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教案
我國自行研制成功導彈驅逐艦、核潛艇等,陸續裝備到海軍部隊,還多次遠洋航行,圓滿完成了科學考察和出訪外國的任務。
3 20世紀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不斷補充新型艦艇,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
指導學生觀看《歷史地圖冊》17頁《中國人民海軍》出訪路線圖,感受人民軍隊的軍威。
4 組織學生討論回答: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祖國的海疆?舊中國制度落后,國力很弱,海防松弛,無力抵抗外國的侵略,曾先后敗于法國和日本等。新中國制度先進,能夠有效地集中國力投入國防建設,建成了強大的現代化海軍。[補充材料]我國空軍最早裝備的國產飛機,是南昌飛機制造廠1951年8月仿制的蘇聯雅克-18型活塞式教練機,后命名為初教-5。這種飛機的研制成功,是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走向制造的轉折點。毛澤東主席為此發賀電指出:“這在建立我國飛機制造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1956年7月19日,我國生產的第一架殲擊機由沈陽飛機廠仿制成功,后命名為殲-5,使我國成為當時世界是少數幾個掌握噴氣式飛機制造技術的國家之一。1964年1月,我國又成功地仿制出米格-19型超音速殲擊飛機,命名為殲19676年月,我國又仿制成功米格-21型飛機,后命名為殲-7。強擊機是在殲擊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空軍成立初期使用的是蘇制伊爾-1型活塞式強擊機。1958年3月,空軍劉亞樓司令員在航空工業局召開的企業領導干部會議上提出,空軍迫切需要一種比較先進的強擊機。同年6月,沈陽飛機廠提出初步方案。8月,航空工業局決定由南昌飛機廠研制。這種新型噴氣式強擊機,后命名為強-5型。我國在國土防空中采取積極防御的方針,在重點發展殲擊機的前提下,也發展了輕型和中型轟炸機。1958年10月,周恩來總理決定提前試制圖-16型噴氣式轟炸機。1959年9月,我國用前蘇聯提供的組裝件裝配的圖-16轟炸機裝備到空軍航空兵部隊,后改稱為轟-6型。1964年,哈爾濱飛機廠對伊爾-28型飛機改進設計,定型設計,定型生產后命名為轟-5型轟炸機,并裝備到空軍航空兵部隊。
教師小結、過渡:新中國的國防建設不但在海軍方面取得長足進展,而且在空軍和導彈部隊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5 新中國的空軍怎樣建立和發展起來?
a.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早期飛機主要從國外購買,后來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能夠裝備自制的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等。
b.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提升了提升了現代化裝備水平。
二、科技強軍戰略的實施
1 什么時候開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1957年)
2 導彈部隊的主要任務是什么?(核反擊)
教師組織學生了解有關我國研制原子彈和導彈,打破帝國主義核壟斷的情況,指出:堅固的國防鋼鐵長城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青年學生應該向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學習,樹立起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補充材料]我國建設戰略核反志力量的努力,早在五十年代末就開始了,1957年12月來自全軍各部及科研單位的六百多名干部,戰士組建地導彈訓練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