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生:(閱讀思考后議論)
師:現在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點評,看看你對平均的理解是否全面。從這段資料中不難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據人口,不論男女,以戶為單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據地力,把好壞田搭配著分;三是依據豐荒情況,由荒處遷豐處以賑濟荒處;四是依據年齡,凡十六歲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歲以下就減半。如此細致的規定,真可謂是“平均了”。
太平天國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還平均分配產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規定:農民每年收獲所得,除生活必須外,其余一律上交國庫。如有婚喪等事,則由國庫發給一定數量的錢幣和實物。
通過這些詳盡而細致的規定,太平天國是想使每一個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財產,建立這樣一個理想的社會(投影:第30頁“有田同耕,……無人不飽暖也。”)這是太平天國設計的理想藍圖,這一美好社會能否實現呢?
2. 評價(板書)
師:請同學們從《天朝田畝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則和方法入手,并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來思考這一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其中兩組討論原則,兩組討論方法,兩組討論環境條件)生:(按要求熱烈討論。然后各組派代表發言)
師:(加以引導后總結)《天朝田畝制度》從分配土地和產品的原則來看,廢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當時中國社會的經濟狀況的小農經濟,把消滅剝削、消滅貧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農經濟基礎上,這是不切合農民覺悟和脫離農民思想實際的;同時,小生產者所能提供的財富是有限的,無法滿足“人人飽暖”的要求。
從分配的方法來看,也有很多問題無法解決。例如:按人口分,卻未考慮死后還田的辦法,長此下去哪里還有田來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據哪一年、哪一種農作物的產量來確定土地的等級才算合理呢?再如:按豐荒之地調劑,中國人的鄉土意識能否允許?還有,平均分配土地使農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時又規定每年收獲只能留下維持生活的份額,其余生產生活資料同歸圣庫。這樣的規定自相矛盾,多生產對農民不但沒有實際好處,而且還會挫傷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其結果不會帶來人人飽暖,只會造成普遍貧困。
以上我們從主觀方面分析了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從客觀環境來看,連年征戰無法保證一個安定的環境來實現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畝制度》只是一種空想,根本無法實施。
盡管如此,就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這一點來看,也足以顯示其反封建制度的決心。這一制度是對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的空前猛烈的掃蕩。現在如果讓同學們來談談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認識,你們是否能從其革命性和空想性兩方面來全面評價呢?這一問題留作課后的思考。
下面我們隨著太平天國革命的發展來看它的全盛時期。
四、 太平天國的全盛時期
師: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清軍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營以圍困天京。為了鞏固政權,推翻清朝統治,太平軍又進行了北伐、東征和西征。(投影:《北伐、東征和西征簡表》,要求學生隨講解將時間、領導人和進軍路線填在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