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與反抗
(2)結合《新疆地圖》或課件,教師邊演示邊用簡練的語言,敘述阿古柏侵略新疆的過程。并讓學生描述阿古柏如何殘酷剝削和壓迫新疆各族人民,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小字部分,指出沙俄、英國無視中國的主權,公然承認并支持阿古柏的偽政權,俄國還直接出兵占領新疆的伊犁地區。其罪惡目的,是企圖分裂中國領土。
(4)“左宗棠收復新疆”是本課的重點。可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李鴻章和左宗棠的資料和主張,上課時讓學生分成“李鴻章派”和“左宗棠派”就“海防”與“塞防”(指四北防務)孰重孰輕展開爭論。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加深學生對左宗棠主張收復新疆正確性的理解。
(5)引導學生思考“中國用一塊土地,大量的賠款換取伊犁值不值得?” 培養學生高瞻遠矚,用全局的眼光來分析問題。
(6)講完上述內容后,可提問“結合以前學習的內容,你怎樣評價左宗棠?” 既可鞏固舊知識,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又可以培養學生全面評價重要歷史人物的能力。
(四)第 4 課“甲午中日戰爭”
1.教材要點分析:
本課有二目:黃海大戰、《馬關條約》。二個子目都是重點。難點是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中國失敗的原因和條約的影響。
2. 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及建議:
(1)黃海大戰一目是本課的重點,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和戰爭的名稱為“甲午中日戰爭”。二是黃海大戰的經過。三是黃海大戰的結果。可以先課前準備好故事的學生進行演講特別突出鄧世昌的事跡。老師在學生講完后進行歸納和總結。要求學生注意看有關的地圖和圖片材料。
(2)黃海大戰后,李鴻章為保存自己派系的實力,命令北洋艦隊“保船避戰”,躲進威海衛軍港,不準巡海迎敵。這樣,黃海制海權為日本艦隊所控制,此后中國遭到日軍海陸兩路的夾擊。由老師簡要講述遼東半島戰役并著重講清旅順的陷落和旅順屠城,指導學生看小字部分內容。老師再講清威海衛潰敗的情況,指出威海衛一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馬關條約》一目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應依次講明以下三個問題:一是《馬關條約》簽定的時間(1895年)和雙方代表(李鴻章、伊藤博文)要求學生記憶。二是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分四點劃在書上,并要求學生理解和記憶。關于“三國干涉還遼”,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小字,教師不必講解。三是結合《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其對中國的影響。
(4)指導學生閱讀以徐驤為首的中國臺灣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有關材料,抨擊當今中國臺灣分子的言論。
(五)第 5 課“八國聯軍侵華”:
1.教材要點分析:
本課有二目:八國聯軍侵占北京、《辛丑條約》。二個子目都是重點,難點是分析《辛丑條約》對中華民族的危害。
2.教學建議:
(1)學習“八國聯軍侵占北京”一目時,強調義和團和部分清軍取得廊坊狙擊戰的勝利,挫敗了西摩爾聯軍進犯北京的計劃,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粉碎了所謂“西方軍隊無敵”的神話。義和團在阻止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列強的兇惡本質。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列強是中國人民最兇惡的敵人。課文中的小字敘述八國聯軍在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教師不必補充內容,可指導學生閱讀,進一步認識侵略者的強盜面目。另外,課文中《在八國聯軍炮火下燃燒的北京城》《八國聯軍殺害義和團團員》插圖及瓦德西的一段話,為學生了解八國聯軍的侵華暴行提供了形象資料,講述時應注意使用,使學生有較直觀的認識。(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有關的音像資料,加深學生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