻材料,讓學生對我國人口眾多的國情有切身感受,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有關的素材作為教學內容。(如:了解家庭祖輩人口的變化,從小家延伸到國家,體會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出的意義。)本課教材中活動的篇幅很大,許多結論可讓學生通過活動進行認識(如:眾多人口給中國發展帶來的沉重負擔),一些記憶性的知識也要在活動中得到落實。(如:從圖中觀察

  我國從沿海到內陸人口密度的變化,讓學生自己得出:我國人口分布不均勻,東部多、西部少這一結論。)

中國的人口 篇15

  教學要求:1、記住我國的人口總數;

  2、知道我國的人口分布、城鄉人口比例以及華僑和僑鄉;

  3、提高閱讀人口密度圖及柱狀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1、我國人口數量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 :根據人口密度圖分析我國的人口分布情況

  教    具:幻燈片若干

  教學方法:講述法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

  我們前幾節課學習了我國的行政區劃,我國共有多少個省級行政區?(學生群答:34個。)那么我們石家莊市屬于哪一個省區?(學生群答:河北省。)假如我們出了河北省,我們應該說我們是哪里人?(學生群答:河北省人。)那我們要是出了國之后,別人問你是哪里人,你怎樣回答?(學生群答:中國人。)如果再問你是哪個民族,你怎么回答?(學生群答:漢族。)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識,而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對我們國家的人口和民族的情況有所了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第二章  中國的人口和民族(板書)。

  首先我們先來學習:

  第一節  中國的人口(板書)。

  [授新課]

  有的同學可能知道,我們國家現在正在進行全國的人口普查,誰知道這是第幾次全國人口普查呢?(學生答或老師說出:第五次。)這次人口普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統計一下我國現在的人口總數。如果我問你現在我國的人口數是多少,你能回答上來嗎?(學生答或老師說出:不能。)我們只能看一下最近的一次人口統計情況。據1998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全國人口資料,1997年我國的人口為12.36億,而當時的世界人口有59億,因此我們可以算出,我國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21%(板書:97年  12.36億  占世總2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板書)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我國的12.36億人口是一個什么概念,多到什么程度。

  (放幻燈片: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比較圖)

  我們看到的這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的人口比較圖,想一想,這四個國家是怎樣的四個國家?(學生答: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四個國家。)好,我們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在四個表示人口數量的柱狀圖中,屬中國的柱最高,要遠遠高于其他幾個國家,說明我國的人口要遠遠多于其他三個國家。那我們中國的人口分別是和我們面積差不多的美國和加拿大的多少倍呢?我們來計算一下。

  <學生計算,得出結論:中國人口分別是美國和加拿大的4.6和42.6倍。>

  剛才我們也提到了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1%,也就是說,在世界上,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中國人。如果全中國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環繞地球赤道40多圈。

  此外,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萬以上的國家,就被稱為人口大國,而我國人口超過5000萬的省就有9個。

  <學生活動:讀全國各省級行政區的人口數量圖。先找到9個人口超過5000萬的省區:河南、山東、四川、江蘇、廣東、河北、湖南、安徽、湖北;然后先其中的河南、江蘇、山東,讀出其人口數:9300萬、7200萬、8800萬。>

  其中河南省人口超過了9000萬,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世界上人口超過5000萬和9000萬的國家分別有多少。

  (讓學生看表1)

  以上這些都說明了我國人口眾多,可以稱為人口的“超級大國”。

  下面我們想一想,我國各省區的人口數相差非常懸殊,那是不是名省區的人口密度也相差很多呢?(學生答或老師說出:不一定,因為各省區的面積大小不一樣。)我們來算幾個省的人口密度,看一看我國的人口密度是不是各省區都是一樣的。

  <學生分組計算江蘇、山東、新疆、西藏的人口密度。>

  (老師提示:注意圖中和表格中的單位是不一樣的。)

  <學生回答計算結果>

  好,我們看到,在這四個省區中,江蘇和山東的人口密度很大,達到每平方千米500人到700人以上,而新疆和西藏的人口密度非常小,其中西藏每平方千米不足2人。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學生群答或老師引出:我國人口分布不平均。)

  二、人口分布不平均(板書)

  我們知道了我國各省人口密度相差很大,其實我們中國的平均人口密度和其他國家人口密度也相差懸殊。1997年,中國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130人,當時世界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43人,我們可以看到,我國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下面我們重點學習中國的人口密度。

  (放幻燈片:中國人口密度圖。)

  (先看圖例,然后讓學生找人口密度最大的幾個區域:河南、山東、江蘇;四川;東南沿海及中國臺灣西部。)

  我們看到這些區域都集中分布在我國的東部(老師指圖),人口密度達到500人以上;而西部的新疆、西藏以及青海等地人口密度非常小,每平方千米在50人以下。

  (老師指圖,讓學生找出黑河騰沖線,然后分析。)

  在黑河騰沖線東南部,人口密度非常大,而在西北部,人口密度非常小。

  (看表2講解。)東南多,西北少(板書)

  我國東南部面積僅占我國總面積的43%,而人口卻占總人口的96%;西北部面積占57%,人口占6%。這是為什么呢?(老師引導學生回答。)

  在講世界人口的時候,我們知道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都分布在什么樣的自然條件下(溫暖濕潤的平原地區),而我們中的東部耕地多、氣候好,生產的糧食多,能夠養活的人口也就多,人口密度大。另外,在我國的東部,經濟發達,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也就十分發達,城鎮也就多,人口集中。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人口密度小;工商業、交通運輸業不發達,城鎮少,城鎮人口也少。

