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教學目標
1. 知識方面: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洪秀全創立和宣傳拜上帝教;馮云山在紫荊山區的革命活動;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太平軍勝利進軍和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太平軍的北伐、西征、東征和軍事上的全盛。
2. 能力方面的:(1)通過對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這一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識圖和用圖的能力。(2)通過對《天朝田畝制度》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3. 態度、價值觀方面:(1)通過對《天朝田畝制度》的分析,使學生感受其強烈的反封建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符合社會價值和道德行為標準而產生的情感體驗。(2)通過對北伐軍征戰過程的講述,使學生感受到以林鳳祥為首的北伐軍不畏強敵直至全部犧牲的慘烈悲壯,從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愛憎觀、道德觀、英雄觀的教育。
4. 學法指導方面:(1)指導學生設計太平軍進軍路線示意圖,教會學生信息壓縮記憶方法。(2)指導學生閱讀《天朝田畝制度》的節選資料,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3)通過填寫北伐、東征和西征簡表,教會學生列表歸納史實的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1. 重點分析:(1)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因為在此過程中,無論是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勝利進軍,還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鮮明的階段性成果。講清這一過程,有助于學生對太平天國前期斗爭的理解。(2)《天朝田畝制度》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因為它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重點分析這一目,可使學生對整個太平天國的斗爭形成正確認識。
2. 難點分析:《天朝田畝制度》既是本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在以往學生認知基礎上來理解《天朝田畝制度》的空想性,難度相當大。若能恰當的選擇切入點,突破難點,將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進行課前兩分鐘演講。上星期規定的演講范圍是就初中已有知識或通過文學作品、影視劇等媒體了解到有關太平天國的內容,描述某一歷史片段或簡單的闡明自己的看法。準備好了的同學,請到講臺前面對大家進行演講。
生:(一般情況下,請兩位同學演講。演講過程中可能會有片面的、不夠客觀的,甚或錯誤的觀點)
師:(允許臺下可能引起的議論。稍后,總結并導入新課)剛才兩位同學精彩的演講把我們帶入了19世紀中葉中國淪為半封建社會后發生的那場波瀾壯闊的農民革命運動。帶著剛才同學們議論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研究太平天國,這一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板書:第五節 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一、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
師:考察某一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首先應當把它放在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國革命發生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場震驚中外的農民大起義,它的興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學生先不要看書,若擱淺則提問“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以此啟發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