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朋友遍天下 教學設計
1.這些原則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來的?
a.新中國剛建立時,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
b.首先與中國建交的是哪個國家?(蘇聯)
c.當時美國怎樣在外交上對付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
教師指出:當時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所以對愿意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新中國采取了堅決支持的政策。而美國卻是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處于敵對狀態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鎖新中國。為了打破這種封鎖,新中國 的締造者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終于打開了局面。
補充資料
“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現在仍然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
“我們的會議應該是求同存異。會議應將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講話
1、周恩來與哪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緬甸、印度)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么?(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
3、這些原則的意義怎么樣?(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現在已經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
的基本準則。)
4、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什么?(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問題。)
5、在這次會議上 遇到了什么困難?(這次會議的參加者是亞非獨立國家的首腦,都反對殖民主義的侵略,但因各國社會制度不同,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國家利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主張。)
6、在上述情況下,周恩來作出什么貢獻?(他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
7、周恩來為什么能夠改變萬隆會議的航向?(他堅決執行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豐富的談判經驗,外交能力出類拔萃,處理重大事情時既能從容不迫、風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靈活應變,及時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平息了會議中的許多爭論,扭轉了會議航向。)
8、談談“求同存異”方針的意義。(這個方針不但能在社會制度不同的亞非國家之間架設友好相處的橋梁,也能使得許多本來敵對的國家和平共處,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當然也為新中國國際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歸納周恩來在建國初期外交活動的主要貢獻:
a.訪問印度、緬甸,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參加萬攏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c.出席日內瓦會議,進行積極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協議的簽定。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時候、什么會議上得到恢復?(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
2.你對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為祖國的迅速崛起和興旺發達而自豪)
3.這件大事引發什么熱潮?(許多國家紛紛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中日兩國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