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太平天國運動教學案
第13課 太平天國運動
【課程標準】
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
【課標解讀】
應掌握運動出現的背景、過程、綱領、影響、意義。通過分析兩個綱領的基本內容,分析民主革命時期的農民起義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進步性,但沒有正確、科學的指導思想,不能擔當近代革命的領導階級,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考試大綱】
1840-19xx年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知識梳理】
一、背景
1.階級矛盾尖銳:鴉片戰爭后,列強不斷向中國 ,沖擊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區的 ,導致部分手工業者破產;鴉片輸入連年激增,白銀外流更為嚴重;戰費、賠款、災害等使階級矛盾尖銳。
2.民族矛盾激化:列強加緊侵略,民族矛盾尖銳。
3.思想基礎:洪秀全創立 ,號召群眾進行反抗斗爭。西方基督教的平等觀念、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農民的絕對平均主義相結合。
4.導火線: 災害嚴重,各種矛盾尤為突出。
請思考1: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訓》中提到:“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爾吞我并之念。”洪秀全認為天下都是兄弟姊妹,這是一種什么思想?他所說的“爾吞我并”是指怎樣的社會現象?這段話反映了農民階級哪方面的革命愿望?
二、過程
1.興起:1851年1月11日, 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2.發展:1853年定都 ,并頒布綱領性文件《 》,為拱衛都城進行 和 。
3.全盛:1856年,太平軍擊潰清軍江北、江南大營,軍事上達到全盛。
4.衰落: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內訌,史稱 。為挽救危局,啟用青年將領李秀成、陳玉成指揮軍事。 主持朝政并提出具有 色彩的施政方案《 》。
5.失敗:1864年, 。
請思考2:太平天國在達到鼎盛的時候,為什么領導集團內部卻乏生了分裂?如果你是洪秀全,你將如何處理這次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