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學案導學
第11課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知識要求:天平天國運動興起的根本和直接原因;掌握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理論來源、核心內容和目的;理論研究成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傳教過程中形成的六個領導核心;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東征三次軍事行動的目的、過程和結果;太平天國軍事上的全盛;《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和評價;《資政新篇》的意義;天京變亂及之后領導核心的重建;后期防御戰;天京陷落。
(2)能力要求:
①通過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論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②通過對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這一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識圖和用圖的能力;
③通過對《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以培養其系統的分析論證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其進步性和局限性的評價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④理解太平天國運動所體現出的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⑤探究太平天國失敗的必然原因,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發展、失敗,使學生感知、認識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探求歷史現象背后的本質規律。
(2)指導學生閱讀《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原道救世歌》《天朝田畝制度》等的節選資料,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3)通過填寫北伐、東征和西征簡表,教會學生列表歸納史實的方法。
(4)通過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作用,使學生初步學會查找史料、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以及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原因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它是在中國剛剛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時,農民階級首先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革命任務。時代賦予了太平天國運動新的特點。
(2)《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積極性。但它只是一種空想,根本無法實現。通過對《資政新篇》的分析,使學生感受其時代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符合社會價值的情感體驗。
(3)太平天國的軍事斗爭表現了太平軍將士反抗清朝統治的英雄氣概,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的教育,進行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英雄觀的教育。
(4)通過太平天國運動的學習,使學生對中國近代的農民運動有恰當認識。認識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失敗有一定的必然性。認識太平天國運動與近代民主革命的關系:農民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單純的農民運動無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務。
(5)通過歷史學習使學生關注中國農民問題,認識農民問題是中國社會的基本問題之一。
【課時】 1課時
【學習重點】太平天國的興起和發展、《天朝田畝制度》。
【學習難點】《天朝田畝制度》的評價、太平天國運動的作用。
【知識梳理】
一.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太平天國運動是鴉片戰爭炮聲的回響”
1、 背景
⑴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