  我國的人口地區分布不平均,那么我國農村和城鎮人口一樣多嗎?(學生答或老師說出:不一樣。)

  三、農村人口比重大,城鎮人口比重小(板書)

  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國家,絕大多數人口分布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1949年,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90%,而城鎮人口只占10%。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旅游事業和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城鎮人口迅速增加。1997年達30%,農村人口下降為70%。但全國12.36億人口中仍有8.6億在農村。

  我國現有城鎮人口3.7億,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城鎮人口最多的國家。

  <看我國、世界及美國的農村和城鎮人口比較表>

  我國城鎮人口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今后,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鎮人口將會繼續增加。國家對城市發展的政策是:嚴格控制大城市的規模,合理發展中小城市,建設新型鄉鎮,大小城市有機結合,使我國的城鄉人口布局變得合理。

  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鄉人口布局正變得合理,而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人們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十月一日就要到了,可能許多同學家里正準備出去旅游。現在在許多地方,出國旅游成為許多人所接受。假如你出國以后,可能會遇到許多象你一樣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的,但是在當地長期居住的人,他們可能就是你的同胞,中國人,我們說他們是華僑。

  四、華僑和華人(板書)

  在國外,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布在世界各地。那么,華僑和華人有什么不同呢?華僑指的是長期僑居國外的中國人;而那些已經定居國外并加入了居留國的國籍的則是外籍華人。你知道的、著名的華人和華僑有誰?(學生答或老師提示:楊振寧、張德培等。)那么,我問一下,中國臺灣人是不是華僑和華人呢?(不是)我國的海外華僑多的縣市常被稱為“僑鄉”(板書:“僑鄉”),如福建的廈門、廣東的汕頭等。

  我國政府一向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廣大僑胞也熱愛我們的祖國,關心和支持祖國的建設,并為發展我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友好關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小結]

  [做練習]做填充圖冊第四頁一、二、三題。

中國的人口(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中國的人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知道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3.了解我國人口增長情況,知道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4.理解我國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

  • 中國的人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知道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3.了解我國人口增長情況,知道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4.理解我國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

  • 中國的人口

    教學要求:1、記住我國的人口總數; 2、知道我國的人口分布、城鄉人口比例以及華僑和僑鄉; 3、提高閱讀人口密度圖及柱狀圖的能力。教學重點:1、我國人口數量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 中國的人口

    教學目的1.通過講授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增長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了解我國由于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而帶來的一系列人口問題,并且理解計劃生育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的重要意義。...

  • 中國的人口

    第一節 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與增長,理解我國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2.使學生了解有關華僑及華人的知識。...

  • 中國的人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知道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3.了解我國人口增長情況,知道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4.理解我國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

  • 中國的人口

    一、課題:(《中國地理》ch2 §1)二、教學目的:1、 1、 通過講授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和增長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2、 2、 知道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給國家、社會、家庭、環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負擔。...

  • 第三冊中國的人口

    教學要求:1、記住我國的人口總數; 2、知道我國的人口分布、城鄉人口比例以及華僑和僑鄉; 3、提高閱讀人口密度圖及柱狀圖的能力。教學重點:1、我國人口數量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 第一冊中國的人口

    一、課題:中國的人口(《中國地理》ch2 §1)二、教學目的:1、 1、 通過講授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和增長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2、 2、 知道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給國家、社會、家庭、環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負擔。...

  • 地理教案-中國的人口

    一、課題:中國的人口(《中國地理》ch2 1)二、教學目的:1、 1、 通過講授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和增長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2、 2、 知道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給國家、社會、家庭、環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負擔。...

  • 人口問題(通用17篇)

    第一教時教學目的1:理解人口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或延緩作用,掌握人口數量的標準;2:了解世界人口現狀,懂得人口眾多增長過快所帶領的嚴重后果3:培養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教學重點 合理的人口數量標準教學難點 人口對經濟社會...

  • 人口普查(精選17篇)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第5-7頁)[教學目標]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2、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 人口普查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上冊p5——p7內容。教學目標: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2、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3、在學習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 環境人口容量教案(精選5篇)

    教學目的:1、理解環境承載力與合理容量的概念,并結合我國實例,了解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意義。2、了解環境人口容量估計的幾種觀點。教學重點: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及其估計。教學方法:以實際生活為例進行分析。...

  • 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形勢(精選3篇)

    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形勢嚴峻的人口形勢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我國當前面臨的嚴峻的人口形勢,分析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素質偏低的特點,說明人口問題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分突出的制約因素;使學生了解我...

  • 八年級地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 | 男女啪啪吃奶gif动态图 |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视频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字幕 | 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 性xxxx欧美|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夜夜嗨 |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 | 在线视频三区日本精品 | BBW厕所白嫩BBWXXXX | 久久国产片 | 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免费播放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国产香蕉 | 欧洲美女7788成人免费视频 | 日本少妇人妻XXXXX18免费 | 美女扒开尿眼让男人桶爽视频 |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 | 青青草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无套内射又大又猛又粗又爽 | 啊灬啊灬别停啊灬用力啊免费 | h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人人97超碰com |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手机版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 欧美成人伊人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加勒此 | 国产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不卡 | 18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爱微奶 | 涩色在线| 国产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69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小说 | 在线成人欧美 | 久久97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又摸又添下面添奶头视频 | 老版包青天83版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