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說課教案
一、教學設計理念:
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創設問題情境,開展探究活動,在課前,給學生預習資料包括教案,上課時教師扮演學生領路人的角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合作探究并自我總結,形成知識結構,獲得成功體驗。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與地位:
《太平天國運動》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時期農民階級尋求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的重大革命斗爭的基本史實。它既是舊式農民運動的延續,同時也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它上承上一課題的民族危機而出現,又開啟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從結構上看,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2、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比較《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異同,培養閱讀歷史文獻并運用已學知識觀察歷史現象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史料閱讀分析與問題探究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太平天國運動的學習,使學生對中國近代的農民運動有恰當的認識。認識到農民對中國革命和建設重要作用,從而關注農民,關注農村。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太平天國爆發的原因、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及其失敗的原因
2、教學難點:《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評價
四、說教法與學法
1、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但學習的方法和習慣還有待養成。因此我認為高一年級應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2、教法選擇:
本課的教學方法以師生互動為主,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3、學法指導:
(1)、自主探究學習法
(2)、比較歸納法
4、教學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五、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播放電視劇《太平天國》片頭及主題曲,進行導入,直觀的向學生展示太平天國運動雄渾氣勢,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2、學習新課:
自主學習:課前預習
任務一:《天朝田畝制度》 和《資政新篇》的比較
項目
《天朝田畝制度》
《資政新篇》
區別
產生背景
社會經濟主張
群眾基礎
聯系
任務二、太平天國運動與歷史上的農民運動相比,有哪些新特點?
項目
以往的農民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
起義背景
治國方案
擔負任務
失敗原因
所屬范疇
合作學習:設置問題情境,師生共同探究
學生自主學習成果展示:
各組選派代表就課前預習的結果進行闡述,教師進行總結,指明重難點。
探究一、展示史料(學生結合教材分析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
材料一:鴉片戰爭前(清嘉慶皇帝時),權臣腐敗,民不堪其苦,遂亂機四發。
材料二: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為了支付總計大約7000萬元的戰費和多萬元的賠款,加緊搜刮人民。地丁稅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間增加了330多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