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洪秀全創立和宣傳拜上帝教;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太平軍勝利進軍和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太平軍的北伐、西征、東征和軍事上的全盛;天京政變的原因、經過、和影響;太平天國領導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國失敗的標志、原因和歷史意義。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的得失。
(2)組織學生討論《天朝田畝制度》并作出評價。
(3)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天朝田畝制度》的分析,使學生感受其強烈的反封建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符合社會價值和道德行為標準而產生的情感體驗。
(2)通過對天京變亂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領導集團內部的斗爭造成太平天國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氣大傷,從而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因為在此過程中,無論是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勝利進軍,還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鮮明的階段性成果。
(2)《天朝田畝制度》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因為它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
(3)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是本課的又一重點。
[教學難點]
(1)《天朝田畝制度》既是本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學生理解《天朝田畝制度》的空想性,難度相當大。若能恰當的選擇切入點,突破難點,將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對農民階級局限性的分析,理論難度較大,若能以通俗的語言使學生接受,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站在理論高度看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形成一種思維模式,為以后知識的遷移打下基礎。
專題概述
鴉片戰爭后,中國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飽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剝削。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中國人民的血淚史,同時也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史。
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前赴后繼,不斷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掀起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斗爭。最具代表性的有農民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有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有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農民階級由于不是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受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堅持斗爭xx年,轟轟烈烈,最后失敗。資產階級由于自身的軟弱性、妥協性,沒能夠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嚴重脫離人民群眾。雖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最終未能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無產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經過國民大革命,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最終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歷史經驗表明,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歷史的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本專題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國尋求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而進行的斗爭,主要有三目課文,第一目“太平天國運動”,主要講述了太平天國興起的原因,斗爭的經過及歷史意義,由此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二目“辛亥革命”,著重講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及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第三目“新民主主義革命”著重講述了五四運動,中共成立的主要史實,以及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所經歷的四個歷史階段,即國民革命時期(1924-1927),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的主要史實,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