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單元復習
2、了解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和結果,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作用;
3、簡述七七事變的經過、結果和意義,知道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
4、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5、講述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和百團大戰等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6、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時間、主要內容及意義;
7、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知識構建:
第15課 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
一、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1、爆發:蓄謀已久
1931年9月18日,沈陽柳條湖事件
2、結果:日軍占領了東北三省
3、各方態度:
(國民黨)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
(共產黨)多次發表宣言,號召共同抗日;
華北危機——中共發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一二·九運動后,1935年12月,中共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西安事變中共努力促成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人民)廣泛開展抗日武裝斗爭;
4、影響:民族危機加深,抗日救亡運動高漲,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二、抗日救亡運動高漲
1、原因:民族危機加深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擴大侵華的其他事件:
1932年,日本策劃成立長春偽滿洲國;
1932年1月28日,上海“一·二八事變”;
1935年,策劃華北事變,中華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2、中國各界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表現
①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廣泛開展武裝斗爭;
②1931年11月,東北軍(將領馬占山),嫩江橋抗戰;
③1932年1月28日,國民革命軍第19路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英勇反擊;
④1933年5月,國民革命軍(馮玉祥、方振武)和共產黨(吉鴻昌)組成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
⑤1935年,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
三、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
①日軍占領華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根因):
②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影響;
③中共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④國民黨內部分化,張學良、楊虎城在中共統一戰線政策感召下主張抗日;
⑤蔣介石親赴西安督戰(直因)。
2、時間、人物;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
3、經過:苦諫——哭諫——兵諫,“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4、結果:在各方面的努力和影響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簽發“停止剿共,聯共抗日”的決議。(★強調中共的努力)
5、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新局面即將來臨。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單元線索: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決戰。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施行反動政策,并悍然發動內戰。面對國民黨的反動政策,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最終勝利,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經過三年多的解放戰爭,終于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內容標準:
1、知道重慶談判的原因、結果和意義,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認識國民黨獨裁內戰的本質。
2、了解內戰爆發的時間、標志及中共中央轉戰陜北(西北戰場的戰況、戰果)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經過、影響,知道人民解放戰爭開始轉入戰略進攻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