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在定都天京以后,盡管推翻清王朝的目的還沒有達到,但是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卻不能夠居安思危,陶醉于已經取得的勝利,享樂思想發展很快。隨著追求享樂、講究排場、劃定等級而來的必然是爭權奪利。這也是小生產者狹隘性的表現。這樣,他們背離了當初自己提出的平等原則,領導集團原有的親密無間的關系很快就遭到了破壞,個人私欲膨脹,最終演變成令人心痛的天京事變。
2、天京變亂的經過
天京變亂的后果突出強調三點:(1)力量受損:由于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的互相猜忌,大批骨干被殺或出走,損失了干部,又削弱了軍事力量,造成“朝中無將”、“國中無人”的局面,為清軍的反撲提供了可乘之機;(2)形勢危急:清軍再建江北、江南大營。(3)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太平天國由前期的積極進攻轉為全面防御階段,在此之后太平大國運動沒有被很快鎮壓,一個重要的客觀原因是因為當時正在進行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一時抽不出更多的軍隊“圍剿”太平軍。
3、影響:
天京事變嚴重削弱了太平天國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清軍乘機反撲,再次圍困天京,軍事形勢急轉直下,太平天國處于左支右絀的艱難境地,轉入到防御階段。天京事變成為太平天國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在這種情況下,太平天國重建領導核心,暫時穩定了政權。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從戰略進攻走向戰略防御的轉折點。
【過渡】:經過這場變亂,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出現國中無人、朝中無將的危險局面。敵人得到了喘息之機,重建江北、江南大營,再次圍困天京,太平天國的軍事斗爭開始轉入防御階段。
(二)重建領導核心——英王、忠王、干王
【設問】:為了打破敵人的包圍與封鎖,挽狂瀾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國事業,進行那些軍事斗爭?
(三)后期防御戰(1856——1861):再破江北大營—三河鎮大捷—再破江南大營—受挫上海—安慶失守——天京淪陷
(1)解天京之圍
◆再破江北大營 1858年 陳玉成 李秀成
◆三河鎮大捷 1858年 陳玉成 李秀成
再破江北大營和三河鎮大捷,是扭轉頹勢的關鍵,這兩次決定性戰役的勝利,使天京、安慶轉危為安,基本上制止了敵人長驅直入的進攻。
◆再破江南大營 1860年 洪仁玕 陳玉成 李秀成
依洪仁玕的計策,李秀成率兵先襲杭州,待江南大營清軍分兵救援之際,火速回師與陳玉成等匯合,合力攻打江南大營。此計為“三十六計”之中的“圍魏救趙”之計。這樣,平定江北、江南大營之后,太平天國運動從低谷中走出,又有了一些發展。當然,從總的局勢來看,太平天國再也無法回到天京變亂前飛躍發展的時期了,而且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后,太平天國的形勢更為嚴峻。
此后,清朝統治集團也調整了內部關系,重用曾國藩,借助湘軍鎮壓太平天國。
(2)向東拓展,遭遇中外反動勢力聯合攻擊
太平天國攻破江南大營之后,清軍統帥和春向東逃竄。李秀成窮追不舍,和春自殺。李秀成乘勝率軍東征蘇南,連戰連捷。李秀成指揮太平軍繼續東進,一直打到上海近郊。進軍蘇南,給清朝的打擊十分沉重,特別是經濟方面的打擊最為沉重。在進攻上海的戰役中,由于上海是外國資本主義侵華勢力的重要據點,外國侵略者公然直接參戰,從此,太平天國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斗爭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