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第1課 鴉片戰爭-
第一目 “林則徐虎門銷煙”
為了便于學生對這一內容的了解和把握,教師播放一段音像資料,同時用幻燈打出以下兩個問題:1、英國為什么向中國輸出鴉片?請說明理由。2、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哪些災難?
學生看完錄像后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探究。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匯報,師生、生生互動得出第一個問題的結論:英國向中國輸出鴉片主要目的是占領中國市場。英國當時正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急需開辟國外市場,尤其看好中國這個廣闊市場。清朝中期的政治腐敗、經濟落后、軍備廢弛,為英國侵略中國提供了客觀條件。所以英國用貿易的手段未達目的之后,就開始偷運鴉片。在鴉片貿易中嘗到了甜頭。從教材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達到40200箱,獲利白銀519萬兩。鴉片的輸入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了中國的貧弱。第二個問題歸納出鴉片的危害有三方面:影響清政府的財政收入;腐蝕清朝的統治機構;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
(點評:這部分體現了教師將教學目標問題化,通過探究性問題涉及,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
教師提出鴉片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如此深重的災難,面對這種災難,中國應該怎么辦?
學生可能說禁煙;把鴉片販子殺死;嚴懲吸食的人等等辦法。
接著教師先讓學生閱讀兩則材料。學生從材料中得知林則徐的上書打動了道光皇帝,于是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教師然后 提出“林則徐到廣州后都采取了哪些禁煙措施?結果怎樣?”問題提出后,先讓學生自己看書,獨立歸納,這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當學生個體有了想法后,又迅速組織同桌交流,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又經過全班的交流,進一步歸納出林則徐禁煙的五項措施:①緝拿煙販;②整頓海防;③派人翻譯外國書報;④停止中英貿易、封鎖商館;⑤虎門銷煙。)
教師讓學生講述虎門銷煙的故事。
學生講完故事之后老師提出問題:“林則徐這種銷煙辦法能不能破壞環境?你們是怎么看的?”
學生思考討論,說出各自的見解,教師也可以說出自己的看法。
教師讓學生讀虎門銷煙的過程被一位美國傳教士記錄下來的資料。再看一段音像資料,師生共同感受一下虎門銷煙的壯觀場景。
教師提出通過上段史料的閱讀和觀看音像資料,同學們有什么想法?
學生們談各自的感受。
(點評:這部分反映了教師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歷史,感受歷史。學生的表達能力、想象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培養,情感得到升華。)
第二目 中英《南京條約》
教師提出問題:有人說鴉片戰爭時有林則徐的禁煙引起的。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
經過學生的辯論,最后師生達成共識: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既定政策,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是要這樣做的,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點評:本部分設計是想通過探究性問題的設計,啟發學生思考,在討論中使學生學會客觀的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著教師提出如下問題:1、在鴉片戰爭示意圖上找到英軍入侵路線。2、歸納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危害。
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