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2、社會主義中國,結束了近代中國長年戰亂和一盤散沙的局面,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日益鞏固和發展――統一(板書)
社會主義中國結束了近代的常年戰亂和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要最終統一中國臺灣,祖國大陸繼續保持穩定和繁榮是關鍵。為了這一天早日到來,作為未來世紀主人的我們,要努力學習,奮發進取,建設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用一些選舉場景的圖片、錄像,說明在社會主義的中國,人民已當家作主。得出第三個結論:)
3、 社會主義中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家做了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民主(板書)
用圖片和課件說明:
4、 社會主義的中國,改變了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經過50多年的建設,初步實現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富強(板書)
但是事物的發展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社會主義中國的歷史有它闊步前進的一面,也有它迂回曲折的一面。
二、歷史性的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板書)
先讓學生對1956年之后的歷史脈絡有一個大概的認識,然后老師再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詳細講解,并可以給學生展示圖片或錄像:
1956--1966:大躍進圖片
(中國這二十年的歷史,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有些內容是很難理解的。因此教師不宜講得過深,)
(1)、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因為這次會議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以以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學生討論分析:為什么要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什么要轉移工作重點?為什么要實行改革開放?這些舉措有何重大意義?
分析方向:大躍進等行為要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嚴重脫離中國實際,違背了客觀規律;工作重點放在階級斗爭上,只能導致像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混亂,給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歷史已經證明,閉關鎖國只能使自己封閉落后,改革開放才能促進中國與國際的融合、交流、學習,并最終促進中國的發展,改革開放二十年的成就也充分說明,這一戰略決策是對的。所以,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光輝的標志,它表明中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
(2)、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3)、黨的xx大
作的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主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新世紀的三大歷史任務:實現現代化建設
完成祖國統一
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三、“一國兩制”指引祖國走向完全統一
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搜集有關資料:
(1) 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2) 分子分裂祖國統一的主要言行。
(3) 中國政府對臺的關政策及其意義。
(4) 青少年學生的態度
學生活動:
討論(1):香港、澳門問題順利解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2):對“一國兩制”的內容應從哪幾個方面去理解?
(3):從有利于祖國的統一、富強和世界和平穩定等方面說明“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基本方針。
(4)請你設想“中國臺灣問題”最后會怎樣解決?請為回歸后的中國臺灣設計區旗和區徽。
[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