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八年級下冊《最可愛的人》教學設計
2.史料分析法
讓學生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思考歷史問題,論從史出。如在探討各方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看法時,出示停戰協定簽字圖,克拉克、彭德懷、布萊德雷對戰爭的評論,引導學生認識戰爭的結果,對中國的影響。
3.討論法
設問激疑,采取討論法,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優勢,進行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在討論中變“講堂”為“學堂”,在討論中開闊學生的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認識問題,語言表達等能力。
4.活動體驗法
學生通過活動體驗過去。如講故事,生動講述自己了解的志愿軍故事;在討論志愿軍高尚品質的基礎上,學唱《英雄贊歌》。既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又使課堂學習生動活潑。
教學媒體設計
1.電教媒體的選擇
依據事實性教學原則,情景性教學原則,探究性教學原則,選擇計算機教學媒體。用powerpoint自制幻燈片13張,選擇文字,地圖,影視片斷等,形成完整課件。
2.電教媒體的應用
在《最可愛的人》課件中,充分調動視聽等感官的感受,可以在課堂45分鐘,提供給學生大容量的知識信息,還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于啟迪思維,促使學生樂學,主動學。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導入新課]
[課件演示] 魏巍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節選,背景音樂。
[提問]作家魏巍以他的切身體會,告訴人們誰是“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志愿軍為什么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課件演示]出示課題及背景音樂。
[學習新課]
[課件演示]資料片《百年中國──抗美援朝戰爭》
[討論]中朝兩國唇齒相依,接到金日成的請求,毛澤東閉門思索三天三夜。在這種情況下,你認為不出兵可能會有哪幾種結果,利弊如何?出兵可能會有哪幾種結果,利弊如何?
[教師歸納小結]美國出兵侵略朝鮮,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唇齒相依,我們不能坐視弱小的鄰國受強國的欺凌;美國侵略軍直接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課件演示]《中國人民志愿軍1-3次戰役示意圖》
[活動]同桌兩人一組 ,對照地圖,指出鴨綠江,三八線,志愿軍入朝路線,三次戰役進攻方向,講述抗美援朝經過。
[課件演示]《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圖、停戰的相關文字資料
[討論] 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國人怎么看待這場戰爭的結果?2、抗美援朝戰爭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課件演示]邱少云、黃繼光的圖片,電影《英雄兒女》片段
[活動]英雄贊歌 ①說說最可愛的人,生動講述你所了解的英雄故事。②探討志愿軍身上有哪些高尚的品格?為什么會被譽為“最可愛的人”?③同唱一首歌《英雄贊歌》
[課堂小結]
[活動]個人分別做本課的知識結構圖,前后四人一組交流完善
[練習]教師點撥本課易錯之處。
[思維拓展]
[討論]有人認為,朝鮮戰場上,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勞師襲遠,后勤補給困難,所以遭到了失敗,你對此有何看法,說說你的理由
[活動]觀看《上甘嶺》、《英雄兒女》等經典影片,收集有關抗美援朝的故事、歌曲等,網上查閱更多相關資源。
教學過程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
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的思維快速切入學習主題,利用經典名篇提高學習興趣。巧妙設問,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拉進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引領學生對過去感同身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情境。課件演示形象、直觀。用影視資料創設問題情境,有效引導學生注意力。設問激疑,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從多角度認識,允許有不同結論但必須要說出理由。教師適當引導,歸納小結,增強學生的理解、認識問題的能力,突破難點。小活動圖文轉換,發揮合作學習優勢,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增強讀圖和口頭表達能力,突破重點課件演示提供直觀豐富的信息,分析歷史資料,增強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多媒體展現的課程資源對學生形成視聽的沖擊,增強對英雄事跡的感性認識;探討交流加深對英雄心理認同;學唱歌曲升華感情。系列活動形式多樣,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突破重點。發揮學生自主合作,對歷史知識形成完整、清晰的認識。拓展思維,引導學生將課堂學習延伸。引導學生多途徑擴充歷史課程資源,不局限于課本、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